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自动化去头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6551发布日期:2018-10-19 20:56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淡水鱼前处理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淡水鱼自动化去头尾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是淡水鱼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在淡水鱼加工生产过程中,前处理加工是加工生产的首要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作为淡水鱼前处理加工的一项主要环节,鱼体去头尾加工目的是将鱼头、鱼尾从鱼体中分离出来,以满足市场对鱼体不同部位的不同需求,提高淡水鱼的市场价值。目前中国在淡水鱼去头尾加工领域缺乏具有高效的自动化加工装置,所以淡水鱼主要以传统鲜销流入市场。现有去鱼头尾加工多采用人工或者人工依赖程度高的装置进行加工,费时费力,效果低下。如申请号为201510502817.3”公开了一种淡水鱼鱼体去头机,淡水鱼鱼体去头机机架部件、鱼体去头平台部件、刀片固定件及去头刀片部件、去头刀架部件、去头刀架导轨部件、气缸活塞部件组成。虽然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力,能够快速去头。缺点是:1,只能去头,不能同步处理鱼尾,切下的鱼头也需人工收集;2,一次只能处理一条,不能连续化生产,效率低下;3,无固定装置,去头操作时如鱼身弹动,则无法固定,影响准确切割。

因此设计一种对人工依赖小,加工效率高且易于整合到淡水鱼前处理加工流水线之中的去头尾装置是研究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连续化生产、省时省力、生产效率高、可同步去头去尾、操作时防止鱼体弹动的淡水鱼自动化去头尾装置。

技术方案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传输带,电机经传动机构连接输送带,所述传动机构为间歇传动机构,所述输送带前段为加料区,后段为操作区,其上均匀间隔设有挡板,所述输送带的操作区上方设有刀夹具组件,所述刀夹具组件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面中部设压板组件,底面两侧经连接件垂直连接有刀具;所述输送带的两侧均设有托板组件,所述托板组件包括内侧的底板和外侧的定位板组成,所述底板上开有与所述刀具位置对应的刀槽。

所述压板组件包括一端活动连接在安装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压板上的多根心轴,所述心轴外套装有圆柱弹簧。

所述安装板两端经直线轴承套装有多根垂直的光轴,所述光轴固定在机架上。

所述底板上开有多条平行的刀槽。

所述底板上与所述输送带的操作区对应位置上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和气缸连接。

所述传感器为行程开关。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发明人对现有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利用间歇传动机构带动输送带进行间歇传输运动,人工将鱼连续置于输送带上的加料区,由输送带送至操作区进行去头去尾操作,为保证操作时鱼体保持静止,采用间歇传动,使输动带在静止状态时操作区上方的刀夹具组件工作。所述输送带上均匀设有挡板,有利于鱼体在输送带上的定位,并将相邻两条鱼体间隔开来,避免操作时相互干扰。

所述刀夹具组件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面中部设压板组件,底面两侧经连接件垂直连接有刀具。所述气缸可经安装板带动其底面两侧的两个刀具下移,一侧刀具用于切掉鱼头,另一侧的刀具用于切掉鱼尾。

在所述输送带的两侧均设有托板组件,一侧作为鱼头托板组件,另一侧作为鱼尾托板组件,所述托板组件包括内侧的底板和外侧的定位板组成,底板用于放置鱼头或鱼尾,定位板用于为鱼体定位,所述底板上开有与所述刀具位置对应的刀槽。刀具下切时正好对应插入所述刀槽中,所述刀槽可以设置平行的多条,可根据鱼体大小相应调节两个刀具之间的间距。

为了避免鱼体弹动影响操作,在所述安装板底面中部设压板组件,所述压板组件包括一端活动连接在安装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压板上的多根心轴,所述心轴外套装有圆柱弹簧。当气缸带动安装板下移后,压板会先接触输送带上的鱼体,安装板持续下移,则心轴的上端会克服圆柱弹簧的作用力由安装板向上伸出,同时弹簧的反作用力会经压板施加在鱼体上,从而有力的压力鱼体,避免其弹动,保证去掉去尾操作的稳定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装置可实现连续上料和连续操作,生产效率高;

2)自动化程度高,采用间歇传动机构传动,利用操作区的传感器感应鱼体所处位置,从而发送信号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气缸动作带动刀夹具组件反复运动工作,实现同步输送同步切除,间歇时间和切除速度可控。

3)切除后的鱼体会在输送带的输送下向前落入方的收集箱;切下的鱼头和鱼尾也会被后续进入操作区的未切状态下鱼头鱼尾向前推动,自动落入下方的收集箱,鱼体各部分均可分类收集处理,无需人工拾取,省时省力。

