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及培养方法

文档序号:447916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及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的真菌类,涉及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及培养方法,培养这种黑木耳的菌种现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是CGMcc NO.0210,菌种的拉丁学名是Auricularia auricula,保藏日期是1994年1月31日。
我国的黑木耳来源一少部分是采集野生的,大部分是采伐10-20年生阔叶树来进行人工木段栽培。野生木耳越来越少,已经无耳可采,木段栽培木耳严重破坏森林资源,且产耳量低。近几十年开始试验用代用料代替木段栽培黑木耳,形式有罐头瓶栽培,菌砖栽培,塑料袋吊袋栽培,由于采用的菌种是木段用菌种,加之这几种培养方法不科学,往往造成菌蓖感染严重,产量不稳定,抗高、低温能力差,子实体极易形成拳耳,易流耳、烂耳等缺点,使代用料栽培黑木耳没力得到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及培养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采用保藏号为CGMcc NO.0210的菌种为栽培黑木耳的母种,经过一、二级种培养后接到塑料袋内的培养基上生产黑木耳,采用各种阔叶树锯末、针叶树锯末以及棉籽皮、玉米芯、豆秸、麦麸等各种农副产物做培养基,把培养基装入塑料袋经灭菌后接种,然后把塑料袋摆放在大地上培养黑木耳,木耳生长在装有培养基的塑料袋上,子实体朵大、肉厚、肉质柔软、色黑、丛生、菊花形、背面着生微细绒毛,最大直径25cm,一般在10cm,子实体适温范围15-25℃,生长温度范围10-30℃。
采用自己从野生黑木耳中组织分离筛选出的新菌种做为母种,新菌种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是CGMcc NO.0210。在母种的基础上培养一、二、三级菌种,一、二、三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如下一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配方培养基成份由常温清水(包括自来水、河水、井水)、树皮浸出液、锯末浸出液、黑木耳二级种菌丝体、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组成。pH值7.5-8.5。
配比取清水、树皮浸出液、锯末浸出液混合在一起,其中清水占93-96%,树皮浸出液占0.5-2%,锯末浸出液占3-5%,将清水、树皮浸出液、锯末浸出液按比例混合成1000毫升。
取黑木耳二级种菌丝体100-200克(湿重)、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1000毫升液体,称好备用。
配制方法取马铃薯去皮、洗净,切成薄片,与黑木耳二级种菌丝体一起放在溶器内混合溶液1000毫升,加热煮沸20-30分钟,使马铃薯熟而不烂,过滤取汁,继续加热,待溶液达到沸腾后加入琼脂,补足到1000毫升水,不断进行搅拌,待琼脂溶化后,加入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搅拌后用四层纱布过滤,趁热装入试管,待琼脂凝固后,再用棉塞将试管口塞好,然后将试管在高压锅内灭菌,灭菌压力在1.0-1.5公斤/平方厘米,维持30分钟。
二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配方与配比锯末78-83%、麦麸12-18%、豆饼粉2-8%、红糖0.5-1.5%、石膏粉0.5-3%、生石灰0.5-2%,pH值7.5-8.5。
配制方法将配方中的配料先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60%。
袋栽培养基的制备配方与配比锯末80-86%、麦麸10-16%、豆饼粉2-8%、石膏粉0.5-3%、生石灰0.5-2%,pH值7.5-8.5。
配制方法将配方中的配料先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60%。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袋栽培养基的制备配方与配比棉籽壳94-98.5%、生石灰0.5-2%、石膏粉0.5-3%。pH值7.5-8.5。
