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畜禽养殖两用充气式农用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25368阅读:1105来源:国知局
种植、畜禽养殖两用充气式农用大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式农用大棚,具体涉及一种种植、畜禽养殖两用充气式农用大棚。
【背景技术】
[0002]农业大棚主要构成是基础围墙、钢结构骨架、农用PVC薄膜,其目的是使农作物、植物、保温保湿预防病虫害,缩短植物的生长期及植物反季生长,提高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0003]公告日为2015年07月01日,授权公告号为CN 204426172 U公开了一种充气式农用大棚,该充气式农用大棚结构采用拱形充气柱、充气梁数量多,成本高;该充气大棚采用PVC薄膜制作棚体,大棚的保温性、保湿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充气式农用大棚存在成本高以及保温性、保湿性差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种植、畜禽养殖两用充气式农用大棚。
[000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实用新型的种植、畜禽养殖两用充气式农用大棚包括多个拱形充气梁、多个充气横梁、多个充气式气排、多个拦挡用涤纶网和多个开关式通风气排,充气后多个拱形充气梁沿大棚的长度方向依次平行设置,相邻两个拱形充气梁之间连接有制成一体的充气式气排,充气式气排与拱形充气梁和充气横梁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拱形充气梁之间沿大棚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有三个充气横梁,拱形充气梁和充气横梁制成一体,拱形充气梁与充气横梁之间相互连通;充气式农用大棚的一端下部安装有拦挡用涤纶网,充气式农用大棚两侧沿长度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开关式通风气排,开关式通风气排位于充气式农用大棚的下部。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8]本实用新型的种植、畜禽养殖两用充气式农用大棚通过充气式气排棚体设计,提高了大棚的整体强度,同时增强了充气式农用大棚的保温保湿能力;
[0009]充气式气排与拱形充气梁和充气横梁可拆卸连接,即分体组合式设计提高了农用大棚的机动性,安装和移动方便,充气式气排破损后只需更换局部即可,从而提高了使用周期,降低了使用成本;
[0010]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式农用大棚既可以种植植物,又可以畜禽养殖,实现了一棚两用,集成度高。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种植、畜禽养殖两用充气式农用大棚的主视图;
[0012]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13]图3是图1的右视图;
[0014]图4是图1的横剖视图;
[0015]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中充气式气排5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种植、畜禽养殖两用充气式农用大棚,所述充气式农用大棚包括多个拱形充气梁1、多个充气横梁2、多个充气式气排3、多个拦挡用涤纶网4和多个开关式通风气排5,充气后多个拱形充气梁I沿大棚的长度方向依次平行设置,相邻两个拱形充气梁I之间连接有制成一体的充气式气排3,充气式气排3与拱形充气梁I和充气横梁2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拱形充气梁I之间沿大棚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有三个充气横梁2,拱形充气梁I和充气横梁2制成一体,拱形充气梁I与充气横梁2之间相互连通;充气式农用大棚的一端下部安装有拦挡用涤纶网4,充气式农用大棚两侧沿长度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开关式通风气排5,开关式通风气排5位于充气式农用大棚的下部。
[0017]充气大棚安装时,先把实用新型的充气式农用大棚棚体展开,用风机充气,一个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的充气大棚,半小时即充气完毕;充气大棚充完气后,用土将大棚四周裙边压实,固定好缆风绳,一个宽敞明亮、保温保湿、通风良好的充气式农用大棚便搭建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式农用大棚的抗风、抗雪载能力与同尺寸的有骨架大棚相当。
[0018]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式农用大棚可在工厂内生产后,运抵现场后直接充气使用。
[0019]【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1和5所不,本实施方式的充气式气排3和开关式通风气排5均为多个气柱并联构成,所述多个气柱的直径均为80mm。如此设计,提高了大棚的整体强度,同时增强了充气式农用大棚的保温保湿能力。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20]【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充气式气排3通过粘扣带与拱形充气梁I和充气横梁2可拆卸连接。如此设计,分体组合式设计提高了农用大棚的机动性,安装和移动方便。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0021]【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拱形充气梁I的横截面为圆形,拱形充气梁的直径为330mm。如此设计,可以起到支撑梁的支撑作用。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0022]【具体实施方式】五: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相邻两个拱形充气梁I的间距为4000mm。如此设计,可以根据充气大棚的高度、拱形充气梁I和充气横梁2的直径调整拱形充气梁I之间的间距。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四相同。
