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压希瓦氏菌及其在抑藻上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409阅读:8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耐压希瓦氏菌及其在抑藻上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洋耐压希瓦氏细菌及其在抑制赤潮藻生长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赤潮是指在海洋中浮游生物(尤指藻类)在短时间内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弓丨起水色异常的生态现象(多呈红色或褐色),被称之为“藻华”或喻为“红色幽灵”。近海环境的日益污染和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承载压力,导致局域赤潮的频繁发生,造成海洋环境的生态灾难。该生态灾害造成了水源的污染、能源的消耗、以及水体中溶氧的降低,对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部分赤潮生物还伴有毒素产生,直接毒杀水生生物,给海岸经济和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我国是一个赤潮多发国,且有害赤潮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国家海洋局统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赤潮发生频率以每10年3倍的速度增长,2000伊始,年均有超过30次左右的较大规模赤潮,2001年发生41起、2006年93起、2009年68起。据《2010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沿海共发生赤潮69次,累计面积1.09万平方公里,直接经济损失2.06亿元。基于近年来赤潮灾害发生次数日益增多、范围日益扩大、危害日益加剧的趋势,对赤潮(或赤潮藻)的发生进行有效防控是保护海洋环境的首要前提。以往的研究中虽已开发出一些赤潮的控制技术,如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部分生物治理方法,但这些方法都各自存在一定的缺陷,治理水华的效果不甚理想。例如物理方法中的黄泥浆絮凝法需要较大的剂量才能起到抑制的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和成本的投入;化学方法如杀藻剂,在杀灭藻类的同时,也给其他生物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不能体现环境友好型特性;生物学方法如投放摄食藻类的大型生物(鱼类),也存在打破食物网结构,破坏生物网稳定的生态风险。`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藻类的生消与共生微生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越来越多的将赤潮的防治方法转向微生物治理,且这一类方法已日益得到关注和认可。在这一领域中已筛选和培养了多种杀藻、溶藻的微生物,包括放线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粘细菌等。共生微生物中存在的溶藻或抑藻个体,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抑制藻类的生长。这一功能的行驶要依赖于一定的生物量,而细菌生物量的调控由群体感应信号(quorum sensing, QS)来调节。QS信号是细菌间存在独特的语言通讯方式,这种信号可实现种内传递(inter-transfer)和种间传递(intra-transfer)。在微生物之间,QS可引发微生物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映,表现出群体的感应行为。在藻菌共生系统中,溶藻细菌能在QS的调控下实现自身的快速繁殖,形成优势种群,在藻-菌共生系统中表现出竞争优势,对藻类生长产生抑制。溶藻细菌作为赤潮防治的潜在微生物,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往的研究中对溶藻细菌的筛选是没有严格区分赤潮发生期和非发生期,使得筛选的菌株缺乏针对性;另外,对溶藻细菌是否具有分泌群体感应信号的属性研究也未曾涉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株耐压希瓦氏菌(Shewanellapiezotolerans) 34#。本发明提供的耐压希瓦氏菌(Shewanellapiezotolerans) 34#,其保藏号为CGMCCN0.6490。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耐压希瓦氏菌(Shewanellapiezotolerans) 34#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胞外产群体感应信号(QS)。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胞外产QS包括如下步骤:I)发酵耐压希瓦氏菌(Shewanella piezotolerans) 34#,离心收集上清液;2)用乙酸乙酯萃取所述上清液,收集有机相,即得到QS粗体物。