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脱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094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低温脱溶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温脱溶机。
背景技术
市场目前的大豆湿粕脱溶设备都属于高温脱溶设备, 一般都包括有筒体,筒体一 端连接有加热器,加热器上设有进料口 ,筒体内设有用来翻动、输送物料的转子,筒体另一 端设有出料口以及回气入口。这种设备的工作过程为物料(湿粕)从进料口进入加热器, 得到加热器内壁的加热并落入筒体;物料通过加热器时靠近加热器内壁的的溶剂温度升高 较快并蒸发为温度较高的溶剂气体,这部分溶剂气体作为溶剂回气通过加热器顶部的回气 出口送出后经过管路的输送从筒体出料端的回气入口进入筒体,利用其较高的温度对筒体 内的物料进行加热。加热器工作时同时将筒体加热,落入筒体的物料在筒体的温度以及溶 剂回气温度的作用下继续加热,物料中的溶剂在上述过程中持续挥发。筒体内产生的溶剂 蒸汽以及溶剂回气通过加热器上的排气口排入大气。 天然大豆中含有极其丰富的植物蛋白质,其中以水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随着温 度的升高,尤其是在热处理后,湿粕中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因而高温脱溶有其固 有的局限性。目前市场上没有低温脱溶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脱溶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低温脱溶机包括有筒体,筒体一端连接有第一加
热器,第一加热器上设有进料口 、回气出口和排气口 ,筒体另一端设有出料口 ,筒体上还设
有回气入口 ,筒体上还设有第二加热器。 第二加热器上设有第二回气出口 。 第二加热器设在筒体上第一加热器的相对端。 回气入口设在筒体中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1.第二加热器的设置使得筒体的受热面积增大,传递同样热量所需要的热源温度 降低,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温度比以往的同类设备的工作温度低,摆脱了高温脱溶的局 限性。 2.第二加热器上设有第二回气出口,便于充分利用工作时第二加热器中较热溶剂 蒸汽的热量。 3.第二加热器设在筒体上第一加热器的相对端,有利于筒体各处的温度更加均 衡。 4.回气入口设在筒体中部,縮短了回气通过筒体时的路径长度以及相应地换热时 间,提高了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低温脱溶机包括有筒体l,筒体1 一端连接有第一加热 器2,第一加热器2上设有进料口 3、回气出口 8和排气口 9,筒体1另一端设有出料口 5,筒 体1上还设有回气入口6和第二加热器7,第二加热器7上设有第二回气出口 11。第二加 热器7设在筒体1上第一加热器2的相对端,回气入口 6设在筒体1的中部。 工作时,用外置的输气管路连通回气出口 8和回气入口 6、第二回气出口 11和回 气入口 6。物料(湿粕)从进料口 3进入第一加热器2,得到加热器2内壁的加热并落入筒 体1 ;物料通过加热器2时靠近加热器2内壁的的溶剂温度升高较快并蒸发为温度较高的 溶剂气体,这部分溶剂气体作为溶剂回气通过加热器2顶部的回气出口 8排出,通过外置输 气管路和回气入口 6进入筒体1的中部。第二加热器7处的筒体1温度较高,相应的溶剂 蒸汽温度也较高,这部分溶剂蒸汽上升并通过第二加热器7进一步加热后作为溶剂回气排 入外置的输气管路,并通过回气入口 6进入筒体1的中部。进入筒体1的溶剂回气利用其 较高的温度对筒体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第一加热器2、第二加热器7工作时同时将筒体1 加热,落入筒体1的物料在筒体1的温度以及溶剂回气温度的作用下继续加热,物料中的溶 剂在上述过程中持续挥发。筒体内产生的溶剂蒸汽以及溶剂回气通过第一加热器上的排气 口9排入大气。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第二加热器7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无须过高 的工作温度即可完成脱溶作业。
权利要求低温脱溶机,包括有筒体,筒体一端连接有第一加热器,第一加热器上设有进料口、回气出口和排气口,筒体另一端设有出料口,筒体上还设有回气入口,其特征在于筒体上还设有第二加热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低温脱溶机,其特征在于第二加热器上设有第二回气出口。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脱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加热器设在筒体上第 一加热器的相对端。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低温脱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气入口设 在筒体中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温脱溶机,包括有筒体,筒体一端连接有第一加热器,第一加热器上设有进料口、回气出口和排气口,筒体另一端设有出料口,筒体上还设有回气入口,筒体上还设有第二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的设置使得筒体的受热面积增大,传递同样热量所需要的热源温度降低,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温度比以往的同类设备的工作温度低,摆脱了高温脱溶的局限性。
文档编号A23L1/015GK201451241SQ2009200899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30日
发明者刘玉兰, 吴伟中, 张百川, 汪学德 申请人:河南工业大学;郑州四维粮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