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死角全自动揉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4469阅读:17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死角全自动揉面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无死角全自动揉面机。



背景技术:

面食是指主要以面粉制成的食物,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种类的面食,中国的面点小吃历史悠久,风味各异,品种繁多,主要有面条、馒头、花卷、油条、麻什、烧饼、饺子、包子、馄饨、麻花等,西餐有面包、各种烤饼等。

面食深受到广大人们的欢迎与厚爱,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喜爱面食,对于想要做出美味面食的人们来说,揉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面粉被揉成面团的情况也将直接关系到面食做出来之后的口感效果。现实生活中,揉面的工作多是通过人工来完成的,但是人工揉面工作量很大,会给人们造成极大的劳动量,易使人们产生疲惫感,进而会影响揉面的效果;现如今,也存在一些机械揉面的装置,但是现如今的机械揉面往往效果比较差,并且揉面的强度不能够根据面粉量的增加或减少产生改变,这样就会产生面多面少同样工作的情况,不利于保证揉面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死角全自动揉面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死角全自动揉面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开有底部动力腔,底部动力腔的内部安装有底部驱动装置,底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安装有底部动力输出轴,底部动力输出轴穿出底部动力腔与位于底座上方的揉面缸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揉面缸的底部一周安装有若干个底部支撑腿,底部支撑腿的底部安装有旋转行走轮,旋转行走轮与底座上表面安装的旋转运行轨道相适配;在底座上安装固定有不少于三根支撑螺纹杆,支撑螺纹杆上配套安装有一号移动板和二号移动板;一号移动板上开有与支撑螺纹杆对应的一号移动板固定孔,支撑螺纹杆上旋拧有调节一号移动板在支撑螺纹杆上位置的一号移动板固定螺栓,一号移动板上的同一圆周上开有若干个揉面螺纹杆固定孔且能够保证揉面螺纹杆竖直向下安装在揉面螺纹杆固定孔内部时均位于揉面缸的内部,揉面螺纹杆的底部安装有橡胶揉面锤头,揉面螺纹杆的顶部安装有接触端,接触端与一号移动板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外部包裹有一层伸缩外罩,在一号移动板下侧的揉面螺纹杆上旋拧有对揉面螺纹杆位置进行调节固定的揉面螺纹杆调节螺栓;所述二号移动板上开有与支撑螺纹杆适配的二号移动板固定孔,二号移动板的中间位置处开有顶部驱动装置输出孔,顶部驱动装置安装在二号移动板的上侧面上,顶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顶部驱动输出轴连接,顶部驱动输出轴穿过顶部驱动装置输出孔与位于二号移动板下侧的按压体连接,所述按压体的顶部面为一平面并与顶部驱动输出轴连接,底部面为一与顶部面之间存在一定夹角的倾斜面;在二号移动板上下两侧的支撑螺纹杆上均旋拧有二号移动板固定螺栓;所述一号移动板的底部中间位置处通过固定卡固定安装有加水头,加水头的出水端竖直向下设置,加水头的进水端与引水软管的一端连接,引水软管的另一端连接到计量泵的输出端上;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的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到底部驱动装置和顶部驱动装置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接触端为块状结构或为一轮子,当接触端为轮子时轮子与复位弹簧中间有一挡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揉面螺纹杆固定孔所在圆周的圆心在揉面缸的中心线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揉面缸的底部中心位置为一平面,该平面与揉面缸的侧壁之间通过圆弧状的缸体实现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橡胶揉面锤头采用食品级橡胶制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按压体的顶部面与底部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根据需要揉面量的多少,通过对一号移动板、二号移动板进行调整,实现不同的输出效果,实现对揉面质量的调节,能够有效的保证揉面的效果,另外,通过多个橡胶揉面锤头的共同作用,能够保证揉面的效率,同时结合底部驱动装置驱动揉面缸转动,能够实现揉面无死角进一步保证揉面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无死角全自动揉面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无死角全自动揉面机中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无死角全自动揉面机中一号移动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无死角全自动揉面机中二号移动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无死角全自动揉面机中揉面螺纹杆接触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无死角全自动揉面机中按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撑螺纹杆、3-底部动力腔、4-底部驱动装置、5-底部动力输出轴、6-旋转运行轨道、7-旋转行走轮、8-底部支撑腿、9-揉面缸、10-一号移动板固定螺栓、11-一号移动板、12-二号移动板固定螺栓、13-二号移动板、14-橡胶揉面锤头、15-揉面螺纹杆、16-引水软管、17-固定卡、18-加水头、19-按压体、20-顶部驱动装置、21-揉面螺纹杆调节螺栓、22-接触端、23-伸缩外罩、24-复位弹簧、25-一号移动板固定孔、26-揉面螺纹杆固定孔、27-二号移动板固定孔、28-顶部驱动装置输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6,一种无死角全自动揉面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内部开有底部动力腔3,底部动力腔3的内部安装有底部驱动装置4,底部驱动装置4的输出端安装有底部动力输出轴5,底部动力输出轴5穿出底部动力腔3与位于底座1上方的揉面缸9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揉面缸9的底部一周安装有若干个底部支撑腿8,底部支撑腿8的底部安装有旋转行走轮7,旋转行走轮7与底座1上表面安装的旋转运行轨道6相适配;在底座1上安装固定有不少于三根支撑螺纹杆2,支撑螺纹杆2上配套安装有一号移动板11和二号移动板13;一号移动板11上开有与支撑螺纹杆2对应的一号移动板固定孔25,支撑螺纹杆2上旋拧有调节一号移动板11在支撑螺纹杆2上位置的一号移动板固定螺栓10,一号移动板11上的同一圆周上开有若干个揉面螺纹杆固定孔26且能够保证揉面螺纹杆15竖直向下安装在揉面螺纹杆固定孔26内部时均位于揉面缸9的内部,揉面螺纹杆15的底部安装有橡胶揉面锤头14,揉面螺纹杆15的顶部安装有接触端22,接触端22与一号移动板11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24,复位弹簧24的外部包裹有一层伸缩外罩23,在一号移动板11下侧的揉面螺纹杆15上旋拧有对揉面螺纹杆15位置进行调节固定的揉面螺纹杆调节螺栓21;所述二号移动板13上开有与支撑螺纹杆1适配的二号移动板固定孔27,二号移动板13的中间位置处开有顶部驱动装置输出孔28,顶部驱动装置20安装在二号移动板13的上侧面上,顶部驱动装置20的输出端与顶部驱动输出轴连接,顶部驱动输出轴穿过顶部驱动装置输出孔28与位于二号移动板13下侧的按压体19连接,所述按压体19的顶部面为一平面并与顶部驱动输出轴连接,底部面为一与顶部面之间存在一定夹角的倾斜面;在二号移动板13上下两侧的支撑螺纹杆1上均旋拧有二号移动板固定螺栓12;所述一号移动板11的底部中间位置处通过固定卡17固定安装有加水头18,加水头18的出水端竖直向下设置,加水头18的进水端与引水软管16的一端连接,引水软管16的另一端连接到计量泵的输出端上;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的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到底部驱动装置和顶部驱动装置上。