[0023]【具体实施方式】六: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三个充气横梁2中的一个设置在充气式农用大棚的顶部,所述三个充气横梁2中余下的两个对称安装在拱形充气梁I的下部,充气横梁2的横截面为圆形,位于顶部的充气横梁2的直径为200mm,位于下部的充气横梁2的直径为330mm。如此设计,可以起到支撑梁的支撑作用。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0024]【具体实施方式】七: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充气式农用大棚还包括多个防风缆风绳6,拱形充气梁I的两侧连接有防风缆风绳6。如此设计,可以提高充气大棚的整体强度。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四或六相同。
[0025]【具体实施方式】八: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充气式农用大棚还包括遮阳网7,充气式农用大棚的一端上部安装有遮阳网7。如此设置,可以起到遮阳的作用。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0026]【具体实施方式】九: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充气式气排3上设置有气排充气孔8,充气式气排3的四周设置有连接裙边9。如此设置,便于充气式气排3与拱形充气梁I和多个充气横梁2之间连接。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四、六或八相同。
[0027]【具体实施方式】十: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充气式农用大棚还包括多个横向拉点10,拱形充气梁上设置有多个多个横向拉点10。如此设置,藤蔓植物可以顺着横向拉点10生长攀爬。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九相同。
【主权项】
1.一种种植、畜禽养殖两用充气式农用大棚,所述充气式农用大棚包括多个拱形充气梁(I)、多个充气横梁(2)、多个充气式气排(3)、多个拦挡用涤纶网(4)和多个开关式通风气排(5),其特征在于:充气后多个拱形充气梁(I)沿大棚的长度方向依次平行设置,相邻两个拱形充气梁(I)之间连接有制成一体的充气式气排(3),充气式气排(3)与拱形充气梁(I)和充气横梁(2)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拱形充气梁(I)之间沿大棚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有三个充气横梁(2),拱形充气梁(I)和充气横梁(2)制成一体,拱形充气梁(I)与充气横梁(2)之间相互连通;充气式农用大棚的一端下部安装有拦挡用涤纶网(4),充气式农用大棚两侧沿长度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开关式通风气排(5),开关式通风气排(5)位于充气式农用大棚的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农用大棚,其特征在于:充气式气排(3)和开关式通风气排(5)均为多个气柱并联构成,所述多个气柱的直径均为80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式农用大棚,其特征在于:充气式气排(3)通过粘扣带与拱形充气梁(I)和充气横梁(2)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式农用大棚,其特征在于:拱形充气梁(I)的横截面为圆形,拱形充气梁的直径为330mmo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充气式农用大棚,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拱形充气梁(I)的间距为4000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式农用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充气横梁(2)中的一个设置在充气式农用大棚的顶部,所述三个充气横梁(2)中余下的两个对称安装在拱形充气梁(I)的下部,充气横梁(2)的横截面为圆形,位于顶部的充气横梁(2)的直径为200mm,位于下部的充气横梁(2)的直径为330mmo7.根据权利要求1、2、4或6所述的充气式农用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式农用大棚还包括多个防风缆风绳(6),拱形充气梁(I)的两侧连接有防风缆风绳(6)。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式农用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式农用大棚还包括遮阳网(7),充气式农用大棚的一端上部安装有遮阳网(7)。9.根据权利要求1、2、4、6或8所述的充气式农用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式气排(3)上设置有气排充气孔(8),充气式气排(3)的四周设置有连接裙边(9)。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式农用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式农用大棚还包括多个横向拉点(10),拱形充气梁上设置有多个多个横向拉点(10)。
【专利摘要】种植、畜禽养殖两用充气式农用大棚,它涉及一种农用大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现有的充气式农用大棚存在成本高以及保温性、保湿性差的问题。充气后多个拱形充气梁沿大棚的长度方向依次平行设置,相邻两个拱形充气梁之间连接有制成一体的充气式气排,充气式气排与拱形充气梁和充气横梁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拱形充气梁之间沿大棚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有三个充气横梁,拱形充气梁和充气横梁制成一体,拱形充气梁与充气横梁之间相互连通;充气式农用大棚的一端下部安装有拦挡用涤纶网,充气式农用大棚两侧沿长度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开关式通风气排,开关式通风气排位于充气式农用大棚的下部。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式农用大棚可种植、畜禽养殖。
【IPC分类】A01K31/00, A01G9/16, A01K1/00, A01G9/24
【公开号】CN205337039
【申请号】CN201620142765
【发明人】陈颖
【申请人】陈颖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