一种稷麦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9367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稷麦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出一种稷麦播种机,包括水平设置的播种机机构;播种机机构的前端设有一个定位轮,后端通过驱动轮轴设有一个驱动轮;所述驱动轮轴上还固定设有一个三角形拨杆辅助器,三角形拨杆辅助器外部设有一个与三角形拨杆辅助器相配合的矩形拨杆封闭架;所述矩形拨杆封闭架套设在三角形拨杆辅助器外部,矩形拨杆封闭架的前端水平连接有一个驱动杠杆;排种系统齿轮的齿轮进种口以及与其邻近的齿条与第一排种口相启闭配合设置。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了稷麦种子的间苗种植,提高了稷麦产量。
【专利说明】一种稷麦播种机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农用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稷麦播种机。
[0003]
背景
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小米的营养价值。全国消费量每年以三倍的速度增长。种植一亩稷麦的收入,超过了玉米的3—5倍。但是由于稷麦的种子太小,多数农民的亩播种量一般只能控制到4一6斤甚至更多。技术较好的老农,也只能控制在3斤左右。种植一亩稷麦,需要投入5—6天的时间,且必须蹲下身子用手一株一株的拨除60万一 100多万株多余的谷苗。夏日炎炎,长时间蹲下屈膝间锄谷苗实在是难受极了,谷农们几乎是蹲一会、跪一会的交替更换着姿势间谷苗,当他们站起来舒展一下时真是晕头昏脑。有道是:只知米价高,谁知间苗难!种植一二亩,跪地十多天!
多年来,对稷麦播种机的开发一直没有停止,近几年市场上虽然有售所谓的稷麦播种机,但是现有的稷麦播种机普遍存在容易对稷麦造成机械性损伤,出粒不均匀特别是很难保证单个稷麦间隔一定距离播种的技术问题,使得稷麦下种后种植不均匀,要么间隔大,要么间隔小,且稷麦受损后无法出苗。
[0004]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为解决目前稷麦播种过程中普遍存在稷麦容易受到机械性损伤、出粒不均匀特别是很难保证单个稷麦间隔一定距离播种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稷麦播种机。
[0006]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稷麦播种机,包括水平设置的播种机机构(I);所述播种机机构(I)的前端设有一个定位轮(2),后端通过驱动轮轴(3)设有一个驱动轮(4);
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机机构包括前后两部分,前播种机机构包括两个间隔一定且水平设置的纵板,所述两个纵板的前端之间通过转轴设有定位轮(2);所述两个纵板的后端与种子腔(10)前部固定连接;所述前播种机机构位于定位轮后部的位置设有与定位轮相配合的前刮土板(24);所述后播种机机构包括一对平行间隔排列的纵板,纵板的前端与种子腔
(10)后部固定连接;纵板的后端连接有与驱动轮(4)相配合的后刮土板(25);后播种机机构的两个纵板之间在位于驱动杠杆(7)靠近杠杆驱动齿(9)的位置上方设有驱动轮缓冲高卡
(28),两个纵板之间在位于驱动杠杆(7)靠近杠杆驱动齿(9)的位置上方设有驱动轮缓冲低卡(29)。
[0007]所述的稷麦播种机还包括固定设置在种子腔(10)上部的操作杆(19)以及位于操作杆(19)上端的扶手柄(20)
其中,种子腔(10)的下部呈漏斗状结构;所述排种控制齿轮(15)通过其两侧套设在齿轮转轴(14)上的弹簧(26)定位在齿轮转轴(14)上。
