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释型微灌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79223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释型微灌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释型微灌袋,包括:具有储水内腔的水袋本体、分别沿所述水袋本体两侧边缘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水袋本体上且与所述储水内腔连通的灌水口,所述水袋本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配合首尾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水的利用率,使水被全部吸收,安装灌水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并且对树木进行无伤害灌水。
【专利说明】
一种缓释型微灌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乔木灌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释型微灌袋,其针对于绿荫树和道路树。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未实现节水灌溉的地区,农林灌溉都是采用自流或水栗放满的方式进行地表灌溉,这些传统灌溉方式水资源漏、跑、冒、蒸比较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为此,避免对水资源的浪费,灌溉需求量大的地区通常安装节水灌溉系统进行灌溉,但是其投资成本大,维护费用高,短时期内难以普及。
[0003]为了克服上述灌溉方式存在的缺陷,现在市面上出现一种自灌溉水袋,该自灌水袋通过针管直接向树干输水,类似于给树打点滴,通过定期给树木加水,实现灌溉。但是该种方法会对树木造成一定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释型微灌袋,其能够提高水的利用率,使水被全部吸收,安装灌水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并且对树木进行无伤害灌水。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种缓释型微灌袋,包括:具有储水内腔的水袋本体、分别沿水袋本体两侧边缘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和与第一连接件可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件,以及设置在水袋本体且与储水内腔连通的灌水口。
[0007]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缓释型微灌袋还包括设置在缓释型微灌袋的底端的与储水内腔连通的渗透孔。
[0008]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水袋本体具有两条倾斜的且呈轴对称分布的第一侧边,并且从水袋本体的顶端至水袋本体的底端,两条第一侧边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两条第一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0009]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水袋本体还具有两条分别与两条第一侧边连接的第二侧边,两条第二侧边倾斜地设置在水袋本体底端并且彼此呈轴对称分布,并且随着逐渐远离第一侧边,两条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0010]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两条上述第二侧边之间设置有渗透孔。
[0011]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缓释型微灌袋还包括设置在缓释型微灌袋顶端的手提带。
[0012]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手提带是通过在水袋本体设置通孔形成的。
[0013]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彼此配合构成拉链结构,并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为拉链的链牙。
[0014]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彼此配合构成按扣结构,并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为按扣的母扣和子扣。
[0015]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彼此配合的魔术贴,并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为钩面贴片和绒面贴片。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7]1、本实用新型不仅节省能耗、节省时间、节省人力,且环保绿化,它的颜色和外观扁平、斜坡式设计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使用过程不易引人注意,排除了视觉污染,达到美化街景和社区的自然环境。
[0018]2、本实用新型根据内部重力分散的原理,采取非入侵式不危害自然的设计,无论在加注水或无注水、单包、双包或多包状态下均可独自直立。无需钉挂等其他辅助措施,以免破坏树木和视觉环境。
[0019]3、本实用新型回收时迅速、不留任何痕迹,可快速折叠,不占用空间。便于保管及后续使用。
[0020]4、本实用新型不同于其他的滴灌、浇灌产品,无需大量基础设施投资,甚至无需任何工具及辅助设备,几分钟之内即可操作完成使用,大大降低了这项技术产品进入市场的资金门槛,便于推广。
[0021]5、本实用新型超乎寻常的节省人力,由于产品便于安装、操作,适应性极强,只需一人即可大面积安装、渗灌等操作。对于安装操作人员无需进行专业培训,节省了人力方面的投资成本。
[0022]6、本实用新型采用聚氯乙烯防紫外线材料,大幅降低材质的劳损,提高了抗老化,可在强紫外线照射下使用,使用寿命达八年以上。
[0023]7、本实用新型既可单包安装、操作,也可双包甚至多包连接安装操作使用。只需将一个缓释型微灌袋的第一连接件和另一个缓释型微灌袋第二连接件相互连接即可,无需任何外源因素(电力)等配置,不增加任何费用,只需增加缓释型微灌袋的数量即可。
[0024]8、本实用新型可防止土质咸化、盐化、土壤肥质的流失。并且本实用新型不受任何地形、地貌、地质限制,可浇灌各种不同类型、类别树木,小到树苗大到各种大型树木,而每次渗灌可保证水的深层次饱和,促进深根生长。渗灌频率为每周一至两次或按需增减,每次只要将水按需灌入水带即可。每次5-8小时内可为树木提供持续水源,水可被百分之百吸收而不泄露,同时可添加各种营养液或化学添加剂,减少移植和干旱对树木的危害。
[0025]9、本实用新型既适用于绿荫树、街区、社区、道旁树渗灌,也适用于苗圃及大面积山坡地形植树造林浇灌,而无需基础设施的管道埋设、架设滴灌、浇灌设备、接通水源等。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缓释型微灌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缓释型微灌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缓释型微灌袋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缓释型微灌袋的再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缓释型微灌袋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列表:
