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可调的电动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0085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力可调的电动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轻工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炒茶机,更具体地,是一种压力可调的电动炒茶机。
背景技术
绿茶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农产品,也是我国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饮料,但其加工过程十分复杂,且相当原始。每年春天,茶树长出新叶后,即进入采摘季节,每天有大量的青叶采摘下来,这些青叶不能久贮,必须马上进行最关键的工序一一炒制。在现有条件下,炒制是一项手工劳动,在加热的炒锅中,用手掌进行贴、压、捺、抖等动作,很难保证茶叶的卫生,更大的缺陷在于,手工炒制的效率很低,一个熟练茶农每小时仅能炒制15克左右的绿茶。
为提高炒茶的机械化程度,人们想了很多办法,现在已有了许多有关电动炒茶机的文献,实际产品也较多。现有的炒茶机,一般有机架、电动机、炒锅和炒板等,电动机、炒锅和炒板均安装在机架上,炒锅为长槽形,其底面为圆弧状,以转动轴为圆心;炒板通过连杆安装在转动轴上,贴合于炒锅,电动机通过转动轴带动炒板作圆周运动,通过炒板与炒锅的摩擦来模拟人手的动作,完成炒制。
茶叶在炒制过程中,其体积会发生变化,青叶含水分多,体积较大,随着炒制进行,水分逐渐挥发,青叶的体积会变小;因此,在炒制初期,炒板与炒锅底面的距离需要略大一些,而在炒制后期,则应当缩小距离。现有的茶机,为达到这一目的,将炒锅设计成可升降的,用档位调节装置设定若干个档位位置,以适应不同的炒制阶段。由于炒锅需要加热,其外围带有各种电气元件,频繁的移动会影响到元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并且炒锅相当沉重,不容易进行升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电动炒茶机中炒板和炒锅距离难以调节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可靠的,压力可调的电动炒茶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压力可调的电动炒茶机,包括机架、电动机、炒锅和炒板,电动机、炒锅和炒板均安装在机架上,炒锅为长槽形,其底面的至少一段为圆弧状,以转动轴为圆心;炒板通过连杆安装在转动轴上,贴合于炒锅,电动机通过转动轴带动炒板作圆周运动,其特征在于炒板与转动轴之间的连杆为内外套筒式,一段与转动轴相固定,一段与炒板相固定,两段套筒间置有弹簧,可相对伸缩;与炒板相固定的一段套筒上带有一滚轮;机架上设有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块通过一支点枢设在机架上,它还包括一档位调节装置和一个含有一段圆弧边缘的凸轮,连杆上的滚轮卡在该凸轮的外缘;在限位块绕其支点转动的行程范围内,包含有一个档位位置,令凸轮的圆弧和炒锅底面的圆弧为同心圆。
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当档位调节装置处于最低位置时,凸轮的圆弧和炒锅底面的圆弧为同心圆。
限位块的支点按如下方式确定当档位调节装置处于最低位置时,在凸轮上圆弧段的圆心作一直线,与该圆弧段的角平分线相垂直,支点即位于该垂直线上。
所述限位块上的凸轮,除圆弧段外,非圆弧部分的外缘弧线,在该圆弧线所延伸的圆周内,并与圆弧部分平滑过渡。
凸轮的圆弧部分对应于炒锅的前半部分。
炒板和转动轴之间在前后两侧各设有一根弹簧,其中前侧弹簧的拉力略大于后侧弹簧,使炒板的前侧略高于后侧。
本实用新型的连杆可伸缩,由此可调节炒板与炒锅底面的距离,从而调节炒板的压力;限位块上的档位调节装置,使其有若干个固定的档位位置,根据不同炒制阶段的要求,设定不同的压力;连杆的滚轮卡在凸轮外,使炒板的运动轨迹取决于凸轮的外缘弧线。
炒锅底面弧线通常接近于半圆形,但实际上,真正与炒板摩擦,起到炒制作用的只是一段圆弧线,一般不到90°,处于炒锅面对操作者的前半部分;在这一段圆弧范围内,要求炒板的运动轨迹也为圆弧线,并与炒锅底面尽可能地重合,显然,从几何学知识可以推断,最佳方案就是令凸轮的圆弧和炒锅底面的圆弧为同心圆。
由于凸轮是绕支点转动的,其圆弧段的圆心不可能保持不变,因此应该将“与炒锅成同心圆”这一最佳位置留给最需要的工作状态,显然,当压力最大时,也就是档位调节装置处于最低位置时,两段圆弧最需要保持同心;因此在设计时,令此时凸轮的圆弧和炒锅底面的圆弧为同心圆。
凸轮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其支点位于圆弧角平分线的垂直线上,可以使得圆心的变化最小,意味着炒板与炒锅底面有更多的有效接触区间。值得指出的是,本专利中,特别是权利要求中所谓“在凸轮上圆弧段的圆心作一直线,与该圆弧段的角平分线相垂直,支点即位于该垂直线上”,此处的垂直并不是指严格的90°夹角,而是指基本垂直,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夹角在80°-100°之间,当然,越接近90°,效果就越好。
