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烧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5633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焖烧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具中的烹调器皿,是一种焖烧锅。
焖烧锅的结构装置,外锅是有盖(罩)1、壳体2,它们以铰链或嵌连或覆盖连接方式相连,壳体2内具有腔体3。在壳体2内配有衬套,衬套内有腔体3。也就是(烟套)专利的结构装置。(烟套)专利号,91207626.7。A24F 15/00纸烟容器(包装容器入B65D),其该大组纸烟容器类名所引起的描述范围,已经包括了烹调器皿焖烧锅技术主题。
现有技术中,或者是没有内胆的高压锅,或者是没有内胆的电饭煲。该烹调器皿焖烧锅,具有内胆,且利用积聚的能量,进一步焖烧、渗透热量给食品,使食品变得酥软、口味醇厚,具有保温、节能等优点,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创造性。又保持热,也能保持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焖烧锅,是能保温、节约能源,清洁卫生、方便的多用途、多功能的厨房烹调器皿焖烧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厨房烹调器皿焖烧锅上部有一个盖(罩)1,下部具有壳体2,它们以铰链或嵌连或覆盖连结方式相连,壳体2内具有腔体3。盖(罩)1也可以是焖烧锅后部的盖(罩)1。这是外锅。焖烧锅外锅内还可以有内锅。内锅具有壳体4,壳体4内具有腔体5。也可以是具有盖6、壳体7,它们以铰链或嵌连或覆盖或连结方式相连,壳体7内具有腔体8。这是又一种内锅。
上述的焖烧锅,盖(罩)1与壳体2的连接方式,根据实际需要,也还可以是铰链、嵌连、覆盖连结方式混合具有的,不一定是单一的连结方式。例如,有嵌连,可以打开;但打开盖(罩)1后,还可以有铰链连结方式相连,但是,却能方便内锅的放入与取出。
上述的焖烧锅,可以在内锅壳体上先设立一个“中间装置”10,在“中间装置”10的基础上再间接地设立提手装置9,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断(或阻止)热量的快速传递,可以具有防止提手烫手的作用。“中间装置”10、提手9,都可以用不锈钢等等金属、合金材料制成。又不会烧、烫坏了,又不会使提手9烫手而妨害使用。壳体4、壳体7,可以用不锈钢、不粘锅底等金属、合金材料制成。
上述的焖烧锅的外锅盖(罩)1与壳体2上,还可以设置有锁定装置12。锁定装置12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利用弹簧片卡子的锁定装置12;也可以是利用紧配合(包括利用弹簧片及滑珠)的锁定装置12;也可以是利用外锅体盖(罩)1上的“口圈”与外锅体壳体2上的“搭扣”的锁定装置12;也可以是利用磁性材料的吸合与受手的外力而分开的锁定装置12等等。
上述的焖烧锅外锅的壳体2,也可以是中间层为抽真空的双层不锈钢壳体2。
上述的厨房烹调器皿焖烧锅以及腔体3、腔体5、腔体8,它们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腔体3的数量是1个。腔体5、腔体8的数量,可以是1个,2个,……20个或20个以上,一般只是1个或几个而已。其内径应能容纳食物。腔体3、腔体5、腔体8的大小,其内径应在10毫米以上。
上述的焖烧锅外锅的壳体2的内壁,可以是全钢制成的;可以是全塑制成,但材料种类应当选用耐高温、耐烫的,也可以是塑料制成的,但壳体2底部中央可以配置有金属不锈钢、优质钢、合金等材料制作而成的突起的凸形盘状物装置。所有这一切,是一个目的、一个作用,即为了适合刚从加热装置上取出的内中盛有煮沸的食物的内锅壳体4、壳体7,放入外锅的腔体3中的需要,为了避免烫坏、烫熔、烫变形壳体2的需要。
内锅,可以只有壳体4,没有内盖,效果差点,但方便,简化生产。内锅,也可以有内盖6、壳体7,它们以铰链或嵌连或覆盖连接方式相连,壳体7内具有腔体8。设施越是完备、完善,则保温效果趋于更佳、更理想状态。壳体4、壳体7较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一、要求烹调的食物,可以放入焖烧锅的腔体5、腔体8内,不仅清洁卫生,而且方便。一、具有保温、节能的功能。比较无内锅的烹调器皿,有好得多的保温、节能功能。三、由于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和成本低廉,所以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也就是市场前景可观。四、又充分地利用积聚其中的热能;又转化积聚的热能成为食品的酥软、口味醇厚,一举两得。


