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1891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蜂巢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蜂巢,旧式蜂巢易造成蜂群势弱、逃逸等,标准活框箱由于箱内温度不恒定,冬天过冷、夏天过热,导致中蜂易发疾病、体能过度消耗而损失蜂群。本实用新型包活巢内壁和巢底,所述巢内壁内横向两正对面各设置有一个巢框台,所述巢内壁的右侧壁底部设置有第一巢口,所述巢内壁的正面设置有第二巢口;所述巢底上端设置有隆梁,所述隆梁和底面之间设置有朝向第一巢口的第一下凹斜面,所述隆梁和底面之间设置有朝向第二巢口的第二下凹斜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巢内壁内设置巢框台,在楔形巢底内设置下凹斜面来提高产卵率和幼蜂成活率。
【专利说明】
一种蜂巢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蜂养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蜂巢。
【背景技术】
[0002]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原产地为中国的优良蜂种,与印度蜜蜂、日本蜜蜂同属东方蜜蜂。中华蜜蜂的饲养历史悠久,饲养用的蜂巢目前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旧式蜂巢,采用大小各异的圆蜂桶、多层方格蜂桶、编制涂泥蜂笼或长方型板箱蜂桶;另一种采用标准活框箱饲养中蜂。旧式蜂巢不便于巢内检查、清洁、病虫害防治以及取蜜等,易造成蜂群势弱、逃逸等,产量非常低;标准活框箱由于箱内温度不恒定,冬天过冷、夏天过热,导致中蜂易发疾病、体能过度消耗而损失蜂群。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巢,通过在巢内壁内设置巢框台,在楔形巢底内设置下凹斜面来提高产卵率和幼蜂成活率。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蜂巢,包活巢内壁和巢底,所述巢内壁内横向两正对面各设置有一个巢框台,所述巢内壁的右侧壁底部设置有第一巢口,所述巢内壁的正面设置有第二巢口 ;所述巢底上端设置有隆梁,所述隆梁和底面之间设置有朝向第一巢口的第一下凹斜面,所述隆梁和底面之间设置有朝向第二巢口的第二下凹斜面。
[0005]所述巢框台宽5.5cm,用于搁置巢框。
[0006]所述第一巢口设置于巢内壁的右侧壁底部中央位置。
[0007]所述第二巢口设置于巢内壁的正面左下角位置。
[0008]所述巢底呈楔形。
[0009]所述巢底的斜面与水平面呈30°。
[0010]所述隆梁上设置有隔王板。
[0011]所述第一下凹斜面和第二下凹斜面均呈三角形,且均为光滑平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3]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旧式蜂巢难以进行管理、标准活框箱保温性能差的问题,特别适宜于西北地区夏天过热、冬天过冷、昼夜温差大、管理粗放的散养户。可大幅度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特别利于中蜂形成较强群势;其设置的下凹斜面结构,可使蜜蜂通过自身活动将大蜡螟、蚂蚁等天敌清理出蜂巢,实现了主要天敌危害无需人工干预的目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巢内壁结构图;
[0015]图2为巢底结构图。
[0016]图中,卜巢框台,2-第一巢口,3-第二巢口,4-隆梁,5-第一下凹斜面,6-第二下凹斜面,7-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8]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蜂巢,包活巢内壁和巢底,
[0019]所述巢内壁内横向两正对面各设置有一个巢框台I,所述巢内壁的右侧壁底部设置有第一巢口 2,所述巢内壁的正面设置有第二巢口 3;所述巢底上端设置有隆梁4,所述隆梁4和底面之间设置有朝向第一巢口 2的第一下凹斜面5,所述隆梁4和底面之间设置有朝向第二巢口 3的第二下凹斜面6。
[0020]所述巢框台I宽5.5cm,用于搁置巢框。
[0021]所述第一巢口2设置于巢内壁的右侧壁底部中央位置。
[0022]所述第二巢口3设置于巢内壁的正面左下角位置。
[0023]所述巢底呈楔形。
[0024]所述巢底的斜面7与水平面呈30°。
[0025]所述隆梁4上设置有隔王板。
[0026]所述第一下凹斜面5和第二下凹斜面6均呈三角形,且均为光滑平面。
[0027]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图1中巢内壁用泥或其他材料加厚,可以起到冬季保暖、夏季恒温的作用,可以防止冬季冻害、夏季温度骤变带来的黑蜂病、囊虫病等,提高产卵率和幼蜂成活率,对提高蜂群群势作用明显。根据需求,确定好巢框的数量和间距,在巢框台I上安置好巢框。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一巢口 2和第二巢口 3的位置,便于并群和创建双王群。根据蜂群势大小,可选择使用第一巢口 2或者第二巢口 3,也可同时使用。使用时亦可设置隔板以控制巢内空间,巢上盖可用木盖或其他材料,也可自行设置。
[0028]图2中隆梁4上可设置隔王板。隆梁4的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亦可设置成一定宽度的平面,便于隔王板位置的调节。并群时,隔王板上可加一层纱网。第一下凹斜面5,在整个斜面上设置下凹斜面,要求光滑,可实现巢脾等残渣借助蜜蜂活动的气流,顺光滑斜面下滑并汇聚到底部中央的巢口,最终落出巢外,该结构可实现巢内自动清理,有效预防巢虫、蚂蚁等虫害。第二下凹斜面6与第一下凹斜面5类似,汇聚到底部左下角的巢口。内壁和内壁接缝光滑无裂纹。
[0029]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一种蜂巢,包活巢内壁和巢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巢内壁内横向两正对面各设置有一个巢框台(I),所述巢内壁的右侧壁底部设置有第一巢口(2),所述巢内壁的正面设置有第二巢口(3);所述巢底上端设置有隆梁(4),所述隆梁(4)和底面之间设置有朝向第一巢口(2)的第一下凹斜面(5),所述隆梁(4)和底面之间设置有朝向第二巢口(3)的第二下凹斜面(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巢框台(I)宽5.5cm,用于搁置巢框。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蜂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巢口(2)设置于巢内壁的右侧壁底部中央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蜂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巢口(3)设置于巢内壁的正面左下角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蜂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巢底呈楔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蜂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巢底的斜面(7)与水平面呈3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蜂巢,其特征在于:所述隆梁(4)上设置有隔王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蜂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凹斜面(5)和第二下凹斜面(6)均呈三角形,且均为光滑平面。
【文档编号】A01K47/04GK205546989SQ201620144715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6日
【发明人】陈合信
【申请人】陈合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