蛆粪分离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83148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蛆粪分离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技术,特别是一种蛆粪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家蝇繁殖的幼虫称蝇蛆,它是优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通常的蝇蛆养殖技术分为以下步骤:发酵粪料、送入蝇蛆房、堆成条状、放上集卵物、产卵后覆盖卵块、保水保温育蛆、自动分离、收取成蛆、综合利用、铲出残粪。其中蛆与粪的分离是蝇蛆养殖户和许多专家一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方法采用一个筛子,把有蛆的粪铲在筛了上,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迫使蛆往下钻,钻过筛孔掉进箱中。这种方法所需时间长,需要大量工人不断不停地翻动,效率极低,且分离时连同还未长大成熟的蛆也筛了出来,非常可惜。
[0003]现有技术中存在自动分离蛆粪的装置,例如申请号为200820069862.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蛆粪分离饲禽器,利用蛆的爬动掉落入收集槽中。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将蛆和粪完全的分离出来,蛆身上还沾有粪料。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蝇蛆养殖设备,包括布置为两排的多组蛆粪分离架、设置于蛆粪分离架上方的透光屋顶、设置于蛆粪分离架下方的蛆池;所述两排蛆粪分离架之间为行车道;所述蛆粪分离架包括架体及设置于架体上的承载蛆粪的隔板;所述架体包括前板、后板和连接前板、后板的侧板;所述隔板有两层以上,从架体上方依次向下方呈水平排列设置并固定于前板和后板之间;前板、后板的壁面在每两层隔板之间设有通风孔;所述蛆池中蓄水,用于盛放从隔板上掉落的蛆。
[0005]进一步的,该设备还包括猪圈,及设置于猪圈和蛆粪分离架之间的粪道;所述猪圈设置恒温;所述粪道设置有供蛆生长的蛆池。
[0006]进一步的,该设备还包括设置于蛆粪分离架上方的花槽,用于栽种花槽;所述粪道顶部设有带有通气孔的顶盖。
[0007]进一步的,猪圈外侧设置蓄水池,所述屋顶为尖顶,在其两侧设置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蓄水池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000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省人工,可以直接进行机械和流程化作业;(2)省材料,所有目前的蛆粪分离的设备都要有大量的盆子、桶等材料,投资繁琐多杂;(3)省时间,所有自分离的设备都是耗时间让蛆自己爬出来,有些就化成蛹了,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可以通过翻搅等方法强制逼蛆赶出粪料中;(4)猪圈与蛆粪分离架设置在一起,可以利用猪的尿液和粪便助于蛆的生长;(5)花槽中的花草吸收猪圈中的臭气,同时排出的新鲜空气直接给养猪吸收;(6)蓄水池中的谁来自雨水,可以为猪提供饮水或用于清扫猪圈。
[0009]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蝇蛆自分离设备组合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蝇蛆养殖设备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蝇蛆自分离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结合图1,一种蝇粪分离设备,包括多组蛆粪分离架。每一蛆粪分离架包括架体及设置于架体上的承载蛆粪的隔板1-42,如图3所示。所述架体包括前板1-44、后板1-45和连接前板1-44、后板1-45的侧板1-41 ;所述隔板1_42有两层以上,从架体上方依次向下方排列设置并固定于前板1-44和后板1-45之间,所述隔板2呈水平设置;前板1-44、后板1-45的壁面在隔板1-42上方一固定距离的同一高度上设有通风孔1-43,且通风孔1_43位于两层隔板1-42之间。
[0014]为了提高产量,采用8至10个蝇蛆自分离设备排列呈两列,中间为行车道。在行车道上方设置双面坡的透光屋顶1-1,可以起到挡雨的作用。
[0015]所述蛆池1-5设置于隔板1-42下方用于盛放从隔板1-42上掉落的蛆,蛆池1_5中蓄水,所述蛆池1-5外壁上设有内翻沿。
[0016]采用防逃盒用于盛放掉落在蛆池5中的蛆。
[0017]结合图1和图2,该设备还包括猪圈4、设置于猪圈4和蛆粪分离架1-4之间的、花槽1-3、蓄水池5、集水槽1-2。所述猪圈4设置恒温,温度控制在24-34度温控,一年四季处于猪生长最佳气候。花槽1-3设置于蛆粪分离架1-4上方的,用于栽种花草。粪道3顶部设有带有通气孔的顶盖3-1,夏季时上部顶盖3-1排臭气给香味花吸收,同时排出的新鲜空气直接给养猪吸收。蓄水池5设置于猪圈4外侧。所述屋顶1-1为尖顶,在其两侧设置集水槽1-2,所述集水槽1-2与蓄水池5之间通过管道1-6连接。蓄水池5中的水可以为猪提供饮水或用于清扫猪圈。
[0018]本实用新型将猪圈与蛆粪分离架设置在一起,有以下两点利处:
