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84216阅读:1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
【背景技术】
[0002]花生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主要油料作物,中国的花生种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20%,居世界第二位。国外花生收获机械的研究起步较早,技术也比较先进,由于国外花生的种植方式多为一年一作且以大农场为主,所以其收获多采用两段收获法,代表机型有美国弗吉尼亚Amadas公司生产的9997型和9960SP四行自走式花生联合收获机和2100型六行牵引式花生联合收获机,美国KMC公司生产的KMC3376和KMC3374牵引式联合收获机。国内对花生联合收获机的研究相对比较晚,技术还有待于完善,目前市场上尚没有能够满足生产要求的花生联合收获机。台湾大地菱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TBH-3252型自走式花生联合收获机采用履带式行走装置,可一次完成花生挖掘、抖土、摘果、分离、清选等多道作业工序,并且脱荚率达19%,破裂率<2.5%,是中国现有的最先进、功能最完善的花生联合收获机械,但由于价格昂贵,不适合在大陆地区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该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采用挖拔组合式工作原理,一次性完成扶禾、挖掘、拨禾、夹持输送、去土、摘果、清选、集果的作业,适于中国花生主产区的收获作业,且大大降低了花生的机械掉果率。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包括挖掘铲、扶禾装置、限深装置、拍土装置、夹持输送装置、驾驶室、集果箱、荚果升运器、辅助喂入机构、摘果滚筒、逐稿器、振动筛、横向输送绞龙、风机、底盘、机架;所述扶禾装置上安装有限深装置,前侧固定有挖掘铲;夹持输送装置底端与扶禾装置相接,顶端固定在机架上,下方设有拍土装置;摘果滚筒固定在机架上,与夹持输送装置顶端相平;辅助喂入机构置于摘果滚筒与夹持输送装置的侧下方;逐稿器位于摘果滚筒正下方,下方设有振动筛;风机安装在机架上,开口正对逐稿器及振动筛;振动筛下端安装有横向输送绞龙,横向输送绞龙与荚果升运器相接;荚果升运器顶端设有集果箱;机架固定在底盘上,底盘侧上面设有驾驶室。
[0005]所述扶禾装置由右扶禾器、张紧装置、双拨禾链、双带托带轮、单带托带轮、单拨禾链、左扶禾器组成;右扶禾器及左扶禾器分别安装在张紧装置两侧;双拨禾链和单拨禾链位于张紧装置下方,双拨禾链一侧与双带托带轮紧固,一侧与右扶禾器相连,单拨禾链一侧与单带托带轮紧固,一侧与左扶禾器相连。
[0006]所述双拨禾链和单拨禾链纵向成交叉布置,有效地确保花生能够连续喂入,避免堵塞。
[0007]所述拍土装置由偏心轮、横向连杆、转向连杆、提升连杆、提升调节连杆、拍土板、横杆组成;横向连杆一侧与偏心轮连接,一侧与转向连杆连接;提升连杆上端与转向连杆连接;拍土板一侧与提升连杆下端连接,另一侧通过横杆安装在提升调节连杆上。
[0008]所述摘果滚筒由钉齿、摘果绞龙、摘果绞龙轴、绞龙侧板、排秧板组成;摘果绞龙均布在绞龙侧板上,摘果绞龙上设有钉齿;绞龙侧板安装在摘果绞龙轴上,外侧安装有排秧板。
[0009]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动力从发动机输出后,一路经变速箱,为底盘行走系统提供动力;另一路通过压轮式离合器传递到主轴,为作业组件提供工作动力。主轴的一端直接带动风机,另一端通过中间轴减速传递给摘果系统和夹持输送机构。摘果时,整株花生被喂入到高速旋转的摘果滚筒后(n=500r/min),随摘果滚筒螺旋绞龙做同步运动,由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花生荚果分布在螺旋绞龙的最外侧。当其经过凹板栅筛时,连接花生果的根柄由于摔打被折断,摘下的花生荚果经凹板筛和逐稿器落入到振动筛上,在振动筛的振动和风机的共同作用下进行清选。花生秧蔓由螺旋导向板的作用做轴向移动,在摘果滚筒出口处落入到逐稿器上被逐出。
[0010]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其有益效果是:
[0011]I)该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的去土机构,模仿人工田间去土原理,去土效果好、机械掉果损失少,而且结构简单,动力传动可靠高效;
[0012]2)该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对不同品种的花生适应性强,可以收获倒伏的花生;