上述方法中,步骤I)中,所述发酵的温度为30°C,所述发酵的时间为48h ;所述离心的转速为8000r/min,所述离心的时间为20min,所述离心半径为13.5cm ;步骤2)中,所述上清液和乙酸乙酯萃取体积比为1: 2,所述萃取的时间为3h。上述方法中,所述发酵的温度为30°C,所述发酵的时间为48小时,所述发酵的培养基为2216E海水液体培养基(配方:蛋白胨5.0g,酵母膏1.(^,磷酸铁0.018,陈海水IOOOmL,调 pH 至 7.8);上述方法中,在步 骤2)中,在所述收集有机相后还依次包括去除所述有机相中的乙酸乙酯和溶解的步骤;上述去除所述有机相中的乙酸乙酯具体为旋转蒸发所述有机相,收集产物I ;上述溶解具体为用甲醇溶解所述产物I ;在所述步骤I)和步骤2)之间还包括过滤所述上清液的步骤;上述过滤具体采用的滤膜孔径为0.22 μ m。由上述方法制备的所述耐压希瓦氏菌(Shewanellapiezotolerans) 34#CGMCCN0.6490胞外QS提取物也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涉及上述的耐压希瓦氏菌(Shewanella piezotolerans) 34#在防治赤潮中的应用。上述应用中,所述防治赤潮通过抑制赤潮藻生长实现。上述抑制赤潮藻生长体现在如下I) -4)中4种或者其中任意一种:I)降低赤潮藻密度;2)降低赤潮藻的叶绿素含量;3)降低赤潮藻的光合效率;4)改变赤潮藻藻际微生物的组成。上述应用为向赤潮藻的生长体系中加入上述的耐压希瓦氏菌34#,以抑制赤潮藻生长;所述赤潮藻具体为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具体抑制赤潮藻生长的方法为向赤潮藻的生长体系中加入上述的耐压希瓦氏菌34#,以抑制赤潮藻生长。上述赤潮藻的生长体系为人工培育体系;上述人工培育体系为将赤潮藻在培养液中培养,得到人工培育体系;上述人工培育体系中的培养液为f/2培养液;上述耐压希瓦氏菌34#在所述人工培育体系中的终浓度具体为1.0X 104cells/ML-l.0X 106cells/ML。上述方法中,所述赤潮藻为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赤潮藻抑制生物。本发明提供的赤潮藻抑制生物,分为上述的耐压希瓦氏菌34#;所述赤潮藻具体为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发现了一种耐压希瓦氏菌(ShewanelIapiezotolerans.) 34#,该细菌具有产长链QS (13个碳链长度,分子量301)的能力;且菌自身具有抑藻 的功能,可以用来抑制赤潮;该细菌具有如下优点:1)筛选的抑藻细菌来自赤潮发生的海域,利于重新投放到自然环境中使用;2)胞外产物证明了该菌产QS能力的存在,是一种环境适应性较强的菌;3)藻类抑制赤潮的方法,遵循了生物“生物相生相克”的原理,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方法。


图1:不同剂量菌株浓对亚历山大藻密度影响;其中,*表示差异显著(P < 0.05);**表示差异极显著(P < 0.01)图2:不同剂量菌浓对亚历山大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其中,*表示差异显著(P
<0.05) 表示差异极显著(P < 0.01)。图3:不同剂量菌浓对亚历山大藻光合效率的影响;其中,*表示差异显著(P
<0.05) 表示差异极显著(P < 0.01)。微生物保藏信息上述耐压希瓦氏菌34#菌株为细菌界(Bacteria);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 ; Y -变形杆菌纲(Gammaproteobacterium),交替单胞菌目(Alteromonadales),希瓦氏菌科(Shewanellaceae),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菌株,已于2012年9月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Ji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登记号为CGMCCN0.6490,其分类命名为耐压希瓦氏菌(Shewanella piezotolerans)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f/2培养液具体配方如下(每升海水中含无机盐质量):NaN0337.5mg,NaH2P042.5mg,Fe-EDTA2.5mg(FeCl3L 6g+EDTA0.9g),盐酸硫铵素 5yg,BiotinVH0.025 μ g, VB120.025 μ g, CuSO4.5Η200.00 98 μ g, ZnSO4.7Η200.022 μ g,CaCl2.6Η200.0lyg,MgCl2.4Η200.180 μ g, Na2MoO4.2Η20,0.0063 μ g。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香港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提供,产品目录号:Algae20060309)实施例1、耐压氏菌(Shewanella piezotolerans) 34#的筛选、鉴定及特性一、耐压氏菌(Shewanella piezotolerans) 34# 的筛选2011年4月21日,南中国海近岸(深圳蛇口港)发生局域赤潮(深圳蛇口港赤潮发生区表层),此次赤潮的原因藻为弯角藻(Eucampia zoodiacus Ehrenberg),属于娃藻门 BaciIIariophyceae,脆杆藻科 Fragilariaceae Schroder,海线藻属 ThalassionemaGrunow。