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抛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9372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抛秧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抛秧机,用于苗盘中秧苗的抛洒,包括机架以及连接在机架上的行走轮、转向架与动力装置,还包括:输送带,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输送带用于苗盘的输送;分苗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带上,所述分苗机构用于苗盘中秧苗的分组;夹苗机构,设置于所述分苗机构后方,所述夹苗机构用于分组后秧苗的夹持;分离机构,设置于所述夹苗机构下方,所述分离机构用于秧苗与苗盘的分离;导苗机构,设置于所述夹苗机构后方,所述导苗机构用于秧苗脱离所述夹苗机构后的导向。该水稻抛秧机通过其结构设计,能有效保证秧苗抛洒过程中秧苗与秧苗之间的间距均匀,提高秧苗的抛洒质量,同时,还能减少取苗的时候秧苗损伤情况的发生。
【专利说明】
_种水稻抛秧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水稻抛秧机。【背景技术】
[0002]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米,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即称为大米或米,目前而言,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几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人口,都以稻米为食。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此外,稻壳、稻杆也有很多用处。大量科学研究事实证明,我国属于水稻的起源中心之一,水稻在我国的种植历史至少有7000年左右,世界上的栽培稻种中,亚洲栽培稻种遍布全球各稻区。
[0003]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种植在我国由来已久,目前而言,水稻种植一般分为直播和移栽,其中移栽又可以分为插秧和抛秧。抛秧是指先将稻谷安放到专门的苗盘中待秧苗长到一定的高度,然后再将秧苗抛洒至稻田中,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区域的抛秧大多都是采用人工进行抛秧,抛秧效率低,劳动强度非常大,农民通常需要顶着日晒雨淋作业,同时抛秧间距参差不齐,秧苗很难一次性抛洒合格。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劳动强度,人们发明了抛秧机。
[0004]图1提供的申请号为201020255238.6的实用新型专利即公开了一种水稻抛秧机, 包括机架01、机架01上设置有传动轴02,传动轴02上设置有传动轮03,机架01上设置有秧苗输送装置04用于苗盘中秧苗的分离抛洒,机架01上还设置有与秧苗输送装置04相匹配的托苗盘05用于承载苗盘。上述水稻抛秧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抛秧效率,但是秧苗抛洒过程中,秧苗与秧苗之间的间距参差不齐,极大影响了秧苗的抛洒质量;此外,上述秧苗输送装置04主要是通过拨离爪来夹持分离秧苗,取苗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秧苗损伤。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水稻抛秧机,该水稻抛秧机通过其结构设计,能有效保证秧苗抛洒过程中秧苗与秧苗之间的间距均匀,提高秧苗的抛洒质量,同时, 还能减少取苗的时候秧苗损伤情况的发生。
[0006]—种水稻抛秧机,用于苗盘中秧苗的抛洒,包括机架以及连接在机架上的行走轮、 转向架与动力装置,还包括:
[0007]输送带,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输送带用于苗盘的输送;
[0008]分苗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带上,所述分苗机构用于苗盘中秧苗的分组;
[0009]夹苗机构,设置于所述分苗机构后方,所述夹苗机构用于分组后秧苗的夹持;[〇〇1〇]分离机构,设置于所述夹苗机构下方,所述分离机构用于秧苗与苗盘的分离;
[0011]导苗机构,设置于所述夹苗机构后方,所述导苗机构用于秧苗脱离所述夹苗机构后的导向。
[0012]优选地,所述分苗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分苗板,所述分苗板呈间隔等距平行排列。
[0013]优选地,所述夹苗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相平行排列的夹苗器,所述夹苗器包括左支架与右支架,所述左支架上设置有左张紧轮,所述右支架上设置有右张紧轮,所述左张紧轮外绕设有左夹苗带,所述右张紧轮外绕设有右夹苗带,所述左夹苗带与右夹苗带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宽度与所述夹苗器欲夹持秧苗的径向宽度相匹配,所述左张紧轮与所述右张紧轮上均连接有旋转轴,所述左夹苗带与所述右夹苗带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
[0014]优选地,相邻的两个夹苗器前后错开布置,所述两个夹苗器前后错开的长度为 15cm至30cm。
[0015]优选地,相邻的两个夹苗器上下错开布置,所述两个夹苗器上下错开的高度为5cm 至10cm且处于后方的夹苗器高于处于前方的夹苗器。
[0016]优选地,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右支架的秧苗进入端设置有U形开口。
[0017]优选地,所述输送带上呈间隔设置有卡板,相邻的所述卡板用于卡嵌苗盘。
[0018]优选地,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尾端设置有限位板。
[0019]优选地,所述分离机构下方设置有收集器,所述收集器用于秧苗与苗盘分离后苗盘的收集。
[0020]优选地,所述导苗机构包括安装架以及设置在安装架上的导苗板,导苗板设置有至少两块,每相邻的两块导苗板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导秧道,不同导秧道的导向与该导秧道内秧苗的抛洒方向相匹配。
