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面食制作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3678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电驱动面食制作辅助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设计新颖、使用方便、能制作出多种造型和不同风味的电驱动面食制作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面条是一种居家生活中常备的食材,市面上的面条多为真空包装的干燥面条,为了延长保质期,在制备过程中放入了许多添加剂,长期食用不利于身体健康,且也损失了面条的口感。店铺里现卖的新鲜面条,统一由机器制备出来,面条的劲道、长度和口感等不能根据个人喜好在制备过程中加以调节,因此越来越多的家庭倾向于购买专属的家用面条机。现有技术中的家用面条机多为手动或半自动式,需要人工操作的程序比较多,占用人们大量的烹饪时间,因此需要加以更多创新的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驱动面食制作辅助装置,其结构新颖,具有方便操作的自动控制设计,操作方便,能够制作出不同风味的面条,制备构成可透视,实用性更强。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驱动面食制作辅助装置,用于将面粉制作成面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壳体、面条成型腔、面团成型腔、盖体、控制器、马达和操作面板,其中,所述壳体设置于底座上,面条成型腔和面团成型腔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于壳体内,盖体安装在面团成型腔上,控制器和马达均安装于底座内,操作面板设置于盖体上,通过操作面板设置制作面团、制作面条的时间并设有启动、暂停和停止按键,面粉放入到面团成型腔中后制成面团,面团制作完成后送入到面条成型腔中制成面条后输出,马达用作面团成型和面条成型的动力,由控制器驱动马达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面团成型腔设有面粉进口、水进口、调料进口、和面轴和底板,所述面粉进口、水进口和调料进口连通面条成型腔和壳体的侧壁,并延伸出壳体的侧壁外,和面轴设置于面条成型腔的顶壁上,面团制作时间完毕后,底板自动打开,面团送入面条成型腔。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为为中心凹陷的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面条成型腔设有隔板和推进器,面条成型腔的侧壁上均匀设置面条成型孔,壳体与面条成型孔对应的区域设置成镂空区域,推进器在马达的驱动下,将面团挤压成截面与面条成型孔的形状一致的面条推出。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外壁上设置可拆卸的托盘,托盘用于盛放制好的面条。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设置竖直方向上的透明部,用于观察面团成型腔和面粉成型腔的工作情况。

本发明的电驱动面食制作辅助装置使用时,将面粉、水和调料分别从面粉进口、水进口和调料进口投入到面团成型腔中,然后在操作面板上设置好面团和面粉的成型时间,便可以按下启动键后由面条机自动进行面条操作,自动化效果好。也可以通过暂停键暂停制作过程,打开盖体观察,或者由壳体的透明部进行观察。壳体、底座、托盘和壳体均为可拆卸结构,方便彻底清洗,更加卫生,也可以避免控制器部分因进水而损坏。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发明的其结构新颖,具有方便操作的自动控制设计,操作方便,能够制作出不同风味的面条,制备构成可透视,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驱动面食制作辅助装置,用于将面粉制作成面条,包括底座1、壳体2、面条成型腔3、面团成型腔4、盖体5、控制器6、马达7和操作面板8,其中,壳体2设置于底座1上,面条成型腔4和面团成型腔3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于壳体2内,盖体5安装在面团成型腔4上,控制器6和马达7均安装于底座1内,操作面板8设置于盖体5上,通过操作面板8设置制作面团、制作面条的时间并设有启动、暂停和停止按键,面粉放入到面团成型腔4中后制成面团,面团制作完成后送入到面条成型腔3中制成面条后输出,马达7用作面团成型和面条成型的动力,由控制器6驱动马达7工作。

如图1所示,面团成型腔4设有面粉进口41、水进口42、调料进口43、和面轴44和底板45,所述面粉进口41、水进口42和调料进口43连通面条成型腔3和壳体2的侧壁,并延伸出壳体2的侧壁外,和面轴44设置于面条成型腔4的顶壁上,面团制作时间完毕后,底板45自动打开,面团送入面条成型腔3。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底板45为为中心凹陷的结构。

如图1所示,面条成型腔3设有隔板31和推进器32,面条成型腔3的侧壁上均匀设置面条成型孔,壳体2与面条成型孔对应的区域设置成镂空区域,推进器32在马达7的驱动下,将面团挤压成截面与面条成型孔的形状一致的面条推出。底座1的外壁上设置可拆卸的托盘9,托盘9用于盛放制好的面条。

作为本实施例的又一改进,壳体2设置竖直方向上的透明部,用于观察面团成型腔和面粉成型腔的工作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