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培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84467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培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栽培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培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室内的无土栽培都采用上开口水箱内液体栽培,又叫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与上开口水箱内液体接触,不用基质的栽培方法。具体的上开口水箱内液体栽培有上开口水箱内液体膜法,滴灌,雾培,喷射等方式。例如滴灌法,此方式存在根系生长不均匀,上开口水箱内液体循环时间较长及生长速度不明显等缺陷;喷射法利用喷头直接上开口水箱内液体喷射到根系,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使得根系溶解氧,促进植物的生长,但是喷射的角度不容易控制,水栗无效工作时间长,喷射对水栗的功率要求比较大,功耗浪费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上开口水箱内液体栽培方式存在的植物生成不均匀且水栗工作效率低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通过定制篮实现上开口水箱内液体均匀接触植物提高植物生成速度。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培循环系统,包括上开口水箱、设置在上开口水箱内的水栗、水管,固定装置、定植篮,固定装置安装在上开口水箱顶部,定植篮安装在固定装置上且置于上开口水箱内部,定植篮外沿上设置有第一导水栏,内延上设置有第二导水栏,第一导水栏上设置有进水口,第二导水栏上设置有N个的出水口,水管一端与水栗连接,另一端与进水口连接,相邻两个出水口的圆心角为360VN,N为大于4的自然数,水管一端与水栗连接,另一端与进水口连接,定植篮底部与上开口水箱内水平面的距离大于零。第一导水栏、第二导水栏及定植篮顶部形成上开口通道,通过进水口流入的液体在水位高度大于出水口高度后,且由于相邻两个出水口的圆心角为360VN,N为不小于4的自然数,因此液体与定植篮中的植物根系接触均匀。定植篮底部与上开口水箱内水平面的距离大于零,使得植物根系不直接与营养液接触,保证了植物根系的呼吸。
[0005]进一步,固定装置包括与上开口水箱顶部两端卡接的支撑架、与支撑架连接的中心镂空的支撑器。
[0006]进一步,该水培循环系统还包括与水栗连接的控制器。实现控制水栗从而控制上开口水箱内液体的流出。
[0007]进一步,该水培循环系统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报警器、以及安装在上开口水箱内的水位探测器,水位探测器与控制器连接。
[0008]进一步,上开口水箱上连接有上开口水箱内液体补充口、上开口水箱内液体补充口上安装有与控制器连接的电磁阀。
[0009]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导水栏、第二导水栏的设置实现了上开口水箱内液体与定植篮内植物根系的均匀接触,提高了定植篮中植物的根系溶氧能力,从而加快其生长速度。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水培循环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水培循环系统定植篮的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水培循环系统定植篮的顶部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水培循环系统定植篮正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水培循环系统出水口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水培循环系统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水培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的水培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述的水培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
[0020]1、上开口水箱;1001、补充口 ;2、水栗;3、水管;4、固定装置;41、支撑架;42、支撑器;5、定植篮;51、第一导水栏;5101、入水口 ;52、第二导水栏;5201、出水口 ;6、控制器;7、报警器;8、水位探测器;9、补液管;1、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所示的水培循环系统,包括上开口水箱1、设置在上开口水箱内的水栗2、水管3,固定装置4、定植篮5,
[0024]固定装置安装在上开口水箱顶部,定植篮安装在固定装置上且置于上开口水箱内部,
[0025]定植篮外沿上设置有第一导水栏51,内延上设置有第二导水栏52,第一导水栏上设置有进水口 5101,第二导水栏上设置有N个的出水口 5201,水管一端与水栗连接,另一端与进水口连接,相邻两个出水口的圆心角为360VN,N为不小于4的自然数,定植篮底部与上开口水箱内水平面的距离大于零。
[0026]具体实施时,可选的在向上开口水箱如补充液体(具体可为营养液、水等),至少保证液体水平面与定植篮底部的具体为3至5厘米为最佳。具体实施时,定植篮底部与上开口水箱内水平面的距离可根据水箱大小和高度灵活设置。
