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鲜湿米粉生产装置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929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自动鲜湿米粉生产装置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米粉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节能、卫生的全自动鲜湿米粉生产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全国各地的鲜湿米粉生产,百分之百都是采用传统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其生产工艺原料大米一洗米一浸泡一磨衆一布带蒸片一脱布一冷却一横切(坚切)条一人工接粉一装框(手工包装)一出厂。传统生产线主要由布带式蒸粉(片)机、横杆式冷却输送带、切条接粉机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为大米经磨浆后,将米浆均匀地涂在布带上经转动进入蒸箱内将米浆蒸熟成为厚度为0. 6-1_左右的片状,当蒸熟的粉片离开蒸箱后立即用刮刀将粉片从布带上分离开,粉片分离后进入输送带进行风扇冷却,然后进入滚动切条。传统生产线是采用布带蒸粉其的缺点如下废品率高;粉片采用先脱布后切条,由于粉片未经冷却收胶,在高温状态下脱布使粉片容易破烂,由于蒸片是采用涤纶布带都有接缝口,每到接缝处粉片都会拉破而造成废品,正常情况下其废品率为3%以上。布带越短,废品率越高。耗油率高粉片采用先脱布后切条,粉片脱布后经横杆式冷却带然后进入滚动切条,也就是粉片在滚筒面上同步运行和另外一个滚辊刀对压把粉片切断,为了使粉条不粘在滚辊刀上,只能用食用油不断地加在滚辊刀上,一般每生产100公斤鲜湿米粉就得使用食用油I公斤,使每公斤鲜米粉成本增加8-10%。出品率低,产品口感差优质的鲜湿米粉(沙河粉、切粉)口感要求柔嫩、爽滑,其含水率在65-70%之间。采用传统生产线在高温时将粉片从布带上脱离,粉片的含水率不能超过60%,否则粉片在脱布时将被拉烂。含水率低于65%以下的鲜湿米粉其口感不柔嫩、不爽滑。传统采用布带蒸粉的生产线设备长度过长,产能低。目前产能最大的只有每小时生产米粉900到1000公斤,生产线的长度达到30米长,布带的宽带为900mm,布带收缩后只有800_,所以粉片的宽带只有700_。本人曾经试过加长加宽布带、提高速度从而达到提高产能,都不成功。由于布带的接口是手工缝的,运行时经常出现跑边,最重要的是布带导热性差,要提高速度,提高产能必须加大蒸汽提高温度,由于布带导热性差,米浆在布带上快速进入蒸箱时无法快速凝固,使米浆表面出现花纹,出现花纹的米粉经开水一泡就出现断条就是次品。传统采用布带的生产线,蒸煮温度不到100度,一般控制在90度左右,灭菌效果差,米粉的保质期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鲜湿米粉生产装置及其应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全自动鲜湿米粉生产装置,主要由米浆分流斗、食用级不锈钢输送带、高温蒸煮箱、托带滚筒、带有喷雾装置水冷箱、横、竖辊切刀、可调速分排切断刀、提升输送机、包装机、主机构电机、水泵、连接冷却水管、循环水箱、机架、传动辊简、调节张紧装置、轴承、轴承坐、主传动辊筒组成。在机架上,从入口到出口依次装有传动辊筒、米浆分流斗、高温蒸煮箱、托带滚筒、冷却水箱、横、坚切辊刀、主传动辊筒和可调速分排切断刀,提升机与机架出口端连接;不锈钢输送带是环状带,它依次套在传动辊筒、米浆分流斗、高温蒸煮箱、托带滚筒、冷却水箱主传动辊筒上,形成回环形;机架下面装有主电动机,它与主传动辊筒连接;在机架下面装有5个托布滚筒和循环水箱,循环水箱通过冷却水管与冷却水箱连接;冷却水管和水泵连接;在高温蒸煮箱的入口前装有粉浆分流斗;提升输送机通过链条与主动辊筒连接;提升输送机的下面装有包装机。全自动鲜湿米粉生产装置的应用,将米浆流到米浆分流斗,均匀地涂在食用级厚度在0. 2_至Imm的不锈钢输送蒸片带上,不锈钢带其厚度取决于米粉生产线的长度而定,通过传动辊简,将米浆送入高温蒸煮箱将米浆蒸熟成为粉片,不锈带上的粉片在托布滚筒 上继续向前运行,通过带有喷雾装置水冷箱水冷喷雾进行冷却收胶,通过横、竖辊切刀在不锈钢带上将粉片切条,通过可调速分排切断刀将粉片定长切断,通过提升输送机将切好的米粉提升输入包装机中包装。本发明的优点为I.整套生产线制作简单,只用一条不锈钢带就完成蒸片、冷却、切条、定量。在使用过程中易清洁卫生,造价低,比传统生产线节约30%,传统的冷却输送带采用直径为8-lOmm的不锈钢管,每5cm距离一条,两端与不锈钢链条连接,每米造价为500元,而新型生产线直接采用蒸片的不锈钢带上完成,而新型生产线直接在不锈钢底部采用水冷,经试验在3米不锈钢底部进行喷雾冷水对粉片进行冷却比传统采用10米风冷其效果还好。2.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只要不锈钢带加宽和加长,即可提高产量。同时在蒸箱内的温度可以提高超过100度,米粉得到完全糊化,而且杀菌效果得到提高,米粉的保质期得到延长,不用添加剂也可以保质24小时(传统布带蒸粉不用添加剂只能保质12小时)。3.零次品新型生产线采用不锈钢带无接口(目前不锈钢带接口焊接技术、抛光技术均已达到平整光滑,用手感觉不到接口)不会出现因布带接口不平粉片被拉烂造成废品的现状。