图1是本实用新型焖烧锅外锅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焖烧锅内锅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B1-B1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焖烧锅内锅的又一种主要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B2-B2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焖烧锅外锅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D-D剖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焖烧锅外锅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E-E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焖烧锅外锅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12是
图11的F-F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焖烧锅外锅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14是
图13的G-G剖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焖烧锅内锅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焖烧锅外锅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17是
图16的H-H剖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焖烧锅外锅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19是
图18的I-I剖视图;图20是本实用新型焖烧锅外锅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1是图20的J-J剖视图;图22是本实用新型焖烧锅外锅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3是图22的K-K剖视图;图24是本实用新型焖烧锅外锅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5是本实用新型焖烧锅外锅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6是本实用新型焖烧锅外锅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7是本实用新型焖烧锅外锅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8是本实用新型焖烧锅外锅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9是本实用新型焖烧锅内锅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30是本实用新型焖烧锅内锅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31是本实用新型焖烧锅内锅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32是图31的L-L剖视图;图33是本实用新型焖烧锅内锅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34是图33的M-M剖视图;图35是本实用新型焖烧锅外锅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36是图35的N-N冲剖视图;图37是本实用新型焖烧锅外锅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38是图37的O-O剖视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
图1所示,焖烧锅外锅可以由盖(罩)1、壳体2所组成。在壳体2的上部,配有铰链或嵌连或覆盖连接的盖(罩)1。盖(罩)1也可以是焖烧锅后部的盖(罩)1。为了充分利用积聚的热能,可以在壳体2内配有1个内锅。内锅的上部为平顶状,为了充分利用积聚的热能,外锅的壳体2,也应当制造得较厚一些,以免热量散失。在壳体2内有圆柱体形状的腔体3。在腔体3内有壳体4或壳体7。壳体4内有腔体5,腔体5的数量,一般只是一个或几个而已,腔体5的大小,其内径应能容纳食物,其内径应在10毫米以上,可以满足吃一种食品或几种食品的需要。壳体7内有腔体8,腔体8的数量,一般只是一个或几个而已,腔体8的大小,其内径应能容纳食物,其内径应在10毫米以上,可以满足吃一种食品或几种食品的需要。图2为
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焖烧锅内锅,没有内锅盖,仅有壳体4,壳体4内有腔体5。壳体4较薄,可由不锈钢、优质钢、合金等材料制成。也可以由“不粘锅底”材料制成,使得更加方便、卫生,合乎烹调器皿要求。图4为图3的B1-B1剖视图。
图5为焖烧锅内锅,有内锅盖6,还有壳体7,壳体7内还有腔体8。图6为图5的B2-B2剖视图。
图7为焖烧锅外锅。图8为图7的D-D剖视图。D-D剖视在盖(罩)1与壳体2的结合部。图8中的锁定装置12为磁性材料12。图9为焖烧锅外锅。
图10为图9的E-E剖视图,E-E剖视在盖(罩)1与壳体2的结合部。
