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过滤鱼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62000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过滤鱼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缸,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过滤功能的鱼缸。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家庭、商业应用中,鱼缸不仅增加了生活和工作的乐趣,还能美化生活和工作环境,愉悦身心。但现有的鱼缸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更换一次鱼缸内的水,十分麻烦,在更换鱼缸水的过程中,不仅会对鱼缸中的鱼造成伤害,还容易将鱼缸打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过滤鱼缸。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过滤鱼缸,包括鱼缸本体和过滤系统,所述过滤系统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两端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鱼缸本体相连通,所述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鱼缸本体相连通;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增压栗。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鱼缸中设置过滤系统,能够在增压栗的作用下,将鱼缸内的水通过进水管栗入过滤装置内进行过滤,并通过出水管将过滤过的水排放到鱼缸中,不需要人工更换鱼缸中的水,节省了人力物力,且节约了用水。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芯和过滤膜壳,所述过滤芯设置在所述过滤膜壳的内部,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开设在所述过滤膜壳的两端。
[0008]进一步,所述过滤膜壳开设有出水口的一端还开设有稳压口,所述稳压口处连接有稳压管,所述稳压管上设有稳压阀。
[000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稳压管和稳压阀,可避免过滤芯中的压力过大而对过滤装置造成损伤。
[0010]进一步,所述过滤芯采用孔径为0.001 μ m-0.02 μπι的超滤膜。
[0011]进一步,所述过滤芯采用孔径为0.01 μπι的超滤膜。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超滤膜,能够有效去除鱼缸水中的小分子杂质,且不会将鱼缸水中的矿物元素过滤掉。
[0013]进一步,所述增压栗与所述过滤膜壳之间的进水管上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出水管上设有第三阀门。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进水管和出水管上设置阀门,可有效控制水流量,便于调控过滤装置内的水压。
[0015]进一步,所述自过滤鱼缸还包括反洗系统,所述反洗系统包括反洗管和排污管;
[0016]所述反洗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之间的进水管上,并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反洗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三阀门之间的出水管上,并与所述出水管连通;
[0017]所述过滤装置开设有进水口的一端还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管的一端与排污口相连,排污管的另一端与集污装置相连。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反洗系统,可对过滤装置进行反洗,避免过滤芯的堵塞。
[0019]进一步,所述反洗管上还设有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
[0020]进一步,所述排污管上还设有第六阀门。
[0021]进一步,所述集污装置为集污盒。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4]1、过滤装置;11、过滤芯;12、过滤膜壳;121、进水口 ;122、出水口 ; 123、稳压口 ;124、排污口 ;2、鱼缸本体;3、进水管;31、增压栗;32、第一阀门;33、第二阀门;4、出水管;41、第三阀门;5、稳压管;51、稳压阀;6、反洗管;61、第四阀门;62、第五阀门;7、排污管;71、第六阀门;8、集污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自过滤鱼缸,包括鱼缸本体和过滤系统,过滤系统包括过滤装置1,过滤装置1包括过滤芯11和过滤膜壳12,过滤芯11设置在过滤膜壳12的内部,过滤膜壳12的两端开设有进水口 121和出水口 122,进水口 121通过进水管3与鱼缸本体2相连通,出水口 122通过出水管4与鱼缸本体2相连通;进水管3上设有增压栗31,增压栗31与过滤膜壳12的进水口 121之间的进水管3上设有第一阀门32和第二阀门33 ;出水管4上设有第三阀门41 ;通过在进水管和出水管上设置阀门,可有效控制水流量,便于调控过滤装置内的水压。本实施例的过滤芯采用孔径为0.001 μm-0.02 μπι的超滤膜。优选的,过滤芯采用孔径为0.01 μπι的超滤膜,通过采用超滤膜,能够有效去除鱼缸水中的小分子杂质,且不会将鱼缸水中的矿物元素过滤掉。本实施例通过在鱼缸中设置过滤系统,能够在增压栗的作用下,将鱼缸内的水通过进水管栗入过滤装置内进行过滤,并通过出水管将过滤过的水排放到鱼缸中,不需要人工更换鱼缸中的水,节省了人力物力,且节约了用水。
[00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过滤膜壳12开设有出水口 122的一端还开设有稳压口 123,稳压口 123处连接有稳压管5,稳压管5上设有稳压阀51。通过设置稳压管和稳压阀,可避免过滤芯中的压力过大而对过滤装置造成损伤。
[002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自过滤鱼缸还包括反洗系统,通过设置反洗系统,可对过滤装置进行反洗,避免过滤芯的堵塞。反洗系统包括反洗管6和排污管7 ;
