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力抗强风遮雨、遮阳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8654阅读:7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卸力抗强风遮雨、遮阳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日常用的遮雨、遮阳伞,特别是关于遮雨、遮阳伞在卸掉风力抵抗强风的方法上的创新发明。
现有的雨伞和大、小型遮阳伞,当刮大风时,风窜行到伞的底部由下向上吹,或伞面布兜着风时,常使伞的把持力瞬间大增,或使伞的长骨抵抗不了强劲的风力,其外沿极易向上翻起。为了克服这一缺点,现有的一些伞,如ZL94195161抗翻折雨伞及ZL96222778一种具有抗风功能的遮阳伞骨架所述,都只是集中在对伞的骨架结构进行了改进,其增强抗风的方法是通过加强伞骨架的钢性,增强伞在使用时直接与风力相抗衡的能力,没有采用有效地卸掉风力的方法来达到抗风的目的,事实上其抗风的效果不是很好。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施简易的方法,使本发明所述卸力抗强风遮雨、遮阳伞能够卸掉部分风力达到抵抗强风吹袭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卸力抗强风遮雨、遮阳伞采取以下设计方法来达到目的。按

图1、图2、所述它由伞把9、立柱1、伞长骨6、撑骨5、滑圈4、铰接点P等构件组成伞骨架,由伞面布2、卸风口8、防反吹隔网7及防漏雨蓬3等组成卸风伞面,卸风伞面铺设连接在伞骨架上。当打开伞使用时,伞通常都是靠伞的立柱1、伞长骨6、撑骨5、滑圈4、铰接点P等构件组成的伞骨架来支撑伞面布2,达到遮雨、遮阳的目的。刮风时,风会从不同方向吹来,现有的伞是通过加强伞骨架上伞长骨6及撑骨5等的钢性来抗衡更强烈的风力,其抗风能力是得到了部分加强,但是效果仍不理想。由于伞骨架支撑和连接着伞面布2,形成向下内弓的弧形面。向上的这一外伞面的受力,所述伞面布2有伞骨架张力的依托,形成弓形的外弧面,对于迎面吹来的风抵抗能力较强,风力比较容易顺着伞的外弧形面被卸走,因此,受风力吹袭而出现使伞向内收合的机会不多,对伞所造成的破坏性也不大。而向下的这一内伞面的受力,是伞的内弧形面一一所述伞面布2的内侧,对于由下向上吹的风力抵抗能力则较差。当窜行的风从伞的内弧形面由下向上吹时,由于伞面布2的内侧是伞的内弧形面,正兜着风力,风力很难被卸掉。当这股由下向上吹的风力加强到一定程度时,会对伞内弧面产生很大的推压力,这股风力对伞面布2内侧的推压力,在实际作用上转变为对伞长骨6的向上牵引力,使伞长骨6受力向外翻转。这种由风力对伞面布2内侧的推压力转化为对伞长骨的向外翻转力,与窜行到伞内侧由下向上吹的风力的大小成正比。当这股风力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使伞长骨6向外翻折,或者是使伞脱离把持力随风吹走(尤其是儿童使用伞时,常常出现把持力不足,伞被风吹走)。我们都知道在日常中使用时相对于伞,风随时从无固定的方向吹袭而来,伞的使用者常有防不胜防的感觉,而在风雨中出现以上这两种难堪的场面,都会给伞的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为尽量减少遇到强风伞又兜风时,其伞长骨6受力容易向外翻转,增强伞的抗风能力,减少伞的把持力,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我们在图1、所述两根伞长骨之间的伞面布2上,直接开了多个具有较大面积的卸风口8。当伞的内弧面兜着风力时,并不完全靠伞骨架的钢性来抗衡风力对伞产生的作用力,而是让具有相当份量的部分风力顺利地通过卸风口8,将其排泄走。当卸风口的面积适度地被加大时,由于风力被不断排卸掉,对所述伞内弧面即所述伞面布2内侧的推压力,能被成整数倍地降低。