所述接触端22为块状结构或为一轮子,当接触端22为轮子时轮子与复位弹簧中间有一挡板。即要保证轮子的正常转动且轮子为万向轮。所述揉面螺纹杆固定孔26所在圆周的圆心在揉面缸9的中心线上。所述揉面缸9的底部中心位置为一平面,该平面与揉面缸9的侧壁之间通过圆弧状的缸体实现连接。所述橡胶揉面锤头14采用食品级橡胶制成。所述按压体19的顶部面与底部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

在实际工作时,称量面粉,将称量好的面粉加入到揉面缸的内部,通过控制计量泵加入适量的水,计量泵其自身携带必要的控制端,因此在这里不做详细的介绍,水和面加好之后,根据面粉量的大小调节一号移动板的位置,即是对橡胶揉面锤头的位置进行调节,调节完成之后,再根据一号移动板的位置状况对二号移动板的位置进行调节,调节要保证二号移动板下侧的按压体在转动时能够将揉面螺纹杆向下压动一定的距离,通过对向下压动距离的调整能够调整揉面时对面粉作用强度的大小,因为当揉面螺纹杆调节的位置固定之后,揉面螺纹杆向下运动的距离越长则橡胶揉面锤头到达揉面缸底部的距离越小,这样按压面的程度就越大,另外,还要通过揉面螺纹杆调节螺栓对揉面螺纹杆的位置进行调节,要保证接触端与二号移动板之间的复位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这样才能够保证弹簧始终能够提供一个向上的力,实现橡胶揉面锤头能上下移动。启动底部驱动装置和顶部驱动装置,这样,揉面缸便能够进行转动,并且橡胶揉面锤头能够对面粉进行上下按压,实现揉面,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里的底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要能够双向运动,即既能够进行顺时针转动又能够进行逆时针转动,这样在揉面时可以不断的改变转动的方向,增加揉面的效果。

在这里还要强调一点,就是无死角的形成方式,因为揉面缸的底面四周处不是平面,是弧面,所以,并且橡胶揉面锤头是橡胶材质的,能够变形,那么在橡胶揉面锤头向下运动时,如果接触到了揉面缸底面则能够顺着揉面缸底部向揉面缸中间弯曲,这样实际橡胶揉面锤头的揉面的输出路线不是上下的,而是自上而下之后再向揉面缸中间位置运动,这样便能够保证中间没有橡胶揉面锤头位置处的面也能够被揉到,效果很好。

本发明能够根据需要揉面量的多少,通过对一号移动板、二号移动板进行调整,实现不同的输出效果,实现对揉面质量的调节,能够有效的保证揉面的效果,另外,通过多个橡胶揉面锤头的共同作用,能够保证揉面的效率,同时结合底部驱动装置驱动揉面缸转动,能够实现揉面无死角进一步保证揉面的效果。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