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湘烟5号烟叶的稳温慢烤烘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97040阅读:9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烟叶烘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湘烟5号的烟叶的烘烤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烤烟新品系hn0508被全国烟草品种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湘烟5号。湘烟5号具有优良的综合性状:例如,一、农艺性状较优:耐低温,不早花,上部叶开片好,有效叶数能稳定在20片左右,对黑胫病和普通花叶病的抗性优于k326;二、易烤性较好:大田分层落黄,耐成熟,上部叶不易挂灰,原烟外观质量优于k326;三、经济性状优良: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率明显优于k326,与云烟87相当或略优。四、工业可用性较高: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适宜,化学成分协调性略优于k326;能较好彰显浓香型风格,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足,香气柔和、细腻度较好,各项指标较均衡,质量稳定;中部烟叶的感官质量与k326相当,上部烟叶的感官质量优于k326,工业可用性得到湖南中烟、广东中烟、山东中烟、广西中烟等多家工业企业的较高认可,中上等烟叶可在中、高档卷烟中作主料烟叶使用。

烤烟的工艺极其精细,稍有不慎,一房宝毁之殆尽。在烟草烘烤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系统的设置、烘房内温度和湿度等方面把控对烤制的烟叶的质量至关重要。

湘烟5号是湖南省及其他省份当前普遍推广的新品种;寻求一种可消除“黄片青筋”、增加桔黄烟比例、降低淀粉含量、促进化学成分协调、提高烟叶香气质量等的烘烤工艺必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鉴于湘烟5号的品种特性,采用现有常规的烘烤方法难于烤制得到高质量烟叶,目前,工业上急需一种适用于湘烟5号的烘烤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湘烟5号烟叶品种的特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湘烟5号烟叶的稳温、慢烤的烘烤方法,旨在提升烘烤的烟叶的色泽,提高烤制的烟叶的质量。

一种湘烟5号烟叶的稳温慢烤烘烤方法,将采摘的湘烟5号烟叶编烟后置于烤房中烘烤,其中,烘烤采用变黄期、定色期、干筋期的三段式稳温慢烤步骤:

变黄期:点火后,以1℃/2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37-38℃,湿球温度36-37℃,保持温湿球干差1-2度;烟叶变黄达7-8成黄后以1℃/2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41-42℃,保持湿球温度37℃-38℃,稳温4-8h,使烟叶充分变黄、主脉变软后进入定色期;

定色期:以1℃/2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46-47℃,湿球温度38-39℃,稳温6-8h,使烟筋充分变黄、烟叶小卷筒;烟叶小卷筒后再以1℃/3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3-54℃,保持湿球温度38℃-39℃,稳温8-12h,使烟叶大卷筒进入干筋期;

干筋期:以1℃/1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0℃,保持湿球温度40℃-41℃,稳温6-8h;再以1℃/2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5℃,保持湿球温度41℃-42℃,直至烟筋烤干。

本发明人通过对湘烟5号品种特性以及对湘烟5号烟叶烘烤方法的大量研究优化,发现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稳温慢烤烘烤对湘烟5号烟叶的烤制具有突出的效果。本发明中,通过所述烘烤工艺的各参数的协同配合,可有效解决湘烟5号变黄速度较慢、脱水能力较弱、容易烤青等问题;变黄后再协同配合于本发明后续的加强排湿工艺,可进一步避免黑尖情况产生。采用本发明方法,可提高烘烤的烟叶的上等烟率、提高烟叶价值。

作为优选,变黄期中,在所述的干球温度及温湿球干差下稳温8~16h直至烟叶变黄达7-8成黄。

本发明所述的湘烟5号烟叶的稳温慢烤烘烤方法,烟叶采摘后10h内进行编烟烘烤。

本发明中,烟竿编烟过程中,每竿120-150片,竿距10-14cm。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每烤房装烟数量为:下部叶380-420竿,中部叶420-460竿,上部叶460-480竿。

作为优选,房装鲜烟净重与房装干烟净重的干鲜比为0.15~0.2。

作为优选,干鲜比由大到小顺序总体是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

有益效果

本发明人尝试了多种烘烤工艺,进行了大量烘烤技术研究,结果发现,对于湘烟5号的烟叶而言,通过本发明所述的稳温、慢烤工艺,以及配合编烟等其他参数的协同控制,烤制的烟叶含青率低,黑烟少,杂色烟比例低,黄色烟比例高;此外,烘烤的烟叶成熟度、疏松程度高;叶片身份好;油分多;中上等烟比例高;烟叶的均价高,效益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采用的)所述的稳温慢烤烘烤工艺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案

