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新型多层保温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84898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农用新型多层保温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棉,具体涉及一种农用新型多层保温棉。
【背景技术】
[0002]果树等农作物冬季需要保暖,通常的做法是在树干上包裹一层保温棉,以阻断保温棉内外的热交换,防止农作物冻伤甚至冻死。然而现有技术的保温棉,通常是保温材料制成的层状结构,其保温效果与其使用的保温材料和厚度有关,所以,可以通过采用保温效果更好的保温材料和增大厚度来提高其保温效果,但是,由于白天光照条件良好、温度相对较高,保温棉阻断了农作物与外界之间的热交换,而不能对农作物进行加热。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在白天吸热在晚上保温的农用新型多层保温棉。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农用新型多层保温棉,通过将其包裹在农作物上后,外部的吸热层在光照条件好、环境温度高的白天可以吸收热量并对保温层、导热层和包裹在内的农作物进行加热,使得整体温度升高,以抵抗晚上无光照和环境温度下降的严寒,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效果,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种农用新型多层保温棉,包括依次设置的由吸热材料制成的吸热层、由保温材料制成的保温层和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层,所述吸热层、所述保温层和所述导热层均由软质材料制成。
[0006]优选的,所述吸热层与所述保温层和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导热层之间均通过粘接固定。
[0007]优选的,所述保温层由塑泡或气凝胶制成。
[0008]优选的,所述吸热层由黑色塑料布制成,所述导热层由透明塑料布制成。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吸热层、所述保温层和所述导热层上均设有多个通孔,并且设置在所述吸热层的通孔、设置在所述保温层的通孔和设置在所述导热层的通孔一一对应,所述吸热层上的所述通孔呈直线分布。
[0010]优选的,所述通孔分布的直线围成长方形。
[0011 ]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长边方向与所述通孔的分布方向相同的长方形,相邻的所述通孔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2mm。
[0012]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缝制线,所述缝制线依次穿过所述吸热层、所述保温层和所述导热层并且将所述吸热层、所述保温层和所述导热层固定,所述缝制线对称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分布方向的两侧。
[0013]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吸热层的外表面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对称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分布方向的两侧。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5]通过将其包裹在农作物上后,外部的吸热层在光照条件好、环境温度高的白天可以吸收热量并对保温层、导热层和包裹在内的农作物进行加热,使得整体温度升高,以抵抗晚上无光照和环境温度下降的严寒,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效果,以防止农作物被冻伤或冻死,使得农作物顺利过冬;吸热层与保温层之间、保温层与导热层之间粘接固定,避免使用连接件在吸热层、保温层和导热层上开设通孔而引起保温效果的下降,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效果;通过在吸热层、保温层和导热层上设置多个一一对应的通孔,多个通孔呈直线分布,使得沿通孔的分布方向的两侧可方便地用手撕开,免除将本实用新型包裹在农作物上时使用剪刀等工具剪开的不便,提高了包裹作业的效率;在通过分布方向的两侧设置缝制线,将吸热层、保温层和导热层固定,防止通孔的两侧的保温棉撕开时吸热层与保温层之间、保温层与导热层之间的粘胶被破坏而导致吸热层与保温层、保温层与导热层分离,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0018]图3是多个农用新型多层保温棉未撕下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吸热层;2、保温层;3、导热层;4、通孔;5、缝制线;6、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优选实施方式
[0021]如图1-图3所示,一种农用新型多层保温棉,包括依次设置的由吸热材料制成的吸热层1、由保温材料制成的保温层2和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层3,吸热层1、保温层2和导热层3均由软质材料制成。通过将本实用新型包裹在农作物上后,外部的吸热层1在光照条件好、环境温度高的白天可以吸收热量并对保温层2、导热层3和包裹在内的农作物进行加热,使得整体温度升高,以抵抗晚上无光照和环境温度下降的严寒,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效果,以防止农作物被冻伤或冻死,使得农作物顺利过冬;导热层3使用导热材料制成,进一步有利于外部热量传向农作物,以对农作物进行加热。
[0022]吸热层1与保温层2和保温层2与导热层3之间均通过粘接固定。避免使用连接件在吸热层1、保温层2和导热层3上开设通孔4而引起保温效果的下降,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效果。
[0023]保温层2由塑泡或气凝胶制成。塑泡和气凝胶的保温效果好,并且塑泡的成本低廉,易于产业推广;气凝胶的保温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其成本相对较高,故适合应用在保暖要求高的场合。
[0024]吸热层1由黑色塑料布制成,导热层3由透明塑料布制成。塑料布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其生产工艺成熟、稳定,成本低廉,易于产业推广,黑色塑料布可以吸热,满足白天吸收太阳能和从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吸收热量的需要,透明塑料布满足白天由黑色塑料布吸收到的热量顺利传递到农作物的需要,从而完成在白天对农作物进行一定程度的加热,为晚上的散热储备足够的能量。