从该区域取回水样,水样带回实验室后经纱布过滤,除掉水中杂质和大型颗粒物;随后经100 y m金属网格过滤,除掉水中碎屑;最后经10 u m滤膜过滤除去藻细胞,滤液进行涂布和筛菌。将上述准备好的滤液进行倍比稀释,取30 y L涂布于2216E海水固体培养基上(配方:蛋白胨5.0g,酵母膏1.(^,磷酸铁0.01§,陈海水1000ml,琼脂20g,调pH至7.8),过夜培养,直至长出清晰的单克隆。共挑选出200株可培养细菌。随后挑取单克隆在2216E液体培养基中(ImL),摇床上30°C培养12小时,备用。将挑选的单克隆菌株以I X IO4个/mL的量加入亚历山大藻培养液(将亚历山大藻在f/2培养液中培养得到的培养液)中作为实验组,连续监测两周内对藻类生长的抑制情况,以不加入单克隆菌株为对照组,在双筒显微镜下计数(4X10倍)检测藻密度,每个样品计数3次,结果取平均值。实验结果显示,添加菌液2天后即能抑制藻类的生长,4天后实验组的藻细胞密度下降为对照组的50%,至6天时,实验组的藻类基本停止生长与分裂,80%以上的藻类生长被抑制,藻类生物量与对照组相比显示极显著差异(P < 0.01)。因此,认为初步筛选得到菌株34#。二、34#菌株的鉴定1、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1形态观察采用2216E固体培养基,将纯化后的34#单克隆菌株于30°C下培养24h,并进行革兰氏染色及菌体形态的显微镜观察(油镜,放大倍数1000倍)。染色方法参照《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的方法进行 (作者:桂芳,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8月,ISBN =9787506742238)。实验结果表明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形态为两端钝圆的棒状菌,具鞭毛,菌体大小为(0.3 0.4) X (2.0 3.0) u m。1.2生理生化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检测采用变形杆菌套装生化鉴定管进行(青岛高科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编号:SHBG05)。实验结果显示硫化氢阳性,苯丙氨酸脱氢酶阴性,脲酶阳性。2、分子鉴定提取菌株34#的DNA,利用细菌16SrRNA通用引物(正向引物:AGAGTTTGATCCTGGCTCAG ;反向引物:CTGAGCCAGGATCAAACTCT) PCR 扩增出 PCR 产物即为16S-rRNA的编码基因,将PCR产物进行电泳检测,将得到条带大小为1500bp的产物送去测序,结果该PCR产物(16S-rRNA的编码基因)具有序列表中序列I所示的核苷酸。经序列比对后证明,菌株34#的16S_rRNA的编码基因与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Y -变形杆菌纲(Gammaproteobacterium),交替单胞菌目(Alteromonadales),希瓦氏菌科(Shewanellaceae),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的16S-rRNA的编码基因有99%的相似性(GenBank:AJ551090)。因此上述菌株34#为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 Y _变形杆菌纲(Gammaproteobacterium),交替单胞菌目(Alteromonadales),希瓦氏菌科(Shewanellaceae),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菌株,已于2012年4月I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
I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登记号为CGMCCN0.6490,其分类命名为希瓦氏菌(Shewanella piezotolerans)。实施例2:耐压瓦氏菌(Shewanella piezotolerans) 34#产QS能力的检测I 希瓦氏菌的制备。将鉴定的34#菌株在1.5毫升的eppendof管中的培养6-8小时,eppendof管装液量为0.5毫升,培养基为LB液体培养基(培养基配方: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似(:11(^,调?11至7.0。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L。在15psi高压下蒸汽灭菌20min)。培养好的希瓦氏菌液经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其浓度,其浓度值大约为0D_=0.35。该制备的菌液置于4°C冰箱备用。2.检测菌株的制备及检测。用特异性检测QS的报告菌株CV026和A136对34#菌株所产的QS进行检测,其中CV026报告菌株适用于检测短链QS (4-6个碳链),A136适用于检测长链QS (6-14碳链)。短链QS的检测方法如下:先将CV026菌株加入LB半固体培养基(培养基配方: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似(:11(^,琼脂0.5克,调?11至7.0。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L)制成终浓度为I X IO6个/ML的平板;随后将直径为4毫米的白色滤纸片置于平板上;最后在滤纸片上点上34#菌株(点样量为2ul),于30°C培养12小时以上,根据滤纸片上有无紫色色圈存在判断34#菌株是否具有短链QS生产能力。