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沙虫简易立体自动化循环养殖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4986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爬沙虫简易立体自动化循环养殖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爬沙虫简易立体自动化循环养殖设备,包括蓄水池、进水管、水泵和养殖盒,所述养殖盒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养殖盒分层固定在蓄水池内的水面上方,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水泵连接,另一端与最上层的养殖盒连接,所述蓄水池、水泵、进水管和多个养殖盒组成水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在保证补水、换水、投食等养殖的关键环节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基础上,采用更加简易、便捷的设计方式,合理利用养殖空间,增加养殖设备使用寿命,实现了简易立体自动化循环养殖爬沙虫。
【专利说明】
爬沙虫简易立体自动化循环养殖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爬沙虫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爬沙虫简易立体自动化循环养殖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爬沙虫是广翅目齿蛉科昆虫(主要是巨齿蛉属和部分大型齿蛉属)幼虫的俗称或统称,具有重要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有“动物人参”的美誉,除了在日本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夕卜,现已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成为了非常昂贵和紧俏的药食两用的重要滋补食品,不仅在大小餐馆中均可吃到爬沙虫的美味菜肴,在治疗小儿夜尿和老人尿频等方面也都有爬沙虫的功劳,且有开发成保健品的巨大潜力。
[0003]自然界爬沙虫的资源量巨大,但由于环境污染和人为滥捕等原因,近些年却急剧下降,很多地区的爬沙虫濒临或已经灭绝。随着人们饮食的多样化和野外数量的急剧减少,爬沙虫正成为日益走俏的珍馐美味和妙药良方,其商业价值和科研价值也引起了企业家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人工高效养殖爬沙虫已经迫在眉睫。
[0004]现有养殖技术中,已经基本摆脱简单粗放的养殖方式,高效养殖爬沙虫技术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例如在2009年第24期的《农业知识》中公开了一种爬沙虫的养殖技术,主要是在室外修建水泥池,于池上搭建遮虫网,利用充氧栗保持池水含氧量进行养殖。又如在2013年曹成全、陈申芝发明的实用新型专利《爬沙虫自动化立体养殖设备》对爬沙虫的养殖设备做出了较大的完善,该养殖设备建设于室内,包括立体多层养殖箱和水循环系统,对于爬沙虫养殖中补水、换水、投食、光照及温湿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实现自动化控制,同时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
[0005]虽然上述爬沙虫养殖设备已经比较完善,对很多指标都实现了自动化,但在实际养殖中,仍然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0006]—、室内建设爬沙虫养殖设备,空间相对狭小,将储水池设计在养殖架旁,占用有限空间,影响养殖空间利用率。二、储水槽设计于养殖架顶端,若储水较多,对支架压力较大,长期使用有压塌的危险,影响养殖架的使用寿命,且此设计在只想为最上面层养殖箱加水和食物时,也得将补水管道全部加满,造成水和食物的浪费。三、该立体养殖设备虽然能实现补水、换水、投食等多个关键指标的自动化,但该水循环系统所涉及管道和阀门较多,管道和阀门均易损坏,且长期使用容易堵塞,影响水循环系统正常运行。四、单层具有多个养殖箱,每个养殖箱单独控制进水和出水,且每个养殖箱设置一只照明取暖灯,操作依然比较繁琐;且养殖箱较小,水在养殖箱中流动空间小,无法模拟河水流动。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爬沙虫简易立体自动化循环养殖设备,本实用新型在保证补水、换水、投食等养殖的关键环节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基础上,采用更加简易、便捷的设计方式,合理利用养殖空间,增加养殖设备使用寿命,实现了简易立体自动化循环养殖爬沙虫。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种爬沙虫简易立体自动化循环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进水管、水栗和养殖盒,所述养殖盒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养殖盒分层固定在蓄水池内的水面上方,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水栗连接,另一端与最上层的养殖盒连接,所述蓄水池、水栗、进水管和多个养殖盒组成水循环系统。
[0010]所述养殖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注水口和出水口,且上层养殖盒的出水口与下层养殖盒的注水口相连。
[0011 ]所述养殖盒倾斜设置在水面上方,设有注水口的一端高于设有出水口的另一端。
[0012]所述养殖盒的出水口上连接有带阀门的软管,所述出水口与软管之间设置有过滤筛网。
[0013]所述养殖盒上出水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0014]所述养殖盒内设置有遮挡物。
[0015]所述进水管的端部垂直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上开设有通孔。