[0019](1)尿循环:猪尿为蛆的生长提供了湿度及营养的保证。
[0020](2)粪循环:猪粪被铲入蛆池与外界隔离,被蛆吸收利用。
[0021]针对上述蛆粪自分离设备,其工作原理在于利用蛆的四个习性进而将蛆和粪分离,四个习性为:怕粪料翻来翻去,怕湿度突然增大,怕湿度不断变化,怕强光照射。因此通过如下步骤就可以将蛆粪分离,包括:
[0022]步骤S101,将蛆池中的粪铲入在隔板1-42 ;
[0023]步骤S102,对平铺于隔板2上蛆粪混合物不断的搅动;
[0024]步骤S103,当蛆掉落蛆池5的水中,用防逃盒将蛆收集。
[0025]对于步骤S102,可以通过喷雾器向蛆粪混合物喷水增加湿度至65%?70%,来增加蛆的恐惧感;另外,也可以通过加强对蛆粪混合物的光照,增加蛆的恐惧感。
[0026]对于分离过后的蛆和粪,蛆可以放入烤箱中烘干磨粉存储以备使用,粪便可以运走进入加工厂制作成有机肥。
[0027]两排蛆粪分离架1-4可以统筹安排循环将蛆粪分离。
[0028]实施例一
[0029]所述每一蛆粪分离架1-4的参数为:侧板1-41长200cm,前板1_44和后板1_45宽150cm,最上面一层隔板1-42距离架体顶端20cm,隔板1_42之间距离30cm,每一层隔板1-42上方20cm处的前板1_44、后板1_45的壁面设置通风孔1_43,通风孔1_43高10cm,位于前板1_44、后板1-45上的通风孔1-43宽140cm。蛆池1_5宽30cm,高50cm,池内蓄水10cm。所述行车道宽3米;屋顶最高处距地面3米;粪道3宽1米、高2米;猪圈4长3米、宽3米;花槽1-3内置0.5米的土层。
[0030]统计得出,一亩蛆类分裂设备年生产1300多吨优质有机肥,可替代1000亩地进行良田改造,农作物普遍增长60-180%,且肥效长。能克服农作物连作障碍,大量使用有机肥可取代化肥产生有机食品,有利于人的健康和人与自然科学发展,该设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突出设备的典型。
【主权项】
1.一种蛆粪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为两排的多组蛆粪分离架(1-4)、设置于蛆粪分离架(1-4)上方的透光屋顶(1-1)、设置于蛆粪分离架(1-4)下方的蛆池(1-5); 所述两排蛆粪分离架(1-4)之间为行车道; 所述蛆粪分离架(1-4)包括架体及设置于架体上的承载蛆粪的隔板(1-42);所述架体包括前板(1-44)、后板(1-45)和连接前板(1-44)、后板(1-45)的侧板(1-41);所述隔板(1-42)有两层以上,从架体上方依次向下方呈水平排列设置并固定于前板(1-44)和后板(1-45)之间;前板(1-44)、后板(1-45)的壁面在每两层隔板(1_42)之间设有通风孔(1-43); 所述蛆池(1-5)中蓄水,用于盛放从隔板(1-42)上掉落的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还包括猪圈(4),及设置于猪圈(4)和蛆粪分离架(1-4)之间的粪道(3);所述猪圈(4)设置恒温;所述粪道(3)设置有供蛆生长的蛆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还包括设置于蛆粪分离架(1-4)上方的花槽(1-3),用于栽种花槽;所述粪道(3)顶部设有带有通气孔的顶盖(3-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猪圈(4)外侧设置蓄水池(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1-1)为尖顶,在其两侧设置集水槽(1-2),所述集水槽(1-2)与蓄水池(5)之间通过管道(1-6)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蛆池(1-5)外壁上设有内翻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蛆粪分离架(1-4)的参数为: 侧板(1-41)长 200cm, 前板(1-44)和后板(1-45)宽150cm, 最上面一层隔板(1-42)距离架体顶端20cm, 隔板(1-42)之间距离30cm, 每一层隔板(1-42)上方20cm处的前板(1_44)、后板(1_45)的壁面设置通风孔(1-43), 通风孔(1-43)高10cm, 位于前板(1-44)、后板(1-45)上的通风孔(1-43)宽140c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蛆池(1-5)宽30cm,高50cm,池内蓄水10cmo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道宽3米;屋顶最高处距地面3米;II道⑶宽1米、高2米;猪圈⑷长3米、宽3米;花槽(1-3)内置0.5米的土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蛆粪分离设备,包括布置为两排的多组蛆粪分离架、设置于蛆粪分离架上方的透光屋顶、设置于蛆粪分离架下方的蛆池;所述两排蛆粪分离架之间为行车道;所述蛆粪分离架包括架体及设置于架体上的承载蛆粪的隔板;所述架体包括前板、后板和连接前板、后板的侧板;所述隔板有两层以上,从架体上方依次向下方呈水平排列设置并固定于前板和后板之间;前板、后板的壁面在每两层隔板之间设有通风孔;所述蛆池中蓄水,用于盛放从隔板上掉落的蛆。
【IPC分类】A01K67/033
【公开号】CN205093391
【申请号】CN201520825357
【发明人】朱广军
【申请人】朱广军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