有紫色色圈表示有短链QS生产能力,无紫色色圈则表示不具有短链QS生产能力。从本次发明专利的结果来看,结果均为阴性,未见显色反应,因此初步断定34#菌株不具有短链QS的生产能力。长链QS的检测方法如下:先将A136菌株加入LB半固体培养基(培养基配方: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NaCllOg,琼脂0.5克,调pH至7.0。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L)制成终浓度为IX IO6个/ML的平板;随后将直径为4毫米的白色滤纸片置于平板上;再将2ul20mg/ml的X_gal点加到滤纸片上;最后在滤纸片上点上34#菌株(点样量为2ul),于30°C培养12小时以上,根据滤纸片上有无蓝色色圈存在判断34#菌株是否具有长链QS生产能力。有蓝色色圈表示有 长链QS生产能力,无蓝色色圈则表示不具有长链QS生产能力。根据实验结果来看,结果显示阳性,呈现显色反应,因此断定34#菌株具有长链QS的生产能力。实施例3、耐压希瓦氏菌(Shewanella piezotolerans) 34#在抑藻中的应用一、耐压希瓦氏菌(Shewanella piezotolerans) 34# 抑藻的方法1、耐压希瓦氏菌(Shewanella piezotolerans) 34#的高密度培养将由实施例1得到的耐压希瓦氏菌34#在IOmL三角瓶中进行一级培养(2216E液体培养基,配方:蛋白胨5.0g,酵母膏1.(^,磷酸铁0.01§,陈海水IOOOmL,调ph至7.8),培养条件为30°C,转速200r/min,时间6h,待菌株密度接近OD6tltl = 0.5时,转入IOOmL三角瓶中进行二级培养。继续培养18小时,至菌株密度达到I X IO9个/ML浓度,备用。2、实验用藻细胞的培养实验所用藻种为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香港株)。取实验室传代培养的藻种(初始密度为0.2X104个/mL),分装于15个300mL的三角瓶中(每瓶装液IOOmL),分装后培养连续监测,待藻处于对数生长期前期时,即藻密度在0.4X IO4个/mL(藻在藻培养液中的密度)时,进行如下分组试验,试验设五个实验组,每组3个平行。藻的培养条件如下:温度为21±1°C,光照时间L: D = 12h: 12h,光照强度3000Lxo五个实验组分别如下:空白组(不含34#菌液、不含用于菌株培养的培养基),继续培养;对照组(含菌株培养基,不含34#菌液),培养液的终浓度为0.05 % (v/v),继续培养;菌密度1.0X IO4个/ML组:向三角瓶中加由上述I得到的细菌培养液,使细菌密度的终浓度为1.0X IO4个/ML,继续培养;菌密度1.0X IO5个/ML组:向三角瓶中加由上述I得到的细菌培养液,使细菌密度的终浓度为1.0X IO5个/ML,继续培养;菌密度1.0X IO6个/ML组:向三角瓶中加由上述I得到的细菌培养液,使细菌密度的终浓度为1.0X IO6个/ML,继续培养。将上述各组加入各种物质,记作继续培养的第0天。二、检测1、细菌的添加对藻的抑制效果将上述5组培养产物在双筒显微镜下(4X 10倍)进行藻细胞计数,每个样品计数3次,结果取平均值。结果发现在 空白组和对照组中,藻细胞均匀分布,藻培养液较为清亮、呈浅黄色;而当有高浓度34#菌株加入,至培养到46天时,藻细胞培养液开始呈现混浊状、部分藻细胞溶解、沉底。图1为不同剂量细菌对藻密度影响的效果曲线,可以看出,空白组在0、2、4、6、8、10、12、14 天的藻密度(个/mL)分别为 4000、4066、4200、4534,5734,8000,10000 和 10256。对照组在0、2、4、6、8、10、12、14 天的藻密度(个/mL)分别为 4066、4100、4134、4466、5534、7333、9000 和 8520。菌密度1.0父104个/]^组在0、2、4、6、8、10、12、14天的藻密度(个/mL)分别为4033、4106、4200、4533、4800、5933、6400 和 6314。菌密度1.0父105个/]^组在0、2、4、6、8、10、12、14天的藻密度(个/mL)分别为4133、4134、3600、2800、2000、1666、1002 和 762。菌密度1.0父106个/^1^组在0、2、4、6、8、10、12、14天的藻密度(个/mL)分别为4166、3466、2000、800、668、668、586、370。可以看出,从0天显微镜检开始,希瓦氏菌(Shewanella sp.) 34#对藻细胞的杀灭作用呈现剂量关系,随着浓度的提高杀灭效果更显著,第六天杀灭率达80%以上,抑藻效果达到峰值。2、希瓦氏菌(Shewanella sp.)对亚历山大藻叶绿素和光合效率的影响检测上述5组继续培养的藻的叶绿素、光合效率,具体方法如下:各组赤潮藻的叶绿素和光合效率测量采用浮游植物分类荧光仪(PHYT0-PAM)进行,具体操作如下,取3mL藻液(连续培养的培养产物)装入测量杯置于暗盒内,对藻体进行20min暗适应,打开Phyto-PAM调制脉冲荧光仪波长为520nm强度为0.1 u mol/(m2 s)的绿色检测光。测量过程由Phytowin软件控制,开启测量光(ML),待光信号稳定后打开饱和脉冲键,记下Fv/Fm值,即为光合效率yield值。叶绿素水平的(ChI)测定也使用该仪器进行。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图2为34#菌株对亚历山大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图3为34#菌株对亚历山大藻光合效率的影响;从图2中可以看出,空白组在0、2、4、6、8、10、12、14天的叶绿素含量(U g/L)分别为15.21,18.78,28.14,34.64,34.07,38.92,36.50,37.20。