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婴、幼儿抱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9513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式婴、幼儿抱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可调式婴、幼儿抱袋,尤指一种可依婴、幼儿不同的体形调整容置空间大小,以提供一合身的抱袋。
一般婴、幼儿的睡袋10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主要是由若干块布车缝而成,再于块布重叠处设有若干扣体11,以供幼儿穿着时可利用扣体11扣合重叠,以达合覆保暖的目的,但其结构上均以扣体11扣合块布达合覆的效果,故扣体11与扣体11间常造成空隙,而产生漏风等缺点,且该款睡袋10使用时,幼童的体形必需十分合身,因此其活动空间有限(因为求合身),造成幼儿腿部、手部会有无处可伸展的缺点,相对的在替幼儿更换尿片时,需将整件睡袋10展开,方可完成更换尿片的动作,在此时较大的温差变化容易造成幼儿着凉感冒。
有鉴于上述的缺点,业界为求改善之道,乃将腿部、手部设成可伸出或具有活动空间的抱袍结构20(如图2所示),使当婴、幼儿穿着时,其手、腿部均可露于衣外,其虽可达到保暖及具供婴、幼儿的手、腿部活动的空间,但却受限于其本体无法因应各种婴、幼儿的体形而做一适当的调整,由于婴、幼儿的生长快慢不一,使在同一年龄的婴儿其体形差距极大(该体形尤指婴、幼儿的身高;按一般正常刚出生的婴儿其身长约为45-55cm,但至三到五个月后,有些婴儿的身长乃维持在55cm左右,但另一些婴儿的身长可能已至65cm,甚至为75cm),故该款的抱袍20并无法同时满足同一时期出生的婴儿使用;另请参阅图3所示,此为一种适合于会爬行的幼儿使用的睡袍30,该型的睡袍30虽可解决前述抱袍20易受限于婴儿体形不同差异而导致不合身的缺点,但因其是供会爬行的幼儿使用,故其活动空间大(其底部非呈一封闭式),相对的其保暖性不佳,常会发生漏风的情形,进而导致婴儿受凉感冒,故此种睡袍并不适合较小的婴、幼儿使用。
于是,本创作人为能解决上述的诸多缺点,因此乃积极的加以研究与改进,经长期的努力试作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以提供一种可调式的婴、幼儿抱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婴、幼儿抱袋,以供可依婴、幼儿不同的体形(身材)调整抱袋的大小,从而提供一合身的抱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有足够的空间以供婴、幼儿的活动的可调式婴、幼儿抱袋。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兼具抱袍及睡袋双重功能的可调式婴、幼儿抱袋。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婴、幼儿抱袋,其特征在于主要是包括一本体,该本体的底端是为一立体底部,而沿立体底部向上设有一可掀式的前片部,且本体两侧形成一侧翼部,而呈一连续性一体成形的立体抱袋,其中该本体的前缘为一圆弧状,且于圆弧状的两端的两面各设有一与前片部的吊带扣合的扣接元件;该前片部的开放端为一凹弧状,并在该凹弧状的两侧各向上延设一吊带,该吊带的正面上设有一扣合元件,且在吊带的两侧下缘呈一弧形缺口,并沿弧形缺口下缘藉由接合元件与侧翼部接合以形成一立体侧边,另在前片部的接合元件的内侧设有一排的扣接元件,且两侧的扣接元件形成相对应状,该扣接元件是可与吊带的扣合元件扣合;该侧翼部是藉由接合元件与前片部接合,并在侧翼部的上缘呈一弧形缺口;所述前片部两侧的接合元件与侧翼部接合,形成一具供婴、幼儿手部伸出于外的容置空间,且前片部吊带上的扣合元件扣合于本体上的扣接元件或前片部上的扣接元件,进而组扣成一不同容置空间的抱袋,以供不同体形的婴、幼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特征还在于该本体的圆弧状内设一系带,该系带的两端并伸出于外,将系带往两侧拉,可使该上缘紧缩形成一帽体,可提供保护婴、幼儿的头部。
该接合元件是为拉链。
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特殊的结构设计,因此在使用实施上至少具有如下的优点1、适合于不同体形的婴、幼儿使用可视不同体形的婴幼儿,而调整前片部的扣合元件扣合于本体上的扣接元件或扣合在前片部的扣接元件,以达调整出一个适当的容置空间。
2、穿、脱便利由于婴幼儿一天内可能要更换多次的尿布(片),利用前片部为一可掀式的设计,以达更方便家长更换尿布的动作。
3、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因本实用新型为一立体式的抱袋,故其除包覆性(保暖性)佳外,且形成一立体的容置空间,并具有供婴幼儿的手部伸出的立体环口,具有足够的空间供婴幼儿活动,不致于限制其活动的空间。
4、兼具睡袋及抱袍双重功能者当婴、幼儿睡着时,可将手部置入于内为一睡袋的功能,当婴、幼儿醒时,可视婴幼儿的体形将手部由立体环口伸出,或将接合元件往下拉使供手部可伸出于外,而为一抱袍的功能。
