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两种夹合间距的发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396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构成两种夹合间距的发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头饰,特别是一种构成两种夹合间距的发夹。
为此,美国专利第4976277号专利案,公开了如


图12所示的发夹,其包括基座100、弧状弹性中片120及上夹片110。
基座100一端设有相对的压片101,于压片101上分别向内延设扣钩102,基座100另一端设有相对的托架103,于托架103上方分别设有相对应枢接上夹片100的枢接孔104。
上夹片110一端两侧分别向外凸设穿套并枢设于基座100托架103枢接孔104内的枢轴部111,其另一端设有扣孔112。
弧状弹性中片120一端两侧及中间分别设有构成空间的呈弧曲状的凸耳121及向凸耳121延伸的掣板122,其另一端设有与上夹片110上扣孔112位于不同平面上的扣孔123。
夹片110以其枢轴部111嵌套在凸耳121及掣板122所形成的空间并枢设于托架103的枢接孔104内,其另一端呈可开闭状态;弧状弹性中片120组装于基座100与上夹片110之间,并能以上夹片110的枢轴部111为中心作一定范围的摆动;弧状弹性中片120及上夹片110的另一端结合在一起,令其扣孔112、123位于不同平面上。
这种结构的发夹使用时,虽可随发束的多寡,而将不在同一平面上而形成高低差的扣孔112、123,择一扣合在压片101的扣钩102上,以改变弧状弹性中片120的弯曲度,从而令其夹持效果可较上述的发夹佳。因弹性中片120无论嵌套在上夹片110与基座100枢设的一端或直接与上夹片110结合在一起的一端,均系以活动方式与上夹片110结合在一起,故当发束夹持在弹性中片120与上夹片110间时,弧状弹性中片120易因上夹片110的压力及发束的推挤,而向其中一端移动,进而无法稳固地夹持在发束上,从而由夹持的发束上逐渐滑落下来,在使用上仍不尽理想。
本实用新型包括基座板、枢设于基座板上的上夹片及设置于基座板与上夹片之间的弹性中片;基座板两端的两侧分别相对设有自由端分别相对向内延设扣钩的压片及枢接片;枢接片上设有位于自由端的相应的枢接孔及位于枢接孔与基座板相接端之间的相对应的滑道槽;上夹片两端两侧分别向外相对延设与基座板枢接片上枢接孔相对应并穿套枢接的枢轴部及扣孔;扣孔两端分别设有组接部及第一卡制件;弹性中片两端两侧分别相对设有与基座板枢接片上滑道槽相对应并嵌入移动的滑动轴及与上夹片组接部嵌套组接的组接部;邻近滑动轴的端部向外延设弧状弹性部;在邻近组接部处设有与上夹片的扣孔相对应并在不同平面上扣孔,扣孔旁设有与上夹片第一卡制件对应嵌合的第二卡制件。
其中上夹片上第一卡制件为凹折部。
弹性中片上第二卡制件为凸折部。
上夹片上第一卡制件为扣孔内侧缘。
弹性中片上第二卡制件为延设于扣孔一侧的定位凸片。
上夹片上第一卡制件为大卷圆。
弹性中片上第二卡制件为小卷圆上夹片上组接部为卷圆;弹性中片上组接部为以横向方式嵌套组接于上夹片上为卷圆组接部的卷圆。
上夹片上组接部为弯折端;弹性中片上的组接部为以横向方式嵌套组接于上夹片上为弯折端组接部的嵌入端。
弹性中片在中段区域设有凹入的弧曲状压面。
弹性中片在中段区域设有呈波浪起伏状压面。
弹性中片扣孔一侧形成进入上夹片扣孔内一侧以使其定位的定位凸片。
弹性中片弧曲状压面两侧分别相对设有两行凸部,并于两行凸部间设有镂空的开槽,开槽中设有与凸部互相交错的压条。
基座板设有位于枢接片后侧的挡片。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基座板、上夹片及弹性中片;基座板两端分别向内延设扣钩的压片及设有枢接孔及滑道槽的枢接片;上夹片两端延设枢轴部及扣孔,扣孔两端设有组接部及第一卡制件;弹性中片两端设有与枢接片上滑道槽相对应并嵌入移动的滑动轴及与上夹片组接部嵌套组接的组接部;滑动轴端部延设弧状弹性部;邻近组接部处设有与上夹片的扣孔相对应并在不同平面上扣孔,扣孔旁设有与上夹片第一卡制件对应嵌合的第二卡制件。使用时,可依所欲夹持的发束多寡,选择将基座板一端压片向内延设的扣钩穿入上夹片的扣孔或弹性中片的扣孔中,从而使上夹片与基座板产生两种不同的夹合间距。