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叶甲成虫捕捉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91027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粟叶甲成虫捕捉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捕捉设备,具体是一种粟叶甲成虫捕捉器。
【背景技术】
[0002]粟叶甲是近年来危害谷子、黍子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钻到谷子、粟子心叶内取食叶肉仅留叶脉,使叶片呈丝状,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可降低产量20-30%。其幼虫生活在心叶内,喷洒农药难以达到心叶内或者接触到害虫身体上,防治效果较差。人工捕捉成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每只雌成虫可产卵140余粒,产卵历期达30余天,捕杀成虫可显著降低田间落卵量和幼虫密度。6月下旬谷子、黍子长到15-20厘米高时,粟叶甲成虫开始出现,它有个特性就是每日早上或傍晚气温较低时爬到植株顶部叶尖上交配或者取食,而且植株或者其身体一旦受到触动,立刻就会掉在地上装死以躲避天敌而不是飞走,人们利用这个特点,一边中耕除草,一边触动植株将假死跌到地上的成虫直接用锄头捣死或者预先在植株行间铺塑料布收集假死跌落的成虫集中消灭,还有用小口饮料瓶子将瓶口放在成虫下轻拨使其跌到瓶内,有的直接用手捏死,也有用高压电击杀的,这些方法都存在捕捉效率低、用工多,或者制作成本高、伤害天敌、报废后对环境有污染等缺点,难以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0003]现有技术一:将塑料布铺于谷子、黍子行间,轻轻抖动植株使之坠落后进行人工集中捕杀。
[0004]现有技术一的缺点:费工、效率低。每亩地捕捉一次需要3个工左右。
[0005]现有技术二:用饮料瓶捕捉。一手拿饮料瓶,打开瓶盖,将瓶口轻轻放在粟叶甲成虫下边,另一只手把粟叶甲成虫拨到瓶内,盖上盖子,防止瓶子里面的虫子从瓶底爬到瓶口逃跑。发现另一只粟叶甲成虫时,走过去重复上述步骤。
[0006]现有技术二的缺点:1、作业半径小。作业半径只有0.5米左右,再远,人只能走过去操作。2、作业动作多。捕捉时需拧开盖子,捕捉后须立即将盖子拧好,否则,捕到的虫子有可能爬到瓶口飞走。3、瓶内的虫子有时会逃跑。在打开盖子时,爬到瓶口的虫子有时会飞走。4、捕捉虫子时,需要下蹲、弯腰,时间长了,易疲劳,腰酸腿疼。5、工作效率低。每亩地捕捉一次需要2.5个工左右。
[0007]现有技术三(电子捕虫器,黄诗鹏等,专利号95219587.9公告日1996年8月7日)将蓄电池的12伏直流电通过升压器增高成为500-1000伏的交流电,通过捕虫杆和接虫杆把高压电接到植株上,将植株上的害虫杀死。
[0008]现有技术三的缺点:1、对操作人不安全。植株上带有500-1000伏的电压,人如触碰到带电植株叶片或者不慎碰到电线,容易触电伤亡。2、对天敌有伤害。植株上害虫和天敌同时存在,通电后天敌也会被杀死。3、捕捉粟叶甲成虫成功率低。粟叶甲成虫很敏感,植株稍微振动,就装死会跌落地下,两根杆子只要不同时接触到植株,粟叶甲成虫就会在第一次触碰植株未带电时,跌落逃跑;捕杀对象只有处在两个带电接触点之间,才能被捕杀,粟叶甲成虫早晚在叶尖上活动容易发现,其余时间在地上或者叶子背面,很难发现,发现粟叶甲成虫后,很难将捕虫杆放在粟叶甲上边。4、对环境有污染。报废的蓄电池可对环境造成污染。5、成本高。一个电子捕虫器,制作成本在500元左右。

【发明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人工捕捉粟叶甲时存在效率低,用工多的问题,特别提供一种粟叶甲成虫捕捉器。
[0010]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粟叶甲成虫捕捉器,包括收集装置和捕捉装置,所述的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杆和收集瓶,收集杆一端固定连接有圆柱形的收集瓶,收集瓶内设有漏斗,漏斗的宽口与收集瓶的瓶口固定连接,漏斗窄口设置在收集瓶内部。
[0011]所述的捕捉装置包括捕捉杆,捕捉杆一端设有三角形钩片,钩片与捕捉杆垂直设置。
[0012]所述的收集瓶为饮料瓶的下半圆柱体部分,漏斗为饮料瓶的上半圆锥体部分,收集瓶和漏斗的连接处设有互相对应的扎孔,收集瓶和漏斗由细铁丝穿过扎孔将两部分扎紧固定而成。
[0013]所述的钩片是边长为4.2厘米的等边三角形片。
[0014]所述的收集杆和捕捉杆为直径2.5-3厘米,长I米的竹竿。
[0015]6月上旬,谷子、黍子约20厘米高时,粟叶甲成虫开始出现于田间,早上6-8时,下午18-20时,粟叶甲成虫在谷子或粟子苗顶部叶尖上取食或者交配时,一手持长柄漏斗瓶伸到粟叶甲成虫下边,另一手持长柄钩片把粟叶甲成虫拔到漏斗即可,然后再捉另一只(对)。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I)提高了捕捉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粟叶甲成虫入口面积增大,是饮料瓶口的25倍,使粟叶甲更容易跌入瓶中;增加了粟叶甲成虫爬出瓶子的难度,成虫在瓶子内不会飞翔,能贴着瓶内壁向上爬到接缝处,但不会向下爬,所以在不封口的情况下,粟叶甲成虫不会逃走,减少了揭盖子、盖盖子两道工序;给漏斗瓶接一长柄,再配合长柄钩片,扩大作业半径,可以直立行走作业,减轻了劳动强度。