配制方法将配方中的配料先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60%。
配方与配比锯末52-58%、玉米芯25-35%、麦麸8-12%、豆饼粉2-4%、生石灰0.5-2%、石膏粉0.5-2%,pH值7.5-8.5。
配制方法将玉米芯粉碎成锯末状与配方中的其它配料先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60%。
配方与配比葵花盘86-90%、麦麸8-10%、豆饼粉0.5-3%、石膏粉0.5-2%、生石灰0.5-2%,pH值7.5-8.5。
配制方法
将葵花盘粉碎成锯末状与配方中的其它配料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60%。
配方与配比棉杆50-55%、锯末22-28%、玉米芯8-12%、麦麸8-12%、豆饼粉2-4%、生石灰0.5-2%、石膏粉0.5-2%,pH值7.5-8.5。
配制方法将棉杆、玉米芯粉碎成锯末状与配方中的其它配料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60%。
配方与配比豆秸70-75%、玉米芯或锯末14-18%、麦麸8-12%、生石灰0.5-2%、石膏粉0.5-2%,pH值7.5-8.5。
配制方法将豆秸、玉米芯粉碎成锯末状与配方中的其它配料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60%。
配方与配比稻壳22-28%、玉米芯25-28%、锯末38-42%、豆饼粉2-4%、生石灰0.5-2%、石膏粉0.5-2%,pH值7.5-8.5。
配制方法将玉米芯粉碎成锯末状与配方中的其它配料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60%。
配方与配比新鲜甜菜渣30-36%、锯末48-53%、麦麸12-17%、石膏粉0.5-2%、生石灰0.5-2%,pH值7.5-8.5。
配制方法将配方中的配料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搅拌,使其含水量达到60%。
配方与配比玉米芯48-53%、锯末35-40%、麦麸8-12%、豆饼粉2-4%、石膏粉0.5-2%、生石灰0.5-2%,pH值7.5-8.5。
配制方法将配方中的配料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搅拌,使其含水量达到60%。
采用特制的规格为17×33厘米,厚度为3.5-4丝米的聚丙烯塑料袋,在制作袋时两个角要折进去,成为折角袋。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装入袋内,培养基装进袋内的高度为17-18厘米。
将装有配料的塑料袋进行灭菌处理。使用高压锅灭菌时,当压力在1.0-1.5公斤/平方厘米时,灭菌时间1-1.5小时。使用常压容器灭菌时,时间为5-8小时。
将接种后的袋料养菌(也就是菌丝生长阶段),养菌分为室内养菌和室外养菌。
室内养菌室内养菌温度应在25-28℃,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在55-65%,当菌丝吃料三分之一后,室内温度应不超过25℃。
室外养菌a、养菌时间当地自然温度在5-10℃时开始。
b、菌床宽度为1-1.5米,床与床之间的作业道为50-60cm,床面高出作业道8-10cm,床面如是粘土需垫一层沙子,床面经消毒处理。
c、养菌将已接种的袋卧摆在床面上,顺着床的长度方向摆袋,每排袋之间留8-10cm,袋摞在一起,将经过消毒的草帘子直接盖在袋上,经15-20天,菌丝吃料1/4-1/5时,把菌袋倒垛,通风处理,床内最高气温控制在28℃以下。
室外出耳出耳床与养菌阶段的菌床基本一样,应对耳床的床面进行消毒,在床面浇重水一次,将长好菌丝的栽培袋直接摆在地面上出耳,摆放方式有直立、倒立和横卧三种。应在栽培袋内菌丝长至离袋底1-2厘米时划口,划口的口形为“V”形,“V”形口角度为40°-50°,“V”形口的斜线长度为1-3cm,划口深度为0.4-0.8cm,每袋划8-12个口,划完口的袋呈“品”字形摆在耳床上,袋与袋间隔8-12cm,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温度为10-25℃。当第一遍耳采完后,可与第一茬耳管理相同,也可在栽培袋的袋底和袋顶划“V”形口各三个,这样可以出二茬至三茬耳。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塑料袋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塑料袋划口示意图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木耳质量好,产量高,亩产500公斤。
