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破碎豆豉结块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4494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破碎豆豉结块用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豆豉加工装置,具体为一种破碎豆豉结块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豆豉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发酵豆制品,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已经能生产豆豉。目前,豆豉一般是以大豆、黑豆等为原料,经过蒸煮加入曲料产生菌种进行制曲,再经过后期发酵制作而成。在豆豉的制作过程中,制曲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制曲的目的是使煮熟的豆粒在酶菌的作用下产生相应的酶系,在后续酿造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使豆豉具有鲜美的滋味和独特风味。

由于制曲前需要先蒸煮豆子,蒸煮后的豆子较软且潮湿,导致制曲过程中豆子易结块并成团;位于内部的豆子温度会不断升高,制曲过程中会造成豆子腐烂,无法完成豆豉制作。现在的方法是制曲过程中人工进行翻料来疏松豆子,使结块的豆子分散,增加豆子之间空隙,从而降低豆子的温度。但是通过人工翻料来解决豆子结块存在以下缺陷:损耗人力,效率不高;而且容易损伤豆豉内部结构,影响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结块的豆子自动分散的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破碎豆豉结块用的装置,包括加工室、气缸、层板、硅胶筛、负压泵和分流台;所述层板设于加工室中部,层板将加工室分为风干区和加工区,层板上开有竖向的圆孔和漏料孔;所述气缸安装于加工室的风干区侧壁上,气缸输出轴与层板平行,气缸输出轴自由端固定有推板,推板与层板接触;所述硅胶筛固定于层板下端,硅胶筛与层板之间形成制酶区,硅胶筛外部的加工区空间为发酵区,硅胶筛上开有竖向的通孔,加工室的制酶区侧壁上设有密封门;所述负压泵固定于加工室底部且位于硅胶筛下方;所述分流台固定于加工室底部且位于漏料孔下方;所述气缸和负压泵通过控制器串联,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气缸和负压泵的启动和关闭。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是:将蒸煮后的豆子从密封门处倒入硅胶筛与层板形成的制酶区内,倒入的过程中逐渐加入曲料,经过1-2天的发酵后豆子会产生相应的酶菌,但是豆子会出现结块的情况,所以需要将结块的豆子进行分散。豆子在制酶区集中产生酶菌1-2天后,人工事先设置好控制器控制负压泵和气缸的启动和停止的时间。到了设置时间时,控制器控制负压泵反复启动、停止,硅胶筛在负压的作用下反复上下弹动;当控制器控制负压泵启动时,硅胶筛在负压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当控制器控制负压泵关闭时,硅胶筛上弹,结块的豆子在弹力的作用下与层板下端面撞击分散成颗粒状然后下落,豆子在下落的过程中部分豆子穿过通孔进入发酵区。当控制器再次控制负压泵启动并关闭时,硅胶筛变形,在弹力作用下上弹,部分成颗粒状的豆子穿过圆孔进入风干区后除去部分水分,降低豆子内部温度;同时结块豆子继续与层板下端面撞击分散成颗粒状,豆子在下落的过程中又有部分豆子穿过通孔进入发酵区。控制器控制负压泵反复启动和停止多个回合后,控制气缸启动,气缸输出轴自由端的推板将豆子从风干区经过漏料孔推入发酵区,然后控制器控制气缸关闭;豆子在下落的过程中与分流台撞击然后分散在加工室底部。一段时间后,控制器又一次控制负压泵反复启动和关闭,然后再控制气缸启动和关闭;依次循环,直至制酶区和风干区内的豆子全部进入发酵区为止。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硅胶筛,可以使蒸煮后的豆子在制酶区内集中产生酶菌,制酶速度快;与传统的将豆子铺开,大面积撒酶菌比起来,更加节约酶菌。通过控制器、负压泵、层板和硅胶筛上的通孔配合使用,可以使结块的豆子分散进入发酵区进行发酵,降低豆子温度,有效避免结块的豆子温度太高而腐烂;由于豆子自身带有酶菌,且在加工室底部分散开来,所以豆子发酵效果好,最终加工的豆豉口感也很好。通过控制器、气缸、推板、分流台、层板和圆孔的配合使用,可以使豆子进入风干区进行降温,使豆子内部温度降低,同时可以降低豆子水分含量,防止后期发酵过程中豆子腐烂,同时豆子与分流台撞击使得豆子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发酵之后的豆豉香浓、口感好,与直接从硅胶筛通孔处掉落的豆子加工成的豆豉相比,口感更香脆。另外整个装置可以代替人工翻料,更加节省人力,而且可以同时生产出两种口感的豆豉,以适应不同人的喜好。

