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单元气道模块化构成的烟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59086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多单元气道模块化构成的烟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单元气道模块化构成的烟嘴,旨在提供一种评吸口感佳好,具有多单元气道的且易于加工制造的具有多单元气道模块化构成的烟嘴。它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连接部;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至少两个首尾邻接的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均包括位于外壳内、沿外壳首端至尾端方向依次设置的端部进气座、第一圆管、第一进气座、中部带出气孔的封口塞,以及设置于第一圆管内的第二进气座及第二圆管;所述端部进气座为一圆板,该圆板的外缘与外壳内壁接触且其外缘上设置有端部通气孔;所述端部进气座与第一圆管的邻接端气密封连接,另一端端面设置有多根筋板,所述筋板间形成的气道与端部通气孔相通。
【专利说明】
一种具有多单元气道模块化构成的烟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多单元气道模块化构成的烟嘴。
【背景技术】
[0002]与传统卷烟的持续性燃烧不同,电子烟的加热器在抽吸者每次的抽吸过程中,随抽吸电子烟时间的长短,每次对电子烟液的抽吸过程均是一次加热过程。该加热过程都是一个从相对低温到高温,再回到相对低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种成份的电子烟液会因为加热器工作温度的不同,在抽吸同一口烟气的不同阶段,蒸发出沸点不同的组分和香料,于是蒸发出的烟气就需要进入一个能够很好地混合同一次抽吸时,先后不同阶段挥发出的烟气成份的装置。但现有的电子烟末端,均为从雾化器直接吸出的结构,吸出端为直通通道或加一小段烟气过滤棉等部件,但因此类部件的长度很小,仅数毫米,孔道直径更是只有
0.3?3毫米,所以对雾化烟气混合的功能和作用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电子烟烟气粒径仅为传统烟支燃烧后形成烟气粒径的约十分之一左右,所以进入吸烟者口腔后常有电子烟雾化烟气饱满度不足的感觉。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制造成本低,易于制造,便于拆装,能够均匀混合烟气,烟气入口温度适中且评吸口感佳的具有多单元气道模块化构成的烟嘴。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种具有多单元气道模块化构成的烟嘴,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连接部;
[0006]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至少两个首尾邻接的混合装置;
[0007]所述混合装置均包括位于外壳内、沿外壳首端至尾端方向依次设置的端部进气座、第一圆管、第一进气座、中部带出气孔的封口塞,以及设置于第一圆管内的第二进气座及第二圆管;
[0008]所述端部进气座为一圆板,该圆板的外缘与外壳内壁接触且其外缘上设置有端部通气孔;所述端部进气座与第一圆管的邻接端气密封连接,另一端端面设置有多根筋板,所述筋板间形成的气道与端部通气孔相通;
[0009]所述第一进气座为具有阶梯状截面的圆环,该圆环外径较大的一阶的外缘与外壳内壁接触且其外缘上设置有轴向通气孔,另一阶与封口塞接触且其端部处设置有径向通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座与第一圆管气密封连接;
[0010]所述第二进气座为具有阶梯状截面的圆环,该圆环外径较大的一阶的外缘与第一圆管内壁接触且其外缘上设置有轴向通气孔,另一阶与端部进气座接触且其端部处设置有径向通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座与第二圆管气密封连接;
[0011]所述封口塞的外缘与外壳内壁气密封连接,其端面与第二圆管的端部气密封连接,其上的出气孔位于第二圆管的管径内;
[0012]所述外壳与第一圆管之间构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圆管与第二圆管之间构成第二气流通道。
[0013]优选的是,所述端部进气座的圆板与第一圆管卡接连接。
[0014]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进气座的圆环与第一圆管卡接连接。
[0015]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进气座的圆环与第二圆管卡接连接。
[0016]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进气座的圆环与第二圆管卡接连接。
[0017]优选的是,所述混合装置为两套。
[0018]优选的是,所述端部进气座的圆板一侧设置与第一圆管卡接连接的凸环。
[0019]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进气座的圆环一侧设置与第一圆管卡接连接的环形凹槽。