[0033]缓释型微灌袋100、200、300、400;
[0034]水袋本体101;第一连接件201&、20113、201(3;第二连接件2023、20213、202(3;灌水口301;渗透孔401;手提带501a、501b;
[0035]第一侧边111;第二侧边112。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1 ] 实施例1
[0042]参见图1,缓释型微灌袋100包括:水袋本体101、第一连接件201a、第二连接件202a、灌水口 301、渗透孔401和手提带501a。第一连接件201a和第二连接件202a分别沿水袋本体101的两侧边缘设置。灌水口 301设置在水袋本体101上并与水袋本体101的储水内腔连通,使得水能够通过灌水口 301被灌输至水袋本体101内。渗透孔401设置在缓释型微灌袋100的底端,具体设置在水袋本体101的底端。手提带501设置在缓释型微灌袋100的顶端,具体设置在水袋本体101的顶端。
[0043]水袋本体101是本实用新型缓释型微灌袋100的主体部分,用于储水。水袋本体101在未使用时,即在展开或摊平的状态下,形状大致呈梯形或长方形。
[0044]优选地,水袋本体101具有两条倾斜的且呈轴对称分布的第一侧边111。从水袋本体101的顶端至水袋本体101的底端,两条第一侧边111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即,水袋本体101在安装状态下,呈上小下大,底端的尺寸明显大于顶端的尺寸,且从顶端至底端,尺寸逐渐增大,使得当水灌入至水袋本体中之后,缓释型微灌袋100能够独自直立,不需要依靠其他辅助工具帮助其直立。两条第一侧边111的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01a和第二连接件202a。
[0045]更优选地,水袋本体101还具有两条分别与两条第一侧边111连接的第二侧边112。两条第二侧边112倾斜地设置在水袋本体101底端并且彼此呈轴对称分布,并且随着逐渐远离第一侧边111,两条第二侧边11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在水袋本体101的底端形成两条倾斜的第二侧边112,其目的是为了当水袋本体101通过第一连接件201a和第二连接件202a之间的配合连接使水袋本体101首尾相连围合呈三维立体结构时,第二侧边112对应的水袋本体部分可作为水袋本体101底部,从而增大水袋本体10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既有利于缓释型微灌袋100独自直立,又有利于增大渗水面,使水分渗透得更加均匀。
[0046]优选地,水袋本体101的两条倾斜的第二侧边112可被替换成一条圆弧形底边,圆弧形底边的两端分别与两条第一侧边111连接。
[0047]优选地,水袋本体101是由聚氯乙烯材料和尼龙织带制成的。其具有防紫外线功能,可在强紫外线照射下使用,能够大幅度降低对缓释型微灌袋的劳损,提高了抗老化,使用寿命达八年以上。
[0048]优选地,水袋本体1I为绿色。绿色的水袋本体1I能够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使用过程中不易引起人们注意,排除了视觉上的污染,达到美化街景和社区的自然环境。
[0049]优选地,水袋本体101的水容量为40-80升。
[0050]第一连接件201a和第二连接件202a分别沿水袋本体101的两条第一侧边111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0Ia和第二连接件202a彼此配合构成拉链结构,并且第一连接件201a和第二连接件202a分别为拉链的链牙。安装时,可直接将第一连接件201a和第二连接件202a形成的拉链结构拉起,即可将缓释型微灌袋100固定在树干的外侧,操作方便、简单。当树干直径较大时,可将多个缓释型微灌袋100通过第一连接件201a和第二连接件202a首尾相连,组合形成多包型缓释型微灌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不同树干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数量的缓释型微灌袋进行组合。
[0051 ] 灌水口 301设置在水袋本体1I上且与水袋本体1I的储水内腔连通。
[0052]优选地,灌水口 301设置在水袋本体101的顶端,便于灌水。
[0053]优选地,灌水口301具有足以容纳软性水管的口径。
[0054]优选地,缓释型微灌袋100还具有与灌水口301相配合的密封元件,用于密封灌水P301o
[0055 ]渗透孔401设置在水袋本体1I的底端,用于渗水。
[0056]优选地,两个渗透孔401设置在水袋本体1I的底端。
[0057]优选地,渗透孔401的孔径为2.5-3.5毫米。
[0058]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待灌水的树木尺寸,需持续灌水时间以及缺水情况来设置渗透孔401的个数以及渗透孔401的孔径大小。
[0059]手提带501a设置在水袋本体101的顶端。手提带501a是缝制在水袋本体101顶端的带子,方便携带,并且在灌水过程中,便于提起缓释型微灌袋100,使得水袋本体101底部充满水。
[0060]优选地,两个手提带501a设置在水袋本体101的顶端。
[0061 ] 实施例2
[0062]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缓释型微灌袋200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示,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连接件201b和第二连接件202b彼此配合构成按扣结构,并且第一连接件201b和第二连接件202b分别为按扣的母扣和子扣。通过作为母扣的第一连接件201b和作为子扣的第二连接件202b之间的配合,将水袋本体101首尾连接,围合成三维的立体结构。
[0063]实施例3
[0064]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缓释型微灌袋300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连接件201c和第二连接件202c为彼此配合的魔术贴,第一连接件201c和第二连接件202c分别为钩面贴片和绒面贴片,以魔术贴的方式将水袋本体101首尾连接,围合呈三维的立体结构。
[0065]实施例4
[0066]参见图4,本实施例的缓释型微灌袋400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手提带501b是通过在水袋本体101上设置通孔形成的。即,手提带501b是直接成型在水袋本体101上的。
[0067]下面以实施例1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步骤进行说明。
[0068]步骤1:将缓释型微灌袋100围绕树干,将由第一连接件201a和第二连接件202a构成的拉链结构拉上,缓释型微灌袋100围在树干外侧;
[0069]步骤2:将水管放入灌水口301,打开水龙头,提起水袋本体101,开始灌水;
[0070]步骤3:将水灌入四分之一的水袋本体101容量后,轻轻提起缓释型微灌袋100顶部的手提带501a,让谁充满缓释型微灌袋100的底部,然后将缓释型微灌袋100放回地面继续灌水;
[0071 ]步骤4:将水袋本体101灌至适当水量后,停止灌水,拔出水管,然后密封灌水口301,即完成安装。
[0072]安装完成后的缓释型微灌袋100如图5所示。
