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缸的底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32743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缸的底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族养殖用具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鱼缸的底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过滤鱼缸存在以下缺点:
[0003]1、困水沉淀仓只有导流板,鱼粪污物分散于整个困水沉淀仓缸底而不能集中,排污口不能全部排出,从而对下一级干湿分离和物理过滤产生很大负担;
[0004]2、排污阀设置在困水沉淀仓的中间,无法将困水沉淀仓前后两侧的鱼粪污物完全排出;
[0005]3、干湿分离过滤仓没有设置雨淋板,水流翻过挡水墙,污物就集中在挡水墙附近,不能均匀分散,滤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0006]4、无紫外线隔离功能,若在水栗仓放紫外线杀菌灯,紫外线透过透明翻水墙容易将相邻的后生化仓内的有益菌杀灭。
[0007]5、每个仓没有独立的排污阀,不能快速排水、排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缸的底过滤系统,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种鱼缸的底过滤系统,包括长方体结构且顶部设有缸盖的缸体,所述缸体内设有若干个纵向隔板和一个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位于各纵向隔板的下方;所述纵向隔板将缸体内腔从左到右依次分隔为困水沉淀仓、干湿分离过滤仓、前生化仓、后生化仓和水栗仓;所述缸体的上方设有横向的L形的下水管,所述下水管上安装有控制阀;所述困水沉淀仓内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底端边固定在水平隔板上,顶端边向右倾斜固定在困水沉淀仓右侧的纵向隔板的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困水沉淀仓内还设有改流板,所述改流板位于导流板的上方,其底端边与导流板的顶端边相接;改流板的顶端边向左倾斜与缸体的左侧缸壁相接,且改流板与缸底的平行线呈45°夹角;所述改流板的后端边与缸体的后侧缸壁之间设有l_3cm的间隙。
[0011]进一步地说,所述干湿分离过滤仓的顶部设有位于上层的雨淋板和位于下层的过滤板,所述雨淋板和过滤板的左右两端边分别与两侧的纵向隔板相连接;所述雨淋板的顶面与纵向隔板的顶边相距2cm。
[0012]再进一步说,所述困水沉淀仓内靠近缸体左侧壁与前侧壁或后侧壁的夹角的部位设有集中排污管,所述集中排污管上安装有集中排污阀。
[0013]再进一步说,所述困水沉淀仓、干湿分离过滤仓、前生化仓、后生化仓和水栗仓的底部都设置有独立排污阀,各个独立排污阀分别通过排污支管连接到排污总管上。
[0014]更进一步说,所述后生化仓与水栗仓之间的纵向隔板为紫外线隔离板。
[0015]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困水沉淀仓内增设有改流板,改流板能将下水管流出的水改变不同流向,将污物集中在排污口 ;2、干湿分离过滤仓的顶部增设位于上层的雨淋板,能将水流分散均匀,使过滤仓的滤材利用率达到100% ;而且,雨淋板的顶面与纵向隔板的顶边相距2cm,当污物堵塞干湿分离时,水流将溢过2cm的挡水墙进入下一级,此为“防干烧”设计;3、集中排污管可将集中于排污口的鱼粪快速排除,减轻下一级物理过滤的负担;4、紫外线隔离板能防止紫外线杀菌灯发射的紫外线射入后生化仓杀灭有益菌;5、每个仓都设有独立的排污阀,能起到独立快速排水、排污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6]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鱼缸的底过滤系统,包括长方体结构且顶部设有缸盖的缸体1,所述缸体I内设有若干个纵向隔板和一个水平隔板14,所述水平隔板14位于各纵向隔板的下方;所述纵向隔板将缸体I内腔从左到右依次分隔为困水沉淀仓10、干湿分离过滤仓12、前生化仓13、后生化仓15和水栗仓16。其中,所述后生化仓15与水栗仓16之间的纵向隔板为紫外线隔离板2。
[0019]所述缸体I的上方设有横向的L形的下水管3,所述下水管3上安装有控制阀4。所述困水沉淀仓10内设有导流板11,所述导流板11的底端边固定在水平隔板14上,顶端边向右倾斜固定在困水沉淀仓10右侧的纵向隔板的中部。