这种风力对伞内弧面的推压力,能通过卸风口8的排泄,被大大地减弱,伞长骨的外翻力及伞所需的把持力也同时被减弱,使所述遮雨、遮阳伞达到抗强风的能力。同时卸风口8开在靠伞长骨6的中间,接近伞长骨6与撑骨5交接的铰接点P的部位,这里是伞骨架钢性最薄弱的地方。因为在伞的外沿部分伞长骨6伸展的距离较远,这部分所占的面积较大,承受风的作用力也最大,但这部分的伞面布完全靠伞长骨6的单独联接支撑。而伞长骨6靠伞顶内端的一段,有撑骨5通过铰接点P作为活动关节与其相连接,伞被撑开时构成三角形的稳定形状,在伞长骨6、撑骨5、立柱1及滑圈4之间能够产生相互依托的支撑力和牵引力,构成一个钢性体;而伞长骨6的外沿部分则不同,完全成为一自然悬吊着的杠杆力臂,仅仅依靠伞面布2的连接定位。这也是现有产生制造出来的各种遮雨、遮阳伞的这种固有的结构模式,决定了整把伞受风力作用最薄弱的地方,就是在撑骨5与伞长骨6的铰接点P前端稍微远离伞顶方向的部位上,也就是靠近伞长骨6的中间部位。这是大多数伞受到风力吹袭时最容易向外翻折的地方。因为在伞外沿的伞面布2所受的风的作用力最大,这些作用力都被集中传递到为数不多的几根伞长骨6上,伞长骨6只能通过它自身和撑骨5再把力传递给立柱1。当这种力传递到伞长骨6和撑骨5的接合处——铰接点P,由于立柱1所受的是垂直向下拉的把持力,而伞面所承受的是风力由下向上吹的推压力,与立柱1上的把持力完全相反,力的传递方向在铰接点P发生变化,一股向上吹的风力和一股向下拉的把持力在伞长骨6与撑骨5的铰接点P的前端,即伞长骨6的中间部位相抗衡,这两股相反方向的作用力的抗衡,其结果是在伞长骨6的中间部位产生一个杠杆作用力,使伞长骨折弯或向上翻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在这一部位上剪开多个卸风口8的方法把部分的风力卸走。卸风口8的面积大小和个数的多少是根据各种遮雨、遮阳伞的不同使用功能的需要而设定,卸风口的面积越大和卸风口的个数越多所卸的风力就越大,卸风口8在伞面布2上的排列方法可排列成单排或多排的形式。由于在伞面布2内侧兜风时会形成一定的推压力,该推压力会迫使风加快速度通过卸风口8,卸掉风力,大大地减少伞面布2内侧兜风时的风力作用,也减少伞长骨6所承受向外翘翻的杠杆力。在附图1中,我们是在两根伞长骨6之间的伞面布2上剪开出卸风口8,而伞长骨与伞长骨之间间隔开一个间距不开卸风口。在许多情况下这已经能达到我们所要求的卸风的目的,因为卸风口8所卸掉的风力对相邻的两根伞长骨都有减缓力的作用。卸风口8的面积大小和个数的多少可根据伞的不同用途的需要而设定。
采用所述在伞面布2上开多个所述卸风口8,能卸掉部分的风力的方法。能达到增强伞的抗风能力的目的。为了解决所述卸风口8敞开口漏雨、漏光的问题,我们在每个卸风口8的上方都加上所述防漏雨蓬3来解决这一问题。防漏雨蓬3的面积比卸风口8的面积大,防漏雨蓬3的底边与卸风口2左、右方及上方边缘的伞面布2缝纫或粘接在一起。防漏雨蓬3分为自然下垂状态和被风力全顶开及半顶开状态,无风力作用时,防漏雨蓬3开口自然向下垂靠于伞面布2上;当不是很强烈的风从伞的内侧由下向上吹时,防漏雨蓬3能被风力部分地顶开或处于半开状态,形成一个卸风力的气道,让风顺利地通过;当风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防漏雨蓬3的开度达到最大,达到全顶开状态,这时排卸风力的能力也达到最大,所述防漏雨蓬3的外表面形状之一如附图1所示,是弧形面状(我们根据不同人的审美观的需求,把所述防漏雨蓬3的外表面形状,设计成平面状、三角形状、锥形筒体状等)。虽然,当排卸掉的风流经防漏雨蓬3时,会有一些磨擦阻力,但对于整把伞而言,风对伞面布2的推压作用力,开了卸风口之后比不开卸风口之前要小得多。防漏雨蓬3的作用,一方面是使风经卸风口8卸走,能按照防漏雨蓬3原来所设定的流向将风顺利地卸掉,另一方面的作用是遮挡在伞的顶方垂直落下及各横向吹来的雨水和遮挡伞上方射来的阳光,保持各种伞原有的遮雨、遮阳功能。由于防漏雨蓬3设计时其面积比卸风口8的面积大,卸风口8边缘的左、右方及上方都与防漏雨蓬3的底边缝纫粘接在一起,防漏雨蓬3虽然开口向下,在卸风口8上方占有一定的遮挡面积,即使在全开状态下,所述防漏雨蓬3的横向开度达到最大。