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树钻孔施肥的一体化套管施肥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21167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果树钻孔施肥的一体化套管施肥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果树钻孔施肥的一体化套管施肥装置,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传统果树的施肥方法有:(I)穴施法:沿树冠垂直投影外缘挖穴,每株树挖8?12个穴,穴深20?30(^。(2)放射沟施:以树冠垂直投影外缘为沟长的中心,以树杆为轴,每株树呈放射形挖4?6条沟,沟长60?80cm;沟宽呈楔形,里窄外宽,里宽20cm,外宽40cm;沟底部呈斜坡,里浅外深,里深20?30cm,外深40?50cm。(3)撒施法:将肥料直接撒在树冠垂直投影部分。传统的果树栽培方法通常将施肥、浇水及填土分开进行,这样不仅费时费力,并且果树的根系损伤严重,培育出的果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直接导致果树产量不稳定,化肥有效利用率非常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因此需要研制一种既科学又环保的施肥方法及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一体化套管施肥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重复使用20年以上,有效降低果树施肥的生产成本,一次投入终身受益,还可以充分利用废旧塑料,变废为宝,减少白色污染。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一体化套管施肥装置,包括两端均开口的硬质塑料管,所述硬质塑料管的一端深入到土壤里,另一端高出地面5cm且盖有混凝土盖,所述硬质塑料管沿管壁长度方向上开有多个小孔。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6]进一步,所述硬质塑料管的长度为50?80cm,直径为5?20cm,所述小孔沿管壁长度方向排列成I?3排,所述每排之间的距离为5?10cm,每个所述小孔的直径均为Icm0
[0007]—种果树钻孔施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I)在果树的树冠滴水线处,以与水平面成60?70°倾角,斜向土壤钻孔,即得施肥深孔,所述施肥深孔的底部靠近果树的主根;
[0009](2)取一根两端均开口的硬质塑料管,沿管壁长度方向的一侧开有多个小孔,即得一体化施肥管套;
[0010](3)将步骤(2)所得一体化施肥管套的一端,放入步骤(I)所得施肥深孔的底部,另一端开口高出果树地面5cm,使开设有小孔的一侧管壁面对树干方向,即得安装好的一体化施肥管套;
[0011](4)取肥料,沿着步骤(3)所得安装好的一体化施肥管套施肥,施肥完毕后,在一体化施肥管套露出地面的开口上,盖上混凝土盖。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3]进一步,步骤(I)所述施肥深孔的直径为5?20cm、深度为50?80cm,所述施肥深孔的数量2 4个,所述施肥深孔间隔60?10cm均匀分布。
[0014]进一步,步骤(2)所述硬质塑料管的长度为50?80cm,直径为5?20cm,所述小孔沿管壁长度方向排列成I?3排,所述每排之间的距离为5?10cm,每个所述小孔的直径均为Icm0
[0015]进一步,步骤(4)所述肥料为液体肥料。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实用新型的施肥方法,集施肥、浇水、集雨于一体,在一个施肥深孔内套管加盖,可同时实现透气养根与浇水施肥操作,施肥方便,省时省力,施肥精准,肥效时间长,养分吸收快,有很强保水作用。
[0018]2.本实用新型的施肥方法,引导根系往地下深处扎,促使根系发达,抗旱力较强,受降雨量的影响较小,稳产增收。
[0019]3.本实用新型的施肥方法,可以实现果树充分吸收化肥,从化肥的有效利用率仅为35%提高到95%以上,肥料利用率高,减少肥料的使用量,有效降低肥料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0020]4.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套管施肥装置,可以重复使用20年以上,有效降低果树施肥的生产成本,一次投入终身受益。
[0021]5.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套管施肥装置,可以充分利用废旧塑料,变废为宝,减少白色污染,且制作方法简单,市场前景广阔,适合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套管施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4]1、一体化套管施肥装置,2、小孔,3、混凝土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所示,一种一体化套管施肥装置,包括两端均开口的硬质塑料管,硬质塑料管的长度为50cm,直径为5cm,所述硬质塑料管的一端深入到土壤里,另一端高出地面5cm且盖有混凝土盖3,所述硬质塑料管沿管壁长度方向上开有10个小孔2,每个小孔2的直径均为I cm,所述小孔2沿管壁长度方向排列成I排。