[0008]其中,所述播种机机构(I)安装定位轮(2)的位置还竖直设有一个牵引座(21),牵引座(21)由上至下顺次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定位轮(2)转轴的深浅调节孔(22);所述牵引座
(21)呈倒立的U型结构,牵引座(21)的顶端设有牵引环(23)。
[0009]本发明排除了目前国内外各种播种机对种子的机械性“胚芽挫伤、擦皮、破损、刷空、嵌窝、缺苗、簇苗”等诸多缺陷,设计原理精密,使用方法简单。攻克了“稷麦等小粒种子单粒下种、间距设定、单株出苗”的技术难题。排除了小颗粒种子播种的“苗挤、苗荒、苗弱、苗细、间苗伤根、费工、费时、减产、减收”的千年困惑!整合了 “干土不入沟,湿土不出垄,下种湿土层,深浅又均匀。具有出苗率高、苗匀苗全、苗肥苗壮、间距调控”等技术精髓。播种效率是人工播种的15倍以上,每亩节约间苗投工4一5天;大面积种植每亩节省人工间苗费400一500元。并因单株出苗粗壮每亩增产10—20%。机重6公斤,故障少、无风险,结构简单,携带轻便。集“省工、省种、省时、省力、省墒、保墒、节肥、省水、苗匀、苗齐、苗全、苗壮、质优、增产”于一体。是目前稷麦、蔬菜、苜蓿牧草、中药材、草坪等小粒种子“出苗质量最好”的首选播种机。
[0010]
【附图说明】
[0011]图1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本发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图1去掉操作杆后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两个播种机机构并列在一起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1-播种机机构,2-定位轮,3-驱动轮轴,4-驱动轮,5-三角形拨杆辅助器,6_矩形拨杆封闭架,7-驱动杠杆,8-驱动杠杆轴,9-杠杆驱动齿,10-种子腔,11-容种腔,12-出种腔,13-第一排种口,14-齿轮转轴,15-排种控制齿轮,16-齿轮进种口,17-单粒排种缝,18-开沟器,19-操作杆,20-扶手柄,21-牵引座,22-深浅调节孔,23-牵引环,24-前刮土板,25-后刮土板,26-弹簧,27-定位轮轴,28-驱动轮缓冲控高卡,29-驱动轮缓冲控低卡,30-前连接杆,31-后连接杆。
[0017]
具体实施例
[0018]—种稷麦播种机,包括水平设置的播种机机构I;播种机机构I的前端设有一个定位轮2,后端通过驱动轮轴3设有一个驱动轮4;所述驱动轮轴3上还固定设有一个三角形拨杆辅助器5,三角形拨杆辅助器5外部设有一个与三角形拨杆辅助器5相配合的矩形拨杆封闭架6;所述矩形拨杆封闭架6套设在三角形拨杆辅助器5外部,矩形拨杆封闭架6的前端水平连接有一个设在播种机机构I上的驱动杠杆7;所述驱动杠杆7通过设在其中部的驱动杠杆轴8转动设在播种机机构I的中后部;驱动杠杆7的后端与矩形拨杆封闭架6固定连接,驱动杠杆7的前端设有杠杆驱动齿9;播种机机构I的中部固定设有一个上下端均开口的种子腔10,所述种子腔10内部位于播种机机构I的上部水平设有隔板将种子腔10内部分为上下两腔;上腔作为容种腔U,下腔作为出种腔12;所述隔板上开有一个与稷麦种子相配合的第一排种口 13;第一排种口 13的下部通过设在出种腔12上部的齿轮转轴14转动设有一个内部为中空结构的排种控制齿轮15;种子腔10中下部的后方侧壁开有孔,所述驱动杠杆7前端通过该孔伸入至种子腔10的出种腔12内;所述排种控制齿轮15的后部与驱动杠杆7前端的杠杆驱动齿9相啮合;所述排种控制齿轮15位于第一排种口 13下方的齿槽上开有齿轮进种口16,所述排种控制齿轮15的齿轮进种口 16以及与其邻近的齿条与第一排种口 13相启闭配合设置;排种控制齿轮15的下部开有单粒排种缝17。图2与图5中可以看出齿轮进种口 16与第一排种口 13重合在一起,此时种子可以经由第一排种口 13和齿轮进种口 16落入排种控制齿轮15中,进而经单粒排种缝17落入地里。