[0025]吸热层1、保温层2和导热层3上均设有多个通孔4,并且设置在吸热层1的通孔4、设置在保温层2的通孔4和设置在导热层3的通孔4 一一对应,吸热层1上的通孔4呈直线分布。多个通孔4呈直线分布形成手撕痕,通过两手分别抓住手撕痕两侧的保温棉向彼此远离的方向拉动,保温棉便沿手撕痕一分为二,从而方便包裹作业,避免使用剪刀等工具剪断保温棉,提高了包裹作业的作业效率。此处手撕痕之间的距离根据需要包裹的农作物的类型和需要包裹的层数而不同,如针对包裹层数为一层、葡萄树等小直径的树干,手撕痕之间的距离为10cm-20cm为宜;针对包裹层数为一层、柿子树等大直径的树干,手撕痕之间的距离选用50cm-300cm为宜。
[0026]通孔4分布的直线围成长方形。即手撕痕呈封闭的长方形,沿长方形的手撕痕撕开后,保温棉呈长方形,避免手撕或使用剪刀等工具剪下保温棉由于形状不规则形成边角料而造成材料浪费的问题。
[0027]通孔4的横截面的形状为长边方向与通孔4的分布方向相同的长方形,相邻的通孔4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2mm。该设置保证保温棉沿手撕痕的方向上的强度最低,进一步利于将保温棉沿手撕痕撕下,从而满足快速实现包裹作业和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
[0028]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缝制线5,缝制线5依次穿过吸热层1、保温层2和导热层3并且将吸热层1、保温层2和导热层3固定,缝制线5对称设置在通孔4的分布方向的两侧。将吸热层1、保温层2和导热层3固定,防止通孔4的两侧的保温棉撕开时吸热层1与保温层2之间、保温层2与导热层3之间的粘胶被破坏而导致吸热层1与保温层2、保温层2与导热层3分离,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效果。
[0029]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固定在吸热层1的外表面的固定带6,固定带6对称设置在通孔4的分布方向的两侧。设置固定带6,当将本实用新型包裹在农作物上后,使用同一块保温棉上的两个固定带6系紧,从而将保温棉栓紧在农作物上,防止保温棉从农作物上脱落,使用固定带6固定,避免采用绳子将包裹在农作物上的保温棉固定,从而方便包裹作业。
【主权项】
1.一种农用新型多层保温棉,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由吸热材料制成的吸热层、由保温材料制成的保温层和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层,所述吸热层、所述保温层和所述导热层均由软质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用新型多层保温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层与所述保温层和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导热层之间均通过粘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用新型多层保温棉,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由塑泡或气凝胶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用新型多层保温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层由黑色塑料布制成,所述导热层由透明塑料布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农用新型多层保温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层、所述保温层和所述导热层上均设有多个通孔,并且设置在所述吸热层的通孔、设置在所述保温层的通孔和设置在所述导热层的通孔一一对应,所述吸热层上的所述通孔呈直线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用新型多层保温棉,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分布的直线围成长方形。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用新型多层保温棉,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长边方向与所述通孔的分布方向相同的长方形,相邻的所述通孔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 2mm。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用新型多层保温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缝制线,所述缝制线依次穿过所述吸热层、所述保温层和所述导热层并且将所述吸热层、所述保温层和所述导热层固定,所述缝制线对称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分布方向的两侧。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用新型多层保温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吸热层的外表面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对称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分布方向的两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用新型多层保温棉,包括依次设置的由吸热材料制成的吸热层、由保温材料制成的保温层和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层,吸热层、保温层和导热层均由软质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本实用新型包裹在农作物上后,外部的吸热层在光照条件好、环境温度高的白天可以吸收热量并对保温层、导热层和包裹在内的农作物进行加热,使得整体温度升高,以抵抗晚上无光照和环境温度下降的严寒,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效果,以防止农作物被冻伤或冻死,使得农作物顺利过冬;导热层使用导热材料制成,进一步有利于外部热量传向农作物,以对农作物进行加热。
【IPC分类】A01G13/02
【公开号】CN204994365
【申请号】CN201520553414
【发明人】李博
【申请人】杨奇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