凸轮上非圆弧部分的弧线,它所对应的炒板的运动轨迹,是不与炒锅发生接触的,因此不能超出圆弧线所延伸的圆周范围,并与圆弧部分平滑过渡,以使机件工作平稳。
炒板的前侧略高于后侧,可令炒板在进入工作区域时,将青叶压在炒板下,而不至于将其“铲”起。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的示意图。
图3是炒锅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图5是压力较小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6、图7是压力最大时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参见附图1至图3。本实施例包括机架1,机架1上装有电动机2和长槽形的炒锅3,炒锅底面为圆弧形,电动机2通过减速机带动转动轴4,转动轴4上通过连杆装有炒板5;连杆分为两段61和62,两段连杆内外相套,其中内套筒61与转动轴4相连,外套筒62与炒板5相连,两段套筒间置有弹簧,可相对伸缩,外套筒62上还带有一滚轮63(见图4标注);机架上还设有一限位块7,限位块7由支点71、凸轮73和档位调节装置72组成,限位块7以支点71枢设在机架上,并可绕支点71转动,因此具有多个档位位置,如图3中,72为最低的档位位置,72为较高的档位位置。
当限位块7处于最低档位位置时,凸轮73的圆弧与炒锅底面为同心圆,此时转动轴4即为圆心,设圆心为A,支点71为B,凸轮73圆弧的中点为C,则AC即为凸轮圆弧的角平分线,AB与AC形成一夹角α,α的角度等于90°。
参见图4,图5。此时为炒制青叶的初始阶段,青叶体积较大,档位调节装置位于较高的位置72,炒板5与炒锅底面的距离也较大;炒板与转动轴间设有两根弹簧81、82,81设在炒板前侧,即面对使用者的一侧,82设在炒板后侧,即远离使用者的一侧,81的拉力略大于82,使炒板5始终保持前高后低的姿态。
在图4状态下,青叶位于炒锅底部,尚未真正开始炒制;当炒板转动至图5所示位置时,青叶被炒板带至炒锅的前半部分,进行摩擦炒制。
参见图6,图7。此时为炒制的最后阶段,青叶水分以挥发,体积大大缩小,档位调节装置位于最低位置72,此时炒板与炒锅底面的距离为最小。同样地,图6尚未开始炒制,图7是真正摩擦炒制的工序。
权利要求1.压力可调的电动炒茶机,包括机架、电动机、炒锅和炒板,电动机、炒锅和炒板均安装在机架上,炒锅为长槽形,其底面的至少一段为圆弧状,以转动轴为圆心;炒板通过连杆安装在转动轴上,贴合于炒锅,电动机通过转动轴带动炒板作圆周运动,其特征在于炒板与转动轴之间的连杆为内外套筒式,一段与转动轴相固定,一段与炒板相固定,两段套筒间置有弹簧,可相对伸缩;与炒板相固定的一段套筒上带有一滚轮;机架上设有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块通过一支点枢设在机架上,它还包括一档位调节装置和一个含有一段圆弧边缘的凸轮,连杆上的滚轮卡在该凸轮的外缘;在限位块绕其支点转动的行程范围内,包含有一个档位位置,今凸轮的圆弧和炒锅底面的圆弧位为同心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可调的电动炒茶机,其特征在于当档位调节装置处于最低位置时,凸轮的圆弧和炒锅底面的圆弧位为同心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可调的电动炒茶机,其特征在于限位块的支点按如下方式确定当档位调节装置处于最低位置时,在凸轮上圆弧段的圆心作一直线,与该圆弧段的角平分线相垂直,支点即位于该垂直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可调的电动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上的凸轮,除圆弧段外,非圆弧部分的外缘弧线,在该圆弧线所延伸的圆周内,并与圆弧部分平滑过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可调的电动炒茶机,其特征在于凸轮的圆弧部分对应于炒锅的前半部分。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压力可调的电动炒茶机,其特征在于炒板和转动轴之间在前后两侧各设有一根弹簧,其中前侧弹簧的拉力略大于后侧弹簧,使炒板的前侧略高于后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可调的电动炒茶机,炒板与转动轴之间的连杆为内外套筒式,一段与转动轴相固定,一段与炒板相固定,两段套筒间置有弹簧,可相对伸缩;与炒板相固定的一段套筒上带有一滚轮;机架上设有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块通过一支点枢设在机架上,它还包括一档位调节装置和一个含有一段圆弧边缘的凸轮,连杆上的滚轮卡在该凸轮的外缘。本实用新型可调节炒板的压力以适应不同炒制阶段的要求。
文档编号A23F3/06GK2831781SQ200520115750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6日
发明者杨如昌, 梁泳 申请人:新昌县天峰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