[0013]3)该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的夹持输送装置采用三带夹持原理,与现有的夹持机构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夹持可靠、制造容易、使用方便的。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扶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拍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摘果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挖掘铲,2、扶禾装置,3、限深装置,4、拍土装置,5、夹持输送装置,6、驾驶室,7、集果箱,8、荚果升运器,9、辅助喂入机构,10、摘果滚筒,11、逐稿器,12、振动筛,13、横向输送绞龙,14、风机,15、底盘,16、机架,21、右扶禾器,22、张紧装置,23、双拨禾链,24、双带托带轮,25、单带托带轮,26、单拨禾链,27、左扶禾器,41、偏心轮,42、横向连杆,43、转向连杆,44、提升连杆,45、提升调节连杆,46、拍土板,47、横杆,51、钉齿,52、摘果绞龙,53、摘果绞龙轴,54、绞龙侧板,55、排秧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例,所述扶禾装置上安装有限深装置,前侧固定有挖掘铲;夹持输送装置底端与扶禾装置相接,顶端固定在机架上,下方设有拍土装置;摘果滚筒固定在机架上,与夹持输送装置顶端相平;辅助喂入机构置于摘果滚筒与夹持输送装置的侧下方;逐稿器位于摘果滚筒正下方,下方设有振动筛;风机安装在机架上,开口正对逐稿器及振动筛;振动筛下端安装有横向输送绞龙,横向输送绞龙与荚果升运器相接;荚果升运器顶端设有集果箱;机架固定在底盘上,底盘侧上面设有驾驶室。
[0021]请参照图2,本具体实施例,所述扶禾装置由右扶禾器、张紧装置、双拨禾链、双带托带轮、单带托带轮、单拨禾链、左扶禾器组成;右扶禾器及左扶禾器分别安装在张紧装置两侧;双拨禾链和单拨禾链位于张紧装置下方,双拨禾链一侧与双带托带轮紧固,一侧与右扶禾器相连,单拨禾链一侧与单带托带轮紧固,一侧与左扶禾器相连。
[0022]请参照图2,所述双拨禾链和单拨禾链纵向成交叉布置,有效地确保花生能够连续喂入,避免堵塞。
[0023]请参照图3,本具体实施例,所述拍土装置由偏心轮、横向连杆、转向连杆、提升连杆、提升调节连杆、拍土板、横杆组成;横向连杆一侧与偏心轮连接,一侧与转向连杆连接;提升连杆上端与转向连杆连接;拍土板一侧与提升连杆下端连接,另一侧通过横杆安装在提升调节连杆上。
[0024]请参照图4,本具体实施例,所述摘果滚筒由钉齿、摘果绞龙、摘果绞龙轴、绞龙侧板、排秧板组成;摘果绞龙均布在绞龙侧板上,摘果绞龙上设有钉齿;绞龙侧板安装在摘果绞龙轴上,外侧安装有排秧板。
[002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讲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挖掘铲、扶禾装置、限深装置、拍土装置、夹持输送装置、驾驶室、集果箱、荚果升运器、辅助喂入机构、摘果滚筒、逐稿器、振动筛、横向输送绞龙、风机、底盘、机架;所述扶禾装置上安装有限深装置,前侧固定有挖掘铲;夹持输送装置底端与扶禾装置相接,顶端固定在机架上,下方设有拍土装置;摘果滚筒固定在机架上,与夹持输送装置顶端相平;辅助喂入机构置于摘果滚筒与夹持输送装置的侧下方;逐稿器位于摘果滚筒正下方,下方设有振动筛;风机安装在机架上,开口正对逐稿器及振动筛;振动筛下端安装有横向输送绞龙,横向输送绞龙与荚果升运器相接;荚果升运器顶端设有集果箱;机架固定在底盘上,底盘侧上面设有驾驶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扶禾装置由右扶禾器、张紧装置、双拨禾链、双带托带轮、单带托带轮、单拨禾链、左扶禾器组成;右扶禾器及左扶禾器分别安装在张紧装置两侧;双拨禾链和单拨禾链位于张紧装置下方,双拨禾链一侧与双带托带轮紧固,一侧与右扶禾器相连,单拨禾链一侧与单带托带轮紧固,一侧与左扶禾器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拨禾链和单拨禾链纵向成交叉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拍土装置由偏心轮、横向连杆、转向连杆、提升连杆、提升调节连杆、拍土板、横杆组成;横向连杆一侧与偏心轮连接,一侧与转向连杆连接;提升连杆上端与转向连杆连接;拍土板一侧与提升连杆下端连接,另一侧通过横杆安装在提升调节连杆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摘果滚筒由钉齿、摘果绞龙、摘果绞龙轴、绞龙侧板、排秧板组成;摘果绞龙均布在绞龙侧板上,摘果绞龙上设有钉齿;绞龙侧板安装在摘果绞龙轴上,外侧安装有排秧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包括挖掘铲、扶禾装置、限深装置、拍土装置、夹持输送装置、驾驶室、集果箱、荚果升运器、辅助喂入机构、摘果滚筒、逐稿器、振动筛、横向输送绞龙、风机、底盘、机架。该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采用挖拔组合式工作原理,一次性完成扶禾、挖掘、拨禾、夹持输送、去土、摘果、清选、集果的作业,适于中国花生主产区的收获作业,且大大降低了花生的机械掉果率。
【IPC分类】A01F11/00, A01D29/00
【公开号】CN205196315
【申请号】CN201520825819
【发明人】吴婉霞
【申请人】吴婉霞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