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流动的密实咖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7416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流动的密实咖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流动的密实的咖啡及其制造方法。
从历史上看,磨碎焙炒咖啡一直以每罐一、二和三磅出售。一磅罐被视为标准规格。每罐一磅的咖啡能煮出约88杯咖啡。一磅装的罐容积为1000cc。
快速焙炒方法能降低焙炒咖啡的密度并增加它的浸提得率。利用快速焙炒技术,磨碎的焙炒咖啡的工业标准已变为13盎司咖啡,它能煮制出约88杯咖啡但其干基体积与常规的16盎司咖啡相同。这种新的常规13盎司咖啡以罐装销售,罐的尺寸与常规的一磅装罐相同。
密度有一再降低的趋势,现已得到10.5和11.5盎司咖啡,这种咖啡的干基体积和煮得的咖啡杯数相似于16盎司咖啡和13盎司咖啡。
制造低密度咖啡需要较少的咖啡豆。因此,降低密度的咖啡给咖啡制造者和消费者节省了费用。制造者只需售出比常规磨碎焙炒咖啡少的咖啡豆,而消费者却能由这些较少的咖啡豆得到同等杯数的咖啡。
焙炒咖啡豆和颗粒咖啡产品的密度是由焙炒控制的。利用快速焙炒方法得到的低密度咖啡增加了浸提得率。较高密度的咖啡,如16盎司咖啡,是由慢速焙炒方法得到的。
降低咖啡密度的技术存在有几个缺点。有这样的限度,在此限度之下,磨碎的焙炒咖啡可以容易地包装销售。迄今咖啡豆仅可“疏松”至用给定重量的咖啡填满1000cc的容器。但是例如,用现有的降低密度技术制造6盎司的咖啡(即,6盎司咖啡充满一个1000cc容积的罐)尚不可能。
为得到降低密度的咖啡的最适宜的焙炒条件对于香味的呈现不一定是最适宜的。
希望有一种获得特定咖啡密度的方法,为实现该密度,该方法并不唯一取决于焙炒参数。需要一种与焙炒条件无关的但能得到最适宜密度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制造可流动的密实咖啡的方法。颗粒状咖啡和较小的非颗粒状咖啡以关键的重量比混合。颗粒状咖啡包括磨碎的焙炒咖啡。非颗粒状咖啡包括薄片状咖啡、咖啡细片、磨过的咖啡细粉末、咖啡聚集体及其混合物。使颗粒状咖啡和非颗粒状咖啡致密化以形成可流动的密实咖啡。
本发明还涉及密实咖啡。密实咖啡的流动性、外观、香味和强度与常规磨碎的焙炒咖啡相似。每1000cc干基体积的密实咖啡能煮出约120至约200杯饮料。
附图
是某些磨碎咖啡产品的填实密度与致密化时间的关系图。该图包括四种不同咖啡产品的从0至1.2分钟的致密化时间。线C代表常规的磨碎的焙炒咖啡,线D代表粗磨的焙炒咖啡,线A代表薄片状咖啡,线B代表薄片状咖啡和粗磨的焙炒咖啡的11的混合物。线B表示本发明的产品。该图表明为得到线B表示的密实咖啡所需的致密化时间出乎意料之外的短。
这里所用的术语有下列定义
“一磅装罐”是一种传统的有1000cc装料容量的咖啡容器。
“10.5盎司咖啡”、“11.5盎司咖啡”、“13盎司咖啡”和“16盎司咖啡”是每种产品的密度分别为10.5、11.5、13和16盎司(298、327、369和454克)的焙炒咖啡产品,它们的干基体积均为约1000cc。
除非另外说明,“密度”指的是磨碎咖啡的填实密度。磨碎咖啡的填实密度用于定义颗粒状咖啡和非颗粒状咖啡的密度。
“煮出的咖啡杯数”是指由1000cc焙炒咖啡煮制出的咖啡量(由1000cc干基体积的焙炒咖啡煮制出的咖啡杯数)。由术语“煮出的咖啡杯数”所针对的咖啡煮制品是一种风味、芳香气和强度与常规磨碎焙炒咖啡的风味、芳香气和强度类似或更好的咖啡。
“颗粒状咖啡”是指磨碎的焙炒咖啡颗粒,其平均颗粒直径为约600至约3000μm(约0.024至约0.118英寸)。这包括常规的焙炒咖啡的磨碎物如普通咖啡粉粒、滴磨粉粒和细磨粉粒。
