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微型生态系统的鱼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20851阅读:2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微型生态系统的鱼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微型生态系统的鱼缸。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家庭环境要求也不断提高,鱼缸作为一种简易装饰给家庭环境带来了许多生机,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客厅中养殖观赏性的鱼类。但是投喂鱼类的饲料以及鱼类自身的粪便,使水中的氮、磷浓度升高,从而鱼缸内水质很快就会恶化。目前为解决上述问题,家庭养观赏鱼都需要定期的换水,并清除鱼的排泄废物,这样才能保证水体中氮磷的平衡;然而经常换水不但浪费水资源,而且水质的频繁变化也对鱼类健康有不利影响。
[0003]现有技术中清除鱼类排泄废物是通过抽水栗将鱼缸内的水抽吸到过滤槽中,利用过滤材料将有害物质和杂质进行截留,过滤后的水再回到鱼缸内,但是部分可溶解性的排泄产物却不能被有效过滤,从而导致鱼缸内的水质恶化。
[0004]故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废水再利用、节约水资源、水质净化彻底的具有微型生态系统的鱼缸。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具有微型生态系统的鱼缸,包括反渗透膜过滤器,鱼缸本体以及位于该鱼缸本体下方的生化处理箱;
[0007]该生化处理箱包括集水槽、与集水槽出口相连通的冷热交换器以及上下顺次叠置的第一过滤箱、第二过滤箱、第三过滤箱,第一过滤箱与第二过滤箱通过第一软管连通,第二过滤箱与第三过滤箱通过第二软管连通,第三过滤箱与集水槽通过第三软管连通;第一软管位于第一过滤箱的底面,第二软管位于第二过滤箱的底面,第三软管位于第三过滤箱的底面;该冷热交换机出口分别设有连通鱼缸本体的第一支路以及连通反渗透膜过滤器的第二支路,在第一支路上设有潜水栗,反渗透膜过滤器出口连通第一支路。
[0008]生化处理箱的第一过滤箱、第二过滤箱和第三过滤箱通过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连通,同时集水槽的出口设置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一路直通鱼缸本体,另一路通过反渗透膜过滤器后,再连通第一支路;反渗透膜过滤器将生化处理箱中大分子有机物质截留在反应器中与微生物不断反应、降解,使鱼缸内的水质能长久地维持在干净清新状态,保证鱼缸内的生态平衡,实现废水再利用、节约水资源。利用膜分离技术净化养殖用水后再给鱼缸本体,可作为生化处理手段的补充,也可作为水污染严重时的应急处理,两条通路可同时开启或只开一边。集水槽用于缓冲从生化处理箱中流出的养殖水,冷热交换机用于实时调整鱼缸中的养殖水温度,使水温适宜鱼类生存。
[0009]所述第一软管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箱的一侧,所述第二软管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箱的相对另一侧;所述第一软管与所述第三软管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箱的同侧。水呈之字形流经第一过滤箱、第二过滤箱、第三过滤箱使得鱼缸本体中的养殖水最大程度的被生化过滤箱净化。
[0010]在所述鱼缸本体内配置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对鱼缸本体中污染物起到初步过滤分解的作用。
[0011]在所述鱼缸本体底部设有底砂过滤板,在该底砂过滤板内铺有沸石、珊瑚石、细菌环、微生物膜、细沙、活性炭中的任一种或几种。底砂过滤板内铺设的沸石、珊瑚石、细菌环、微生物膜、细沙、活性炭中的任一种或几种能有效吸附少量鱼缸本体养殖水的污染物,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做准备。
