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4207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红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红茶属全发酵茶类,其干茶与冲泡的茶汤主调色泽为红色,具有利尿、消炎杀菌、提神消疲、生津清热、解毒等功效。红茶通常是以红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

cn105166148a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具体步骤为:采茶及预处理,在海拔800米以上绿色茶园标准化生产示范种植基地采摘1芽2叶-3叶的鲜叶,先将鲜叶放置在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为22-26%的室内摊凉;萎凋,将经过预处理的茶叶放置在萎凋槽中进行热风萎凋,热风温度为40-60℃,萎凋时间为1-4个小时;揉捻,:将前述所得的萎凋叶放入揉捻机中揉捻30分钟-60分钟,揉捻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放置在发酵床上,摊叶厚度为60毫米-110毫米,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干燥,将发酵好的茶叶平摊在烘干床上进行烘培烘干,控制温度在70-90℃,同时在茶叶上方通40-60℃的热风,烘培时间为30分钟-40分钟。该方法能很好的控制萎凋叶的含水量,保证红茶内质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醇厚甘爽。

cn103404618b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其步骤是:(1)鲜叶萎凋:所述萎凋先晒青,再回青;所述晒青为将鲜叶薄摊,摊叶厚度1-2cm,晒青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55%-75%,晒青时间20-60min,晒青时翻叶两次;所述回青为把晒青后的鲜叶抖松,置于架上散发热量,每1m2摊鲜叶1.0-1.5kg,室温保持在20-23℃、相对湿度65%-75%,防止风吹和日光照射;(2)冷冻:将萎凋的鲜叶置于-10℃至-15℃冷库中冷冻2h以上;(3)解冻:将步骤(2)处理后的冷冻叶薄摊于室温下,配合吹风,解冻至茶叶重新变柔软;(4)揉捻:将步骤(3)处理后的茶叶利用揉捻机揉捻,时间15-30min,至茶叶成条;所述揉捻按照“轻—重—轻”的顺序加压;(5)发酵:将揉捻叶用湿纱布包裹后,置于竹筛中发酵,温度25-30℃,时间2-3h,以青气消褪花香显露为度;(6)干燥:将步骤(5)处理后的茶叶利用热风干燥机打毛火,温度为110-120℃,时间10-15min,下机摊晾30min后,利用提香机控制温度70-80℃,烘至足干。该方法通过冷冻能增加细胞膜透性,促进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使得制成的红茶滋味醇厚爽口,汤色、叶底红亮,品质好。

研究表明,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并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且香气物质明显增加。

研究还表明,红茶的传统干燥方法,主要是利用高温(70-150℃)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并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变,同时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如cn105166148a与cn103404618b中的红茶加工工艺,均是采用高温来干燥红茶。

本发明通过另外一种干燥方式,并结合其它工序构成一种红茶加工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红茶加工工艺,以增强红茶香味,优化红茶口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红茶加工工艺,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为冷冻干燥,具体是先将经过发酵处理后的红茶置于零下15℃至零下60℃的容器中进行冷冻处理,同时抽真空至10-40pa,再对红茶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40-6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发酵处理后的红茶进行冷冻干燥处理,使红茶中水分直接从固态冰升华为水汽,不仅维持了红茶中的营养成分,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红茶中的茶多糖、粗纤维等生理活性成分,而且香味物质含量高,香味物质保留时间长,经沸水冲泡后,口感佳。

为进一步保留红茶中的生理活性成分,上述冷冻干燥过程中,冷冻处理温度为零下25℃至零下54℃,冷冻时间为3-8小时。

为更进一步保留红茶中的生理活性成分,上述冷冻干燥过程中,冷冻处理温度为零下25℃至零下54℃,冷冻时间为3-8小时;同时抽真空至10-20pa。

为进一步增强红茶香味,优化红茶口感,上述冷冻干燥过程中,冷冻处理温度为零下25℃至零下54℃,冷冻时间为3-8小时,同时抽真空至10-20pa,红茶加热温度为42-53℃。