4)有效解决了鱼体弹动对切割效果的影响,保证切割的顺利和准确,大大减少产品损失。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除需人工连续向输送带上料外,其它动作可全部自动化处理,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刀夹具组件结构示意图(未切状态);

图3为刀夹具组件结构示意图(切除状态);

图4为间歇输送带传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托板组件结构示意图(鱼尾侧)。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原理图。

其中,1-机架、2-电机、3-输送带、4-槽轮机构、5-同步带机构、6-鱼体、7-上料小车、8-收料箱、9-控制器、10-行程开关、11-挡板、12-光轴、13-直线轴承、14-安装板、15-压板组件、15.1-圆柱弹簧、15.2-心轴、15.3-压板、15.4-六角螺母、16-刀具、17-连接件、18-气缸、19-托板组件、19.1-定位板、19.2-底板、19.3-刀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参见图1至图5,所述的机架1底部装有电机2(优选为调速电机),所述的机架1的作用是稳定整个装置,所述的电机2的输出轴经间歇传动机构连接输送带3,所述间歇传动机构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如采用槽轮机构4经同步带机构5带动输送带3的连接形式,或者其它可实现间歇传动的机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所述输送带3前段为加料区,后段为操作区,其上均匀间隔设有挡板11,所述输送带3的操作区上方设有刀夹具组件,所述刀夹具组件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气缸18、所述气缸18的活塞杆端部连接安装板14,所述安装板14底面中部设压板组件15,底面两侧经连接件17垂直连接有刀具16,所述两侧刀具的形状可根据需要合理设计,切鱼头一侧的刀具16可以使用弧形刀具,切鱼尾一侧的刀具16可以使用直线形刀具,在此不作限定;所述输送带3的两侧均设有托板组件19,所述托板组件19包括内侧的底板19.2和外侧的定位板19.1组成,所述底板19.2上开有与所述刀具16位置对应的刀槽19.3,所述刀槽19.3的形状也应与刀具16形状对应。所述刀槽19.3可以为垂直平行的多条,以适应不同大小尺寸的鱼体。

所述压板组件15包括一端经六角螺母15.4活动连接在安装板14上、另一端固定在压板15.3上的多根心轴15.2,所述心轴15.2外套装有圆柱弹簧15.1。

所述安装板14两侧经直线轴承13套装有多根垂直的光轴12,所述光轴12的两端固定在机架1上,以限制安装板14只能沿光轴12垂直上下运动。

参见图6,为了实现自动控制,在所述托板组件19的底板19.2上与所述输送带3的操作区对应位置上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优选为行程开关10,也可以为光开开关或其它触发开关,当鱼体经输送带3送至操作区时,会同时触发行程开关10,所述行程开关10的输出端与控制器9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2和气缸18连接。

工作原理:

工作时,气缸18处于复位状态,控制器9控制电机2按设计速度运转,经槽轮机构4和同步带机构5带动输送带3,此时输送带3以稳定的间歇式输送运动并处于空载,然后人工将从上料小车7中的淡鱼体鱼体6顺序放置于输送带9上,并由挡板11隔开,鱼头顶住一侧托板组件19的定位板19.1上,鱼尾位于另一侧托板组件19;输送带9将鱼体6间歇式输送至操作区(压板15.3下方位置),此时输送带3处于间歇运动的停滞期间,且鱼体6的鱼头部分正好触发位于在托板组件19上的行程开关10,触发信号传送控制器9,由控制器9发出控制信号给给气缸18,使气缸18运动向下运动,带动安装板14沿光轴12下移,同步带动压板组件15和刀具16下移,压板15.3会先接触输送带3上的鱼体6,安装板6持续下移,则心轴15.2的上端会克服圆柱弹簧15.1的作用力由安装板14向上伸出,同时圆柱弹簧15.1的反作用力会经压板15.3施加在鱼体6上,有力的将鱼体6压输送带3上,避免切割时弹动影响去头去尾的准确性。最后输送带9将加工后的鱼体6输送至收料箱8,并同时将下一条待加工鱼体输送至操作区进行加工,切割下来的鱼头和鱼尾部分也会被后续未加工鱼体的鱼头鱼尾部分推动直至下落至收料箱8中,所述收料箱8可以为具有多个箱体,可对应分类收集加工后的鱼头、鱼头和鱼体。全部过程可连续高效进行,大大减轻了人工负担且易于整合到淡水鱼前处理加工流水线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