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蜂箱巢门的防盗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95885阅读:28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蜂箱巢门的防盗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蜜蜂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蜂箱巢门的防盗器。
【背景技术】
[0002]用于饲养蜜蜂的蜂箱前部通常设置有长方体形的木质巢门,其包括巢门和巢门档,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巢门挡调节巢门的大小。例如蜂群运输时需要关闭木质巢门以防止蜜蜂飞散,而在秋季缺蜜时期则需要调小巢门以防止蜂群间盗蜂的发生以及胡蜂等生物的侵害。但由于巢门挡可活动调节,经常受到外力的干扰,特别是在秋末容易发生盗蜂的时期以及蜂群越冬期间,巢门的大小常常由于巢门挡的移动而偏离设定的大小,使得胡蜂易于入侵,发生盗蜂,小老鼠可进出蜂箱等,给养蜂造成损失。
[0003]基于此,提供一种适用于秋季蜜蜂养殖、蜂群越冬,并能有效防鼠,防胡蜂的用于蜂箱巢门的防盗器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蜂箱巢门的防盗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种用于蜂箱巢门的防盗器,可拆卸地套装在蜂箱自带的木质巢门上,呈塑质长方体形结构,包括:由上面板、前面板、左侧面板、右侧面板构成的中空内腔,以及设置在所述左侧面板和所述右侧面板上的固定件;
[0006]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多个直径为4mm-5.5mm的蜜蜂进出孔。
[0007]具体地,作为优选,多个所述蜜蜂进出孔呈圆环形、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或者线性分布在所述前面板上,且相邻两个所述蜜蜂进出孔之间的间距相同。
[0008]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蜜蜂进出孔的数目为2-8个。
[0009]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蜜蜂进出孔的直径为4.6mm。
[0010]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呈长条状,分别以平行于所述前面板的方向沿所述左侧面板和所述右侧面板的外侧延伸;
[0011]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用于通过固定螺丝的通孔。
[0012]具体地,所述上面板的长度为40-60mm、宽度为15_30mm ;
[0013]所述前面板的长度为40-60mm,高度为15_30mm ;
[0014]所述左侧面板和所述右侧面板的结构一致,宽度为15-30_,高度为15-30_。
[0015]作为优选,所述上面板的长度为50mm、宽度为20mm ;
[0016]所述前面板的长度为50mm,高度为20mm ;
[0017]所述左侧面板和所述右侧面板的宽度为20mm,高度为20mm。
[00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蜂箱巢门的防盗器,主要在秋季使用,通过将由上面板、前面板、左侧面板、右侧面板构成的中空内腔套装在蜂箱自带的木质巢门上,并通过固定件使该防盗器固定。由于该防盗器的前面板上设置有多个直径为4mm-5.5mm的蜜蜂进出孔,如此设置,不仅保证老鼠或者胡蜂等无法进入蜂箱,而且每个蜜蜂进出孔仅允许一只蜜蜂出入,进一步降低了蜂群被盗的几率。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盗器,其结构简单,非常容易制作,在秋季使用时套装在蜂箱自带的木质巢门上即可,操作方便,成本较低。采用塑料材质,重量轻且不影响蜂产品的质量,可以有效防止盗蜂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蜂箱巢门的防盗器的左视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蜂箱巢门的防盗器的右视图。
[0023]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0024]1 上面板,
[0025]2 前面板,
[0026]3 左侧面板,
[0027]4 右侧面板,
[0028]5 固定件,
[0029]501 通孔,
[0030]6 蜜蜂进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32]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蜂箱巢门的防盗器,该防盗器可拆卸地套装在蜂箱自带的木质巢门上。其呈塑质长方体形结构,包括:由上面板
1、前面板2、左侧面板3、右侧面板4构成的中空内腔,以及设置在左侧面板3和右侧面板4上的固定件5。其中,前面板2上设置有多个直径为4mm-5.5mm的蜜蜂进出孔6。
[00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蜂箱巢门的防盗器,主要在秋季使用,通过将由上面板1、前面板2、左侧面板3、右侧面板4构成的中空内腔套装在蜂箱自带的木质巢门上,并通过固定件5使该防盗器固定。由于该防盗器的前面板2上设置有多个直径为4mm-5.5mm的蜜蜂进出孔6,如此设置,不仅保证老鼠或者胡蜂等无法进入蜂箱,而且每个蜜蜂进出孔6仅允许一只蜜蜂出入,进一步降低了蜂群被盗的几率。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盗器,其结构简单,非常容易制作,在秋季使用时套装在蜂箱自带的木质巢门上即可,操作方便,成本较低,便于规模化推广应用。此外,采用塑料材质,重量轻且不影响蜂产品的质量,可以有效防止盗蜂现象的发生。