[0016]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充氧栗和加热棒。
[0017]所述蓄水池的一端外接有带开关的补水管,另一端底部设有带开关的排水孔。
[0018]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养殖架,多个养殖盒按每层一个的方式分层排列在养殖架上。
[0019]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20]—、本实用新型中,养殖盒分多层设置在蓄水池内的水面上方,合理利用了养殖空间,既达到了规模化养殖的要求,又减小了养殖室的空间占用。蓄水池位于养殖盒的下方,减小了养殖架支架的压力,增加养殖设备使用寿命,使得养殖过程更加安全。水循环系统利用自然界的规律,使水从最上层的养殖盒自动向下层的养殖盒流动,保持了水质的新鲜和食物的均匀分配,有利于爬沙虫的健康生长。通过水循环系统使得补水、换水、投食等养殖的关键环节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实现了简易立体自动化循环养殖爬沙虫。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使用寿命长、节约养殖用水和降低养殖成本的优点。
[0021]二、本实用新型中,上层养殖盒的出水口与下层养殖盒的注水口相连,既保证了水在养殖盒中的循环流动,又减少了水管和阀门的利用,降低了养殖成本。
[0022]三、本实用新型中,养殖盒倾斜设置,且设有注水口的一端高于设有出水口的另一端,该结构使得上层养殖盒的出水口对应下层养殖盒的注水口略高一端,形成一个坡度,水流由上一层出水口流出,进入下一层,上一层的出水口为下一层的进水口;如此水流在各层养殖盒中循环流动,最后经底端养殖盒出水口,回流入蓄水池,简易便捷的实现水循环,大大减少了水管和阀门的使用,使用中几乎不可能发生堵塞,同时也降低了水管损坏的可能性。
[0023]四、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过滤筛网既可防止上层养殖盒中的爬沙虫进入下层养殖盒中,又便于食物随水流循环,软管用于彻底清理养殖盒时,导出洗过养殖盒的废水,使得养殖盒的清理更加方便快捷。
[0024]五、本实用新型中,养殖盒上出水口的数量至少设置为两个,有利于加快养殖盒的清洗效率和水循环系统中水的流动速度。
[0025]六、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遮挡物能够较大程度地隔离爬沙虫,为其提供更多的遮阴、躲避场所,减少其打斗行为。
[0026]七、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管不仅能够较好地减少栗出水溅起的水花,避免水花打湿养殖设备,影响设备使用寿命,还可让水流在养殖盒中分布较均匀,提高补水和喂食效果O
[0027]八、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充氧栗和加热棒能够保持养殖水中适宜的氧气含量和温度,为爬沙虫养殖提供更好地生存环境。
[0028]九、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带开关的补水管和排水孔,有利于养殖过程中水量的控制以及蓄水池的自动清洗。
[0029]十、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养殖盒按每层一个的方式分层排列在养殖架上,该结构增大了养殖盒的面积,能够模拟河水流动,同时减少了管道的使用,能够大幅提高爬沙虫的成活率和降低养殖成本。
[0030]十一、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爬沙虫的饲养,同时也适用于其它类似的水生动物,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3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的标记为:1、蓄水池,2、进水管,3、水栗,4、养殖盒,5、出水口,6、软管,7、养殖架,8、支管,9、通孔,10、补水管,11、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5]—种爬沙虫简易立体自动化循环养殖设备,包括蓄水池1、养殖架7、进水管2、水栗3和养殖盒4,所述养殖架7和水栗3均设置在蓄水池I内,所述养殖盒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养殖盒4按每层一个的方式分层排列在养殖架7上,形成立体养殖系统,所述进水管2的一端与水栗3连接,另一端与最上层的养殖盒4连接,所述蓄水池1、水栗3、进水管2和多个养殖盒4组成水循环系统,在养殖过程中,通过水循环系统为各养殖盒4进行补水、换水和投食。
[003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养殖架7用不锈钢或不生锈坚硬材料作支架,焊接或组装而成,尺寸一般为1-1.5 m(宽)X4-5 m(长)X2_2.5(高)m,可分为3-5层。
[0037]所述养殖盒4采用PVC或其他硬质材料制作,每层养殖架7设计一个养殖盒4,盒底面平滑,四壁高20-30cm,上下两层底面相隔50-60cmo
[0038]所述蓄水池I 一般采用水泥、砖修建,高40-50cm,长、宽均这些养殖架7多50cm左右,使用时将养殖架7放于蓄水池I中。进一步的,蓄水池I的一端外接有带开关的补水管10,另一端底部设有带开关的排水孔11,便于将多次循环使用的生活污水彻底清理,更换新鲜水和食物。
[003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养殖盒4倾斜设置在水面上方,最下层养殖盒4底部距离蓄水池I上边缘20cm,大幅节约了养殖空间,便于水的循环使用,操作时可站立于蓄水池I沿,便于养殖;将食物放入蓄水池I中,随着水的循环可将食物带入各个养殖盒4,更简便的实现食物循环,减少人力,提高养殖效益。所述养殖盒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注水口和出水口 5,设有注水口的一端高于设有出水口 5的另一端,最上层养殖盒4的注水口与进水管2连接,上层养殖盒4的出水口 5与下层养殖盒4的注水口相连,水流经上层出水口 5到达下层养殖盒4,如此,上层的出水口5便是下层的注水口,而在该层的另一端同样具有出水口 5,并流入再下层,依次流入最后一层,最后到达地面的蓄水池I。其中,出水口5的数量至少为2个,其直径大约为5cm。