“非颗粒状咖啡”是指焙炒的咖啡微粒,包括咖啡薄片、磨过的咖啡细粉末、咖啡细片、咖啡聚集体及其混合物。咖啡细片和磨过的咖啡细粉末平均粒径小于约600μm(约0.024英寸)。薄片状咖啡的平均薄片厚度为约102至约1016μm(约0.004至约0.04英寸)。咖啡聚集体是指附聚的咖啡微粒,包括附聚的磨过咖啡细粉末、附聚的咖啡细片、附聚的咖啡薄片和它们的附聚混合物。咖啡聚集体的平均附聚粒径小于约600μm(约0.024英寸)。
“可流动的”是指能按常规磨碎的焙炒咖啡相似的方式用勺取出或倒出的粒状组合物的特性。
除非另有说明,在此所用的所有比率和百分数均基于重量。
本发明方法包括两个步骤。一个步骤是混合步骤,其中颗粒状咖啡与非颗粒状咖啡以关键的重量比混合。另一步骤是致密化步骤,其中混合的颗粒被增密成可流动的密实咖啡。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产品和方法,以及优选的实施例或组成部分。
A)颗粒状咖啡与非颗粒状咖啡混合在该混合步骤中将颗粒状咖啡与非颗粒状咖啡混合。该混合步骤可以与致密化步骤同时,在其前、或在其后进行。
非颗粒状咖啡优选为咖啡薄片、咖啡细片或磨过的咖啡细粉末,最优选咖啡薄片或咖啡细片。咖啡薄片的平均薄片厚度为约102至约1016μm(约0.004至约0.04英寸),优选为约102至约508μm(约0.004至约0.02英寸),最优选约102至约254μm(约0.004至约0.01英寸)。
在该混合步骤中,颗粒状咖啡与非颗粒状咖啡以重量比(颗粒物比非颗粒物)为约9∶1至约0.67∶1,优选约3∶1至约1∶1进行混合。该重量比对于流动性益处和下面所述的降低致密化时间是关键的。当重量比小于约0.67∶1时,密实咖啡缺乏流动性。当重量比大于约9∶1时,密实咖啡需要过长的致密化时间。
当颗粒状咖啡与非颗粒状咖啡的混合与后面所述的致密化步骤分开进行时,所述混合可以通过常规的用于混合干燥固体的方法进行。适宜的混合装置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转筒、叶片式混合器、Muller混料机、立式螺旋混料器、涡轮式混合机或改进的Muller混料机(即、带转动内壳/装置的混料机)。
该混合步骤还包括将颗粒状咖啡和非颗粒状咖啡的产生和混合在一个操作步骤中完成的方法。例如,混合包括粉碎过程,在该过程中焙炒的咖啡豆或颗粒形成为按上述关键重量比混合的颗粒状咖啡和非颗粒状咖啡的组合物。
在该混合步骤中,某些非颗粒状咖啡会由于剪切力而降低尺寸,然而是轻微的。咖啡薄片和咖啡聚集体特别容易减少微粒尺寸。当混合步骤与致密化步骤同时进行时,混合步骤包含高剪切混合,当混合步骤与致密化步骤分开进行时,混合步骤包含低剪切混合。在低剪切力混合后保留下来的咖啡薄片会在随后的致密化步骤中变成咖啡细片。同样,在低剪切混合后保留下来的咖啡聚集体会在随后的致密化步骤中将其平均微粒尺寸减少到显著地小于约600μm(0.024英寸)。
由常规的方法提供颗粒状咖啡和非颗粒状咖啡。
B)致密化在致密化步骤中,颗粒状咖啡和非颗粒状咖啡被增密成可流动的密实咖啡。密实咖啡将煮出的咖啡杯数由每1000cc约120杯增加到约200杯。通过颗粒状咖啡和非颗粒状咖啡的致密化,煮制一杯咖啡仅需要较少体积的密实咖啡。致密步骤未改变为煮成一杯咖啡所需的密实咖啡的重量。优选采用浸提率较高的颗粒状咖啡和非颗粒状咖啡,使密实咖啡的煮出咖啡杯数由每1000cc约160杯进一步增加到约200杯。
在该致密化步骤,颗粒状咖啡和非颗粒状咖啡致密化至磨碎咖啡的填实密度为约0.41/至约0.55g/cc,优选约0.41至约0.51g/cc,最优选约0.45至约0.51g/cc。这一步骤使磨碎咖啡的填实密度增加了约0.03至约0.3g/cc,最典型地增加了约0.1至约0.2g/cc。
适宜的致密化装置包括典型地用于充分混合、微粒尺寸改变或微粒增密的那些装置。这些装置应当使粒子间以高度相互作用的形式高度剪切混合。双或单转子混合器属于两种这样的装置。