试验烤烟品种为湘烟5号;烤房为湘密一号;装烟方式为常规的编竿;试验地点位于常宁市三角塘镇幸福村。试验设备: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5座,配备8号风机,变频电机和控湿设备。烤房保温保湿性能良好,升温灵敏,排湿顺畅。

实施例1(标记为t4)

步骤(1)烟叶选取及编烟

(1-1)供试烟叶确定

供试烟叶营养条件、部位、成熟度要均衡一致。

(1-2)标识烟叶

为了确保试验的准确性,烟叶装房前确定具有代表性的烟叶,每个处理18竿(夹),分别称其鲜重并挂牌记录,然后将标识烟分别挂置在供试烤房装烟室2、4、6米的位置上,底层、中层、上层中部左右各1竿(夹);烘烤结束烟叶回潮后,并将其分级进行经济性状分析。

(1-3)装烟方法

烟竿编烟烘烤,每竿120-150片,竿距10-14cm,每房装烟数量为:下部叶380-420竿,中部叶420-460竿,上部叶460-480竿。

烟夹夹烟,下部叶4000kg/房,每夹190-210片,重量11kg左右,每房装烟360-378夹;中部叶4500kg/房,每夹夹烟170-190片,重量12kg左右,每房装烟378-396夹。上部叶5000kg/房,每夹160-180片,重量13kg左右,每房装烟378-396夹。

步骤(2):稳温慢烤:

将采摘的湘烟5号烟叶编烟后置于烤房中烘烤,以下、中、上部烟各进行一房烟叶烘烤试验。其中,烘烤采用变黄期、定色期、干筋期的三段式稳温慢烤步骤:

变黄期:点火后,以1℃/2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37-38℃,湿球温度36-37℃,保持温湿球干差1-2度,稳温8~16h直至烟叶变黄达7-8成黄;烟叶变黄达7-8成黄后以1℃/2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41-42℃,保持湿球温度37℃-38℃,稳温4-8h,使烟叶充分变黄、主脉变软后进入定色期;

定色期:以1℃/2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46-47℃,湿球温度38-39℃,稳温6-8h,使烟筋充分变黄、烟叶小卷筒;烟叶小卷筒后再以1℃/3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3-54℃,保持湿球温度38℃-39℃,稳温8-12h,使烟叶大卷筒进入干筋期;

干筋期:以1℃/1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0℃,保持湿球温度40℃-41℃,稳温6-8h;再以1℃/2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5℃,保持湿球温度41℃-42℃,直至烟筋烤干。

对比例1(标记为t1)

和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步骤(2)采用低温中湿烘烤工艺。具体烤制工艺见表1~3所示。

对比例2(标记为t2)

和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步骤(2)采用中温中湿烘烤工艺。具体烤制工艺见表1~3所示。

对比例3(标记为t3)

和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步骤(2)采用中温高湿烘烤工艺。具体烤制工艺见表1~3所示。

表1下部叶烘烤工艺处理(分别在42℃和54℃温度点延时12h)

表2中部叶烘烤工艺处理(分别在42℃和54℃温度点延时12h)

表3上部叶烘烤工艺处理(分别在42℃和54℃温度点延时12h)

对比例4(标记为t5)

和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步骤(2)采用当地常规烘烤工艺。

其中,步骤(2)中:

①变黄期

以叶片变黄为主,烟叶要适量脱水。

a、技术要求:稳定干球、调整湿球、控制烧火、延长时间,确保烟叶变黄发软。

b、温湿度界限:温度36-42℃(适宜温度36-40℃),主要变黄期38-40℃;湿度35-38℃,干湿差1-4℃。

c、步骤:关闭天窗、地洞(进出风门),点火后以0.5-1℃/小时的速度升至起点温度36-38℃,保持干湿差1℃,起点温度的高低以确保底棚烟叶不青尖为原则。稳烧小火,保持干球温度稳定,低温变黄保持28-38小时,待底棚烟叶变黄八成(叶尖叶缘大部分变黄),二棚烟叶变黄六、七成,并至叶片发软,干球可逐渐升至40℃,湿球升至38℃,干湿差2℃,保持12-18小时。干球38-40℃是烟叶的主要变黄期,等到二棚烟叶变黄达九成(青筋黄片),干燥程度达到主脉发软、叶片塌架,否则干球不得超过42℃。当二棚烟叶仅剩叶基部微青,干燥至勾尖卷边(卷软筒)时,应转入定色期,转火前要加大火力,防止升温不及时。

