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槟榔幼苗饲养甘蔗斑袖蜡蝉成虫的田间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27684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槟榔幼苗饲养甘蔗斑袖蜡蝉成虫的田间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昆虫饲养领域,涉及一种利用槟榔幼苗饲养甘蔗斑袖蜡蝉成虫的田间装置,包括饲养笼框架和笼罩,所述饲养笼框架设计为圆柱体结构,且其竖向筋条的底部设计为内凹口;在饲养笼框架的底部设置固定片;所述笼罩设计为直筒式网状结构,笼罩的侧面通过拉链连接,在笼罩的下端口设置收口线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透气效果好,笼罩密封性好,可在特定区域内利用自然环境饲养甘蔗斑袖蜡蝉成虫,保证其持续取食、完成交配、产卵等,成虫效率高,有效提高甘蔗斑袖蜡蝉成虫的存活率以及保障卵、幼虫等研究实验的开展,又为后续研究提供较为标准的试验虫源。
【专利说明】
一种利用槟榔幼苗饲养甘蔗斑袖蜡蝉成虫的田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昆虫饲养领域,涉及一种半翅目昆虫饲养装置,具体是一种利用槟榔幼苗饲养甘蔗斑袖蜡蝉成虫的田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槟榔黄化病是一种是毁灭性病害,作为中国槟榔产业主要产区的海南省于1981年首次发现槟榔黄化病,现已蔓延至海南省琼海、万宁、陵水、三亚、保亭、五指山、琼中等市县。槟榔黄化病通常发病率为10%?30%,重病区高达90%左右,造成减产70%?80%,发病严重的槟榔园可完全绝产。迄今,在三亚、陵水、万宁、屯昌等地已有大面积发病槟榔园遭砍伐,该病是已成为中国槟榔产业的最大威胁。
[0003]目前,槟榔黄化病尚无有效控制手段,生产上只能采取种植无病种苗、砍出病株等综合防控措施,其中媒介昆虫控制是综合防控措施中的重要一环。
[0004]甘鹿斑袖錯蝴(Proutista moesta Westwood)属半翅目、錯蝴总科、斑袖錯蝴属昆虫。印度学者已证实该虫是槟榔黄化病的媒介昆虫。但是,但国内只有其为害甘蔗的记录,未见其他报道,可参考的文献资料非常有限。因此,尽管相关研究人员已初步把甘蔗斑袖蜡蝉作为我国槟榔黄化病的一种疑似媒介昆虫,但由于对该虫的认识和可获取的资料极其有限,需开展大量实验才能确定在我国该虫是否可以传播槟榔黄化病。
[0005]由于植原体不可人工培养的特性以及田间槟榔植株非常高大、不能直接完成致病性测定实验、媒介昆虫接种实验田间操作困难等因素极大地制约着黄化病病原及甘蔗斑袖蜡蝉疑似媒介性质的研究。因此,相关研究需要通过田间槟榔幼苗来验证,而且利用田间饲养模拟自然环境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较为标准的试验虫源,从而为甘蔗斑袖蜡蝉媒介昆虫性质验证、生物生态学等基础理论研究以及防治技术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前期实验发现,室内饲养的甘蔗斑袖蜡蝉成虫生活力、存活率显著下降,且室内饲养无法开展甘蔗斑袖蜡蝉交配、产卵等实验,使得实验无法获取其卵、孵化等基本信息。
[0006]在非疫区自然环境下饲养带“毒”(植原体)昆虫或研究其生物生态学习性时需要做好隔离措施防止其迀飞、扩散或将其控制在特定区域,以便于开展田间实验和获得大量种群。经检索发现,目前尚无在田间开展甘蔗斑袖蜡蝉成虫饲养、实验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现有室内饲养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槟榔幼苗饲养甘蔗斑袖蜡蝉成虫的田间装置,该装置尺寸根据槟榔幼苗大小、生长速度以及实验时间等因素设计,可在特定区域内利用自然环境饲养甘蔗斑袖蜡蝉成虫,保证其持续取食、完成交配、产卵等,有效提高甘蔗斑袖蜡蝉成虫的存活率以及保障卵、幼虫等研究实验的开展,又为后续研究提供较为标准的试验虫源。