单转子混合器是优选的(即,Gump normalizer,BF Gump Co.,Chicago,Illinois)。这些混合器由一个内部旋转轴和一个壳体组成。所述轴有起混合作用的桨。轴以每分钟约100至5000转转动。单转子混合器提供研磨机所缺乏的最大冲击。
双转子混合器也可以使用。这些混合器在一壳体内有两个转轴,轴附带有桨叶。可用双转动螺旋杆代替转轴和附带的桨叶。
优选地,将被致密化的颗粒状咖啡和非颗粒状咖啡保持在冷环境中,优选低于约室温。通过在低温介质中给致密化装置装套或者在低温环境下操作该装置可以达到较低的温度。
为使颗粒状咖啡和非颗粒状咖啡按本发明所述的关键的重量比配成的组合物致密化所需的时间为约1秒至约5分钟,更典型地为约1秒至约2分,最典型地为约1秒至约1.5分。这些时间将随着不同的致密化装置在每个范围内改变。对应于特定装置的这些时间可由技术人员容易地确定而不需过多的实验。该时间还将根据所需的磨碎填实密度(从约0.41至约0.55g/cc)在每个范围内改变。该时间还将取决于被致密化的颗粒状咖啡和非颗粒状咖啡的重量比。100%薄片状咖啡可以在约1秒至约2分钟内被增密至约0.41和约0.55g/cc之间。100%颗粒状咖啡需要约3至约12分钟达到0.41至约0.47g/cc的密度。快速焙炒咖啡颗粒一般不能被增密超过约0.47g/cc。
对于含有本发明所述关键重量比的颗粒状咖啡和非颗粒状咖啡的密实咖啡,致密化时间令人惊奇地短。附图是各种咖啡产品在Gump normalizer中达到磨碎咖啡的填实密度对应于时间的图。这些产品包括具有平均薄片厚度约127μm(线A)的薄片状咖啡、具有约1000μm(线D)平均粒径的粗磨焙炒咖啡、具有约825μm(线C)平均粒径的常规的磨碎焙炒咖啡和粗磨的咖啡与薄片咖啡以1∶1重量比(线B)混合的混合物。为达到0.465g/cc密度所需的时间例如薄状咖啡为20秒,常规磨碎焙炒咖啡为6分钟,对于粗磨咖啡为12分钟,对于1∶1的混合物只要约30秒。对于0.456g/cc的密度而言,1∶1的混合物增密所需时间为常规的磨碎焙炒咖啡的1/10,为粗磨咖啡的1/24。对于从约0.41至约0.55g/cc的磨碎咖啡的填实密度可看到相似的关系,当使用其它致密化装置时虽然绝对的增密时间会改变,但也可看到相似的关系。
这些较短的增密时间对密实咖啡大大有利。制造操作更有效,即需要较少的增密装置。而且,在致密化装置内产生较少的热量。热量少意味着被致密化的咖啡因热引起的香味损失较少。还会减少热引起的结块。这种结块会产生妨碍制造操作的粘性咖啡块。热量少还减少了为被致密化的咖啡提供低温环境这样的需求。
颗粒状咖啡最好是由快速焙炒的咖啡豆制得的,所述整粒焙炒豆的填实密度为约0.28至约0.38g/cc。这些颗粒状咖啡的磨碎填实密度为约0.32至约0.41g/cc。已发现这些咖啡颗粒主要是由于颗粒间空隙的膨胀而降低了密度。这与现有技术相反,现有技术告之由快速焙炒咖啡豆制得的咖啡颗粒主要是由于颗粒内的空隙膨胀而降低了密度。考虑到这一发现,可以将非颗粒状咖啡填入颗粒间的空隙。还发现快速焙炒的、低密度咖啡颗粒甚至在增密成密实咖啡后仍具有高的浸提率。由常规快速焙炒方法得到快速焙炒咖啡豆。咖啡豆在约350°至约1200°F(约177°至649℃)的温度下焙炒不到约5.5分钟,优选在约400°至约800°F(约204°至约427℃)焙炒约10秒至约5分钟。快速焙炒的咖啡豆其Hunter L-色度值为约16至约24,优选约16至约20。然后将这些豆冷却并磨成低密度的咖啡颗粒。
快速焙炒方法公开在1991年1月29日授予Price等人的US.4,988,590;1988年4月12日授予Brandlein等人的US4,737,376;1979年9月25日授予Hubbard等人的US4,169,164;1982年3月30日授予Hubbard等人的US4,322,447中,这些专利在此引入作为参考。焙炒方法和设备公开在Sivetz的Coffee Technology,AVI Publishing Company,Westport,Conn.1979,P 226-246中,该文献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还发现密实咖啡的香味程度与磨碎的焙炒咖啡相似。该香味效果是令人惊奇的,因为密实咖啡包括约10至约60%的非颗粒状致密化的咖啡。已知这些非颗粒状咖啡的香味程度较低。