[004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养殖盒4的出水口5上连接有带阀门的软管6,软管6的长度约10-15cm,所述出水口5与软管6之间设置有简易过滤筛网,过滤筛网具有较大孔径的滤孔,既可以防止爬沙虫进入下层养殖盒4,又便于食物随水流循环。软管6用于彻底清理养殖盒4时,导出洗过养殖盒4的废水。
[004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养殖盒4内放入有带孔的海绵、纱网等遮挡物,这些遮挡物悬浮于水中下层,不易被水冲走,可较大程度地隔离爬沙虫,为其提供更多的遮阴、躲避场所,减少其打斗行为。
[004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进水管2的上部向下弯折并通过注水口进入最上层养殖盒4内,弯折后的端部垂直连接有支管8,该支管8与地面平行,支管8上还开设有多个通孔9,通孔9的直径Icm左右,用于减缓水的流速、避免打湿养殖设备和食物的均匀分配。
[004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蓄水池I中还放置有充氧栗和加热棒,保持养殖水中适宜的氧气含量和温度,为爬沙虫养殖提供更好地生存环境。
[004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打开补水管10开关,加适量的水于蓄水池I中,放入充氧栗和加热棒,使池水温度适宜、含氧丰富,将爬沙虫食物放入蓄水池I中,利用水栗3将水和食物栗入进水管2,由连接在进水管2上的支管8将水和食物均匀的注入最上层的养殖盒4,再由最上层养殖盒4的出水口 5进入下层养殖盒4,逐渐将食物和水较均匀的分布于各层养殖盒4中。将爬沙虫幼虫放入各层养殖盒4中,于养殖盒4内放入带孔的海棉和纱网等爬沙虫遮挡物。喂养一段时间后,打开养殖盒4出水口 5,水流经养殖盒4出水口 5,通过过滤筛网进入下一层养殖盒4,最终回到蓄水池I中,在蓄水池I中补充食物和氧气,调节适宜温度后再次栗入养殖盒4中,完成水和食物的循环。养殖过程中,每天打开水栗3和养殖盒4出水口5阀门,进行至少15分钟的水流循环。喂养一段时间后,爬沙虫产生较多的生活垃圾,水质已经不适宜爬沙虫养殖,则需要打开蓄水池I排水孔11放出蓄水池I中的水,并且清洗蓄水池I,对水和食物进行彻底更换。若在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盒4污染严重,清洗时可只打开该层养殖盒4的出水口 5上的阀门,并且连接上软管6,对养殖盒4进行清洗,通过软管6将清洗废水排出。
【主权项】
1.一种爬沙虫简易立体自动化循环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I)、进水管(2)、水栗(3)和养殖盒(4),所述养殖盒(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养殖盒(4)分层固定在蓄水池(I)内的水面上方,所述进水管(2)的一端与水栗(3)连接,另一端与最上层的养殖盒(4)连接,所述蓄水池(I)、水栗(3)、进水管(2)和多个养殖盒(4)组成水循环系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沙虫简易立体自动化循环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盒(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注水口和出水口( 5 ),且上层养殖盒(4)的出水口( 5)与下层养殖盒(4)的注水口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爬沙虫简易立体自动化循环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盒(4)倾斜设置在水面上方,设有注水口的一端高于设有出水口(5)的另一端。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爬沙虫简易立体自动化循环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盒(4)的出水口(5)上连接有带阀门的软管(6),所述出水口(5)与软管(6)之间设置有过滤筛网。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爬沙虫简易立体自动化循环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盒(4)上出水口(5)的数量至少为两个。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沙虫简易立体自动化循环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盒(4)内设置有遮挡物。7.如权利要求1、2、3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爬沙虫简易立体自动化循环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的端部垂直连接有支管(8),所述支管(8)上开设有通孔(9)。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沙虫简易立体自动化循环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I)内设置有充氧栗和加热棒。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沙虫简易立体自动化循环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I)的一端外接有带开关的补水管(10),另一端底部设有带开关的排水孔(11)。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沙虫简易立体自动化循环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I)内设置有养殖架(7),多个养殖盒(4)按每层一个的方式分层排列在养殖架(7)上。
【文档编号】A01K67/033GK205431652SQ201620209727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8日
【发明人】曹成全, 童超, 刘倩, 王淑颖, 刘惠芳, 阮倩茜, 姚彩霞
【申请人】乐山师范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