②定色期

以叶片干燥为主,同时使残留的青色继续变黄。

a、技术要求:着重控制升温速度,稳住湿球温度,升高干球温度,把残留的青烟烤黄,防止蒸片、挂灰,排除叶片中的水分,确保形成致香物质。

b、升温速度:烟叶变黄快---快升温,快排湿,快定色;烟叶变黄慢-慢升温,慢排湿,慢定色。

c、温湿度界限:温度43-54℃;湿度38-41℃。

d、步骤:进入定色期后,在保持湿球温度稳定在38-39℃的情况下,保持30-36小时,50℃之前,要保持二棚烟叶变至黄片黄筋,并且大部分干燥(小卷筒)。如果烟叶水分大,可在48℃、50℃分别作两次顿火排湿,当二棚烟叶小转筒后,仍以1℃/3-5小时的速度升至54℃,湿球稳定在38-41℃,54℃至少稳定12小时以上,促使二棚烟叶全干(大卷筒),使叶背面白色或灰白色变为黄色,全炕黄片黄筋,顶棚“亮行”(小卷筒),可转入干筋期。

③干筋期

主筋干燥,结束烘烤。

a、技术要求:控制干球温度不超过68℃,限制湿球温度40-43℃,及时减少通风,适时停止烧火。

2、温湿度界限:温度54-68℃;湿度38-43℃。

c、步骤:干球以1-1.5℃/小时升至60℃,湿球从38℃上升到40℃,稳定干湿球,使二棚以上安全定色,当全炕烟叶干时(大卷筒),干球才能超过60℃,并以1℃/小时的速度升至68℃,湿球上升到42℃,稳定干湿球,直到彻底干燥。

对所述的对比例1~4和实施例1的烤制过程进行记录及测定以下项目:

(1)测定项目:烘烤过程温湿度状况、烟叶变化状况、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及烤房使用情况等内容。

(2)烘烤工艺条件及烟叶变化记载:自点火升温后开始,每4h记录一次烤房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同时观察记载烟叶颜色和状态的变化,至烘烤结束。观察记载要尽可能详细,至少要记载烘烤过程中烟叶叶尖变黄、叶片变黄4成、变黄6成、变黄8成、黄片青筋、黄片黄筋(主脉变黄)对应的时间和烟叶失水干燥状态(如叶片发软、主脉1/3发软、主脉1/2发软、主脉发软、凋萎塌架、充分塌架、勾尖卷边、软卷筒、小卷筒、大卷筒、叶片干燥、主脉干燥等)。

(3)烘烤效果记载:烟叶烘烤结束,统计各处理上等烟中等烟和下低次烟比例、各类烤坏烟比例。上等烟中等烟和下低次烟比例、各类烤坏烟比例以分级工对全部挂牌标识烟叶进行分级的结果为准。

(4)、烟叶外观质量分析:分别对各试验烤房回潮后的样品烟叶(即在田间作了标记的代表性烟叶),由当地分级技术员按烤烟国家标准逐片分级,记录各等级及达不到等级烟叶重量,根据样品烟总量和各等级重量计算供试烟叶各等级比例,同时对全房烟叶和供试烟叶的烤坏烟现象(挂灰、烤青、槽片、蒸片、杂色等)进行描述。

试验结果与分析

1、烘烤容量统计分析

注:以下各数据分析及图表中,除特别声明外,x表示为下部叶;c表示为中部叶、b表示为上部叶。

各处理烘烤容量见表4。

表4烘烤容量统计

表4表明,下部叶装烟量较小,上部叶装烟量较大,中部叶次之。干鲜比由大到小顺序总体是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

2、实施例1及对比例1~4的烘烤工艺外观质量

每次烘烤回潮后,分别对18竿标识烟所有叶片进行外观质量评价,主要评价项目有青片、青筋、黑烟、黄烟、杂色等。调查方法是:对每一片烟叶按评价项目进行分类,再按类别统计数量,求出每类烟所占比例。统计结果见表5。

表5不同烘烤工艺烘烤质量评价

通过表5数据,根据不同部位和不同处理按评价项目分别计算平均值,结果见表6。

表6不同部位不同烘烤工艺烘烤质量比较表(单位:%)

从表5、表6可见,t1和t3的含青率(青片、青筋)都较高,t3含青率最高,平均为8.52%。t4含青率最低,为4.52%,各处理青烟比例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t3>t1>t5>t2>t4。从部位看,下部叶含青率较高,上部叶含青率较低;黑烟比例t3最高,平均为2.06%。从部位看,上部叶黑烟较多,其次是下部叶,中部叶黑烟较少;杂色烟比例以t3最高,达4.56%,t4最低,仅2.39%,各处理杂色烟比例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t3>t5>t1>t2>t4。从部位看,以上部叶杂色较多,下部叶次之,中部叶较少。烤坏烟以青烟比例最高,其次是杂色烟,黑烟比例较低。黄色烟比例最高的是t4,其次是t2、t5,比例较低的是t1、t3,t3黄色烟比例最低。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稳温慢烤烘烤方法得到的烟叶的外观质量最高。