当上夹片与基座板夹合时,弹性中片藉由其弧状弹性部的弹性作用,使其一端的滑动轴固定在滑道槽最高位置处,并藉由第一、二卡制件的定位作用,使该弹性中片与上夹片组接部端亦不致移动,从而使弹性中片在受到推挤时,不会在基座板上来回滑动,夹持效果好、不致与发束脱离,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夹持较多发丝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夹持较少发丝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局部剖视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7、为图6中A部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局部剖视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10、为习知的发夹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11、为习知的发夹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12、为美国第4976277号专利案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基座板1两端的两侧分别相对设有压片11及枢接片12。两压片11的自由端分别相对向内延设扣钩111。枢接片12上设有位于自由端的相应的枢接孔121及位于枢接孔121与基座板1相接端之间的相对应的滑道槽122。
上夹片2一端两侧分别向外相对延设与基座板1枢接片12上枢接孔121相对应并穿套枢接的枢轴部21,上夹片2另一端设有为卷圆的组接部22及邻近组接部22处的扣孔23,于扣孔23旁设有为凹折部的第一卡制件24。
弹性中片3两端两侧分别相对设有滑动轴31及为卷圆的组接部32。滑动轴31与基座板1枢接片12上滑道槽122相对应并嵌入移动,邻近滑动轴31的端部向外延设弧状弹性部311。组接部32与上夹片2的组接部22相对应并以横向方式嵌套组接。弹性中片3在邻近组接部32处设有与上夹片2的扣孔23相对应并在不同平面上扣孔33,扣孔33旁设有与上夹片2为凹折部的第一卡制件24对应嵌合的为凸折部的第二卡制件34,弹性中片3在中段区域设有凹入的弧曲状压面35。
上夹片2以枢设于基座板1枢接片12的枢接孔121内的枢轴部21枢接于基座板1上,弹性中片3以其上滑动轴31嵌入基座板1枢接片12上滑道槽122内以滑动枢接于基座板1上,并以其与上夹片2组接部22嵌套的组接部32与上夹片2组接,其为凸折部的的第二卡制件34与上夹片2为凹折部的第二卡制件24嵌合,其弧状弹性部311抵于基座板1上。
使用时,可依所欲夹持的发束多寡,选择将基座板1一端压片11向内延设的扣钩111穿入上夹片2的扣孔23或弹性中片3的扣孔33中,从而使上夹片2与基座板1产生两种不同的夹合间距。如图4所示,当发丝较少时,将基座板1一端压片11向内延设的扣钩111穿入上夹片2的扣孔23中,使弹性中片3的弧曲状压面35形成较大的弯曲弧度,以产生较大的夹持力。如图3所示,当发丝较多时,将基座板1一端压片11向内延设的扣钩111扣固位于弹性中片3的扣孔33处,使弹性中片3的弧曲状压面35形成较小的弯曲弧度,以使较多的发丝可完全被夹持其中。
当上夹片2与基座板1夹合时,弹性中片3藉由其弧状弹性部311的弹性作用,使其一端的滑动轴31固定在滑道槽122最高位置处,并藉由第一、二卡制件24、34的定位作用,使该弹性中片3与上夹片2组接部22、32端亦不致移动,从而使弹性中片3在受到推挤时,不会在基座板1上来回滑动,使其上的弧曲状压面35所产生的曲面变化更为确实。
实施例二如图5、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基座板1、枢设于基座板1上的上夹片2及设置于基座板1与上夹片2之间的弹性中片3a。
基座板1两端的两侧分别相对设有压片11及枢接片12。两压片11的自由端分别相对向内延设扣钩111。枢接片12上设有位于自由端的相应的枢接孔121及位于枢接孔121与基座板1相接端之间的相对应的滑道槽122。
上夹片2一端两侧分别向外相对延设与基座板1枢接片12上枢接孔121相对应并穿套枢接的枢轴部21,上夹片2另一端设有为卷圆的组接部22及邻近组接部22处的扣孔23,扣孔23内侧缘构成第一卡制件231。
弹性中片3的弹性中片3a两端两侧分别相对设有滑动轴31及为卷圆的组接部32。滑动轴31与基座板1枢接片12上滑道槽122相对应并嵌入移动,邻近滑动轴31的端部向外延设弧状弹性部311。组接部32与上夹片2组接部22相对应并以横向方式嵌套组接。弹性中片3在邻近组接部32处设有与上夹片2的扣孔23相对应并在不同平面上扣孔33,扣孔33一侧延设为定位凸片的第二卡制件331。弹性中片3在中段区域设有凹入的弧曲状压面35a,弧曲状压面35a两侧分别相对设有两行锥状凸部351,并于两行凸部351间设有镂空的开槽350,开槽350中设有与凸部351互相交错的压条352。