[0029]反洗管6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阀门32和第二阀门33之间的进水管3上,并与进水管3连通;反洗管6的另一端设置在出水口 122与第三阀门41之间的出水管上4,并与出水管4连通;反洗管6上还设有第四阀门61和第五阀门62。
[0030]过滤装置1开设有进水口 121的一端还开设有排污口 124,排污管7的一端与排污口 124相连,排污管7的另一端与集污装置相连;本实施例的集污装置为集污盒8。排污管7上还设有第六阀门71。通过在反洗管和排污管上设置阀门,可有效控制水流量,便于调控过滤装置内的水压。
[0031]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当对鱼缸本体内的水进行过滤处理时,打开增压栗、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同时其他阀门关闭,使鱼缸内的水在增压栗的作用下,通过进水管进入过滤装置内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经过出水管再流入鱼缸本体,整个过滤过程循环进行。当过滤装置需要清洗时,打开增压栗、第一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同时其他阀门关闭,鱼缸内的水在增压栗的作用下,依次经过进水管、反洗管后进入过滤装置内,对过滤芯进行反冲,将冲出的杂质经过排污管排放到集污盒中。反洗过程中,进水管的进水端可插入其他水源中。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自过滤鱼缸,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缸本体(2)和过滤系统,所述过滤系统包括过滤装置(1),所述过滤装置(1)的两端开设有进水口(121)和出水口(122),所述进水口(121)通过进水管(3)与鱼缸本体(2)相连通,所述出水口(122)通过出水管(4)与鱼缸本体⑵相连通;所述进水管⑶上设有增压栗(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过滤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1)包括过滤芯(11)和过滤膜壳(12),所述过滤芯(11)设置在所述过滤膜壳(12)的内部,所述进水口(121)和出水口(122)开设在所述过滤膜壳(12)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自过滤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壳(12)开设有出水口(122)的一端还开设有稳压口(123),所述稳压口(123)处连接有稳压管(5),所述稳压管(5)上设有稳压阀(5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自过滤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芯(11)采用孔径为0.001 μ m-0.02 μ m 的超滤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自过滤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芯(11)采用孔径为0.01 μπι的超滤膜。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一种自过滤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栗(31)与所述过滤膜壳(12)之间的进水管(3)上设有第一阀门(32)和第二阀门(33);所述出水管(4)上设有第三阀门(4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自过滤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过滤鱼缸还包括反洗系统,所述反洗系统包括反洗管(6)和排污管(7); 所述反洗管出)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阀门(32)和第二阀门(33)之间的进水管(3)上,并与所述进水管(3)连通;所述反洗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出水口(122)与所述第三阀门(41)之间的出水管⑷上,并与所述出水管⑷连通; 所述过滤装置(1)开设有进水口(121)的一端还开设有排污口(124),所述排污管(7)的一端与排污口(124)相连,排污管(7)的另一端与集污装置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自过滤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洗管(6)上还设有第四阀门(61)和第五阀门(62)。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一种自过滤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7)上还设有第六阀门(71)。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自过滤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装置为集污盒(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过滤鱼缸,包括鱼缸本体和过滤系统,所述过滤系统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两端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鱼缸本体相连通,所述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鱼缸本体相连通;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增压泵。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鱼缸中设置过滤系统,能够在增压泵的作用下,将鱼缸内的水通过进水管泵入过滤装置内进行过滤,并通过出水管将过滤过的水排放到鱼缸中,不需要人工更换鱼缸中的水,节省了人力物力,且节约了用水。
【IPC分类】A01K63/04
【公开号】CN205071921
【申请号】CN201520790928
【发明人】罗宇轩, 张轩睿
【申请人】罗宇轩, 张轩睿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