分别对每烤烟烘烤后18竿标识烟进行分级,按成熟度、叶片组织结构、身份、油分、颜色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见表7。

表7不同烘烤工艺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

按表7数据可知,t4处理成熟度最高,但t3和t1“尚熟”比例略大。叶片结构下部叶和中部叶以“疏松”为主,上部叶以“尚疏松”和“稍密”为主,但以“尚疏松”为多。从不同烘烤工艺看,t4烘烤的烟叶的疏松程度最好,t3较差。叶片身份下部叶以“稍薄”为主,中部叶以“适中”为主,上部叶以“稍厚”为主。下部叶以t3最薄,其次是t2,t4身份稍薄,表明t3处理下部叶容易变黄过度。中部叶叶片身份以t5、t2、t4较好,t3和t1烟叶身份欠之。上部叶身份较好的是t2,t3较差。从各部位综合来看,烟叶身份比较合理的是t2和t5。油分下部叶以“稍有”为主,中部叶以“有”为主,上部叶以“有”、“多”为主。从不同烘烤工艺看,下部以t4油分较多,中部叶以t2、t5、t3、t4油分较多,上部叶以t2和t4油分较多。总体来看,油分较好的是本发明的t4。所有处理叶片颜色以桔黄为多,柠檬色较少。上部叶少量柠檬色。中部叶t3柠檬色较多,其次是t1。

由表7可知,采用实施例1的烘烤方法得到的烟叶的外观质量最好。

3、不同烘烤工艺等级结构

烟叶烘烤回潮后,按小等级分级,并统计不同烘烤工艺、不同部位的中、上等烟比例,结果见表8。

表8不同烘烤工艺中上等烟比例表

从表8中可以看出,t4烘烤的上部叶的上等烟比例最高,高达67.2%,t3最低,为60.48%,排列顺序为t4>t2>t1>t5>t3。另外,中上等烟比例下部叶以t4最高,高达96.14%,以t3最低,为90.44%,排列顺序为t4>t1>t5>t2>t3;上部叶中上等烟以t4最高,高达96.31%,以t3最低,为88.8%,排列顺序为t4>t2>t1>t5>t3。按不同处理,以上、中、下三个部位之和统计等级结构,中上等烟比例以t4最高,高达96.86%,以t3最低,为91.24%,排列顺序为t4>t2>t1>t5>t3。

因此,由表8可知,本发明的稳温慢烤工艺烤制的烟叶的上等烟比例最高。

4、不同烘烤工艺均价

从表9中可以看出,标识烟均价(含补贴)下部叶以t4最高,高达23.15元/kg,以t3最低,为21.38元/kg,极差为1.77元/kg,均价排列顺序为t4>t5>t2>t1>t3;中部叶均价以t2最高,高达32.5元/kg,以t3最低,为30.53元/kg,极差为1.97元/kg,均价排列顺序为t2>t4>t5>t1>t3;上部叶均价以t4最高,高达25.39元/kg,以t3最低,为23.72元/kg,极差为1.67元/kg,均价排列顺序为t4>t2>t1>t5>t3;总均价以t4最高,高达27.2元/kg,以t3最低,为25.35元/kg,极差为1.85元/kg,均价排列顺序为t4>t2>t5>t1>t3。

由表9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的稳温慢烤工艺可明显提升经济价值。

表9不同部位各处理的标识烟叶分级情况单位:kg、元、元/kg

结论与分析

综上检测结果可知:t1(低温中湿工艺),变黄速度较慢,容易形成黑烟,而且变黄时间要长,容易变黄过度。t2(中温中湿工艺)变黄脱水较适中,适宜各部位叶片的烘烤。t3(中温高湿工艺)变黄速度较快,但变黄末期排湿较困难,升温过快容易发生蒸片及棕色化反应,形成杂色烟。t4(稳温慢烤工艺)变黄与脱水比较协调,烟叶外观质量较好,烟叶大多成熟、结构疏松、身份中等、油分有、色度较强。t5(常规烘烤)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烘烤质量不太稳定。

通过在同一烤房群的观察表明,湘烟5号变黄速度较云烟87慢,脱水能力也弱于云烟87;故容易烤青。通过本发明t4的烤制工艺,变黄时间合适,配合变黄前期适当增加湿度,在变黄完成后要加强排湿,可有效避免黑尖。通过本发明方法,还可有利于上、中、下部叶变黄;有助于提升烤制的烟叶品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