由气相色谱(GC)作为总的GC计数测量咖啡香味,密实咖啡的GC总计数为约30,000至约75,000计数,典型地为约40,000至约65,000计数。常规的磨碎焙炒咖啡的GC总计数为约25,000至约45,000计数。薄片状咖啡、咖啡细片、磨过的咖啡细粉末、咖啡聚集体及其混合物的GC总计数为约10,000至约20,000计数。上述GC总计数是指非真空包装的咖啡。
还发现密实咖啡的香味优于100%的增密颗粒状咖啡或100%的增密非颗粒状咖啡的香味。例如,当咖啡产品增至0.465g/cc,咖啡细片的GC总计数为约20,000计数,粗磨的焙炒咖啡为约40,000计数(增密前平均粒径为约1000μm),而以1∶1(重量比)混合的咖啡细片和粗磨焙炒咖啡的混合物为约55,000计数,既便在致密化前咖啡细片的GC计数较低亦如此。由于致密化时间较长,粗磨咖啡的GC计数较低。较长的时间导致致密化过程中有更多的因热而引起的香味损失。然而,所述1∶1的混合物由于较短的致密化时间,因而具有较高的GC计数,所述较低的时间使得热引起的香味损失较少。
密实咖啡优选在非真空条件下包装和密封。这样的条件使密实咖啡具有约10至约20%的较高的总GC计数。
还发现密实咖啡的外观和流动性与常规的磨碎焙炒咖啡相似。这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因为密实咖啡包括约10至约60%的增密非颗粒状咖啡。已知非颗粒状咖啡,特别是当致密化后有粉末样的外观和差的流动性。
C)可流动的、密实的咖啡1000CC干基体积的密实咖啡重约426至约540g(约15至19盎司)。密实咖啡可装入一,二或三磅装的罐内且作为15至19盎司的咖啡销售。一磅装的罐将煮出约120至约200杯咖啡。三磅装的罐将煮出约360至约600杯咖啡。
密实咖啡还可装在较小的容器中,例如8盎司(227g)的密实咖啡可以装入500CC容器中。它可煮出与1000CC干基体积的常规磨碎焙炒咖啡相同杯数的咖啡。由500CC密实咖啡煮成的咖啡的风味、香味和强度与1000CC常规的磨碎焙炒咖啡是相同的或比之还好。
密实咖啡可以与可溶性咖啡或非咖啡物料混合。它可含咖啡因或脱去咖啡因。它可将其装入过滤包装袋中或用于制造可溶性咖啡。可溶性咖啡微粒可用非颗粒状咖啡充实致密。
F.测试方法1)填实密度整粒焙炒豆填充密度表示焙炒咖啡豆的密度。整粒焙炒咖啡豆(200g)在1000ml带刻度量筒中通过传统方式振动30秒。测定豆的体积精确到5ml。用咖啡的重量(g)除以振动后豆在筒中占据的体积(cc)来确定整粒焙炒豆的填实密度。
磨碎的填实密度表示包括颗粒状咖啡和非颗粒状咖啡的焙炒咖啡微粒的密度。该方法与整粒焙炒豆填实密度的方法相同,不同的是用300g微粒物在带刻度量筒中振动并且振动持续1分钟。
2)咖啡香味程度正如这里所用的,通过气相色谱法测量咖啡香味。用火焰电离检测器分析测定包装咖啡的顶隙或空隙空间气体试样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总量,并以相对强度衡量。测量尺度以微伏秒(在此称为“计数”)计,它是在强度曲线下的面积的度量,结果表示为以总的微伏秒(总“计数”)表示的曲线下的总面积的积分。
气相色谱仪包括36英寸的红色硅藻土色谱载体WAW(酸洗过的)60/80目的直径1/4英寸的柱,并被装于一个用于控制等温的炉区内。使用Hewlett Packard气相色谱仪(Model 700)、测电计(Model 5771A)、积分仪(Model 3370A)、和记录器(Model 7217D)、0-5mv范围和温度控制器(Model 220)。