[0020]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进气座的圆环一侧设置与第二圆管卡接连接的环形凹槽。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22](I)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烟嘴的内部结构,在保持与原有吸嘴直径相近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的空间分区或重新划分,使需要混合的烟气经过不同容积和不同空间的腔体,使不同时段挥发出的烟气在经过更长的空间和腔体时,烟气得到进一步的混合,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评吸体验。另一方面,烟雾经过相对更长的通道传输,高温的电子烟烟雾得到进一步的降温,使电子烟烟雾从微小的雾状逐步凝结成更大一些的颗粒状,克服了电子烟烟雾对口腔的冲击感存在感饱满度不够的缺点,解决了电子烟烟雾饱满度不足的问题,有效提高电子烟的整体感官质量。
[0023](2)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更便于制造和组装,部件间的互换性好,其制造成本更低,便于流水线生产组装。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中A-A的截面图。
[0027]图3为图1中B-B的截面图。
[0028]图4为图1中C-C的截面图。
[0029]图5为图1中D-D的截面图。
[0030]图6为图1中E-E的截面图。
[0031 ]图7为图1中端部进气座的立体图。
[0032]图8为图7另一个方向的立体图。
[0033]图9为图1中第一进气座的立体图,第二进气座与其构造相同。
[0034]图10为另一种结构的端部进气座的立体图。
[0035]图11为另一种结构的第一进气座的立体图。
[0036]图中:连接部1,外壳2,端部进气座3,第二进气座4,第一圆管5,第二圆管6,第一进气座7,封口塞8,出气孔9,筋板11。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8]图1-9所示具有多单元气道模块化构成的烟嘴,包括外壳2,所述外壳2的一端设置连接部I;所述外壳2连接部I所在的一端称为首端,另一端称为尾端;
[0039]所述外壳2内设置有两个首尾邻接的混合装置;
[0040]所述混合装置均包括位于外壳2内、沿外壳2首端至尾端方向依次设置的端部进气座3、第一圆管5、第一进气座7、中部带出气孔9的封口塞8,以及设置于第一圆管5内的第二进气座4及第二圆管6;
[0041]所述端部进气座3为一圆板,该圆板的外缘与外壳2内壁接触且其外缘上设置有端部通气孔;所述端部进气座3与第一圆管5的邻接端气密封连接,另一端端面设置有多根筋板11,所述筋板11间形成的气道与端部通气孔相通;
[0042]所述第一进气座7为具有阶梯状截面的圆环,该圆环外径较大的一阶的外缘与外壳2内壁接触且其外缘上设置有轴向通气孔,另一阶与封口塞8接触且其端部处设置有径向通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座7与第一圆管5气密封连接;
[0043]所述第二进气座4为具有阶梯状截面的圆环,该圆环外径较大的一阶的外缘与第一圆管5内壁接触且其外缘上设置有轴向通气孔,另一阶与端部进气座3接触且其端部处设置有径向通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座4与第二圆管6气密封连接;
[0044]所述封口塞8的外缘与外壳2内壁气密封连接,其端面与第二圆管6的端部气密封连接,其上的出气孔9位于第二圆管6的管径内;
[0045]所述外壳2与第一圆管5之间构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圆管5与第二圆管6之间构成第二气流通道。
[0046]其中,所述端部进气座3的圆板与第一圆管5卡接连接,具体的是,在圆板与第一圆管5邻接的一端设置凸环与第一圆管5外壁套装实现卡接连接,显然还可以设置凸环与第一圆管5内壁套装实现卡接连接,或者在圆板上设置环形凹槽与第一圆管5端部卡接连接。
[0047]其中,所述第一进气座7的圆环与第一圆管5卡接连接,具体的是,在第一进气座7的圆环与第一圆管5邻接的一端设置环形凹槽与第一圆管5外壁套装实现卡接连接,显然还可以设置凸环与第一圆管5内壁或外壁套装实现卡接连接等。
[0048]其中,所述第二进气座4的圆环与第二圆管6卡接连接,具体的是,在第二进气座4的圆环与第一圆管5邻接的一端设置环形凹槽与第一圆管5外壁套装实现卡接连接,显然还可以设置凸环与第一圆管5内壁或外壁套装实现卡接连接。所述封口塞8与第二圆管6接触的端面设置凸环与第二圆管6的内壁套装实现卡接连接,显然也可是设置凸环与第二圆管6的外壁套装实现卡接连接,或者设置凹槽与第二圆管6的端部卡接连接。
[0049]本实施例中,所述端部通气孔为设置于端部进气座3的圆板边缘处的多个凹槽,显然也可以是如图10所示的若干通孔。所述轴向通气孔为设置于第一进气座7圆环边缘处的多个凹槽,显然也可以是若干通孔。所述径向通气孔为设置于第一进气座7圆环边缘处的多个凹槽,显然也可以是如图11所示的若干通孔。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气座4的结构与第一进气座7的结构基本相同。
[0050]所述烟嘴的连接部I上设置内螺纹段与电子烟主体连接,显然也可以设置外螺纹段。
[0051]显而易见的,本实用新型中每个混合装置均具有两层气流通道,即外壳2和第一圆管5之间的第一气流通道、以及第一圆管5和第二圆管6之间的第二气流通道,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可在第二圆管6内增设至少一个管体及相应的连接部件,使外壳2内相应增加相应数量的气流通道。通过增加管体来增加气体混合的路径,使各管体相互嵌套、组合后,由最外层的内壁与内嵌的外壁之间,以及最内层的管体之间形成多个圆环状、管状分布并相通的复合环状气流通道,使烟嘴内形成气体能在其内部延长通过的线路,经过气流通道的扰流、湍流、涡流等综合达到混合气体的目的。
[0052]当然,所述混合装置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增加。