[0018](2)对粟叶甲天敌无伤害,保护了生态环境。
[0019](3)对人安全。
[0020](4)报废后对环境无污染。
[0021](5)降低了制作成本。由废旧物资制作而成,整个装置材料成本不足I元钱,是电子捕虫器的1/500。
[0022](6)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使用该装置,使捕捉粟叶甲成虫变的简单快速,成为防治粟叶甲的重要方法,这样就可以显著减少农药的使用,天敌受到保护,农药残留降低。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收集器的主视图;
[0024]图2是本实用新型收集器的俯视图;
[0025]图3是本实用新型捕捉器的主视图;
[0026]图4是本实用新型钩片示意图;
[0027]图中1-收集杆,2-漏斗,3-收集瓶,4-捕捉杆,5-钩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一种粟叶甲成虫捕捉器,包括收集装置和捕捉装置,所述的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杆I和收集瓶3,收集杆I 一端固定连接有圆柱形的收集瓶3,收集瓶3内设有漏斗2,漏斗2的宽口与收集瓶3的瓶口固定连接,漏斗2窄口设置在收集瓶3内部。
[0029]所述的捕捉装置包括捕捉杆4,捕捉杆4 一端设有三角形钩片5,钩片5与捕捉杆
4垂直设置。
[0030]所述的收集瓶3为饮料瓶的下半圆柱体部分,漏斗2为饮料瓶的上半圆锥体部分,收集瓶3和漏斗2的连接处设有互相对应的扎孔,收集瓶3和漏斗2由细铁丝穿过扎孔将两部分扎紧固定而成。
[0031]所述的钩片5是边长为4.2厘米的等边三角形片。
[0032]所述的收集杆I和捕捉杆4为直径2.5-3厘米,长I米的竹竿。
[0033]I)材料:2.5升饮料瓶子一个,粗铁丝两短,细铁丝100cm,直径2.5_3cm、长Im的竹竿两根,4.2X4.2的薄铁皮一块。
[0034]2)工具:见到,钳子,锥子。
[0035]3)制作过程:用剪刀沿饮料瓶圆锥体与圆柱体结合线下0.5cm处的上半部分整体剪下,拧去瓶盖,反转瓶口朝下插入饮料瓶下半圆柱体部分,两部分剪口对齐,用锥子从离圆柱体上沿0.5cm处均匀扎3个孔,同时把圆锥体壁扎透,用细铁丝穿过扎孔将两部分扎紧固定,做成漏斗瓶;把其中一段粗铁丝的一端弯成圆圈,大小以刚好套在饮料瓶圆柱体上略紧为宜,另一段粗铁丝的一端弯成边长为4cm的等边三角形,另一端与第二个竹竿头部相连,用细铁丝固定,三角形面与竹竿垂直,内向弯曲呈圆弧形,把4.2cmX4.2cm的薄铁皮剪成一个边长为4.2cm的等边三角形片,做成像锄头状的长柄钩片。
[0036]4)使用方法:6月上旬,谷子、黍子约20cm高时,粟叶甲成虫开始出现于田间,早上6-8时,下午18-20时,粟叶甲成虫在谷子或黍子苗顶部叶尖上取食或交配时,一手持长柄漏斗瓶伸到粟叶甲成虫下边,另一手持长柄钩片把粟叶甲成虫拨到漏斗即可。
【主权项】
1.一种粟叶甲成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装置和捕捉装置,所述的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杆(I)和收集瓶(3 ),收集杆(I) 一端固定连接有圆柱形的收集瓶(3 ),收集瓶(3 )内设有漏斗(2),漏斗(2)的宽口与收集瓶(3)的瓶口固定连接,漏斗(2)窄口设置在收集瓶(3)内部; 所述的捕捉装置包括捕捉杆(4),捕捉杆(4)一端设有三角形钩片(5),钩片(5)与捕捉杆(4)垂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粟叶甲成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瓶(3)为饮料瓶的下半圆柱体部分,漏斗(2)为饮料瓶的上半圆锥体部分,收集瓶(3)和漏斗(2)的连接处设有互相对应的扎孔,收集瓶(3)和漏斗(2)由细铁丝穿过扎孔将两部分扎紧固定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粟叶甲成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钩片(5)是边长为4.2厘米的等边三角形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粟叶甲成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杆(I)和捕捉杆(4)为直径2.5-3厘米,长I米的竹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捕捉设备,具体是一种粟叶甲成虫捕捉器。解决了人工捕捉粟叶甲时存在效率低,用工多的问题,一种粟叶甲成虫捕捉器,包括收集装置和捕捉装置,所述的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杆和收集瓶,收集杆一端固定连接有圆柱形的收集瓶,收集瓶内设有漏斗,漏斗的宽口与收集瓶的瓶口固定连接,漏斗窄口设置在收集瓶内部。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捕捉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IPC分类】A01M3-00
【公开号】CN204305921
【申请号】CN201420704822
【发明人】郑竹胜, 邢鲲, 赵飞, 张维玲, 郑瑞霞
【申请人】郑竹胜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