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微灌溉监控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49578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微灌溉监控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灌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微灌溉监控装置,主管道上设有副管道,副管道上设有支管道,支管道上设有洒水孔,主管道上还设有主控制阀,微灌溉监控装置还包括CPU,支管道设置在地下不同深度,每个支管道上靠近副管道的一端设有流量控制阀,控制器与流量控制阀相连,每个支管道上还设有土壤湿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CPU和控制器之间采用无线通信,主控制阀处设有水肥一体箱和过滤箱;本实用新型所展示的微灌溉监控装置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法对地表下作物根部的多个深度土壤湿度进行立体监测和精确控制,以及无法针对各个种类作物的根部吸水区进行地下定点灌溉等缺陷。
【专利说明】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微灌溉监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灌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微灌溉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农业灌溉是解决由水资源日益紧缺而导致各类供求矛盾的有效方案之一,它可以在不影响作物产量的前提下根据作物需水信息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从而达到大幅度减少农业用水的目的。但是,现有的灌溉测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测量土壤湿度时一般仅局限于地表下单一深度,和准确地反映监测区域的土壤湿度情况;此夕卜,一般的农业灌溉没有对地表下作物根部的多个深度土壤湿度进行立体监测,无法完整还是采取人工方式劳作,由于操作者仅凭经验或者手动测量作物的灌溉程度,准确度不高或者费时费力,不够智能化。
[0003]在公告号CN104885879A,公告日期为2015年9月9日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灌溉系统及灌溉方法,包括灌溉装置、监控装置;灌溉装置包括通过主管道连接的种植箱,主管道通过支管道连接灌溉管组,主管道上安装主控阀,主控阀与监控装置连接;监控装置包括PLC控制器、人机交互显示屏及采集器,这种灌溉系统能根据作物生长状态提供水肥,使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但这种灌溉系统不能对地表下作物根部的多个深度土壤湿度进行立体监测和精确控制,无法准确掌握作物的生长环境情况;对于不同作物来说,其根部吸水区是位于地表下不同深度的,而这种灌溉系统并不能做到地下定点灌溉,对水资源形成了较大的浪费;这种灌溉系统所设置的L型管如果在炎热的夏天中午对作物进行浇水会妨碍作物的蒸腾作用,反而会让作物失去更多的水分。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微灌溉监控装置,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法对地表下作物根部的多个深度土壤湿度进行立体监测和精确控制,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作物的生长环境情况,以及无法针对各个种类作物的根部吸水区进行地下定点灌溉等缺陷。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微灌溉监控装置,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上设有副管道,副管道上设有支管道,支管道上设有洒水孔,所述主管道上还设有主控制阀,所述微灌溉监控装置还包括CPU,所述支管道设置在地下不同深度,每个支管道上靠近副管道的一端设有流量控制阀,控制器与所述流量控制阀相连,每个支管道上还设有土壤湿度传感器,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CPU和控制器之间采用无线通信,所述主控制阀处设有水肥一体箱和过滤箱。
[0009]优选地,所述微灌溉监控装置还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CPU通过信号线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微灌溉监控装置还设有无线通信模块和手机终端。
[0011]优选地,所述主管道上至少设有一个副管道,所述副管道上至少设有两个支管道。
[0012]优选地,所述CPU连接有云端数据库。
[0013]优选地,所述水肥一体箱内部设有混合搅拌装置。
[0014]优选地,所述过滤箱装有活性炭。
[0015]优选地,所述微灌溉监控装置还设有雨水收集装置和太阳能电池板。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于无线网络的微灌溉监控装置能够对地表下作物根部的多个深度土壤湿度进行立体监测和精确控制,并且还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种类的根部吸水区进行地下定点灌溉;所设置的雨水收集装置和太阳能电池板能够为整个微灌溉监控装置提供一部分水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能源;收集到的数据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第一时间发送到管理人员手中,让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作物的生长环境情况。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20]图中:
[0021 ] 1、主管道;2、副管道;3、支管道;4、流量控制阀;5、控制器;6、土壤湿度传感器;7、洒水孔;8、水肥一体箱;9、主控制阀;10、过滤箱;11、CPU; 12、显示屏;13、无线通信模块;14、
手机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微灌溉监控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主管道I,主管道I上至少设有一个副管道2,副管道2上至少设有两个支管道3,支管道3上设有洒水孔7,主管道I上还设有主控制阀9,微灌溉监控装置还包括CPU11,支管道3设置在地下不同深度,每个支管道3上靠近副管道2的一端设有流量控制阀4,控制器5与流量控制阀4相连,每个支管道3上还设有土壤湿度传感器6,土壤湿度传感器6、CPU11和控制器5之间采用无线通信,主控制阀9处设有水肥一体箱8和过滤箱10,水肥一体箱8内部设有混合搅拌装置,过滤箱10装有活性炭,微灌溉监控装置还设有雨水收集装置和太阳能电池板。
[0024]在使用前,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农作物根部吸水区的深度来确定相应的工作支管道3,可以在CPUll上对此进行设定;此外还需要向水肥一体箱8内倒入水和肥料,由水肥一体箱8内的混合搅拌装置进行均匀搅拌。位于地表下不同深度的支管道3上的土壤湿度传感器6能对其所在的土壤层进行湿度检测,检测到的数据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给CPUll,由CPUll对收集到的数据和阈值比较,如果没有达到湿度要求,CPUl I会通过无线方式向工作支管道3相应的控制器5发送指令,控制器5会控制相应的流量控制阀4打开进行浇灌。打开主控制阀9,水肥一体箱8内的水肥会流向主管道I,并经过过滤箱1进行过滤,之后便流向各支管道2。如果土壤湿度达到要求,则由CPUll发送指令,关闭相应的流量控制阀4。雨水收集装置和太阳能电池板能够为整个微灌溉监控装置提供一部分水源和能源。
[0025]CPUll连接有云端数据库;微灌溉监控装置还设有显示屏12,所述显示屏12与CPUll通过信号线连接;微灌溉监控装置还设有无线通信模块13和手机终端14。由土壤湿度传感器6向CPUll发送的数据可以保存在云端数据库中,手机终端14可以随时进行查看;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3向手机终端14发送实时数据。显示屏12能将CPUll内的数据显示出来,方便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002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会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微灌溉监控装置,包括主管道(I),所述主管道(I)上设有副管道(2),副管道(2)上设有支管道(3),支管道(3)上设有洒水孔(7),所述主管道(I)上还设有主控制阀(9),所述微灌溉监控装置还包括CPU(Il),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道(3)设置在地下不同深度,每个支管道(3)上靠近副管道(2)的一端设有流量控制阀(4),控制器(5)与所述流量控制阀(4)相连,每个支管道(3)上还设有土壤湿度传感器(6),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6)、CPU(11)和控制器(5)之间采用无线通信,所述主控制阀(9)处设有水肥一体箱(8)和过滤箱(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灌溉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灌溉监控装置还设有显示屏(12),所述显示屏(12)与CPU(Il)通过信号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灌溉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灌溉监控装置还设有无线通信模块(13)和手机终端(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灌溉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I)上至少设有一个副管道(2),所述副管道(2)上至少设有两个支管道(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灌溉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PU(11)连接有云端数据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灌溉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肥一体箱(8)内部设有混合搅拌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灌溉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10)装有活性炭。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微灌溉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灌溉监控装置还设有雨水收集装置和太阳能电池板。
【文档编号】A01G25/16GK205431370SQ201620171924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3月7日
【发明人】孙英娟, 邓永红, 张全柱, 马红梅, 赵立永, 黄成玉, 高明
【申请人】华北科技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