上夹片2以枢设于基座板1枢接片12的枢接孔121内的枢轴部21枢接于基座板1上,弹性中片3a以其上滑动轴31嵌入基座板1枢接片12上滑道槽122内以滑动枢接于基座板1上,并以其与上夹片2组接部22嵌套的组接部32与上夹片2组接,其为定位凸片的第二卡制件331嵌合于为扣孔23内侧缘的第二卡制件231,其弧状弹性部311抵于基座板1上。
使用时,可依所欲夹持的发束多寡,选择将基座板1一端压片11向内延设的扣钩111穿入上夹片2的扣孔23或弹性中片3的扣孔33中,从而使上夹片2与基座板1产生两种不同的夹合间距。如图4所示,当发丝较少时,将基座板1一端压片11向内延设的扣钩111穿入上夹片2的扣孔23中,使弹性中片3的弧曲状压面35形成较大的弯曲弧度,以产生较大的夹持力。如图3所示,当发丝较多时,将基座板1一端压片11向内延设的扣钩111扣固位于弹性中片3的扣孔33处,使弹性中片3的弧曲状压面35形成较小的弯曲弧度,以使较多的发丝可完全被夹持其中,并藉由压条352将发束均匀分布在相邻的凸部351间,以增加夹持的效果者。
当上夹片2与基座板1夹合时,弹性中片3a藉由其弧状弹性部311的弹性作用,使其一端的滑动轴31固定在滑道槽122最高位置处,并藉由分别为扣孔23内侧缘的第一卡制件231及为定位凸片的第二卡制件331的定位作用,使该弹性中片3a与上夹片2组接部22、32端亦不致移动,从而使弹性中片3a在受到推挤时,不会在基座板1上来回滑动,使其上的弧曲状压面35a所产生的曲面变化更为确实。并当弹性中片3a的一端组接部32以横向嵌入上夹片2端部组接部22组接以使弹性中片3a与上夹片2夹合时,可藉由为定位凸片的第二卡制件331嵌卡于为扣孔23内侧缘的第一卡制件231,从而使弹性中片3a得以被定位。
实施例三如图8、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基座板4、枢设于基座板4上的上夹片5及设置于基座板4与上夹片5之间的弹性中片6。
基座板4两端的两侧分别相对设有压片41、枢接片42及设置于枢接片42后侧的挡片423。两压片41的自由端分别相对向内延设扣钩411。枢接片42上设有位于自由端的相应的枢接孔421及位于枢接孔421与基座板4相接端之间的相对应的滑道槽422。
上夹片5一端两侧分别向外相对延设与基座板4枢接片42上枢接孔421相对应并穿套枢接的枢轴部51,上夹片2另一端设有为弯折端的组接部52及邻近组接部52处的扣孔53,于扣孔53旁设有为大卷圈的第一卡制件54。
弹性中片6两端两侧分别相对设有滑动轴61及为嵌入端的组接部62。滑动轴61与基座板4枢接片42上滑道槽422相对应并嵌入移动,邻近滑动轴61的端部向外延设弧状弹性部611。组接部62与上夹片5组接部52相对应并以横向方式嵌套组接。弹性中片6在邻近组接部62处设有与上夹片5的扣孔53相对应并在不同平面上扣孔63,扣孔63旁设有与上夹片5为大卷圈的第一卡制件54对应嵌合的为小卷圈的第二卡制件64,弹性中片6在中段区域设有呈波浪起伏状的弧曲状压面65。
上夹片5以枢设于基座板4枢接片42的枢接孔421内的枢轴部51枢接于基座板4上,弹性中片6以其上滑动轴61嵌入基座板4枢接片42上滑道槽422内以滑动枢接于基座板4上,并以其与上夹片5组接部52嵌套的组接部62与上夹片5组接,其为小卷圈的第二卡制件64与上夹片5为大卷圈的第二卡制件54嵌合,其弧状弹性部611抵于基座板4上,并藉由基座板4上的挡片423限制并阻挡弧状弹性部611,以使其对弹性中片6产生更佳的辅助效果。
使用时,可依所欲夹持的发束多寡,选择将基座板4一端压片41向内延设的扣钩411穿入上夹片5的扣孔53或弹性中片6的扣孔63中,从而使上夹片5与基座板4产生两种不同的夹合间距。亦即当发丝较少时,将基座板4一端压片41向内延设的扣钩411穿入上夹片5的扣孔53中,使弹性中片6的弧曲状压面65形成较大的弯曲弧度,以产生较大的夹持力。反之,当发丝较多时,将基座板4一端压片41向内延设的扣钩411扣固位于弹性中片6的扣孔63处,使弹性中片6的弧曲状压面65形成较小的弯曲弧度,以使较多的发丝可完全被夹持其中。
权利要求1.一种构成两种夹合间距的发夹,它包括基座板、枢设于基座板上的上夹片及设置于基座板与上夹片之间的弹性中片;基座板两端的两侧分别相对设有自由端分别相对向内延设扣钩的压片及枢接片;枢接片上设有位于自由端的相应的枢接孔;上夹片两端两侧分别向外相对延设与基座板枢接片上枢接孔相对应并穿套枢接的枢轴部及扣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板枢接片上设有位于枢接孔与基座板相接端之间的相对应的滑道槽;上夹片扣孔两端分别设有组接部及第一卡制件;弹性中片两端两侧分别相对设有与基座板枢接片上滑道槽相对应并嵌入移动的滑动轴及与上夹片组接部嵌套组接的组接部;邻近滑动轴的端部向外延设弧状弹性部;在邻近组接部处设有与上夹片的扣孔相对应并在不同平面上扣孔,扣孔旁设有与上夹片第一卡制件对应嵌合的第二卡制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