测量每个峰的计数,首先由火焰电离检测器测量计数,然后积分和记录。具体组分的计数数与汽相试样的组分的毫克数成正比。
将咖啡样品在做试样前常压包装并保持在75°±5°F(24+/-3℃)下14天。将目前处于压力下14天的非真空包装刺孔并使包装压力降到大气压,然后重新密封该非真空包装。使该重新密封的包装在75°±5°F(24+/-3℃)下平衡1小时以使香味气相平衡。
平衡后,采集1.0CC的罐顶隙/空隙空间的香气样品,并注入气相色谱仪的入口。所得到的GC计数校正温度和压力。
3)咖啡豆的焙炒颜色Hunter色标系统用来确定咖啡豆的颜色和它们已被焙炒的程度。Hunter色标系统由在R.S.Hunter的一篇文章“Photoelectric Color Difference Meter”,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48,985-95(1958)中有描述,并在1961年10月10日授予Hunter的US3,003,388中有描述。两者都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可流动的密实咖啡的制备和性质由下列实施例阐述。
实施例1A批一批100%天然Robustas于160°F(71℃)下在带式干燥器上干燥6小时至水份含量为5%,所述Robustas的最初生咖啡豆的含水量为11%。然后将干燥后的咖啡豆在Thermalo焙炒机(Model Number 23R,由Jabez Burns制造)中,在快速焙炒条件下以100lb(45kg)为一次批量进行焙炒,燃气炉输入功率为1.7×106Btu.hr(489kw)。焙炒时间是120秒。焙炒后,整粒焙炒豆的填实密度为约0.31g/cc,而且Hunter L-色度值为约15。焙炒后,豆用水骤冷。
B批含水量为11%的生咖啡豆混合物(75%洗后的Arabicas和25%天然Arabicas)在一个Thermalo焙炒机中按批A所述的方式焙炒。燃气炉输入功率为1.4×106Btu/hr(410kw),焙炒100lb(45kg)的豆用165秒。焙炒后,整粒焙炒豆的填实密度为约0.35g/cc,Hunter L-色度值为18。也将这些豆用水骤冷。
非颗粒状咖啡(薄片状咖啡)将A批和B批的整粒焙炒豆混合形成20∶80(A∶B)的混合物。将该混合的咖啡豆破碎、归一化并磨成平均粒径为900μm(0.035英寸)的微粒,然后辊轧成平均127μm(0.005英寸)厚的薄片。密度约0.375g/cc。
颗粒状咖啡使B批的整粒焙炒豆破碎、归一化并磨成平均粒径约1000至约1200μm的颗粒(约0.039至约0.047英寸)。
混合/致密化薄片状咖啡(22.5lb/10.2kg)与颗粒状咖啡(22.5lb/10.2kg)在一个Gump normalizer中混合并致密化至密度为约0.465g/cc。致密化时间是30秒。总的GC计数为约55,000计数。煮出的咖啡杯数为约176杯/1000cc。
实施例2非颗粒状咖啡(磨过的咖啡细粉末)将实施例1的A批和B批的整粒焙炒豆混合形成20∶80(A∶B)的混合物。使混合后的豆破碎、归一化和磨成平均粒度为约500至约700μm(约0.02至约0.028英寸)的微粒。密度为0.375g/cc。
颗粒状咖啡将实施例1的B批整粒焙炒豆破碎、归一化并磨成平均颗粒直径为约1000至约1200μm(0.039至约0.047英寸)的颗粒。
混合/致密化非颗粒状咖啡和颗粒状咖啡(500-700μm非颗粒状咖啡、1000-1200μm颗粒状咖啡)以1∶1重量比混合并同时在Gump normalizer中致密化。致密化时间约为5分钟。所得到的密度为约0.53g/cc。总的GC计数为约52,000计数。煮出的咖啡杯数为约176杯/1000cc。
