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智能控温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4812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烘干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智能控温烘干机。



背景技术:

茶叶烘干机主要用于茶叶的烘焙与干燥,早期茶叶烘干没有专业的设备,烘干质量差,随着形势发展,茶叶的烘干机也出现了手拉百页式烘干机、链板式自动烘干机,其所利用的能源有利用蒸汽进行加热烘干的,也有利用红外线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利用微波为能源进行加热烘干的茶叶烘干机还比较少见,现有的茶叶烘干机搅拌不均匀,不能做到360度无死角混合,还有现有的烘干机的热源直接接触茶叶的,这样就非常容易使茶叶烤焦,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茶叶智能控温烘干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叶智能控温烘干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朝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通过联轴器固定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内壁上均匀分布有挡板,且挡板垂直于转筒的外切,所述转筒的顶部中间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底部设有电热杆和保护套,且保护套套在电热杆的外侧,所述转筒的顶部且位于加热装置的两侧面分别设有第一进料口和控制器,所述转筒的内壁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靠近加热装置,所述转筒的侧面底部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与转筒连接处设有阀门,所述出料口的正下方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的底部连接有散热室,所述散热室的侧面设有风扇,且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散热室的内部,所述散热室的底部连通有储茶室。

优选的,所述散热室为一个没底面的长方体,且散热室的四周表面设有小孔。

优选的,所述电热杆的杆上设有电热丝,且电热丝缠绕在电热杆上,所述电热丝与加热装置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和加热装置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储茶室的内部底部设有防潮垫。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电机上安装有转筒,并且转筒里安装有挡板,这样把茶叶放入转筒内,打开电机,就可以均匀混合茶叶,再通过加热装置的烘干,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的加入,使得整个操作过程更加智能有效,通过散热室的加入,可以使烘干后的茶叶快速冷却,这样就可以保持茶叶的色泽和口感,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烘干效果明显,智能控制温度,能够的满足生产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茶叶智能控温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电机、3转轴、4挡板、5转筒、6第一进料口、7保护套、8加热装置、9温度传感器、10电热杆、11出料口、12第二进料口、13控制器、14散热室、15风扇、16储茶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茶叶智能控温烘干机,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有电机2,且电机2的输出端朝上,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3,转轴3上通过联轴器固定有转筒5,转筒5的内壁上均匀分布有挡板4,且挡板4垂直于转筒5的外切,通过电机2上安装有转筒3,并且转筒3里安装有挡板4,这样把茶叶放入转筒3内,打开电机2,就可以均匀混合茶叶,再通过加热装置8的烘干,转筒5的顶部中间设有加热装置8,加热装置8的底部设有电热杆10和保护套7,且保护套7套在电热杆10的外侧,这样就可以避免加热装置(8)的电热丝直接接触茶叶,从而保护了茶叶,这样使茶叶可以在一定温度下慢慢烘烤,到达理想的效果,转筒5的顶部且位于加热装置8的两侧面分别设有第一进料口6和控制器13,转筒5的内壁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9,且温度传感器9靠近加热装置8,通过温度传感器9感知周围的温度,从而传达给控制器13,控制器13内有设定的阀值,如果超过阀值,控制器13会控制加热装置8的功率调低一点,反之加大功率,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转筒5的侧面底部设有出料口11,且出料口11与转筒5连接处设有阀门,出料口11的正下方设有第二进料口12,所述第二进料口12的底部连接有散热室14,所述散热室14的侧面设有风扇15,且风扇15的出风口朝向散热室(14)的内部,通过散热室14的加入,可以使烘干后的茶叶快速冷却,这样就可以保持茶叶的色泽和口感,所述散热室14的底部连通有储茶室16,用来暂时储存茶叶。

散热室14为一个没底面的长方体,且散热室14的四周表面设有小孔,电热杆10的杆上设有电热丝,且电热丝缠绕在电热杆10上,电热丝与加热装置8相连接,控制器13与温度传感器9和加热装置8相连接,从而达到智能温控的效果,储茶室16的内部底部设有防潮垫,反之茶叶受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