[0053]进一步的,也可以在烟嘴的连接部I内腔中设置带一定锥度的塑性胶环(图中未示出),或者与普通烟支直径相适应的过盈配合孔,用于直接抽吸普通卷烟烟支。当其用于抽吸普通卷烟烟支时,因为卷烟烟支燃烧时产生的烟气粒径较大,在使用本烟嘴抽吸时,同样存在通过烟嘴的复合气道时会产生使烟气降温和使粒径更大的特点,当烟气进一步通过复合气道时,一些分子量大或分子变大的烟雾中的有害成分会在烟嘴的管壁中滞留或被截留,这对于降低传统卷烟烟气中的焦油等有害成份,提高烟草香气有较大的贡献;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可用于电子烟等提高评吸的烟气饱满度,改善抽吸口味,也可是用于评吸传统卷烟时降低有害成份的一种新型工具,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0054]使用时,抽吸时,来自电子烟主体的烟气从连接部I的通气管道进入该端的混合装置,并从该混合装置端部进气座3的端部进气孔进入第一气流通道,然后通过第一进气座7的轴向进气孔、径向进气孔进入第二气流通道,之后通过第二进气座4的径向通气孔、轴向通气孔进入第二圆管6的通气管道中,接着从封口塞8的出气孔9中流出进入下一个混合装置,最终流过全部混合装置到达吸烟者口中,烟气在流经各部件后,烟气温度已经有明显下降,烟气温度在下降的过程中,烟气分子中的粒径也随同温度下降和以及较长的距离流通混合,粒径也有所增大,可明显提高抽吸电子烟烟雾的饱满感。
[00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具有多单元气道模块化构成的烟嘴,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至少两个首尾邻接的混合装置; 所述混合装置均包括位于外壳内、沿外壳首端至尾端方向依次设置的端部进气座、第一圆管、第一进气座、中部带出气孔的封口塞,以及设置于第一圆管内的第二进气座及第二圆管; 所述端部进气座为一圆板,该圆板的外缘与外壳内壁接触且其外缘上设置有端部通气孔;所述端部进气座与第一圆管的邻接端气密封连接,另一端端面设置有多根筋板,所述筋板间形成的气道与端部通气孔相通; 所述第一进气座为具有阶梯状截面的圆环,该圆环外径较大的一阶的外缘与外壳内壁接触且其外缘上设置有轴向通气孔,另一阶与封口塞接触且其端部处设置有径向通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座与第一圆管气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进气座为具有阶梯状截面的圆环,该圆环外径较大的一阶的外缘与第一圆管内壁接触且其外缘上设置有轴向通气孔,另一阶与端部进气座接触且其端部处设置有径向通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座与第二圆管气密封连接; 所述封口塞的外缘与外壳内壁气密封连接,其端面与第二圆管的端部气密封连接,其上的出气孔位于第二圆管的管径内; 所述外壳与第一圆管之间构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圆管与第二圆管之间构成第二气流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多单元气道模块化构成的烟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进气座的圆板与第一圆管卡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具有多单元气道模块化构成的烟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座的圆环与第一圆管卡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具有多单元气道模块化构成的烟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座的圆环与第二圆管卡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具有多单元气道模块化构成的烟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座的圆环与第二圆管卡接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具有多单元气道模块化构成的烟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为两套。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多单元气道模块化构成的烟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进气座的圆板一侧设置与第一圆管卡接连接的凸环。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具有多单元气道模块化构成的烟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座的圆环一侧设置与第一圆管卡接连接的环形凹槽。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具有多单元气道模块化构成的烟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座的圆环一侧设置与第二圆管卡接连接的环形凹槽。
【文档编号】A24F47/00GK205648924SQ201620338929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0日 公开号201620338929.X, CN 201620338929, CN 205648924 U, CN 205648924U, CN-U-205648924, CN201620338929, CN201620338929.X, CN205648924 U, CN205648924U
【发明人】吴俊 , 袁大林, 朱东来, 巩效伟, 张霞, 李廷华, 杨继, 李寿波, 洪鎏
【申请人】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