[0020]所述干湿分离过滤仓12的顶部设有位于上层的雨淋板6和位于下层的过滤板5,所述雨淋板6和过滤板5的左右两端边分别与两侧的纵向隔板相连接;所述雨淋板6的顶面与纵向隔板的顶边相距2cm。所述困水沉淀仓10内靠近缸体I前侧壁与左侧壁的夹角的部位设有集中排污管9,所述集中排污管9上安装有集中排污阀8。所述困水沉淀仓10、干湿分离过滤仓12、前生化仓13、后生化仓15和水栗仓16的底部都设置有独立排污阀17,各个独立排污阀17分别通过排污支管连接到排污总管18上。
[0021]所述困水沉淀仓10内还设有改流板7,所述改流板7位于导流板11的上方,其底端边与导流板11的顶端边相接。改流板7的顶端边向左倾斜与缸体I的左侧缸壁相接,且改流板7与缸底的平行线呈45°夹角。所述改流板7的后端边与缸体I的后侧缸壁之间设有l_3cm的间隙。
[0022]改流板7将下水管流出的水分为3个流向,分别是:流向I :水流水平前移、鱼粪下沉至集中排污口,清水溢流至雨淋板6 ;流向2 :水流沿改流板7和导流板11下滑,将沉淀在改流板7和导流板11上的鱼粪冲至集中排污管9 ;流向3 :水流通过改流板7与缸体I的后侧缸壁之间的间隙下沉转向,将沉淀于困水沉淀仓10底部的鱼粪和导流板11上的附着物冲向集中排污管9。
【主权项】
1.一种鱼缸的底过滤系统,包括长方体结构且顶部设有缸盖的缸体(I),所述缸体(I)内设有若干个纵向隔板和一个水平隔板(14),所述水平隔板(14)位于各纵向隔板的下方;所述纵向隔板将缸体(I)内腔从左到右依次分隔为困水沉淀仓(10)、干湿分离过滤仓(12)、前生化仓(13)、后生化仓(15)和水栗仓(16);所述缸体(I)的上方设有横向的L形的下水管(3),所述下水管(3)上安装有控制阀(4);所述困水沉淀仓(10)内设有导流板(11),所述导流板(11)的底端边固定在水平隔板(14)上,顶端边向右倾斜固定在困水沉淀仓(10)右侧的纵向隔板的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困水沉淀仓(10)内还设有改流板(7),所述改流板(7)位于导流板(11)的上方,其底端边与导流板(11)的顶端边相接;改流板(7)的顶端边向左倾斜与缸体(I)的左侧缸壁相接,且改流板(7)与缸底的平行线呈45°夹角;所述改流板(7)的后端边与缸体(I)的后侧缸壁之间设有l-3cm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鱼缸的底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湿分离过滤仓(12)的顶部设有位于上层的雨淋板(6)和位于下层的过滤板(5),所述雨淋板(6)和过滤板(5)的左右两端边分别与两侧的纵向隔板相连接;所述雨淋板¢)的顶面与纵向隔板的顶边相距2cm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鱼缸的底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困水沉淀仓(10)内靠近缸体(I)左侧壁与前侧壁或后侧壁的夹角的部位设有集中排污管(9),所述集中排污管(9)上安装有集中排污阀(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鱼缸的底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困水沉淀仓(10)、干湿分离过滤仓(12)、前生化仓(13)、后生化仓(15)和水栗仓(16)的底部都设置有独立排污阀(17),各个独立排污阀(17)分别通过排污支管连接到排污总管(18)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鱼缸的底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生化仓(15)与水栗仓(16)之间的纵向隔板为紫外线隔离板(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族养殖用具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鱼缸的底过滤系统。本实用新型优点:1、困水沉淀仓内增设有改流板,改流板能将下水管流出的水改变不同流向,将污物集中在排污口;2、干湿分离过滤仓的顶部增设位于上层的雨淋板,能将水流分散均匀,使过滤仓的滤材利用率达到100%;而且,雨淋板的顶面与纵向隔板的顶边相距2cm,当污物堵塞干湿分离时,水流将溢过2cm的挡水墙进入下一级,此为“防干烧”设计;3、集中排污管可将集中于排污口的鱼粪快速排除,减轻下一级物理过滤的负担;4、紫外线隔离板能防止紫外线杀菌灯发射的紫外线射入后生化仓杀灭有益菌;5、每个仓都设有独立的排污阀,能起到独立快速排水、排污的作用。
【IPC分类】A01K63/04
【公开号】CN205143226
【申请号】CN201520820836
【发明人】李荣华
【申请人】李荣华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