此刻从伞内侧经卸风口8和防漏雨蓬3排卸出的风力强度,由于伞内侧兜风时有一定推压力作用,其风力的强度必然大于同一时刻横向吹来的风力强度。雨点是很难通过防漏雨蓬3的侧向开口进入卸风口8,漏进伞内侧。当横向吹来的风力强度大于从卸风口8和防漏雨蓬3开口处排出的风力强度时,防漏雨蓬3的开口处只能处于半顶开或闭合下垂状态,雨点更难通过防漏雨蓬3进入伞内侧。在所述卸风口8上还缝制了防反吹隔网7。防漏雨蓬3和防反防吹隔网7可同时用缝纫或粘贴等不同的方法固定在卸风口8上。防反吹隔网7的作用是当风吹向伞的外侧面时,能够在伞的内侧托着防漏雨蓬8。由于防反吹隔网7的网格疏密度适中,即使很强烈的风也不会从伞的外侧将防漏雨蓬3吹过隔网,风和雨能够被有效地阻隔在伞的外侧,不能从伞的外侧通过卸风口8;而当风窜吹到伞的内侧由下向上吹时,风能顺利地从卸风口8上的防反吹隔网7中的网孔穿过,并把防漏雨蓬3顶开排卸到伞的外侧,不会产生很大的阻力。图1、图2上的防反吹隔网7是直接在所述伞面布2上冲、剪出多个网孔,再缝制好孔的边缘,直接在所述的伞面布2上制作成所述的卸风口8及所述的防反吹隔网7。
所述防漏雨蓬3、防反吹隔网7的大小及几何形状能制作成多种样式,附图1、附图2所示的是其中的一种。在实际生产设计中,可根据卸风力的大小、整体外观上的审美,甚至于儿童好奇心理及工艺加工上的难易程度,结合伞的遮雨、遮阳及防漏功能需要,设计成多种既有美观样式又实用的卸力抗强风遮雨、遮阳伞。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卸力抗强风遮雨、遮阳伞,它由立柱1、伞长骨6、撑骨5、滑套4、铰接点P等构成的伞骨架,和连接铺设在伞骨架上所述的伞面布2、卸风口8、防反吹隔网7、防漏雨蓬3等构成的卸风伞面二大部分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卸风伞面是在伞面布2上开有多个卸风口8,卸风口8上缝制或粘接有防反吹隔网7和防漏雨蓬3。对于窜行到伞的底部由下向上吹的风,能从卸风口8中卸掉部分风力,减少伞内侧兜风时风对伞内侧的推压作用力。
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卸力抗强风遮雨、遮阳伞,其特征在于卸风伞面的制作能用在各种大、中、小型伞骨架上及各种长柄、短柄、折叠等结构形式的遮雨、遮阳伞上。
3.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卸力抗强风遮雨、遮阳伞,其特征在于卸风伞面上所开卸风口8的个数及卸风口的排列方法可根据不同伞型的卸风力需要进行不同的组合排列。
4.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卸力抗强风遮雨、遮阳伞,其特征在于防反吹隔网7是直接在伞面布2上开孔,缝纫其孔的边缘定形。
5.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卸力抗强风遮雨、遮阳伞,其特征在于伞面布上所开卸风口8上的防漏雨蓬3,做成的形状有弧形状、平面状、下大上小的锥形筒体状等多种立体几何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卸力抗强风遮雨、遮阳伞,其特征在于铺设在伞骨架上的伞面布上开有多个的卸风口,卸风口上缝制有防反吹隔网和防漏雨篷。对于窜行到伞的底部由下向上吹的风,能从卸风口中卸掉部分风力,大大地增强本伞的抵抗强风能力,和减少伞的把持力;伞顶上的风雨和阳光,有防漏雨篷和防反吹隔网遮挡,不能直接穿透过卸风口,既能增强抗风能力又保持伞原来的所有功能。伞的加工成形的方法简易,实用方便。
文档编号A45B25/00GK1264560SQ0010142
公开日2000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12日
发明者张鸿辉 申请人:张鸿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