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式水流养鱼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10179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式水流养鱼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式水流养鱼装置,包括顶盖以及设置于所述顶盖下方的第一养殖循环区和第二养殖循环区,所述第一养殖循环区和所述第二养殖循环区组成圆形结构,所述第一养殖循环区和所述第二养殖循环区置于水池内。本实用新型鱼类通过瘦身圈水流渠道不断游动,物理性改变鱼类肉质结构,使鱼类肌肉健康结实,同时,瘦身圈配置水源监测系统,实行自动换水及内循环运作,减排鱼体内毒素,提升口感及营养价值,独立运作的鱼类瘦身圈可以降低鱼类疾病交叉感染的风险,更方便生产及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
一种循环式水流养鱼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养鱼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式水流养鱼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食品需求的增长和对于渔业或捕捉可用的供应的减少,世界食品生产增长的部分被期望来自水产养殖或水生生物的养殖。在人工或天然的水池和岸上的水塘中的水产养殖是众所周知的。有鲤鱼的稻田是关于群落生境的示例,其中一种生物,即稻,从鱼的排泄物中获益。
[0003]还有养鱼箱(鱼箱或箱)和养鱼场多年来被定位在海中、湖中和河中以节省不动产成本且从活水的自然供应中获益。
[0004]目前的养殖方式,不能够改变鱼类肉质结构,鱼类肌肉健康不结实,同时,未配置水源监测系统,不能够自动换水及内循环运作,排除不了鱼体内毒素,提升不了口感及营养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循环式水流养鱼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7]本实用新型包括顶盖以及设置于所述顶盖下方的第一养殖循环区和第二养殖循环区,所述第一养殖循环区和所述第二养殖循环区组成圆形结构,所述第一养殖循环区和所述第二养殖循环区置于水池内。
[0008]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第一养殖循环区包括第一水循环系统、第一增氧系统、第一地漏、第一镀锌铁锚锢和第一钢化玻璃,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包括两块,分别置于所述水池的一端,所述第一钢化玻璃的顶部与所述第一镀锌铁锚锢连接后组成所述第一养殖循环区的第一养殖区,所述第一养殖区靠近所述第二养殖循环区的一侧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地漏、所述第一增氧系统和所述第一水循环系统。
[0009]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第一钢化玻璃的靠近所述第一地漏的一侧上部设置有第一溢水口,位于所述第一溢水口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补水口,位于所述第一溢水口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吸水口,第一钢化玻璃远离所述第一地漏的一侧中部设置有第一水循环出水口,所述第一养殖区与所述水池之间设置有第一去污口、第一增氧口和第一给水口,所述第一水循环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一吸水口和所述第一水循环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增氧系统与所述第一增氧口连接。
[0010]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第二养殖循环区包括第二水循环系统、第二增氧系统、第二地漏、第二镀锌铁锚锢和第二钢化玻璃,所述第二钢化玻璃包括两块,分别置于所述水池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钢化玻璃的顶部与所述第二镀锌铁锚锢连接后组成所述第二养殖循环区的第二养殖区,所述第二养殖区靠近所述第一养殖循环区的一侧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二地漏、所述第二增氧系统和所述第二水循环系统。[0011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第二钢化玻璃的靠近所述第二地漏的一侧上部设置有第二溢水口,位于所述第二溢水口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补水口,位于所述第二溢水口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吸水口,第二钢化玻璃远离所述第二地漏的一侧中部设置有第二水循环出水口,所述第二养殖区与所述水池之间设置有第二去污口、第二增氧口和第二给水口,所述第二水循环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二吸水口和所述第二水循环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增氧系统与所述第二增氧口连接。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本实用新型鱼类通过瘦身圈水流渠道不断游动,物理性改变鱼类肉质结构,使鱼类肌肉健康结实,同时,瘦身圈配置水源监测系统,实行自动换水及内循环运作,减排鱼体内毒素,提升口感及营养价值,独立运作的鱼类瘦身圈可以降低鱼类疾病交叉感染的风险,更方便生产及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循环式水流养鱼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顶盖I以及设置于顶盖I下方的第一养殖循环区和第二养殖循环区,第一养殖循环区和第二养殖循环区组成圆形结构,第一养殖循环区和第二养殖循环区置于水池4内。