为更进一步增强红茶香味,优化红茶口感,上述加热处理过程,具体是先将红茶加热至42-45℃,维持3-5小时,再将红茶加热至45-53℃,维持5-7小时。

一种红茶加工工艺,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步骤,具体为:

萎凋:将新鲜茶叶均匀摊铺于温度为45-55℃、湿度为65-75%的不锈钢网上维持3-5小时,至茶叶萎焉为止;

揉捻:将前述经萎凋处理后的茶叶置于70-85℃的锅中翻炒1-3分钟,出锅后迅速揉捻2-5min,重复加热揉捻3-5次,至茶叶成条状;

发酵:将前述经揉捻处理后的茶叶置于室温下发酵3-5h,至青气消褪为止;

干燥:先将前述发酵处理后的茶叶置于温度为零下25℃至零下54℃的冷冻干燥机中冷冻3-8小时,同时抽真空至10-20pa,然后将冷冻干燥机中的红茶加热至42-45℃,维持3-5小时,继续将红茶加热至50-53℃,维持5-7小时,再将红茶迅速冷却至室温后真空包装。

本发明通过萎凋、揉捻、发酵、冷冻干燥工序的相互配合,并在特定的温度区间加工红茶,整个工艺过程均是在85℃以下的温度区间完成,制备的红茶中营养成分基本不变,其茶多糖、粗纤维等生理活性成分和香味物质含量高,且香气持续时间长,即使在常温环境下,红茶中香气持续时间可达30天。此外,采用本发明工艺制备的红茶中呈均匀条状,乌黑有光泽,经沸水冲泡后汤色浅红透亮,无杂质,香气浓郁,喝起来柔和纯正,微甜,口感佳。

采用本发明工艺制备的红茶外观不干裂,无表面硬化,不收缩,叶绿素含量高,维持了红茶揉捻时的外形和色泽。

采用本发明工艺制备的红茶不仅复水性能好,冲泡即可展开,而且耐保藏,在避光和抽真空充氮包装时,常温条件下可保储存2-3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下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所述冷冻干燥机为vfd-1000型真空冷冻干燥机,深圳市博大精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产。

实施例1

一种红茶加工工艺,具体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步骤,

萎凋:将采摘的新鲜茶叶均匀摊铺于温度为50℃、湿度为70%的不锈钢网上维持4小时,至茶叶萎焉为止;

揉捻:将前述经萎凋处理后的茶叶置于75℃的锅中翻炒2.5分钟,出锅后迅速揉捻3min,重复加热揉捻4次,至茶叶成条状;

发酵:将前述经揉捻处理后的茶叶用湿纱布包裹后,置于簸箕中,室温下发酵4h,至青气消褪为止;

干燥:先将前述发酵处理后的茶叶置于冷冻干燥机中的物料盘上,调节冷冻温度至零下40℃,同时抽真空至15pa,启动机器冷冻6小时,然后将冷冻干燥机中物料盘上的红茶加热至43℃,维持4小时,继续将红茶加热至51℃,维持6小时,再将红茶迅速冷却至室温,取出红茶进行真空包装。

实施例2

一种红茶加工工艺,具体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步骤,

萎凋:将采摘的新鲜茶叶均匀摊铺于温度为45℃、湿度为65%的不锈钢网上维持5小时,至茶叶萎焉为止;

揉捻:将前述经萎凋处理后的茶叶置于70℃的锅中翻炒3分钟,出锅后迅速揉捻2min,重复加热揉捻3次,至茶叶成条状;

发酵:将前述经揉捻处理后的茶叶用湿纱布包裹后,置于簸箕中,室温下发酵3h,至青气消褪为止;

干燥:先将前述发酵处理后的茶叶置于冷冻干燥机中的物料盘上,调节冷冻温度至零下25℃,同时抽真空至10pa,启动机器冷冻8小时,然后将冷冻干燥机中物料盘上的红茶加热至42℃,维持5小时,继续将红茶加热至50℃,维持7小时,再将红茶迅速冷却至室温,取出红茶进行真空包装。