实施例3将来自实施例1的B批整粒焙炒豆破碎(平均粒径为约0.254至约0.33cm/0.1-0.13英寸)。来自实施例1的咖啡薄片(22.5lb/10.2kg)与破碎的豆(22.5lb/10.2kg)在Gump normalizer中混合并致密化至0.345g/cc。将所得到的产品研磨(研磨参数如实施例2)并再致密化(Gump normalizer)至密度为约0.465g/cc。再致密化的时间为约20秒。总的GC计数为约45,000计数。煮出的咖啡杯数为约176杯/1000cc。
实施例4C批初始生咖啡豆含水量为11%的生咖啡豆混合物(1/3Robustas,1/3洗过的Arabicas,1/3天然Arabicas)在Thermalo焙炒机中在快速焙炒条件下以100lb(45kg)一次批量进行焙炒,燃气炉输入功率为1.4×106Btu.hr(498kw)。焙炒时间为165秒。焙炒后,整粒焙炒豆的填实密度约0.34g/cc,Hunter L-色度值为约17。焙炒后,将豆用水骤冷。
非颗粒状咖啡(薄片状咖啡)将来自C批的整粒焙炒豆研磨至平均粒径为约900μm(0.035英寸),并辊轧成127μm(0.005英寸)平均薄片厚的薄片。密度为约0.375g/cc。
颗粒状咖啡将来自C批的整粒焙炒豆研磨成平均粒径为约1000至约1200μm(约0.039至约0.047英寸)的颗粒。
致密化/混合来自C批的薄片状咖啡(22.5lb/10.2kg)与来自C批的颗粒(22.5lb/10.2kg)混合并致密化(Gump normalizer)。所得到的密度为约0.465g/cc。致密化时间为30秒。总的GC计数为约49,000计数。煮出的咖啡杯数为约140杯/1000cc。
权利要求
1.一种制造可流动的密实咖啡的方法,包括(a)将平均粒径为约600至约3000μm的焙炒颗粒状咖啡与选自由平均粒径小于约600μm的磨过的咖啡细粉、平均粒径小于约600μm的咖啡细片、平均薄片厚约102至约1016μm的咖啡薄片、平均粒径小于约600μm的咖啡聚集体及其混合物组成的一组中的焙炒的非颗粒状咖啡混合,其中焙炒的颗粒状咖啡与焙炒的非颗粒状咖啡的重量比为约9∶1至约0.67∶1;和(b)将焙炒的颗粒状咖啡和焙炒的非颗粒状咖啡致密化以形成具有磨碎填实密度为约0.41至约0.55g/cc的可流动的密实咖啡;其中每1000cc干基体积的密实咖啡煮出的咖啡杯数为约120至约200杯。
2.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混合步骤(a)中焙炒的颗粒状咖啡与焙炒的非颗粒状咖啡的重量比为约3∶1至约1∶1。
3.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焙炒的颗粒状咖啡是由在约177℃至约649℃的温度下焙炒少于约5.5分钟致使Hunter L-色度值为约16至约24且整粒焙炒豆的填实密度为约0.28至约0.38g/cc的咖啡豆所得到。
4.按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是焙炒的颗粒状咖啡是由在约204°至约427℃下焙炒约10秒至约5分钟至Hunter L-色度值为约16至约20的咖啡豆所得到。
5.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致密化步骤(b)中焙炒的颗粒状咖啡和焙炒的非颗粒状咖啡增密至约0.41至约0.51g/cc。
6.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致密化步骤(b)中焙炒的颗粒状咖啡和焙炒的非颗粒状咖啡增密至约0.45至约0.51g/cc。
7.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焙炒的非颗粒状咖啡选自由具有平均粒径小于约600μm的咖啡细片、平均薄片厚度为约102至约1016μm的咖啡薄片及其混合物组成的组中。
8.按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是咖啡薄片的平均薄片厚为约102至约508μm。