[0017]如图1所示,第一养殖循环区包括第一水循环系统21、第一增氧系统22、第一地漏23、第一镀锌铁销锢26和第一钢化玻璃27,第一钢化玻璃27包括两块,分别置于水池4的一端,第一钢化玻璃27的顶部与第一镀锌铁销锢26连接后组成第一养殖循环区的第一养殖区,第一养殖区靠近第二养殖循环区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地漏23、第一增氧系统22和第一水循环系统21,第一钢化玻璃27的靠近第一地漏23的一侧上部设置有第一溢水口 24,位于第一溢水口 24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补水口 25,位于第一溢水口 24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吸水口204,第一钢化玻璃27远离第一地漏23的一侧中部设置有第一水循环出水口 28,第一养殖区与水池4之间设置有第一去污口 201、第一增氧口 202和第一给水口 203,第一水循环系统21分别与第一吸水口 204和第一水循环出水口 28连接,第一增氧系统22与第一增氧口 202连接。
[0018]如图1所示,第二养殖循环区包括第二水循环系统31、第二增氧系统32、第二地漏33、第二镀锌铁锚锢36和第二钢化玻璃37,第二钢化玻璃37包括两块,分别置于水池4的另一端,第二钢化玻璃37的顶部与第二镀锌铁锚锢36连接后组成第二养殖循环区的第二养殖区,第二养殖区靠近第一养殖循环区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二地漏33、第二增氧系统32和第二水循环系统31,第二钢化玻璃37的靠近第二地漏33的一侧上部设置有第二溢水口 34,位于第二溢水口 34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补水口 35,位于第二溢水口 3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吸水口304,第二钢化玻璃37远尚第二地漏33的一侧中部设置有第二水循环出水口 38,第二养殖区与水池4之间设置有第二去污口 301、第二增氧口 302和第二给水口 303,第二水循环系统31分别与第二吸水口 304和第二水循环出水口 38连接,第二增氧系统32与第二增氧口 302连接。
[00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鱼类通过瘦身圈水流渠道不断游动,物理性改变鱼类肉质结构,使鱼类肌肉健康结实,同时,瘦身圈配置水源监测系统,实行自动换水及内循环运作,减排鱼体内毒素,提升口感及营养价值,独立运作的鱼类瘦身圈可以降低鱼类疾病交叉感染的风险,更方便生产及推广应用。
[0020]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精神,可以有多种变形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循环式水流养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以及设置于所述顶盖下方的第一养殖循环区和第二养殖循环区,所述第一养殖循环区和所述第二养殖循环区组成圆形结构,所述第一养殖循环区和所述第二养殖循环区置于水池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水流养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养殖循环区包括第一水循环系统(21)、第一增氧系统(22)、第一地漏(23)、第一镀锌铁锚锢(26)和第一钢化玻璃(27 ),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包括两块,分别置于所述水池的一端,所述第一钢化玻璃的顶部与所述第一镀锌铁锚锢连接后组成所述第一养殖循环区的第一养殖区,所述第一养殖区靠近所述第二养殖循环区的一侧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地漏、所述第一增氧系统和所述第一水循环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式水流养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化玻璃的靠近所述第一地漏的一侧上部设置有第一溢水口,位于所述第一溢水口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补水口,位于所述第一溢水口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吸水口,第一钢化玻璃远离所述第一地漏的一侧中部设置有第一水循环出水口,所述第一养殖区与所述水池之间设置有第一去污口、第一增氧口和第一给水口,所述第一水循环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一吸水口和所述第一水循环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增氧系统与所述第一增氧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水流养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养殖循环区包括第二水循环系统(31)、第二增氧系统(32)、第二地漏(33)、第二镀锌铁锚锢(36)和第二钢化玻璃(37),所述第二钢化玻璃包括两块,分别置于所述水池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钢化玻璃的顶部与所述第二镀锌铁锚锢连接后组成所述第二养殖循环区的第二养殖区,所述第二养殖区靠近所述第一养殖循环区的一侧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二地漏、所述第二增氧系统和所述第二水循环系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式水流养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化玻璃的靠近所述第二地漏的一侧上部设置有第二溢水口,位于所述第二溢水口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补水口,位于所述第二溢水口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吸水口,第二钢化玻璃远离所述第二地漏的一侧中部设置有第二水循环出水口,所述第二养殖区与所述水池之间设置有第二去污口、第二增氧口和第二给水口,所述第二水循环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二吸水口和所述第二水循环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增氧系统与所述第二增氧口连接。
【文档编号】A01K63/00GK205596905SQ201620088382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9日
【发明人】徐广流
【申请人】广州毫咪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