[0027]本实施例中定植篮如图2a、图2b、图3a、图3b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水栏上出水口的数量为4。具体实施时,出水口的数量还可选的设为其他大于4的自然数。
[0028]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栗将上开口水箱中的液体通过水管导入到入水口,上开口水箱中的液体流入第一导水栏及第二导水栏之间,并在水位高度高于出水口的位置后流入定植篮,由于相邻两个出水口的圆心角为360°/?^为大于4的自然数,因此流入定植篮的液体为是均匀的,从而使得液体与定植篮中的植物根系均匀接触,保证植物根系在有限容积内,充分利用空间,均匀的快速生长。
[0029]同时,由于定植篮底部与上开口水箱内水平面的距离大于零从而使得植物根系与上开口水箱中间形成空气层区域。空气层在存在提供了根系足够的养分,并且由于植物根系没有直接和上开口水箱中液体接触,保证了植物的根系呼吸顺畅,另外由于定植篮是镂空设计的,并且有基质(比如陶粒,有一定保水性),所以流入定植篮中的上开口水箱内液体能回流到上开口水箱中,并且让植物根系在一定时间内保持适量液体吸收,在整个过程中,由于保证了植物根系需要的上开口水箱内的液体和氧气,有效避免了烂根现象,利于植物的快速生长。
[0030]实施例2
[0031]如图4、图5所示的水培循环系统,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该水培循环系统还包括与水栗连接的控制器6。固定装置设为包括与上开口水箱顶部两端卡接的支撑架41、与支撑架连接的中心镂空用于放置定置篮的支撑器42。
[0032]用户通过控制器控制水栗向定植装置导入上开口水箱内液体。
[0033]本实施例中控制器设置在上开口水箱外,控制器通过防水线与水栗连接,具体过程中,还可选的设置密封盒,用户将控制器放置密封盒内后置于上开口水箱通过防水线与水栗连接。
[0034]实施例3
[0035]如图6所示的水培循环系统,其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该水培循环系统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报警器7、以及安装在上开口水箱内的水位探测器8,水位探测器与控制器连接。
[0036]本实用新型通过水位探测器实时检测上开口水箱内液体(包括水位的最低值与最高值),并将其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水位高度与阈值进行比较,当低于阈值时控制报警器报警。
[0037]本实施例中报警器的位置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可将报警器设置在控制上、上开口水箱上或室内任意位置。
[0038]实施例4
[0039]如图7所示的水培循环系统,其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上开口水箱上设置连接补液管9的补充口 1001、液补管上安装有与控制器连接的电磁阀10。
[00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水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开口水箱(I)、设置在上开口水箱内的水栗(2)、水管(3),固定装置(4)、定植篮(5), 固定装置安装在上开口水箱顶部,定植篮安装在固定装置上且置于上开口水箱内部, 定植篮外沿上设置有第一导水栏(51),内延上设置有第二导水栏(52),第一导水栏上设置有进水口(5101),第二导水栏上设置有N个的出水口(5201),水管一端与水栗连接,另一端与进水口连接,相邻两个出水口的圆心角为360° /N,N为不小于4的自然数,定植篮底部与上开口水箱内水平面的距离大于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包括与上开口水箱顶部两端卡接的支撑架(41)、与支撑架连接的中心镂空的支撑器(4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水培循环系统还包括与水栗连接的控制器(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水培循环系统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报警器(7)、以及安装在上开口水箱内的水位探测器(8),水位探测器与控制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上开口水箱上设置连接补液管(9)的补充口( 1001)、液补管上安装有与控制器连接的电磁阀(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培循环系统,包括上开口水箱、设置在上开口水箱内的水泵、水管,固定装置、定植篮,固定装置安装在上开口水箱顶部,定植篮安装在固定装置上且置于上开口水箱内部,定植篮外沿上设置有第一导水栏,内延上设置有第二导水栏,第一导水栏上设置有进水口,第二导水栏上设置有N个的出水口,水管一端与水泵连接,另一端与进水口连接,相邻两个出水口的圆心角为360°/N,N为不小于4的自然数,水管一端与水泵连接,另一端与进水口连接,定植篮底部与上开口水箱内水平面的距离大于零。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导水栏、第二导水栏的设置实现了上开口水箱内液体与定植篮内植物根系的均匀接触,提高了定植篮中植物的根系溶氧能力,从而加快其生长速度。
【IPC分类】A01G31/02
【公开号】CN205196566
【申请号】CN201520999134
【发明人】高虎, 刘勇
【申请人】北京有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2条留言
  • 访客 来自[北京市电信通] 2018年12月28日 11:44
    来了
    0
  • 访客 来自[北京市电信通] 2018年12月28日 11:44
    豆豆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