[0012]在所述鱼缸本体内设有位于所述底砂过滤板下方的集水管,该集水管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过滤孔;该集水管还设有延伸管,该延伸管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箱内,且延伸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软管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箱的相对两侧。设置在底砂过滤板下方的带滤孔的集水管能够防止底砂过滤板内的过滤层即沸石、珊瑚石、细菌环、微生物膜、细沙、活性炭的颗粒进入后续的处理过程。
[0013]所述鱼缸本体上端开口设有盖板,在该盖板上设有紫外杀菌灯。设置的盖板能够在必要时候密封盖鱼缸本体,防止杂质灰尘进入鱼缸本体;在盖板本体上端设置的紫外杀菌灯能够杀灭鱼缸本体中的有害细菌,优化鱼缸本体中鱼类的生存环境。
[0014]还包括水位探测报警器,该水位探测报警器与所述盖板固定。水位探测报警器用于检测鱼缸本体中的水量是否充足,使得本鱼缸更为智能化,同时使使用者管理该鱼缸更为便捷。
[0015]所述第一过滤箱顶部设有箱盖。该箱盖的设置方便更换生化处理箱内的过滤材质,利于多次重复使用。
[0016]在所述鱼缸本体内设有温度探头。该温度探头用于感知鱼缸本体内的养殖水温度,同时反馈给冷热交换机,使得冷热交换机做出对水温的及时调整,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鱼缸使用过程更为便捷、智能化。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8]使用膜分离技术净化鱼缸内养殖用水后再给鱼缸本体补水,可作为生化处理手段的补充,也可作为水污染严重时的应急处理。生化处理箱和反渗透膜过滤器相结合,能将生化处理箱中大分子有机物质截留在反渗透膜过滤器与微生物不断反应、降解,使鱼缸内的水质能长久地维持在干净清新状态,保证鱼缸内的生态平衡。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鱼缸本体;2_生化处理箱;3_反渗透膜过滤器;100_第一支路;101-潜水栗;200_第二支路;11-水生植物;12-底砂过滤板;13-集水管;131-滤孔;132-延伸管;14_盖板;140-紫外杀菌灯;141-水位探测报警器;15-温度探头;21_第一过滤箱;箱盖-210 ;22-第二过滤箱;23_第三过滤箱;24_第一软管;25_第二软管;26_集水槽;27_第三软管;28_冷热换热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
[0022]参阅图1,一种具有微型生态系统的鱼缸,包括鱼缸本体I以及位于该鱼缸本体下方的生化处理箱2,反渗透膜过滤器3 ;在鱼缸本体I内配置有水生植物11以及温度探头15。在鱼缸本体I上端开口设有盖板14,在该盖板14上设有紫外杀菌灯140,以及水位探测报警器141。
[0023]该生化处理箱包括集水槽26、与集水槽26出口相连通的冷热交换器28以及上下顺次叠置的第一过滤箱21、第二过滤箱22、第三过滤箱23,第一过滤箱21内优选填充大蛭石,第二过滤箱22内优选填充细蛭石,第三过滤箱23内优选填充细砾石。第一过滤箱21顶部设有箱盖210。第一过滤箱21与第二过滤箱22通过第一软管24连通,第二过滤箱22与第三过滤箱23通过第二软管25连通,第一软管24位于第二过滤箱22的一侧,第二软管25位于该第二过滤箱22的相对另一侧;第三过滤箱23与集水槽26通过第三软管27连通,第一软管24与第三软管27位于第二过滤箱22的同侧;在鱼缸本体I底部设有底砂过滤板12,在该底砂过滤板12内铺有沸石、珊瑚石、细菌环、微生物膜、细沙、活性炭中的任一种或几种。在鱼缸本体I内设有位于底砂过滤板12下方的集水管13,该集水管13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过滤孔131 ;该集水管13还设有延伸管132,该延伸管132的出口位于第一过滤箱21内,且延伸管132的出口与第一软管24分别位于第一过滤箱21的相对两侧。鱼缸本体I的养殖水从集水管13的延伸管132的出口流出,呈之字形流经各个过滤箱,最终从流入集水槽26。
[0024]冷热交换机28出口分别设有连通鱼缸本体21的第一支路100以及连通反渗透膜过滤器3的第二支路200,在第一支路100上设有潜水栗101,反渗透膜过滤器3出口连通第一支路100。
[0025]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鱼缸更加智能化以及管理的便捷性,还可以设置自动化控制仪以及功能器材组,该功能器材组包括自动喂食器、鱼缸照明灯、LED彩灯、出气管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