2、改变传统的栽培方法,室外大地栽培。
3、抗杂菌,耐高、低温,无污染。
4、栽培方法先进、合理。
5、培养基来源广阔、成本低。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技术是对传统栽培黑木耳技术的重大突破,技术的关键,一是筛选出适合大地栽培黑木耳的新菌种,二是改变传统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发明人于1988年8月在河北省围场县采集到野生黑木耳,对野生黑木耳进行组织分离并在改进的培养基上培养,经过5代连续株选,进行多点多品种比较试验,最后筛选出新菌种,新菌种经大地栽培试验取得了成功。
本发明培养的黑木耳朵大、肉厚、肉质柔软、色黑、丛生、菊花形,背面着生微细绒毛,最大直径25cm,一般在10cm,每亩可摆放1万袋,亩产木耳500公斤。改变传统培养基酸性特点,多加生石灰,使培养基的pH值由过去的5.5-6.5提高到7.5-8.5,这样就抑制了霉菌、细菌的生长。控制了杂菌污染,达到了抗杂菌、菌丝吃杂菌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了杂菌污染的难题。
本发明栽培方法如下首先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正确确定培养基的成分及配比,在一、二级菌种的培养基础上给袋料接种。袋料在接种前要进行灭菌处理。高压灭菌时,压力达到1.2公斤/平方厘米,维持1小时,常压灭菌时,温度100℃,保持5小时。袋料接种为手工接种和机器接种,我们研制的JID-A22型接种机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为ZL93227854.X。接种后的袋料可在室外养菌,在室外温度为10-15℃时开始养菌,袋料摆放在养菌床上,然后在上面盖上草帘子和塑料布,养菌床上的温度不得大于28℃。我们栽培木耳使用的塑料袋是高压聚丙烯,厚度在3.5-4丝米,塑料袋的长宽为33×17cm,袋的底角向里折并与底边封在一起。袋料在室外大地的摆放分为直立、倒立和卧式,在袋上盖草帘子。当袋内的菌丝长到距袋底1厘米时,在袋的表面划“V”形口,口的角度为45℃,角的斜线长为1.5cm,划口深度为0.6cm,每个袋划口10个,每袋划2-3层口,品字形排列,每层为4个口。出耳管理分为耳基形成期-子实体分化期-子实体生长期。耳基形成期为7-10天,这阶段床面空气相对湿度为80%左右,气温在10-25℃。子实体分化期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子实体生长期空气相对温度为90-100%。第一茬木耳采收后,在袋上“V”形口的空余处划“V”形可出第二、三茬木耳。
本发明的一、二级培养基及袋料培养基如下一级种培养基配方清水 950毫升阔叶树皮浸出液 40毫升松木锯末浸出液 10毫升黑木耳二级种菌丝体(湿重) 200克马铃薯 200克葡萄糖 20克琼脂 20克磷酸二氢钾 3克硫酸镁 1.5克
pH值 8.0二级种培养基配方锯末 80.7%麦麸 15%红糖 1%豆饼粉 2%石膏粉 1%生石灰 0.3%含水量 60%pH值 8.0袋栽培养基配方锯末 86%麦麸 10%豆饼粉 2%石膏粉 1%生石灰 1%含水量 60%pH值 8.5
棉籽壳 98.5%生石灰 0.5%石膏粉 1%含水量 60%pH值 8.5锯末 56.5%玉米芯 30%麦麸 10%豆饼粉 2%生石灰 0.5%石膏粉 1%含水量 60%pH值 8.5葵花盘 88%麦麸 9%豆饼粉 2%
豆饼粉 2%石膏粉 0.5%生石灰 0.5%含水量 60%pH值 8.5棉杆 52%锯末 25%玉米芯 10%麦麸 10%豆饼粉 2%生石灰 0.5%石膏粉 0.5%含水量 60%pH值 8.5豆秸 72%玉米芯或锯末 17%
麦麸 10%生石灰 0.5%石膏粉 0.5%含水量 60%pH值 8.5稻壳 20%玉米芯 25%锯末 41.5%豆饼粉 2%生石灰 0.5%石膏粉 1%含水量 60%pH值 8.5新鲜甜菜渣 3.4%锯末 50%麦麸 14%
石膏粉 4%生石灰 1%含水量 60%pH值 8.5玉米芯 49%锯末 38%麦麸 10%豆饼粉 2%生石灰 1%石膏粉 1%含水量 60%pH值 8.权利要求
1.塑料袋代用料地摆栽培黑木耳,采用保藏号为CGMcc NO.0210的菌种为栽培黑木耳的母种,经过一、二级菌种培养后再在袋料上生产黑木耳,采用各种阔叶树锯末、针叶树锯末以及棉籽皮、玉米芯、豆秸、麦麸等各种农副产物做培养基,把培养基装入塑料袋经灭菌后接种,然后把塑料袋摆放在大地上培养黑木耳,其特征在于木耳生长在装有培养基的塑料袋上,子实体朵大、肉厚、肉质柔软、色黑、丛生、菊花形、背面着生微细绒毛,最大直径25cm,一般在10cm,子实体适温范围15-25℃,生长温度范围10-30℃。