9.按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是咖啡薄片的平均薄片厚为约102至约254μm。
10.一种由下述方法制得的可流动的密实咖啡,所述方法包括(a)将平均粒径为约600至约3000μm的焙炒颗粒状咖啡与选自由具有平均粒径小于约600μm的磨过的咖啡细粉、平均粒径小于约600μm的咖啡薄片、平均薄片厚度为约102至约1016μm的咖啡薄片、平均粒径小于约600μm的咖啡聚集体及其混合物组成的一组中的非颗粒状咖啡混合,其中焙炒的颗粒状咖啡与焙炒的非颗粒状咖啡的重量比为约9∶1至约0.67∶1;和(b)使焙炒的颗粒状咖啡和焙炒的非颗粒状咖啡和焙炒的非颗粒状咖啡致密化形成具有磨碎填实密度为约0.41至约0.55g/cc的可流动的密实咖啡;其中密实咖啡的总的GC计数为约30,000至约75,000,而且每1000cc干基体积的密实咖啡煮出的咖啡杯数为约120至约200杯。
11.按权利要求10的密实咖啡,其特征是焙炒的颗粒状咖啡与焙炒的非颗粒状咖啡的重量比为约3∶1至约1∶1。
12.按权利要求10的密实咖啡,其特征是焙炒的颗粒状咖啡是由在约177℃至约649℃温度下焙炒小于约5.5分钟致使Hunter L-色度值为约16至约24且整粒焙炒豆的填实密度为约0.28至约0.38g/cc的咖啡豆所得到。
13.按权利要求12的密实咖啡,其特征是焙炒的颗粒状咖啡是由在约204°至约427℃温度下焙炒约10秒至约3分钟至Hunter L-色度值为约16至约20的咖啡豆所得到。
14.按权利要求10的密实咖啡,其特征是密实咖啡的磨碎填实密度为约0.41至约0.51g/cc。
15.按权利要求10的密实咖啡,其特征是密实咖啡的磨碎填实密度为约0.45至约0.51g/cc。
16.按权利要求10的密实咖啡,其特征是焙炒的非颗粒状咖啡选自由具有平均粒径小于约600μm的咖啡细片、平均薄片厚度为约102至约1016μm的咖啡薄片及其混合物组成的组中。
17.按权利要求16的密实咖啡,其特征是咖啡薄片的平均薄片厚度为约102至约508μm。
18.按权利要求16的密实咖啡,其特征是咖啡薄片的平均薄片厚度为约102至约254μm。
19.一种制造可流动的密实咖啡的方法,包括(a)将平均粒径为约600至约3000μm的焙炒颗粒状咖啡与选自由具有平均粒径少于约600μm的咖啡细片、平均薄片厚度为约102至约254μm的咖啡薄片及其混合物组成的一组中的焙炒的非颗粒状咖啡混合,其中焙炒的颗粒状咖啡与焙炒的非颗粒状咖啡的重量比为约3∶1至约1∶1;和(b)使焙炒的颗粒状咖啡和焙炒的非颗粒状咖啡致密化以形成可流动的密实咖啡,该咖啡的磨碎填实密度为约0.45至约0.50g/cc;其中密实咖啡的总的GC计数为约30,000至约75,000计数;而且每1000cc干基体积的密实咖啡煮出的咖啡杯数为约160至约200杯。
20.按权利要求19的密实咖啡,其特征是焙炒的颗粒状咖啡是由 在约204°至约427℃的温度下焙炒约10秒至约5分钟至Hunter L-色度值为约16至约20且整粒焙炒豆的填实密度为约0.28至约0.38g/cc的咖啡豆所得到。
全文摘要
焙炒的颗粒状咖啡与焙炒的非颗粒状咖啡以关键的重量比混合。较小的非颗粒状咖啡包括薄片状咖啡、咖啡细片、磨过的咖啡细粉沫和咖啡聚集体。较大的颗粒状咖啡包括磨碎的焙炒咖啡。颗粒状咖啡和非颗粒状咖啡增密到0.41至0.56g/cc之间。该密实咖啡具有磨碎焙炒咖啡的流动性、味道、香味和强度。在同等体积下,该密实咖啡能煮出比常规磨碎焙炒咖啡更多的咖啡。
文档编号A23F5/10GK1103257SQ9312144
公开日1995年6月7日 申请日期1993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1993年11月29日
发明者W·C·帕帕, S·J·柯克帕特里克, J·K·莱普拉 申请人:普罗格特-甘布尔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