[00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水稻抛秧机在用于苗盘中秧苗的抛洒时,先通过输送带将一个个带秧苗的苗盘往前输送,再通过分苗机构将苗盘中的秧苗进行分组, 然后通过夹苗机构将分组后秧苗一组组分别夹持,再通过分离机构将秧苗与苗盘进行分离,最后通过导苗机构将脱离夹苗机构的秧苗导向欲抛洒的稻田中。该水稻抛秧机能有效保证秧苗抛洒过程中秧苗与秧苗之间的间距均匀,提高秧苗的抛洒质量,同时,还能减少取苗的时候秧苗损伤情况的发生。【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现有技术一种水稻抛秧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 一种水稻抛秧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 一种水稻抛秧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种夹苗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夹苗器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夹苗器上下方向与前后方向交错布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导苗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1]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〇〇32] 实施例1:
[0033]参见图2至图3,图2至图3提供了本发明的一种水稻抛秧机的具体实施例,其中,图 2为一种水稻抛秧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水稻抛秧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4]如图2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稻抛秧机用于苗盘中秧苗的抛洒,包括机架1,行走轮2,转向架3,动力装置4,输送带5,分苗机构6,夹苗机构7,分离机构8与导苗机构 9〇[〇〇35]机架1为本发明水稻抛秧机的骨架部分,用于提供支撑作用以及方便下述机构的安装。
[0036]行走轮2用于方便水稻抛秧机的行走,本方案中,为保证水稻抛秧机行走的平稳性,机架1的前端底部设置有前行走轮,机架1的后端底部设置有后行走轮。同时,考虑到水稻抛秧机经常需要在泥泞的稻田中行走,行走轮2优选为叶轮,即可以防止打滑,也可以降低水稻抛秧机的整体重量。
[0037]转向架3设置在机架1上,用于水稻抛秧机的方向控制,本方案中的转向架3采用了盘式转向架。[〇〇38]动力装置4设置在机架1上,用于整个水稻抛秧机所需动力的输出。
[0039]输送带5,设置于机架1上,输送带5用于苗盘的输送。
[0040]分苗机构6,设置于输送带5上,分苗机构6用于苗盘中秧苗的分组。
[0041]夹苗机构7,设置于分苗机构6后方,夹苗机构7用于分组后秧苗的夹持。
[0042]分离机构8,设置于夹苗机构7下方,分离机构8用于秧苗与苗盘的分离。
[0043]导苗机构9,设置于夹苗机构7后方,导苗机构9用于秧苗脱离夹苗机构7时的导向。
[0044]具体实施时,先将装有秧苗的苗盘放置在输送带5上,输送带5将一个个带秧苗的苗盘往前输送;
[0045]当苗盘前进至分苗机构6处时,分苗机构6将苗盘中的秧苗进行分组,将苗盘中的秧苗分隔成一排排;
[0046]输送带5继续带动苗盘前进,当前进至夹苗机构7处时,夹苗机构7将分组后秧苗一组组分别夹持;
[0047]当苗盘继续前进至分离机构8处时,分离机构8将秧苗与苗盘进行分离,如此,秧苗会被夹持在夹苗机构7上,苗盘会被分离至预设的区域;
[0048]夹苗机构7夹持着秧苗运动,当秧苗到达导苗机构9处时松开,通过导苗机构9将脱离夹苗机构7的秧苗导向欲抛洒的稻田中。[〇〇49]整体来说,该水稻抛秧机能有效保证秧苗抛洒过程中秧苗与秧苗之间的间距均勾,提尚秩苗的抛洒质量,同时,还能减少取苗的时候秩苗损伤情况的发生。
[0050]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方便苗盘中秧苗的分组,分苗机构6包括至少两个分苗板 601,分苗板601呈间隔等距平行排列。实际操作中,考虑到苗盘中的秧苗一般是一排排分布,且每排之间的间隙相等,因此,本方案中,相邻分苗板601之间的距离宽度可以和苗盘中相邻排秧苗之间的宽度相匹配,可以使每两个分苗板601之间通行一排秧苗,当然,也可以使每两个分苗板601之间通行两排秧苗或者更多。具体分苗板601的块说应至少可以保证将苗盘中所有的秧苗一次性分组。[〇〇51]本实施例中,为防止苗盘在输送带5上输送时滑动,输送带5上呈间隔设置有卡板 10,相邻的卡板10用于卡嵌苗盘。
[0052]本实施例中,为限定苗盘在输送带5上输送时的位移控制,输送带5的输送方向尾端设置有限位板11。[〇〇53]本实施例中,为方便秧苗与苗盘分离后苗盘的收集,分离机构8下方设置有收集器 12,收集器12用于秧苗与苗盘分离后苗盘的收集。本方案中,收集器12选用收集网,如此,可以方便苗盘中残留水分和泥土的过滤。[〇〇54] 实施例2:
[0055]参见图4至图6,图4至图6提供了一种夹苗机构的具体实施例,其中,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种夹苗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夹苗器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夹苗器上下方向与前后方向交错布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56]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夹苗机构7包括至少两个相平行排列的夹苗器, 具体实施时,每个夹苗器可以夹持住一组秧苗,也可以夹持多组秧苗。[〇〇57] 夹苗器包括左支架701与右支架702,左支架701上设置有左张紧轮703,右支架702 上设置有右张紧轮704,左张紧轮703外绕设有左夹苗带705,右张紧轮704外绕设有右夹苗带706,左夹苗带705与右夹苗带706之间设置有间隙707,间隙707的宽度与夹苗器7欲夹持秧苗的径向宽度相匹配,左张紧轮703与右张紧轮704上均连接有旋转轴708,左夹苗带705 与右夹苗带706的旋转方向相反,旋转轴708与动力装置4连接。[〇〇58]具体实施时,动力装置4带动旋转轴708旋转,旋转轴708带动左张紧轮703与右张紧轮704旋转,进而带动左夹苗带705与右夹苗带706旋转,由于左夹苗带705与右夹苗带706 的旋转方向相反且左夹苗带705与右夹苗带706之间设置有间隙707,当输送带5将分组后的秧苗传输至夹苗器7处时,不同组秧苗便会进入左夹苗带705与右夹苗带706之间设置的间隙707区被夹持并往预设方向运输。