2.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的方法,采用自己从野生黑木耳中组织分离选出的新菌种做为母种,在培养基上生产黑木耳,新菌种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是CGMcc NO.0210,其特征在于一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配方培养基成份由常温清水(包括自来水、河水、井水)、树皮浸出液、锯末浸出液、黑木耳二级种菌丝体、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组成,pH值7.5-8.5。配比取清水、树皮浸出液、锯末浸出液混合在一起,其中清水占93-96%,树皮浸出液占0.5-2%。锯末浸出液占3-5%,将清水、树皮浸出液、锯末浸出液按比例混合成1000毫升。取黑木耳二级种菌丝体100-200克(湿重)、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1000毫升液体,称好备用。配制方法取马铃薯去皮、洗净,切成薄片、与黑木耳二级种菌丝体一起放在溶器内混合溶液1000毫升,加热煮沸20-30分钟,使马铃薯熟而不烂,过滤取汁,继续加热,待溶液达到沸腾后加入琼脂,补足到1000毫升水,不断进行搅拌,待琼脂溶化后,加入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搅拌后用四层纱布过滤,趁热装入试管,待琼脂凝固后,再用棉塞将试管口塞好,然后将试管在高压锅内灭菌,灭菌压力在1.0-1.5公斤/平方厘米,维持30分钟。二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配方与配比锯末78-83%、麦麸12-18%、豆饼粉2-8%、红糖0.5-1.5%、石膏粉0.5-3%、生石灰0.5-2%,pH值7.5-8.5。配制方法将配方中的配料先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60%。袋栽培养基的制备配方与配比锯末80-86%、麦麸10-16%、豆饼粉2-8%、石膏粉0.5-3%、生石灰0.5-2%,pH值7.5-8.5。配制方法将配方中的配料先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袋栽培养基的制备配方与配比棉籽壳94-98.5%、生石灰0.5-2%、石膏粉0.5-3%,pH值7.5-8.5。配制方法将配方中的配料先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6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袋栽培养基的制备配方与配比锯末52-58%、玉米芯25-35%、麦麸8-12%、豆饼粉2-4%、生石灰0.5-2%、石膏粉0.5-2%,pH值7.5-8.5。配制方法将玉米芯粉碎成锯末状与配方中其它的配料先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6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袋栽培养基的制备配方与配比葵花盘86-90%、麦麸8-10%、豆饼粉0.5-3%、石膏粉0.5-2%、生石灰0.5-2%,pH值7.5-8.5。配制方法将葵花盘粉碎成锯末状与配方中的其它配料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6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袋栽培养基的制备配方与配比棉杆50-55%、锯末22-28%、玉米芯8-12%、麦麸8-12%、豆饼粉2-4%、生石灰0.5-2%、石膏粉0.5-2%,pH值7.5-8.5。配制方法将棉杆、玉米芯粉碎成锯末状与配方中的其它配料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6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袋栽培养基的制备配方与配比豆秸70-75%、玉米芯或锯末14-18%、麦麸8-12%、生石灰0.5-2%、石膏粉0.5-2%,pH值7.5-8.5。配制方法将豆秸、玉米芯粉碎成锯末状与配方中的其它配料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6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袋栽培养基的制备配方与配比稻壳22-28%、玉米芯25-28%、锯末38-42%、豆饼粉2-4%、生石灰0.5-2%、石膏粉0.5-2%,pH值7.5-8.5。