[0019]所述种子腔10的前下部外壁上固定设有一个开沟器18。
[0020]还包括固定设置在种子腔10上部的操作杆19以及位于操作杆19上端的扶手柄20。
[0021]所述播种机机构I安装定位轮2的位置还竖直设有一个牵引座21,牵引座21由上至下顺次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定位轮2转轴的深浅调节孔22;所述牵引座21呈倒立的U型结构,牵引座21的顶端设有牵引环23。
[0022]所述播种机机构I包括前后两部分,前播种机机构包括两个间隔一定且水平设置的纵板,所述两个纵板的前端之间通过转轴设有定位轮2;所述两个纵板的后端与种子腔10前部固定连接;所述前播种机机构位于定位轮2后部的位置设有与定位轮2相配合的前刮土板24;所述后播种机机构包括一对平行间隔排列的纵板,纵板的前端与种子腔10后部固定连接;纵板的后端连接有与驱动轮4相配合的后刮土板25;后播种机机构的两个纵板之间在位于驱动杠杆7靠近杠杆驱动齿9的位置上方设有驱动轮缓冲高卡28,两个纵板之间在位于驱动杠杆7靠近杠杆驱动齿9的位置上方设有驱动轮缓冲低卡29。驱动轮缓冲高卡28与驱动轮缓冲低卡29用于对驱动杠杆7进行限位,防止驱动杠杆7因为颠簸、振动等原因转动超出排种控制齿轮15,即防止二者发生脱离,有效确保了驱动杠杆7的正常工作。
[0023]种子腔10的下部呈漏斗状结构;所述排种控制齿轮15通过其两侧套设在齿轮转轴14上的弹簧26定位在齿轮转轴14上。
[0024]所述三角形拨杆辅助器5为三角弧形拨杆辅助器。
[0025]如图4可见三角弧形拨杆辅助器的结构,其三边呈圆弧形,定位轮轴27穿过深浅调节孔22设在前播种机机构的前端。
[0026]牵引座21上的深浅调节孔22可疑用来安装定位轮2的转轴,便于调整定位轮2的高度;牵引座21顶端的牵引环23用于与外部动力系统相连接,以拉动整个装置行进。
[0027]播种机机构包括前后两部分,均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纵板,定位轮2、驱动轮4分别安装在前后播种机机构的两个纵板之间;前后刮土板能够对定位轮2以及驱动轮4上的泥土进行清理,确保转动正常;种子腔10的下部呈漏斗状结构,可以方便种子的下种;三角形拨杆辅助器的三个边为弧形设计,可以使驱动杠杆7的上下运动更为平稳,带动排种控制齿轮15平稳的往复转动,使下种更加均匀。齿轮转轴14水平支撑设在种子腔10内部,排种控制齿轮15设在齿轮转轴14上,其与种子腔10内壁之间设有弹簧26,并依靠弹簧26定位。矩形拨动框6被限位在后播种机机构的两个纵板之间。
[0028]—种稷麦播种机,包括平行且间隔放置的若干个水平设置的播种机机构I;每个播种机机构I的前端设有一个定位轮2,后端通过驱动轮轴3设有一个驱动轮4;所述驱动轮轴3上还固定设有一个三角形拨杆辅助器5,三角形拨杆辅助器5外部设有一个与三角形拨杆辅助器5相配合的矩形拨杆封闭架6;所述矩形拨杆封闭架6套设在三角形拨杆辅助器5外部,矩形拨杆封闭架6的前端水平连接有一个设在播种机机构I上的驱动杠杆7;所述驱动杠杆7通过设在其中部的驱动杠杆轴8转动设在播种机机构I的中后部;驱动杠杆7的后端与矩形拨杆封闭架6固定连接,驱动杠杆7的前端设有杠杆驱动齿9;播种机机构I的中部固定设有一个上下端均开口的种子腔10,所述种子腔10内部位于播种机机构I的上部水平设有隔板将种子腔10内部分为上下两腔;上腔作为容种腔11,下腔作为出种腔12;所述隔板上开有一个与稷麦种子相配合的第一排种口 13;第一排种口 13的下部通过设在出种腔12上部的齿轮转轴14转动设有一个内部为中空结构的排种控制齿轮15;种子腔10中下部的后方侧壁开有孔,所述驱动杠杆7前端通过该孔伸入至种子腔10的出种腔12内;所述排种控制齿轮15的后部与驱动杠杆7前端的杠杆驱动齿9相啮合;所述排种控制齿轮15位于第一排种口 13下方的齿槽上开有齿轮进种口 16,所述排种控制齿轮15的齿轮进种口 16以及与其邻近的齿条与第一排种口 13相启闭配合设置;排种控制齿轮15的下部开有单粒排种缝17;播种机机构I安装定位轮2的位置还竖直设有一个牵引座21;相邻的播种机机构I通过水平设置在牵引座21之间的前连接杆30以及水平设置在种子腔10之间的后连接杆31相连接,每个播种机机构I的后部还设有操作杆19。如图5所示为两个播种机机构I并排固定在一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实际应用时,在种子入箱(种子腔10)前,扶好播种机,以防播种机倾倒撒落种子。