成两种夹合间距的发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夹片上第一卡制件为凹折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成两种夹合间距的发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中片上第二卡制件为凸折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成两种夹合间距的发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夹片上第一卡制件为扣孔内侧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成两种夹合间距的发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中片上第二卡制件为延设于扣孔一侧的定位凸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成两种夹合间距的发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夹片上第一卡制件为大卷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成两种夹合间距的发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中片上第二卡制件为小卷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成两种夹合间距的发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夹片上组接部为卷圆;弹性中片上组接部为以横向方式嵌套组接于上夹片上为卷圆组接部的卷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成两种夹合间距的发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夹片上组接部为弯折端;弹性中片上的组接部为以横向方式嵌套组接于上夹片上为弯折端组接部的嵌入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成两种夹合间距的发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中片在中段区域设有凹入的弧曲状压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成两种夹合间距的发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中片在中段区域设有呈波浪起伏状压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成两种夹合间距的发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中片扣孔一侧形成进入上夹片扣孔内一侧以使其定位的定位凸片。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构成两种夹合间距的发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中片弧曲状压面两侧分别相对设有两行凸部,并于两行凸部间设有镂空的开槽,开槽中设有与凸部互相交错的压条。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成两种夹合间距的发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板设有位于枢接片后侧的挡片。
专利摘要一种构成两种夹合间距的发夹。为提供一种夹持效果好、不致与发束脱离的头饰,提出本实用新型,它包括基座板、上夹片及弹性中片;基座板两端分别向内延设扣钩的压片及设有枢接孔及滑道槽的枢接片;上夹片两端延设枢轴部及扣孔,扣孔两端设有组接部及第一卡制件;弹性中片两端设有与枢接片上滑道槽相对应并嵌入移动的滑动轴及与上夹片组接部嵌套组接的组接部;滑动轴端部延设弧状弹性部;邻近组接部处设有与上夹片的扣孔相对应并在不同平面上扣孔,扣孔旁设有与上夹片第一卡制件对应嵌合的第二卡制件。
文档编号A45D8/00GK2493080SQ012294
公开日2002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6日
发明者周国华, 周奇锋 申请人:经周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