对照组在0、2、4、6、8、10、12、14天的叶绿素含量(u g/L)分别为16.57,19.42,27.64,34.14,35.50,39.35,38.90,37.60。菌密度1.0X IO4个/ML组在O、2、4、6、8、10、12、14天的叶绿素含量(U g/L)分别为 15.85,19.07,27.50,34.57,34.35,38.00,36.50,37.19。菌密度1.0X IO5个/ML组在O、2、4、6、8、10、12、14天的叶绿素含量(U g/L)分别为 15.64,16.71,12.00,10.92,11.35,11.28,9.50,7.21。菌密度1.0父106个/^1^组在0、2、4、6、8、10、12、14天叶绿素含量(U g/L)分别为16.42,15.78,8.07,7.57,7.42,7.0,5.60,4.11。可以看出,高剂 量菌浓(菌密度1.0X IO6个/ML组)相比于对照组,从第4天开始,其叶绿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值只有对照组的15.533.6% (P < 0.05)。从图3中可以看出,空白组在0、2、4、6、8、10、12、14天的光合效率(Fv/Fm)分别为0.45,0.47,0.46,0.57,0.60,0.61,0.63,0.62。对照组在0、2、4、6、8、10、12、14 天的光合效率(Fv/Fm)分别为 0.46、0.48、0.47、0.56、0.63、0.64、0.64、0.65。菌密度1.0父104个/^1^组在0、2、4、6、8、10、12、14天的光合效率(Fv/Fm)分别为0.45、0.46、0.50、0.58、0.63、0.64、0.58、0.60。菌密度1.0父105个/^1^组在0、2、4、6、8、10、12、14天的光合效率(Fv/Fm)分别为0.47,0.47,0.48,0.35,0.35,0.38,0.34,0.34。菌密度1.0\106个/^1组在0、2、4、6、8、10、12、14天光合效率(Fv/Fm)分别为0.46、0.40、0.40、0.30、0.31、0.31、0.29、0.30。可以看出,外源添加高剂量的细菌(IO6个/ML),藻细胞光合效率水平较低,而对照组则有一个明显的上升过程。这表明,细菌的存在,给藻的生理带来了应激压力,藻类自身的能量被用于应对环境胁迫,从而降低了其对光能捕获的能力。
权利要求
1.耐压希瓦氏菌(Shewanellapiezotolerans)34#,其保藏号为 CGMCC N0.6490。
2.权利要求1所述耐压希瓦氏菌34#在制备QS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中制备QS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发酵耐压希瓦氏菌34#,离心收集上清液; 2)用乙酸乙酯萃取所述上清液,收集有机相,即得到QS提取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步骤I)中,所述发酵的温度为30°C,所述发酵的时间为48h;所述离心的转速为8000r/min,所述离心的时间为20min,所述离心半径为13.5cm ; 步骤2)中,所述上清液和乙酸乙酯萃取体积比为1: 2,所述萃取的时间为3h。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2)中,在所述收集有机相后还依次包括去除所述有机相中的乙酸乙酯和溶解的步骤; 在所述步骤1)和步骤2)之间还包括过滤所述上清液的步骤。
6.由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所制备的QS提取物。
7.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希瓦氏菌34#在防治赤潮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赤潮通过抑制赤潮藻增殖实现。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赤潮藻生长体现在如下I)-4)中4种或者其中任意一种: 1)降低赤潮藻密度; 2)降低赤潮藻的叶绿素含量; 3)降低赤潮藻的光合效率; 4)改变赤潮藻藻际微生物的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为向赤潮藻的生长体系中加入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希瓦氏菌34#,以抑制赤潮藻生长;优选的,所述赤潮藻包含或者大部分为亚历山大藻。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压希瓦氏菌及其在抑制赤潮藻生长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耐压希瓦氏菌(Shewanellapiezotolerans)34#,其保藏号为CGMCC NO.6490,该细菌具有产长链QS的能力,并具有抑藻的功能。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对赤潮原因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可用于赤潮生物的有效防治,实现“以菌治藻”的生物相克防控理念,具有野外推广的价值。
文档编号C12R1/01GK103173383SQ20121059627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6日
发明者周进, 银鹏 申请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