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公园入口植物垂直结构建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99925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公园入口植物垂直结构建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城市公园入口植物垂直结构建造方法,形成基于城市公园入口的建筑物的高度,该方法主要为植物垂直模式设计。本发明通过确定城市公园入口处建筑高度,然后以此作为参考条件进行对应的植物垂直结构模式设计,以阻隔入口处噪音对建筑内的办公场所的影响。
【专利说明】
一种城市公园入口植物垂直结构建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公园入口植物垂直结构建造方法,属于园林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公园在城市发展中有着降低环境污染,改善人们生活习惯的作用。城市公园不仅改善了环境,同时也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健身场所,为居民锻炼身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作为城市中的重要公共绿地与设施,城市公园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乃至于心理健康都有着辅助作用,对我们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有利于减轻人们的工作压力,使得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得到很好的放松,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0003]城市公园入口作为游客出入口,车流量和人流量均较大,因此而形成的噪音对在城市公园入口处建筑物内办公的人员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公园入口植物垂直结构建造方法。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市公园入口植物垂直结构建造方法,
(1)当城市公园入口建筑物的高度为I?3米时,株高小于4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54%,株高大于或等于4米,且小于S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27%,株高大于或等于8米,且小于或等于12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19% ;
(2)当城市公园入口建筑物的高度大于3米,且小于或等于6米时,株高小于4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45%,株高大于或等于4米,且小于S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16%,株高大于或等于8米,且小于或等于12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39% ;
(3 )当城市公园入口建筑物的高度大于6米时,株高小于4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38%,株高大于或等于4米,且小于S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12%,株高大于或等于8米,且小于或等于12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50%。
[0006]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植物选自银杏、雪松、香樟、广玉兰、海棠、椿树、大叶女贞、桂花、紫荆、鸡爪槭、梧桐、红花檻木、红叶石楠、小叶黄杨、海桐、金边黄杨、冬青、圆柏、南天竹、茶花、十大功劳、苏铁、栀子、麦冬、一叶兰、吉祥草等、刚竹、紫竹、慈孝竹。
[000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本发明通过确定城市公园入口处建筑高度,然后以此作为参考条件进行对应的植物垂直结构模式设计,以阻隔入口处噪音对建筑内的办公场所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08]附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0009]附图2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0010]附图3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附图1?3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12]实施例一:一种城市公园入口植物垂直结构建造方法。
[0013]—种城市公园入口植物垂直结构建造方法,城市公园入口建筑物的高度为2.5米,株高小于4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54%,即海棠、紫荆、红花檻木、红叶石楠、南天竹的总量占植物总量的54%。株高大于或等于4米,且小于8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27%,即香樟(4-6m)的总量占植物总量的27%;株高大于或等于8米,且小于或等于12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19%;即银杏(8?9m )的总量占植物总量的19%
其中,海棠、紫荆、红花檻木、红叶石楠、南天竹的株高为l_4m。
[0014]实施例二:一种城市公园入口植物垂直结构建造方法。
[0015]—种城市公园入口植物垂直结构建造方法,城市公园入口建筑物的高度为6米,株高小于4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45%,即栀子、紫薇、红花檻木、山茶、南天竹和金边黄杨的总量占植物总量的45%,株高大于或等于4米,且小于8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16%,即桂花、大叶女贞和海棠的总量占植物总量的16%,株高大于或等于8米,且小于或等于12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39%,即银杏、香樟和刚竹的总量占植物总量的39%。
[0016]其中,银杏、香樟、刚竹的高度为9.0-11.5m;桂花、大叶女贞和海棠的高度为4-8m,栀子、紫薇、红花檻木、山茶、南天竹和金边黄杨的高度为l_4m。
[0017]实施例二:一种城市公园入口植物垂直结构建造方法。
[0018]一种城市公园入口植物垂直结构建造方法,城市公园入口建筑物的高度为7米,株高小于4 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3 8 %,即南天竹、鸡爪槭、山茶和海桐的总量占植物总量的38%。株高大于或等于4米,且小于S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12%,即桂花、栀子、白玉兰和广玉兰的总量占植物总量的12%。株高大于或等于8米,且小于或等于12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50%,即银杏、黄楝、大叶女贞、冬青的总量占植物总量的50%。
[0019]银杏、黄楝、大叶女贞和冬青的高度为10-12m。桂花、栀子、白玉兰、广玉兰的高度为4-8m。南天竹、鸡爪槭、山茶和海桐的高度为1-4m。
[0020]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城市公园入口植物垂直结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1)当城市公园入口建筑物的高度为I?3米时,株高小于4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54%,株高大于或等于4米,且小于S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27%,株高大于或等于8米,且小于或等于12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19% ; (2)当城市公园入口建筑物的高度大于3米,且小于或等于6米时,株高小于4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45%,株高大于或等于4米,且小于S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16%,株高大于或等于8米,且小于或等于12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39% ; (3)当城市公园入口建筑物的高度大于6米时,株高小于4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38%,株高大于或等于4米,且小于S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12%,株高大于或等于8米,且小于或等于12m的植物占植物总量的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公园入口植物垂直结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选自银杏、雪松、香樟、广玉兰、海棠、椿树、大叶女贞、桂花、紫荆、鸡爪槭、梧桐、红花檻木、红叶石楠、小叶黄杨、海桐、金边黄杨、冬青、圆柏、南天竹、茶花、十大功劳、苏铁、栀子、麦冬、一叶兰、吉祥草等、刚竹、紫竹、慈孝竹。
【文档编号】A01G1/00GK106069536SQ201610512725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日
【发明人】祝遵崚, 倪妮, 曲鑫鑫, 刘婷婷, 王惠敏
【申请人】南京林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