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菜共生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00852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鱼菜共生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产养殖以及蔬菜种植共为一体的装置,尤其是一种鱼菜共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中,由于随着鱼的排泄物积累,水体的氨氮增加,毒性逐步增大,不利于鱼的存活,产生的排泄物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且在生产过程中受环境影响大,不易人工控制,经常换水又造成水资源浪费。针对这个问题,出现了一种鱼菜共生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生产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是一种新型环保可循环的绿色农业。
[0003]目前鱼菜共生耕作体系大部分采用的是开环模式,即养鱼池与水培池通过水管相连,由养鱼池排放的水作为一次性灌溉用水直接供应水培池而不形成返还回流,对养鱼池补充新水,而水培池多余的水则排出至废水池,这种模式不能充分利用水资源,大大增加其成本,同时对于水培池里的废水没有加以利用,使得处理废水的方式较为麻烦,由于装置结构复杂,也难以实现休闲娱乐的功能。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与休闲娱乐融为一体的鱼菜共生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的鱼菜共生装置,包括养殖箱、植物种植架,其特征在于,养殖箱设置在植物种植架下,植物种植架由两边楼梯和两端植物托架组成,植物托架与水平面成夹角,植物托架底部设有过滤网,植物托架的高端装有滴灌管,低端安装回水管;养殖箱底部为坡状凹槽内,养殖箱内装有水泵,水泵的进水口设在坡状凹槽,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滴灌管连通,植物托架上的回水管设在养殖箱上方,与养殖箱相通,养殖箱两侧设有供休息娱乐的桌面。
[0006]本实用新型的鱼菜共生装置,水泵将养殖箱内的水抽送进入滴灌管,为植物托架上的植物供水,灌溉后的水在经过植物种植托架底部的过滤网过滤,通过回水管道将干净的水回流到养殖箱中,通过这种水循环的形式,达到将鱼池水的粪便以及杂质等进行分离的效果,使鱼池内的水保持清洁,鱼池水的粪便以及杂质为植物提供肥料,形成生态良性循环;植物种植托架下方设有桌面,给人们提供娱乐休闲。
[0007]本实用新型的鱼菜共生装置,构思巧妙,结构简单,节能环保,实现了鱼类和植物栽培的一体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观赏价值。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植物种植托架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实用新型养殖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包括养殖箱1、植物种植架10,其特征在于,养殖箱I设置在植物种植架10下方,植物种植架10由两边楼梯8和两端植物托架5组成,植物种植在植物托架5上,植物托架5与水平面成夹角,植物托架5底部设有过滤网7,植物托架5的高端装有滴灌管4,低端安装回水管6 ;养殖箱I底部为坡状凹槽,养殖箱I内装有水泵9,水泵9的进水口设在坡状凹槽内,水泵9的出水口通过水管3与滴灌管4连通,植物托架5上的回水管6设在养殖箱I上方,与养殖箱I相通,养殖箱I两侧设有供休息娱乐的桌面2。
【主权项】
1.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包括养殖箱(I )、植物种植架(10),其特征在于:养殖箱(I)设置在植物种植架(10)下方,植物种植架(10)由两边楼梯(8)和两端植物托架(5)组成,植物托架(5 )与水平面成夹角,植物托架(5 )底部设有过滤网(7 ),植物托架(5 )的高端装有滴灌管(4),低端安装回水管(6);养殖箱(I)底部为坡状凹槽,养殖箱(I)内装有水泵(9),水泵(9)的进水口设在坡状凹槽内,水泵(9)的出水口通过水管(3)与滴灌管(4)连通,植物托架(5)上的回水管(6)设在养殖箱(I)上方,与养殖箱(I)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养殖箱(I)两侧设有桌面(2)。
【专利摘要】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包括养殖箱、植物种植架,养殖箱设置在植物种植架下,植物种植架由楼梯和植物托架组成,植物托架与水平面成夹角,植物托架底部设有过滤网,植物托架的高端装有滴灌管,低端安装回水管;养殖箱底部为坡状凹槽内,养殖箱内装有水泵,水泵的进水口设在坡状凹槽,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滴灌管连通,植物托架上的回水管设在养殖箱上方,与养殖箱相通。本实用新型的鱼菜共生装置,水泵将养殖箱内的水抽送进入滴灌管,为植物托架上的植物供水,灌溉后的水在经过植物种植托架底部的过滤网过滤回流到养殖箱中,形成生态良性循环;其构思巧妙,结构简单,节能环保,实现了鱼类和植物栽培的一体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观赏价值。
【IPC分类】A01K63-04, A01K63-00, A01G25-02, A01G9-02
【公开号】CN204409085
【申请号】CN201520036112
【发明人】黄德昌, 游敏, 徐志成, 曾德平, 万刚远, 沈文波, 牛耀甜, 贺冬, 钟鹏久, 沈煜
【申请人】华东交通大学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