实施例3

一种红茶加工工艺,具体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步骤,

萎凋:将采摘的新鲜茶叶均匀摊铺于温度为55℃、湿度为75%的不锈钢网上维持3小时,至茶叶萎焉为止;

揉捻:将前述经萎凋处理后的茶叶置于85℃的锅中翻炒1分钟,出锅后迅速揉捻3min,重复加热揉捻5次,至茶叶成条状;

发酵:将前述经揉捻处理后的茶叶用湿纱布包裹后,置于簸箕中,室温下发酵5h,至青气消褪为止;

干燥:先将前述发酵处理后的茶叶置于冷冻干燥机中的物料盘上,调节冷冻温度至零下54℃,同时抽真空至20pa,启动机器冷冻3小时,然后将冷冻干燥机中物料盘上的红茶加热至45℃,维持3小时,继续将红茶加热至53℃,维持5小时,再将红茶迅速冷却至室温,取出红茶进行真空包装。

实施例4

参照实施例1中步骤,制备红茶,其中干燥处理步骤为:先将前述发酵处理后的茶叶置于冷冻干燥机中的物料盘上,调节冷冻温度至零下60℃,同时抽真空至40pa,启动机器冷冻5小时,然后将冷冻干燥机中物料盘上的红茶加热至68℃,维持10小时,再将红茶迅速冷却至室温,取出红茶进行真空包装。

实施例5

参照实施例1中步骤,制备红茶,其中干燥处理步骤为:先将前述发酵处理后的茶叶置于冷冻干燥机中的物料盘上,调节冷冻温度至零下15℃,同时抽真空至40pa,启动机器冷冻8小时,然后将冷冻干燥机中物料盘上的红茶加热至40℃,维持12小时,再将红茶迅速冷却至室温,取出红茶进行真空包装。

试验及结果分析

红茶外观及口感:分别取实施例1-5中制备的红茶以及采取普通红茶加工工艺(对照组,红茶干燥温度为70-150℃)制备的红茶,观察其干茶和经沸水冲泡后的外形、色泽,问其香味,品其口感,结果见表1。

表1红茶外观及口感

由表2可知,采用本发明工艺制备的红茶中呈均匀条状,乌黑有光泽,经沸水冲泡后汤色浅红透亮,无杂质,香气浓郁,喝起来柔和纯正,微甜,口感佳。

红茶中叶绿素含量测定:分别精确称取5克实施例1-5中制备的红茶以及采取普通红茶加工工艺(对照组,红茶干燥温度为70-150℃)制备的红茶,置于研钵中研磨后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用体积分数为90%的丙酮定容,于暗处进行叶绿素提取,具体操作方法见“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88-91”,计算得红茶中叶绿素含量见表2。

表2红茶中叶绿素含量

由表2可知,采用本发明工艺制备的红茶中叶绿素含量为2.20-2.24mg/g,尤其是采用实施例1中工艺制备的红茶,叶绿素含量可达2.24mg/g,而对照组中叶绿素含量仅为0.99mg/g。可见,采用本发明工艺制备的红茶中叶绿素含量较高。

红茶香气持续时间:分别取实施例1-5中制备的红茶以及采取普通红茶加工工艺(对照组,红茶干燥温度为70-150℃)制备的红茶,拆开包装置于室温环境中,测量其香气持续时间,见表3。

表3红茶香气持续时间

由表2可知,采用本发明工艺制备的红茶,拆开包装后置于室温环境中,香气持续时间可达30天,而对照组中红茶香气持续时间仅为10天。可见本发明工艺制备的红茶香气持续时间较长。对此,发明人认为,这是由于红茶经冷冻干燥处理后,使得红茶中酶的活性丧失较少,置于空气中可持续发酵并生成致香物质,从而使得香味持续时间长,而对照组中红茶经过了高温(70-150℃)干燥处理,酶失活量大,虽然前期致香物质含量多,香气浓郁,但是无法持续氧化并生成致香物质,使得香气持续时间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