[0008]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9]—种利用槟榔幼苗饲养甘蔗斑袖蜡蝉成虫的田间装置,包括饲养笼框架和笼罩,所述饲养笼框架设计为圆柱体结构,且其竖向筋条的底部设计为内凹口,从而在框架底部周向形成一圈内凹口;在饲养笼框架的底部设置固定片,利用铁钉或木楔等可以将框架固定在田间;所述笼罩设计为直筒式网状结构,其直径略大于框架外径,长度略大于框架的高度,可用纱网等具有网眼的材料制作,笼罩的侧面通过拉链连接,在笼罩的下端口设置收口线绳。田间饲养甘蔗斑袖蜡蝉成虫时,将饲养笼框架放置在槟榔幼苗上,并用铁钉或木楔固定,然后罩上笼罩,拉紧拉链,在框架的内凹口上束紧收口线绳,待2?3个月后即可释放一定数量的甘蔗斑袖蜡蝉成虫进行饲养从而开展接种、交配、产卵等其他生物生态学实验。
[0010]所述笼罩的目数在60-150目。
[001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透气效果好,笼罩密封性好,可在特定区域内利用自然环境饲养甘蔗斑袖蜡蝉成虫,保证其持续取食、完成交配、产卵等,成虫效率高,有效提高甘蔗斑袖蜡蝉成虫的存活率以及保障卵、幼虫等研究实验的开展,又为后续研究提供较为标准的试验虫源。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饲养笼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笼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饲养笼框架;2、竖向筋条;3、内凹口;4、固定片;5、笼罩;6、拉链;7、收口线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6]在图1、2所示结构中,本实用新型包括饲养笼框架I和笼罩5,饲养笼框架设计为圆柱体结构,由水平不锈钢圈和竖向不锈钢筋条2焊接而成,且竖向筋条2的底部设计为内凹口 3,从而在框架底部周向形成一圈内凹口;在饲养笼框架的底部的外侧或内侧设置固定片4,利用铁钉或木楔等可以将框架固定在田间。笼罩5设计为直筒式网状结构,其直径略大于框架外径,长度略大于框架的高度,可用目数在60-150目的纱网材料制作,笼罩侧面相对位置设有2根拉链6,在笼罩的下端口设置收口线绳7,用于束紧笼罩。
[0017]田间饲养甘蔗斑袖蜡蝉成虫时,先对槟榔幼苗喷施杀虫剂,放置饲养笼框架I,用铁钉或木楔将固定片2固定,然后罩上笼罩5,拉紧拉链6,在框架底部的内凹口处束紧收口线绳7。待2?3个月后即可释放一定数量的甘蔗斑袖蜡蝉成虫进行饲养,从而开展接种、交配、产卵等其他生物生态学实验。为了避免蚂蚁、蜘蛛等天敌进入,宜在安装饲养笼框架I和笼罩5后,在饲养笼和地面接触的部位埋一圈壤土从而封住饲养笼与地面的缝隙。
[001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利用槟榔幼苗饲养甘蔗斑袖蜡蝉成虫的田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饲养笼框架和笼罩,所述饲养笼框架设计为圆柱体结构,且其竖向筋条的底部设计为内凹口,在饲养笼框架的底部设置固定片;所述笼罩设计为直筒式网状结构,其直径略大于框架外径,长度略大于框架的高度,笼罩的侧面通过拉链连接,在笼罩的下端口设置收口线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笼罩的目数在60-150目。
【文档编号】A01K67/033GK205511725SQ201620099311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8日
【发明人】唐庆华, 覃伟权, 宋薇薇, 朱辉, 李朝绪
【申请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