进一步的,所述硅胶筛上固定有压簧,压簧自由端与加工室底部固定连接。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当硅胶筛内的豆子重量较大时,压簧可以对硅胶筛起支撑作用;在负压泵停止工作,硅胶筛上弹的过程中,压簧可以起推动作用,确保硅胶筛上弹更高,这样结块的豆子与层板撞击力更大,更容易分散。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处套有钢圈。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钢圈,避免硅胶筛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通孔变形,确保豆子可以通过。

进一步的,所述制酶区内的层板下端面设有凸起。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凸起,可以更好的促进结块的豆子分散,加快豆子进入发酵区的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台的竖截面为梯形。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将分流台设置成梯形状可以确保从风干区掉落的豆子更均匀的分散在发酵区;同时豆子在下落的过程中与分流台上端撞击,再滚落,可以进一步降低豆子温度和水分含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可以代替人工翻料,更加节省人力;而且可以同时生产出两种口感的豆豉,以适应不同人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破碎豆豉结块用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加工室1、气缸2、层板3、硅胶筛4、压簧5、负压泵6、分流台7、风干区8、圆孔9、漏料孔10、凸起11、推板12、制酶区13、发酵区14、通孔15、立柱16。

如图1所示的一种破碎豆豉结块用的装置,包括加工室1,加工室1内从上到下设有气缸2、层板3、硅胶筛4、压簧5、负压泵6和分流台7。层板3设于加工室1中部,层板3将加工室1分为上方的风干区8和下方的加工区,层板3上开有竖向的圆孔9和漏料孔10;层板3下端面设有凸起11。气缸2固定在加工室1左侧壁,气缸2位于风干区8,气缸2输出轴水平向右,气缸2输出轴右端固定有推板12,推板12下端面与层板3接触。硅胶筛4固定于层板3下端,硅胶筛4与层板3之间形成制酶区13,硅胶筛4外部的加工区空间为发酵区14,硅胶筛4上开有竖向的通孔15,通孔15内套有钢圈;加工室的制酶区13侧壁上设有密封门。负压泵6固定于加工室1底部且位于硅胶筛4下方;压簧5设于负压泵6左右两端,压簧5上端与硅胶筛4固定连接,压簧5下端与加工室1底部固定连接。分流台7通过立柱16固定于加工室1底部且位于漏料孔10下方,分流台7横截面呈梯形状。其中气缸2和负压泵6通过控制器串联,控制器用于控制气缸2和负压泵6的启动和关闭。

制作豆豉时,先将蒸煮后的豆子从密封门处倒入硅胶筛4与层板3形成的制酶区13内,倒入的过程中逐渐加入曲料,经过1-2天的发酵后豆子会产生相应的酶菌。豆子在制酶区13集中产生酶菌1-2天后,人工事先设置好控制器控制负压泵6和气缸2的启动和停止的时间点。到了设置时间时,控制器控制负压泵6反复启动和停止,硅胶筛4在负压的作用下反复上下弹动。当控制器控制负压泵6启动时,硅胶筛4在负压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当控制器控制负压泵6关闭时,硅胶筛4变形,并在弹力作用下上弹,同时压簧5促进硅胶筛4弹得更高,结块的豆子在弹力的作用下与层板3下端面的凸起11撞击分散成颗粒状然后下落,豆子在下落的过程中部分豆子穿过通孔15进入发酵区14。当控制器再次控制负压泵6启动并关闭时,硅胶筛4上弹,部分成颗粒状的豆子穿过圆孔9进入风干区8后除去部分水分,降低豆子内部温度;同时结块豆子继续与层板3下端面的凸起11撞击分散成颗粒状,豆子在下落的过程中又有部分豆子穿过通孔15进入发酵区14。控制器控制负压泵6反复启动、停止五个回合后,控制气缸2启动,气缸2输出轴向右伸长,气缸2输出轴右端的推板12将豆子从风干区8经过漏料孔10推入发酵区14,然后控制器控制气缸2关闭,气缸2输出轴向左收缩;豆子在下落的过程中与分流台7撞击然后分散在加工室1底部。一段时间后,控制器又一次控制负压泵6反复启动和关闭,然后再控制气缸2启动和关闭;依次循环,直至制酶区13和风干区8内的豆子全部进入发酵区14为止。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发明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