[0028]—种果树钻孔施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9](I)在果树的树冠滴水线处,以与水平面成60?70°倾角,斜向土壤钻孔,即得施肥深孔,所述施肥深孔的直径为5cm、深度为50cm,所述施肥深孔的数量为4个,间隔60cm均匀分布,所述施肥深孔的底部靠近果树的主根;
[0030](2)取一根两端均开口的长度为50cm,直径为5cm的硬质塑料管,沿管壁长度方向的一侧开有10个小孔2,每个小孔2的直径均为lcm,所述小孔2沿管壁长度方向排列成I排,即得一体化施肥管套I;
[0031](3)将步骤(2)所得一体化施肥管套I的一端,放入步骤(I)所得施肥深孔的底部,另一端开口高出果树地面5cm,使开设有小孔2的一侧管壁面对树干方向,即得安装好的一体化施肥管套I;
[0032](4)取液体肥料,沿着步骤(3)所得安装好的一体化施肥管套I施肥,施肥完毕后,在一体化施肥管套I露出地面的开口上,盖上混凝土盖3。
[0033]实施例2
[0034]如图1所示,一种一体化套管施肥装置,包括两端均开口的硬质塑料管,硬质塑料管的长度为65cm,直径为8cm,所述硬质塑料管的一端深入到土壤里,另一端高出地面5cm且盖有混凝土盖3,所述硬质塑料管沿管壁长度方向上开有15个小孔2,每个小孔2的直径均为lcm,所述小孔2沿管壁长度方向排列成2排,每排之间的距离为8cm。
[0035]—种果树钻孔施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6](I)在果树的树冠滴水线处,以与水平面成60?70°倾角,斜向土壤钻孔,即得施肥深孔,所述施肥深孔的直径为10cm、深度为60cm,所述施肥深孔的数量为6个,间隔70cm均匀分布,所述施肥深孔的底部靠近果树的主根;
[0037](2)取一根两端均开口的长度为65cm,直径为8cm的硬质塑料管,沿管壁长度方向的一侧开有15个小孔2,每个小孔2的直径均为lcm,所述小孔2沿管壁长度方向排列成2排,每排之间的距离为8cm,即得一体化施肥管套I;
[0038](3)将步骤(2)所得一体化施肥管套I的一端,放入步骤(I)所得施肥深孔的底部,另一端开口高出果树地面5cm,使开设有小孔2的一侧管壁面对树干方向,即得安装好的一体化施肥管套I;
[0039](4)取液体肥料,沿着步骤(3)所得安装好的一体化施肥管套I施肥,施肥完毕后,在一体化施肥管套I露出地面的开口上,盖上混凝土盖3。
[0040]实施例3
[0041 ]如图1所示,一种一体化套管施肥装置,包括两端均开口的长度为85cm,直径为1cm的硬质塑料管,所述硬质塑料管的一端深入到土壤里,另一端高出地面5cm且盖有混凝土盖3,所述硬质塑料管沿管壁长度方向上开有20个小孔2,每个小孔2的直径均为lcm,所述小孔2沿管壁长度方向排列成3排,每排之间的距离为6cm。
[0042]—种果树钻孔施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3](I)在果树的树冠滴水线处,以与水平面成60?70°倾角,斜向土壤钻孔,即得施肥深孔,所述施肥深孔的直径为20cm、深度为80cm,所述施肥深孔的数量为8个,间隔10cm均匀分布,所述施肥深孔的底部靠近果树的主根;
[0044](2)取一根两端均开口的长度为85cm,直径为1cm的硬质塑料管,沿管壁长度方向的一侧开有20个小孔2,每个小孔2的直径均为lcm,所述小孔2沿管壁长度方向排列成3排,每排之间的距离为6cm,即得一体化施肥管套I;
[0045](3)将步骤(2)所得一体化施肥管套I的一端,放入步骤(I)所得施肥深孔的底部,另一端开口高出果树地面5cm,使开设有小孔2的一侧管壁面对树干方向,即得安装好的一体化施肥管套I;
[0046](4)取液体肥料,沿着步骤(3)所得安装好的一体化施肥管套I施肥,施肥完毕后,在一体化施肥管套I露出地面的开口上,盖上混凝土盖3。
[00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一体化套管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均开口的硬质塑料管,所述硬质塑料管的一端深入到土壤里,另一端高出地面5cm且盖有混凝土盖(3),所述硬质塑料管沿管壁长度方向上开有多个小孔(2),所述硬质塑料管的长度为50?80cm,直径为5?20cm,所述小孔(2)沿管壁长度方向排列成I?3排,所述每排之间的距离为5?10cm,每个所述小孔(2)的直径均为l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果树钻孔施肥的一体化套管施肥装置,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其包括两端均开口的硬质塑料管,所述硬质塑料管的一端深入到土壤里,另一端高出地面5cm且盖有混凝土盖,所述硬质塑料管沿管壁长度方向上开有多个小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利用废旧塑料,变废为宝。
【IPC分类】A01C23/02
【公开号】CN205232777
【申请号】CN201521018878
【发明人】孙仁江, 孙浩岚
【申请人】孙仁江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