[003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蜂箱自带的木质巢门的结构为本领域常见的长方体形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对其作具体限定。
[0035]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前面板2上设置直径为4mm-5.5mm,优选直径为
4.6_的多个蜜蜂进出孔6,以保证单个的蜜蜂进出,并同时避免老鼠,胡蜂等有害蜂群的生物进入,从而有效防止盗蜂现象的发生。为了避免蜂群进出时发生拥堵现象,防止蜜蜂受伤,该多个蜜蜂进出孔6可以呈规则的几何形状,例如呈圆环形、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或者线性(包括呈列排布或者呈行排布)分布在前面板2上,且相邻两个蜜蜂进出孔6之间的间距相同。
[0036]根据实际应用的木质巢门的大小以及蜂群进出的频率,设置在前面板2上的蜜蜂进出孔6的数目为2-8个,例如可以为2个、3个、4个、5个、6个、7个或者8个。
[0037]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固定件5将该防盗器固定在蜂箱的木质巢门上,并同时实现该防盗器可拆卸,以便于根据实际需求决定是否在木质巢门上安装该防盗器,以对老鼠、胡蜂等进行隔绝。具体地,在左侧面板3和右侧面板4的后端部分别对应设置固定件5,且该固定件5呈长条状,分别以平行于前面板2的方向沿左侧面板3和右侧面板4的外侧延伸;且固定件5上设置有用于通过固定螺丝的通孔501,通过使用固定螺丝将该防盗器可拆卸地固定在蜂箱的木质巢门上。可替代地,该固定件还可以设置成其他几何形状,例如椭圆形、圆形、方形或者其它多边形,其大小以能够固定在木质巢门上为宜。
[0038]具体地,根据实际通常使用的木质巢门的大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盗器中,上面板、前面板、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均为长方体形板,其中上面板1的长度为40-60mm、宽度为15_30mm ;前面板2的长度为40_60mm,高度为15_30mm ;左侧面板3和右侧面板4的结构一致,宽度为15-30mm,高度为15_30mm。作为优选,上面板1的长度为50mm、宽度为20mm ;前面板2的长度为50mm,高度为20mm ;左侧面板3和右侧面板4的宽度为20mm,高度为20mmo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蜂箱巢门的防盗器,可拆卸地套装在蜂箱自带的木质巢门上,呈塑质长方体形结构,包括:由上面板、前面板、左侧面板、右侧面板构成的中空内腔,以及设置在所述左侧面板和所述右侧面板上的固定件; 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多个直径为4mm-5.5mm的蜜蜂进出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蜜蜂进出孔呈圆环形、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或者线性分布在所述前面板上,且相邻两个所述蜜蜂进出孔之间的间距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蜜蜂进出孔的数目为2-8个。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蜜蜂进出孔的直径为4.6mm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呈长条状,分别以平行于所述前面板的方向沿所述左侧面板和所述右侧面板的外侧延伸; 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用于通过固定螺丝的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板的长度为40-60mm、宽度为15-30mm ; 所述前面板的长度为40-60mm,高度为15_30mm ; 所述左侧面板和所述右侧面板的结构一致,宽度为15-30mm,高度为15_30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板的长度为50mm、宽度为20mm ; 所述前面板的长度为50mm,高度为20mm ; 所述左侧面板和所述右侧面板的宽度为20mm,高度为2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蜂箱巢门的防盗器,属于蜜蜂养殖技术领域。该防盗器可拆卸地套装在蜂箱自带的木质巢门上。其呈塑质长方体形结构,包括:由上面板、前面板、左侧面板、右侧面板构成的中空内腔,以及设置在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上的固定件。其中,前面板上设置有多个直径为4mm-5.5mm的蜜蜂进出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盗器,主要在秋季使用,结构简单,在秋季使用时套装在蜂箱自带的木质巢门上即可,操作方便,采用塑料材质,重量轻且不影响蜂产品的质量,有效防止盗蜂现象的发生。
【IPC分类】A01K47/06, A01M29/30, A01M29/34
【公开号】CN205005715
【申请号】CN201520727046
【发明人】丁桂玲, 石巍, 郭海坤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