4.不耗油、不粘刀粉片在不锈钢带上经水冷冷却后,采用滚辊切刀在表面上将粉片切断,然后再进行脱离;5.提高得粉率、粉片两面光滑,产品口感柔嫩、爽滑;由于粉片在不锈钢带上冷却收胶后才脱离,米粉的含水率可以达到68-70%,从而提高得率,产品口感柔嫩、爽滑度得到提闻、实现自动定量。6.新型生产线采用不锈钢带蒸粉,因不锈钢带导热性好,粉皮表面不会出现花纹,蒸箱温度得到提高,使米粉得到完成糊化。7.实现自动定量新型生产线不锈钢带和滚筒均装有防跑偏装置,提高了定量的准确性。对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图I是本发明全自动鲜湿米粉生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米浆分流斗I、食用级不锈钢输送带2、高温蒸煮箱3、托带滚筒4、带有喷雾装置水冷箱5、横、竖辊切刀6、可调速分排切断刀7、提升输送机8、包装机9、主机构电机10、水泵11、连接冷却水箱水管12、循环水箱13、机架14、传动辊简15、调节张紧装置16、轴承、轴承坐17、主传动辊筒18。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应用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全自动鲜湿米粉生产装置结构如图I所示,图中,米浆分流斗I、食用级不锈钢输送带2、高温蒸煮箱3、托带滚筒4、带有喷雾装置水冷箱5、横、竖辊切刀6、可调速分排切断刀7、提升输送机8、包装机9、主机构电机10、水泵11、冷却水管12、循环水箱13、机架14、传动辊简15、调节张紧装置16、轴承、轴承坐17、主传动辊筒18。在机架14上,从入口到出口依次装有传动辊筒15、米浆分流斗I、高温蒸煮箱3、托带滚筒4、冷却水箱5、横、坚切辊刀6、主传动辊筒18和可调速分排切断刀7,提升机8与机架14出口端连接;不锈钢输送带2是环状带,它依次套在传动辊筒15、米浆分流斗I、高温蒸煮箱3、托带滚筒4、冷却水箱5主传动辊筒18上,形成回环形;机架14下面装有主电动机10,它与主传动辊筒18连接;在机架14下面装有5个托布滚筒4和循环水箱13,循环水箱13通过冷却水管12与冷却水箱5连接;冷却水管12和水泵11连接;在高温蒸煮箱3的入口前装有粉浆分流斗I ;提升输送机8通过链条与主动辊筒18连接;提升输送机8的下面装有包装机9。本发明全自动鲜湿米粉生产装置应用时,将米浆流到米浆分流斗1,均匀地涂在食用级厚度在0. 2mm至1_的不锈钢输送蒸片带2上,不锈钢带其厚度取决于米粉生产线的长度而定,通过15传动辊简,将米浆送入高温蒸煮箱3将米浆蒸熟成为粉片,不锈带上的粉片在4托布滚筒上继续向前运行,通过带有喷雾装置水冷箱5水冷喷雾进行冷却收胶,通过 横、竖辊切刀6在不锈钢带上将粉片切条,通过可调速分排切断刀7将粉片定长切断,通过提升输送机8将切好的米粉提升输入包装机9中包装。
权利要求
1.全自动鲜湿米粉生产装置,主要由米浆分流斗、食用级不锈钢输送带、高温蒸煮箱、托带滚筒、带有喷雾装置水冷箱、横、竖辊切刀、可调速分排切断刀、提升输送机、包装机、主机构电机、水泵、冷却水管、循环水箱、机架、传动辊简、调节张紧装置、轴承、轴承坐、主传动辊筒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机架,从入口到出口依次装有传动辊筒、米浆分流斗、高温蒸煮箱、托带滚筒、冷却水箱、横、坚切辊刀、主传动辊筒和可调速分排切断刀,提升机与机架出口端连接;不锈钢输送带是环状带,它依次套在传动辊筒、米浆分流斗、高温蒸煮箱、托带滚筒、冷却水箱主传动辊筒上,形成回环形;机架下面装有主电动机,它与主传动辊筒连接;在机架下面装有5个托布滚筒和循环水箱,循环水箱通过冷却水管与冷却水箱连接;冷却水管和水泵连接;在高温蒸煮箱的入口前装有粉浆分流斗;提升输送机通过链条与主动辊筒连接;提升输送机的下面装有包装机。
2.全自动鲜湿米粉生产装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米浆流到米浆分流斗,均匀地涂在食用级厚度在0. 2mm至1_的不锈钢输送蒸片带上,不锈钢带其厚度取决于米粉生产线的长度而定,通过传动辊简,将米浆送入高温蒸煮箱将米浆蒸熟成为粉片,不锈带上的粉片在托布滚筒上继续向前运行,通过带有喷雾装置水冷箱水冷喷雾进行冷却收胶,通过横、竖辊切刀在不锈钢带上将粉片切条,通过可调速分排切断刀将粉片定长切断,通过提升输送机将切好的米粉提升输入包装机中包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全自动鲜湿米粉生产装置及应用, 装置主要由米浆分流斗、食用级不锈钢输送带、高温蒸煮箱、托带滚筒、带有喷雾装置水冷箱、横、竖辊切刀、可调速分排切断刀、提升输送机、包装机、主机构电机、水泵、连接冷却水箱水管、循环水箱、机架、传动辊简、调节张紧装置、轴承、主传动辊筒组成。本发明的优点为1.整套生产线制作简单,只用一条不锈钢带就完成蒸片、冷却、切条、定量。在使用过程中易清洁卫生,造价低。2.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次品率低。
文档编号A23L1/164GK102669569SQ201210172778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
发明者阙之和 申请人:阙之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