图10中的锁定装置12为磁性材料。图8中的锁定装置12磁性材料,与
图10中的锁定装置12磁性材料,互相吸合,即为关闭,在外力手的作用下,互相被分开,即为打开。
图11为焖烧锅外锅。
图12为11的F-F剖视图。F-F剖视在盖1与壳体2的结合部。
图12中的锁定装置12为磁性材料12。
图13为焖烧锅外锅。
图14为
图13的G-G剖视图,G-G剖视在盖(罩)1与壳体2的结合部。
图14中的锁定装置12为磁性材料。
图12中的锁定装置12磁性材料与
图14中的锁定装置12磁性材料,互相吸合,即为关闭,在外力手的作用下互相被分开,即为打开。这里的锁定装置12磁性材料的面积更大些,意在加强磁性材料的互相吸合时的力及吸合的紧密程度。
图15为焖烧锅内锅。内锅盖6上的13为内锅提手。内锅提手13,用不导热材料制作,以免烫手,方便使用。
图16为焖烧锅外锅。
图17为
图16的H-H剖视图。意在表明外锅盖(罩)1内部有保温体14,保温体14正是一个空心体15,且在空心体15内,还设置有保温室16装置,以阻断(或阻止)空气的流动,达到阻断(或阻止)热量散发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保温体14的保温作用。“保温室”16装置的大小、形状、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具体设置,不受限制。
图18为焖烧锅外锅。
图19为
图18的I-I剖视图。意在表明外锅盖(罩)1内部有保温体14,保温体14,外围是园环状的实体,内部才是空心体15,且在空心体15内,还设置有保温室16装置,以阻断(或阻止)空气的流动,达到阻断(或阻止)热量散发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保温体14的保温作用。“保温室”16装置的大小、形状、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具体设置,不受限制。
图20为焖烧锅外锅。图21为图20的J-J剖视图。意在表明外锅盖(罩)1内部有保温体14,保温体14,正是一个空心体15,且在空心体15内,还设置有保温室16装置,以阻断(或阻止)空气的流动,达到阻断(或阻止)热量散发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保温体14的保温作用。“保温室”16装置的大小、形状、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具体设置,不受限制。
图22为焖烧锅外锅。图23为图22的K-K剖视图。意在表明外锅盖(罩)1内部有保温体14,保温体14,外围是园环状的实体,内部才是空心体15,且在空心体15内,还设置有保温室16装置,以阻断(或阻止)空气的流动,达到阻断(或阻止)热量散发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保温体14的保温作用。“保温室”16装置的大小、形状、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具体设置,不受限制。
图24为焖烧锅外锅。盖(罩)1上的11为外锅提手11的外形。此时,盖(罩)1与壳体2应当是有铰链、嵌连、锁定装置等方式相连结的。
图25为焖烧锅外锅。壳体2上的11为外锅提手11的外形。
图26为焖烧锅外锅。壳体2上的11为外锅提手11的外形。
图27为焖烧锅外锅。壳体2上的11为外锅提手11的外形。
图28为焖烧锅外锅。壳体2上的11为外锅提手11的外形。
图29为焖烧锅内锅。这种内锅,是没有内锅盖的内锅。壳体4上的10为中间装置10,中间装置10上的9为内锅提手9的外形。
图30为焖烧锅内锅。这种内锅,是有内锅盖6的内锅。壳体7上的10为中间装置10,中间装置10上的9为内锅提手9的外形。盖6上的13为提手13,可以用不导热的材料制作,可以具有防止提手13烫手的作用。
图31为焖烧锅内锅。图32为图31的L-L剖视图,表明了内锅壳体7中具有二个腔体8。可以有二种食物同时焖烧,供给某种需要,例如可以同时焖烧二种菜等等。
图33为焖烧锅内锅。图34为图33的M-M剖视图。表明了内锅壳体7中具有三个腔体8。可以有三种食物同时焖烧,供给某种需要,例如,可以同时焖烧三种菜等等。
图35为焖烧锅外锅。图36为图35的N-N剖视图。表示在外锅壳体2内,有四个圆柱体形状的内锅。该四个内锅,可以是有四个盖6的四个内锅,四个壳体7内,有四个腔体8,可以有四种食物同时焖烧,供给某种需要,例如可以同时焖烧四种菜等等。也可以是没有盖的四个内锅,四个壳体4内,有四个腔体5,可以有四种食物同时焖烧,供给某种需要,例如,可以同时焖烧四种菜等等。
图37为焖烧锅外锅。图38为图37的O-O剖视图。表示外锅壳体2,是中间层为抽高真空的空心(或空气层),是双层的壳体2。可以是不锈钢的中间层抽高真空(或空气层)的双层壳体2,也可以是合金材料的中间层抽高真空(或空气层)的双层壳体2。由于是双层壳体2,也即为有了外层、内层二层壳体2,中间层为抽高真空(或空气层),利用高真空(或空气层)的隔热性能,使该双层壳体2具有了保温、隔热、隔冷的明显效果。
