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快速腌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8268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型快速腌制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快速腌制设备。



背景技术: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禽蛋的食用是非常普遍的,尤其喜爱经过腌制后的味道,禽蛋的腌制与生产加工,是中国食品领域的传统产业,但是数百年来,至今没有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各个地区的腌制方法不同,大多数都是用坛坛罐罐的腌制,绝大多数现有企业,仍然继续采用缸泡法,塑料筒浸泡法或者水泥池腌制浸泡法,首先是腌制量受到限制,再就是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再加腌制的方法不妥当很容易坏掉,没有了口感还浪费了食材,而且腌制周期长,一般需35~40天,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脏,生产效率难以提高,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腌制周期短,劳动强度低,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环保的节能型快速腌制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能型快速腌制设备,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中空的箱体,所述箱体设有箱门和加热装置,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加热装置连接口,所述箱体外设有保温罩,所述箱体内设有平行导轨和与所述平行导轨匹配的进出料托盘车,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口、投料口和循环进料口,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排污口和出料口,所述循环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通过循环管道连通,所述循环管道上设有循环阀、循环泵和排料阀。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箱体设有测温口。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箱体的外壁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底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取样观察手孔。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箱体的外壁设有液位观察口。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箱体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吊耳。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箱门通过开门装置与所述箱体连接。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开门装置包括与所述箱体连接的立轴,所述立轴连接有拐臂或铰链臂,所述拐臂或铰链臂与所述箱门的一侧连接。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还包括PLC控制系统,所述PLC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所述箱体设有调节器、温度传感器、时间继电器和报警器,所述循环阀和排料阀为自动控制阀门,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调节器连接,所述调节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时间继电器、报警器、循环阀和排料阀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包括至少两个中空的箱体,所述至少两个中空的箱体并联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节能型快速腌制设备,其结构简单,主要是利用温度热效应作用于蛋清,蛋黄,对氯化钠快速穿过蛋清固化蛋黄有显著效果,高浓度盐水可以降低蛋清的粘度,控制合理的温度能起到明显促进氯化钠的渗透和扩散,最终达到蛋黄固化的效果,缩短禽蛋的腌制时间。

本发明的箱体为全不锈钢板材焊接,耐腐蚀,抗氧化,料液无渗漏可循环使用,节约水源,控制温度准确,自动控制温度无需繁琐的人工加热节约热能,保温效果好,循环动力小噪音低,节约电能,本发明还可自动控制温度,自动计时腌制时间,设定腌制时间结束后报警提示出成品,节省劳动强度。本发明操作简便,大大降低了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可保持生产环境的洁净,利于规模化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且其资金投入少,降低原料投入资金百分之六十以上,资金周转快,见效快,节能环保减少占地面积,提高了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节能型快速腌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平行导轨与进出料托盘车的配合使用图;

其中:1-底座,2-箱体,3-保温罩,4-加强筋,5-箱门,6-开门装置,7-立轴,8-加热装置连接口,9-平行导轨,10-进出料托盘车,11-排气口,12-投料口,13-循环进料口,14-取样观察手孔,15-排污口,16-出料口,17-循环管道,18-循环阀,19-循环泵,20-排料阀,21-吊耳,22-测温口,23-液位观察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节能型快速腌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本图仅提供与本发明有关的结构部分。

如图1所示,一种节能型快速腌制设备,包括底座1和箱体2,箱体2内为中空状,箱体2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立方体或圆桶等形状,安装方式可以是立式或卧式,箱体2主要采用不锈钢或者玻璃钢等防腐材料制成,箱体2外设有保温罩3,保温罩3可以采用喷塑铁板、玻璃钢防腐材料、不锈钢板、泡沫板、硅酸铝或聚氨酯发泡等材料,玻璃钢外还可喷涂防腐漆进行防腐;箱体2的外壁焊接有多根加强筋4,优选的,多根加强筋4等间距竖直平行排列,加强筋4作为箱体2的内部承压加强所用,加强筋4的底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底座1是用工型钢焊接在加强筋4底部,承载力度强,方便调节设备的安装平衡,方便固定地脚。

箱体2设有箱门5,箱门5可以设在箱体2的一端,一侧、顶端或设在箱体2的两侧或两端,箱门5通过开门装置6与箱体2连接,开门装置6包括立轴7,立轴7与箱体2的外壁连接,立轴7连接有拐臂或铰链臂,拐臂或铰链臂与箱门5的一侧连接,箱门5居中位置单拐臂或上下安装双铰链臂,也可以做成上开门,下开门,左右对开门形式,圆桶状的箱体2也可以做成法兰旋转开门,立方体或者圆桶状也可以做平移门,箱门5采用硅胶中空垫镶嵌式,用吊环螺栓紧固密封形式,也可采用槽型硅胶垫嵌入式充气,契齿咬合或者吊环螺栓紧固密封形式,箱体2长度加长的可以做前后两头开门。