配制方法将玉米芯粉碎成锯末状与配方中的其它配料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6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袋栽培养基的制备配方与配比新鲜甜菜渣30-36%、锯末48-53%、麦麸12-17%、石膏粉0.5-2%、生石灰0.5-2%,pH值7.5-8.5。配制方法将配方中的配料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搅拌,使其含水量达到60%。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袋栽培养基的制备配方与配比玉米芯48-53%、锯末35-40%、麦麸8-12%、豆饼粉2-4%、石膏粉0.5-2%、生石灰0.5-2%,pH值7.5-8.5。配制方法将配方中的配料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搅拌,使其含水量达到60%。
11.根据权利要求2-10所说的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的方法,将搅拌好的配料装入塑料袋,其特征在于塑料袋的下端封死,并将下端的两个角折到袋内与下端封在一起。
12.根据权利要求2-10所说的塑料代用料地栽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装有配料的塑料袋进行灭菌处理,使用高压锅灭菌时,当压力在1.0-1.5公斤,平方厘米时,灭菌时间1-1.5小时,使用常压灭菌时,时间为5-8小时。
13.根据权利要求2-10所说的塑料袋代用地栽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接种后的袋料养菌,也就是菌丝生长阶段,养菌分为室内养菌和室外养菌。室内养菌室内养菌温度应在25-28℃,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在55-65%,当菌丝吃料三分之一后,室内温度应不超过25℃。室外养菌a、养菌时间当地自然温度在5-10℃时开始。b、菌床宽度为1-1.5米,床与床之间的作业道为50-60cm,床面高出作业道8-10cm,床面如是粘土需垫一层沙子、床面经消毒处理。c、养菌将已接种的袋卧摆在床面上,顺着床的长度方向摆袋,每排袋之间留8-10cm,袋摞在一起,将经过消毒的草帘子直接盖在袋上,经15-20天,菌丝吃料1/4-1/5时,把菌袋倒垛,通风处理,床内最高气温控制在28℃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说的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室外出耳出耳床与养菌阶段的菌床基本一样,应对耳床的床面进行消毒,在床面浇重水一次,将长好菌丝的栽培袋直接摆在地面上出耳,摆放方式有直立、倒立和横卧三种。应在栽培袋内菌丝长至离袋底1-2厘米时划口,划口的口形为“V”形,“V”形口角度为40°-50°,“V”形口的斜线长度为1-3cm,划口浓度为0.4-0.8cm,每袋划8-12个口,划完口的袋呈“品”字形摆在耳床上,袋与袋间隔8-12cm,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温度为10-25℃。当第一遍耳采完后,可与第一茬耳管理相同,也可在栽培袋的袋底和袋顶划“V”形口各三个,这样可以出二茬至三茬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及培养方法,属于微生物的真菌类。采用保藏号CGMccNo.0210的菌种为母种,经过一、二级种培养后接到塑料袋内的培养基上生产黑木耳。培养基主要是锯末、麦麸、棉籽壳、玉米芯、豆秸、石膏粉、生石灰、红糖等,含水量为60%,pH值为8.5。该木耳的栽培特点是在室外大地摆袋培养及出耳,每亩可摆1万袋,亩产木耳500公斤,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C12N1/14GK1097217SQ9411010
公开日1995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1994年3月9日 优先权日1994年3月9日
发明者刘永昶, 刘永宏 申请人:刘永昶, 刘永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