焖烧锅外锅、内锅和腔体的截面形状,除了上述的形状以外,还可以依实际需要设计成椭园形、八角形或其它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几何形状。为了美观,还可以在焖烧锅的外表面塑造一些装饰性的画面或图案。腔体3的数量只是1个。腔本5、腔体8的数量和排列的形式,可以依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地腔体5、腔体8的数量小,焖烧锅外锅及腔体3容易制成体积比较小一些。腔体3的数量只是一个,如果焖烧锅的内锅的腔体5的数量也只是一个,就会有利于焖烧锅可以制造得小一些。腔体3的数量只是1个,如果焖烧锅的内锅的腔体8的数量也只是一个,也就会有利于焖烧锅可以制造得小一些,为必要时外出携带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有时是为了外出郊游的需要;有时是司售人员为了吃午饭的需要等等。焖烧锅的腔体3、腔体5腔体8的内径应当在10毫米以上,应当能容纳食物。此种实用新型焖烧锅的优点,还不仅在于保温,可以保持热;同样,也可以保温,可以保持冷。道理是相同的,性能是同样的优越。为了避免积聚的热能(或冷)过快散失,壳体2,一般也应当要做得厚一些,不宜太薄了。(当然,在壳体2内壁再加有保温体的,或是抽高真空的双层壳体2,情况就不一样了,可以除外。)
权利要求1.一种焖烧锅,其特征是所述的焖烧锅的上部有一个盖或者罩(1),下部具有壳体(2),它们相连,壳体(2)内具有腔体(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焖烧锅,其特征是所述的焖烧锅的外壳体的盖或者罩(1),是焖烧锅背后部的盖或者罩(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焖烧锅,其特征是所述的焖烧锅的外壳体的盖或者罩(1),是焖烧锅的外壳体上部的盖或者罩(1)和焖烧锅的外壳体的背后部的盖或者罩(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焖烧锅,其特征是所述的焖烧锅的外壳体内有内锅,内锅具有壳体(4),壳体(4)内具有腔体(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焖烧锅,其特征是所述的焖烧锅的外壳体内有内锅,内锅具有盖(6)、壳体(7),它们相连,壳体(7)内具有腔体(8)。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焖烧锅,其特征是所述的焖烧锅的腔体(3)的数量是1个,腔体(5)、腔体(8)的数量是1~20个,腔体(3)、腔体(5)、腔体(8)的内径都在10毫米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内锅,其特征是所述的内锅,设置有提手(9),在内锅壳体上设置有“中间装置”(10),在“中间装置”(10)上,再设置提手(9)。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外锅,其特征是所述的外锅,设置有提手(11),其位置,设置在壳体(2)、盖或者罩(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外锅,其特征是所述的外锅的盖或者罩(1)与壳体(2)上,设置锁定装置(12)。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6),其特征是所述的盖(6)上,设置有提手(13)。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焖烧锅,其特征是所述的焖烧锅,在外锅的盖或者罩(1)的内部或盖或者罩(1)与内锅盖(6)之间,设置有保温体(14);保温体(14)是实体;或者是空心体;或者是实体与空心体的混合间隔结构;或者在空心体(15)内,设置有保温室(16)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焖烧锅,其特征是所述的焖烧锅的保温室(16)装置的数量是1个,或者是2个……在1亿个以内,在大小上,其内径为10毫米以上,或者是10毫米。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焖烧锅,其特征是所述的焖烧锅的保温室(16)装置的大小,是其内径在10毫米以下的,是小气孔或者是微小气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焖烧锅,其特征是所述的焖烧锅的壳体(2),是中间层为抽真空或空气层的双层不锈钢壳体(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厨房用具中的烹调器具。该焖烧锅,具有盖(罩)1、壳体2,它们以铰链或嵌连或覆盖连接方式相连,壳体2内具有腔体3。盖(罩)1也可以是焖烧锅后部的盖(罩)1。这是外锅。外锅内还可以装置有内锅。内锅可以是仅有壳体4,壳体4内具有腔体5。内锅也可以是具有盖6、壳体7,它们以铰链或嵌连或覆盖连接方式相连,壳体7内具有腔体8。外锅,要求隔热性能优越,以求保温、节能。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保温、节能,低成本、易销售和食品酥软、口味醇厚,市场前景可观等优点。又能保持热,也能保持冷。
文档编号A47J27/00GK2435011SQ99209579
公开日2001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27日
发明者沈立华 申请人:沈立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