[0059]本方案中,为方便动力的传递,机架1上设置了相间隔布置的两个竖板,夹苗机构7 布置在两个竖板之间,两个竖板之间的上方设置有蜗杆,旋转轴708上设置有与该蜗杆匹配的涡轮,蜗杆与动力装置4连接;此外,左张紧轮703与右张紧轮704上连接的不同旋转轴708 上分别设置有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
[0060]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加强夹持秧苗的效果,相邻的两个夹苗器前后错开布置,所述两个夹苗器前后错开的长度为15cm至30cm〇
[0061]优选地,相邻的两个夹苗器上下错开布置,所述两个夹苗器上下错开的高度为5cm 至10cm且处于后方的夹苗器高于处于前方的夹苗器。[〇〇62]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方便分组后的秧苗进入左夹苗带705与右夹苗带706之间设置的间隙707内,左支架701与右支架702的秧苗进入端设置有U形开口 709。[〇〇63] 实施例3:[〇〇64]参见图7,图7提供了一种导苗机构的具体实施例,其中,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导苗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65]参见图7,本实施例中,导苗机构9包括安装架901以及设置在安装架901上的导苗板902,导苗板902设置有至少两块,每相邻的两块导苗板902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导秧道 903,不同导秧道903的导向与该导秧道903内秧苗的抛洒方向相匹配。
[0066]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水稻抛秧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水稻抛秧机,用于苗盘中秧苗的抛洒,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连接在机架上 的行走轮、转向架与动力装置,还包括:输送带,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输送带用于苗盘的输送;分苗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带上,所述分苗机构用于苗盘中秧苗的分组;夹苗机构,设置于所述分苗机构后方,所述夹苗机构用于分组后秧苗的夹持;分离机构,设置于所述夹苗机构下方,所述分离机构用于秧苗与苗盘的分离;导苗机构,设置于所述夹苗机构后方,所述导苗机构用于秧苗脱离所述夹苗机构后的 导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抛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苗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分苗 板,所述分苗板呈间隔等距平行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抛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苗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相平行 排列的夹苗器,所述夹苗器包括左支架与右支架,所述左支架上设置有左张紧轮,所述右支 架上设置有右张紧轮,所述左张紧轮外绕设有左夹苗带,所述右张紧轮外绕设有右夹苗带, 所述左夹苗带与右夹苗带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宽度与所述夹苗器欲夹持秧苗的径向 宽度相匹配,所述左张紧轮与所述右张紧轮上均连接有旋转轴,所述左夹苗带与所述右夹 苗带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稻抛秧机,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夹苗器前后错开布置, 所述两个夹苗器前后错开的长度为15cm至30cm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稻抛秧机,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夹苗器上下错开布置, 所述两个夹苗器上下错开的高度为5cm至10cm且处于后方的夹苗器高于处于前方的夹苗 器。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稻抛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右支架的秧苗进 入端设置有U形开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抛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上呈间隔设置有卡板, 相邻的所述卡板用于卡嵌苗盘。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抛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尾端设置有 限位板。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抛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下方设置有收集器, 所述收集器用于秧苗与苗盘分离后苗盘的收集。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抛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苗机构包括安装架以及设 置在安装架上的导苗板,导苗板设置有至少两块,每相邻的两块导苗板之间分别设置有一 个导秧道,不同导秧道的导向与该导秧道内秧苗的抛洒方向相匹配。
【文档编号】A01C11/00GK106068832SQ201610574501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7月20日
【发明人】刘若桥, 廖桔, 崔超, 孙松林, 肖名涛, 刘欣, 邓腾交
【申请人】湖南省农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