[0073]下面以不同尺寸的树木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灌水频率进行说明。
[0074]对于树干直径为3-5cm的树木,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单包缓释型微灌袋,则缓释型微灌袋内的储水量为55-57升,灌水频率为每周一次。
[0075]对于树干直径为5-8cm的树木,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单包缓释型微灌袋,则缓释型微灌袋内的储水量为53-56升,灌水频率为每周两次。
[0076]对于树干直径为10-13cm的树木,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包缓释型微灌袋,则缓释型微灌袋内的储水量为88-90升,灌水频率为每周一次。
[0077]对于树干直径为13-20cm的树木,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包缓释型微灌袋,则缓释型微灌袋内的储水量为81-87升,灌水频率为每周两次。
[0078]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单包缓释型微灌袋的数量以及灌水频率。
[0079]当灌水完毕后,缓释型微灌袋100为空,把拉链拉开,解除第一连接件201a和第二连接件202a之间的配合连接,取下缓释型微灌袋100并收好,以备下次灌水使用。
[008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水袋本体两侧边缘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水袋本体首尾以形成立体的微灌袋,将微灌袋套设在树干外侧并固定,安装方便简单,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安装完成。微灌袋具有足有大的储水内腔,使得每次灌溉都可以保证水深层次饱和,促进深根生长。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微灌袋通过渗透孔逐渐缓释,不对树木本身造成伤害,并且在微灌袋内还可以添加营养液或化学添加剂,以促进树木更好的生长。本实用新型的微灌袋可以单包使用,也可以是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实现双包或多包使用,只需要根据具体树木的树径大小进行相应选择即可。单包型适用于树干直径较小的树木,将两个或多个单包的缓释型微灌袋连接而成的双包型或多包型适用于树杆直径较大的树木。
[0081 ]水袋本体顶端有灌水口可放置水管,当灌至理想水量时可将水管拔出,同时完成注入后可向标签口通过拉锁或暗扣形式关闭。水袋本体顶端有两个手提带,主要方便携带、提拉,同时在灌水时提拉提手有助于水量充分灌满水袋本体。水袋本体底部有渗透孔,渗透孔直径在2.5-3.5毫米之间,可在5-9个小时内持续灌溉树木,减少移植与干旱带来的危害。本实用新型使用环保聚氯乙烯材料和尼龙织带,具有防紫外线设计,同时方便折叠携带。
[008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缓释型微灌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储水内腔的水袋本体、分别沿所述水袋本体两侧边缘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和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水袋本体且与所述储水内腔连通的灌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型微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型微灌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缓释型微灌袋的底端的与所述储水内腔连通的渗透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释型微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袋本体具有两条倾斜的且呈轴对称分布的第一侧边,并且从所述水袋本体的顶端至所述水袋本体的所述底端,两条所述第一侧边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两条所述第一侧边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释型微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袋本体还具有两条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一侧边连接的第二侧边,两条所述第二侧边倾斜地设置在所述水袋本体底端并且彼此呈轴对称分布,并且随着逐渐远离所述第一侧边,两条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释型微灌袋,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第二侧边之间设置有所述渗透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型微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型微灌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缓释型微灌袋顶端的手提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释型微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提带是通过在所述水袋本体设置通孔形成的。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缓释型微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彼此配合构成拉链结构,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为所述拉链的链牙。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缓释型微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彼此配合构成按扣结构,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为所述按扣的母扣和子扣。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缓释型微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彼此配合的魔术贴,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为钩面贴片和绒面贴片。
【文档编号】A01C23/00GK205671050SQ201620535770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3日 公开号201620535770.0, CN 201620535770, CN 205671050 U, CN 205671050U, CN-U-205671050, CN201620535770, CN201620535770.0, CN205671050 U, CN205671050U
【发明人】陈斌
【申请人】陈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