为使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实用功效,兹附以较佳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是习式睡袋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习式抱袍的外观示意图;图3是习式睡袍的外观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抱袋展开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扣的外观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使用中的一外观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吊带扣合元件与前片部扣接元件扣合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是为一种可调式婴、幼儿抱袋,请参阅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包括一本体40,该本体的底端是为一立体底部41,而沿立体底部41向上设有一可掀式的前片部46,且本体40延伸一侧翼部47,呈连续性一体成形的立体抱袋,其中该本体40的前缘为一圆弧状42,并在该圆弧状42内设有一系带421,该系带421的两端并伸出于外,且于圆弧状42的两端内面各设有一扣接元件422,在本体40的内面中央处设有一可拆式的护肚43,该护肚43是在背面适当处设有与本体40的扣带44相对应的粘带431,且在两端正反面分别设有对应的粘扣带432,另本体40的背面适当处则车缝一穿带45;该前片部46的开放端为一凹弧状461,并在该凹弧状461的两侧各向上延设一吊带462,该吊带462的正面上则设有扣合元件463,且在吊带462的两侧下缘呈一弧形缺口464,并沿弧形缺口464下缘藉由接合元件48与侧翼部47形成一立体侧边49(该接合元件可为拉链),另在前片部46的接合元件48的内侧设有一排的扣接元件465,且两侧的扣接元件465形成相对应状;该侧翼部47是藉由接合元件48与前片部46接合,并在侧翼部47的上缘呈一弧形缺口471;如上述的结构(请参阅图6所示),当欲穿着时,将婴、幼儿80放置于本体40上,再将前片部46覆盖于婴幼儿的身上,使前片部46的凹弧状461置于婴幼儿80的颈部下缘,藉由其两侧的接合元件48与侧翼部47扣合,而形成一立体的容置空间50,并利用前片部46其吊带462上的扣合元件463扣合于本体40上缘的圆弧状42两端的扣接元件422,进而组扣成一立体的抱袋,并使前片部46与侧翼部47的弧形缺口464、471形成一立体环口60,该立体环口60则可提供婴、幼儿80的手部81伸出于外,另藉由其圆弧状42的系带421往两侧拉,使该上缘紧缩形成一帽体70,以提供保护婴、幼儿的头部,并可藉由本体40后方所车缝的穿带45,将婴、幼儿包覆于其内,供抱负者的手部穿设而抱负该婴幼儿;再者,因婴、幼儿的体形不一,藉由前片部46为一可掀式的特殊设计,使当婴、幼儿的体形较小时,可将该前片部46反折,使其吊带462的扣合元件463扣合在前片部46适当位置的扣接元件465上(如图7所示),而达调整容置空间50的大小,以适用于不同体形的婴、幼儿使用;另外,当婴、幼儿睡着时,要将其手部置入于容置空间50内,并将系带421往两侧拉,形成一帽体70以供保护婴、幼儿的头部;若婴、幼儿醒时,可将接合元件48往下拉(或将手部由立体环口60伸出),使其手部可伸出于外,而提供睡袋及抱袍双重功能。
另藉由护肚43背面的粘带431扣合于本体40的扣带44上,并可作一适当的高低调整,以适应不同体形的幼儿穿着,且可利用前片部46与侧翼部47的设计,以方便家长更换幼儿的尿布,只要将接合元件48呈分离状态,使前片部46呈一可掀式的状态,可使在更换尿布时,护肚43仍包覆幼儿的腹部,故不会造成婴、幼儿因温差变化较大而感冒。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婴、幼儿抱袋因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并且在同类产品中均未见有类似的创作或发表,乃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式婴、幼儿抱袋,其特征在于主要是包括一本体,该本体的底端是为一立体底部,而沿立体底部向上设有一可掀式的前片部,且本体两侧形成一侧翼部,而呈一连续性一体成形的立体抱袋,其中该本体的前缘为一圆弧状,且于圆弧状的两端的两面各设有一与前片部的吊带扣合的扣接元件;该前片部的开放端为一凹弧状,并在该凹弧状的两侧各向上延设一吊带,该吊带的正面上设有一扣合元件,且在吊带的两侧下缘呈一弧形缺口,并沿弧形缺口下缘藉由接合元件与侧翼部接合以形成一立体侧边,另在前片部的接合元件的内侧设有一排的扣接元件,且两侧的扣接元件形成相对应状,该扣接元件是可与吊带的扣合元件扣合;该侧翼部是藉由接合元件与前片部接合,并在侧翼部的上缘呈一弧形缺口;所述前片部两侧的接合元件与侧翼部接合,形成一具供婴、幼儿手部伸出于外的容置空间,且前片部吊带上的扣合元件扣合于本体上的扣接元件或前片部上的扣接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婴、幼儿抱袋,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圆弧状内设一系带,该系带的两端并伸出于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婴、幼儿抱袋,其特征在于该接合元件是为拉链。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式婴、幼儿抱袋,尤指一种可依婴、幼儿不同的体形调整容置空间大小,以提供一合身的抱袋,本实用新型是包括一本体,其特征是该本体的底端是为一立体底部,而沿立体底部向上设有一可掀式的前片部,且本体两侧形成一侧翼部,而呈连续性一体成形的立体抱袋,本体的前缘及前片部上各设有扣接元件,以供前片部的扣合元件做一适当的扣合,以达调整抱袋容置空间的大小,以适用于不同体形的婴幼儿使用。
文档编号A41B13/06GK2425526SQ002317
公开日2001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29日
发明者蔡铭霖 申请人:蔡铭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