[0030]种子入箱后,应提起播种机后轮框架,空转几圈,确认种子正常落地后正式播种。
[0031]两人作业时,一人前面系绳牵引,牵引绳不应短于2.5米,过短会吊起播种机前轮无法播种。另一人用双手或单手将操作杆19向后轻松压仰,按所需播种深度保持同一角度的均衡把持;单人操作时一手掌握扶手角度,一手握住最佳用力处匀力推进;坡地种植,应从坡顶到坡低由上到下的顺序种植。人走坡下,耧走坡上,一手掌把,一手扶推着力点,确保前轮不滑坡下,平行向前。牵引助力、双手操作。牲畜或拖拉机牵引时可根据实际所需具体把握。
[0032]播种时应随时清理缠绕在开沟器上的柴草和前后轮上的粘土,以免影响播种质量。
[0033]实际应用中和可以根据需要制作大小不等的专用播种机。第一排种口13和齿轮进种口 16—般口径为2?5mm,以适应不同稷麦种子的直径大小。
[003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稷麦播种机,包括水平设置的播种机机构(I);所述播种机机构(I)的前端设有一个定位轮(2),后端通过驱动轮轴(3)设有一个驱动轮(4); 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机机构包括前后两部分,前播种机机构包括两个间隔一定且水平设置的纵板,所述两个纵板的前端之间通过转轴设有定位轮(2);所述两个纵板的后端与种子腔(10)前部固定连接;所述前播种机机构位于定位轮后部的位置设有与定位轮相配合的前刮土板(24);所述后播种机机构包括一对平行间隔排列的纵板,纵板的前端与种子腔(10)后部固定连接;纵板的后端连接有与驱动轮(4)相配合的后刮土板(25);后播种机机构的两个纵板之间在位于驱动杠杆(7)靠近杠杆驱动齿(9)的位置上方设有驱动轮缓冲高卡(28),两个纵板之间在位于驱动杠杆(7)靠近杠杆驱动齿(9)的位置上方设有驱动轮缓冲低卡(2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稷麦播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置在种子腔(10)上部的操作杆(19)以及位于操作杆(19)上端的扶手柄(2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稷麦播种机,其特征在于:种子腔(10)的下部呈漏斗状结构;所述排种控制齿轮(15)通过其两侧套设在齿轮转轴(14)上的弹簧(26)定位在齿轮转轴(14)上。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稷麦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机机构(I)安装定位轮(2)的位置还竖直设有一个牵引座(21),牵引座(21)由上至下顺次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定位轮(2)转轴的深浅调节孔(22);所述牵引座(21)呈倒立的U型结构,牵引座(21)的顶端设有牵引环(23)。
【文档编号】A01C7/20GK106068825SQ201610558254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5日
【发明人】黎健生
【申请人】柳州好顺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