箱体2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可以设在箱体2的内部底部,或是箱体2的内部侧壁,或是箱体2的外壁,加热装置可以是盘管、直管或散热片等,箱体2的底部设有加热装置连接口8,加热装置连接口8可以连通加热源,加热源可利用蒸汽加热、电加热、燃气加热、导热油加热或空气能加热等。

如图2所示,箱体2内设有平行导轨9,平行导轨9匹配有进出料托盘车10,进出料托盘车10的底部设有四个轮子,箱体2的外部可配置承接进出料托盘车10的外用周转车。

如图1所示,箱体2的顶部设有排气口11、投料口12、循环进料口13和取样观察手孔14,箱体2的底部设有排污口15和出料口16,循环进料口13与出料口16通过循环管道17连通,循环管道17上设有循环阀18、循环泵19和排料阀20,循环泵19优选为不锈钢水泵,循环阀18和排料阀20优选为自动控制阀门,循环管道17作为料液内循环使用达到内部温度及盐的浓度均衡;排污口15便于清洗排出配料液使用,配料液为加有消毒净化后的饱和浓度盐水,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取样观察手孔14可以设置多个,其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方形,取样观察手孔14方便取出箱体内部的腌制品,观察阶段性的腌制品变化;箱体2的顶部还以中心轴对称设有两个吊耳21,吊耳21作为移动腌制设备吊装及装卸车所用。

箱体2的外壁设有测温口22和液位观察口23,测温口22设在箱体2的左右两侧面上下方向居中以上或以下部位,可设多个测温口22,测温口22设有测量箱体内部温度控制的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便于观测箱体2内的温度变化以及温度控制;液位观察口23设于箱体2的左右两侧面及箱体2的两端面,用于观测箱体2内部液位的高低。

本发明还包括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箱体还设有调节器、温度传感器、时间继电器和报警器,PLC控制器与调节器连接,调节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时间继电器、报警器、循环阀和排料阀连接,通过PLC控制系统可实现加工过程中温度、时间、循环管路及远程监控的自动控制,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可以使用两个以上箱体并联安装使用,更节省配料液,重复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提高效率,更节省时间。

本发明的使用过程是:

首先,把需要腌制的禽蛋放置在塑料周转箱内,再把塑料周转箱平置在进出料托盘车上码好垛位放正即可,然后使用外用周转车移动码好的垛位与箱体内的平行导轨对接,对接完毕后推动进出料用托盘车把需要腌制的禽蛋推移到箱体内,装满需要腌制的禽蛋后关闭箱门,在关闭箱门之前把所有排气口和取样观察手孔打开,紧固吊环螺栓密封,(拧紧吊环螺栓后是嵌入式硅胶垫的需要充空气压缩机的气体,进行二次膨胀密封,拧紧吊环螺栓后是镶嵌式硅胶密封垫则不需要充气二次密封)。

下一步,打开投料口,按照比例投入腌制配料,投入完毕关闭投料口。

下一步,注入洁净的外用水,将洁净无毒的液体注满至淹没箱体内需要腌制的禽蛋即可,通过箱体外的液位观察口可观察看到,注满后关闭排料阀。

下一步,开启循环阀和排料阀,再开启循环泵,作用于内部液体内循环。

下一步,观测温度计此时显示的是常温温度(16—20度左右),温度计显示数值正常后开启加热开关,箱体内会缓慢升温到设定温度度时自动关闭加热开关,关闭所有开启的排气孔和取样观察手孔。

下一步,为了配料及温度在设备内更均匀,需要开启内循环系统首先开启后循环口处的排料阀,再开启内循环泵,通过循环进料口进行内部循环,可通过左右两侧的循环口互相交替循环,开启时间根据箱体内的温度均衡而定。

下一步,温度没有下降时可以关闭内循环系统,等待4天时可以打开取样观察手孔,取出腌制禽蛋观察食材腌制的变化情况,以后每一天都可以取出食材观察。

下一步,在7—10天后观察腌制的禽蛋食材已经达到理想的效果后,在第11—12天就可以开启排污口排出料液(如果是多设备并联,此时可以将配料液通过排料阀输送到另一箱体内继续腌制,不需要排放可以循环使用)。

最后,打开箱门,使用外用周转车承接进出料托盘车,拉出进出料托盘车,取出腌制好的禽蛋食材即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清洗,真空包装,煮制或者高温杀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