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成型机单丝及中心线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0174阅读:15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链成型机单丝及中心线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链成型机单丝及中心线引线装置,一种将中心线由下往上输出后,再与同为由下往上输出的尼龙单丝在中心棒上端螺旋结合成为尼龙链齿的装置。
在该案中,当中心轴7与中心线材102以同轴设置时,中心轴的底端必须吊挂中心线盘头10,所以中心棒72底端的中心轴必须承受盘头的重量,造成中心线材的使用量不能太多,因此以往只能配挂小重量的中心线材。此情况同样也发生在公告第427121号“拉链成型机单丝导引装置之改良”,由其图式中可发现下连杆12底端固定着一中心线盘头30,使得主轴必须承受盘头30与中心线材31的重量,导致负荷过重而使中心线材减量,为了不使中心线材减量或减重,即有需进一步改进。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使中心棒及中心轴减轻底端负荷,又能使中心线材增量或增重的单丝及中心线引线装置,才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所求。
下盘头60是由一培林座61、一穿梭在培林座中的下轴心62、二使下轴心旋转的培林63、一与下轴心固定结合的旋转板64、二支对称设在旋转板两侧的下旋转片65、一设在下轴心上端的锥头66及培林67,其中培林座61通过螺栓68而固定在固定梁50的缺槽51内,旋转板64是藉螺丝69固定在下轴心62的凸盘621上,另有一穿孔641与下轴心62由底部往上斜向延伸的导孔621配合,以设置上下二瓷眼601、602;又下轴心62与上轴心44是呈上下对称又位在同一轴心位置。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至少可获致下列结果一、中心轴30下端不再结合习式的中心线盘头,改为结合体积小又重量轻的上盘头40,而在下端固定梁50上结合一下盘头60,利用上盘头的上轴心44与下盘头的下轴心62同时顶抵着中心线材80的上下端,就能使下轴心支撑中心线材的重量,并以上轴心将中心线材保持垂直,如此即能提供给更重及更大的中心线材(可为习式的二倍以上)放置,更可减少更换中心线材的次数。
二、上盘头40的定位板的上轴心44如同顶针般串设弹簧46,且下端的锥头47可顶抵在中心线材上,由于锥头具有伸缩功能,所以在锥头上升时能便于更换中心线材80,于更换完成后,锥头受弹簧复张作用而下降并嵌入中心线材轴心内而达定位效果,所以更换中心线材80非常容易方便。
三、下盘头60包括有旋转板64、下轴心62及下旋转片65;而上旋转轴21下固接着皮带轮22,又皮带轮下固定着上旋转片23,而尼龙单丝91是由下轴心斜向上升后,经由下旋转片再通过上旋转片,然后再由上旋转轴的送料孔211上升;所以皮带轮被带动旋转后,上旋转片即跟随旋转,并以尼龙单丝91带动下旋转片旋转,所以上、下旋转片可同步旋转,因此旋转板64与下轴心62不需如同习式还须配合皮带轮才能被带动旋转,故结构可简化;而且旋转片64由圆形改为长板形,不需安装配重体,更可减轻重量。
四、上盘头40的定位板41不再是习式的圆盘形,而为长板形,且长板形的长度比习式直径短,而且可单边径向延伸,无需安装为了平衡而安装配重体,又引导支架42是固定在定位板41末端以导引中心线81;若与习式上盘头比较,则重量大大减轻,且结构也更为简单。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丝及中心线引线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丝及中心线引线装置的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盘头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心棒与二螺旋杆的配合图。
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单丝及中心线引线装置的立体组合图,而图2所示为其立体分解图,又为便于了解可配合图3的全剖视图,图中揭示出单丝及中心线引线装置的构造包括一机板10、一固设在机板上的上旋转座20、一设在上旋转座内并配合培林24的可旋转上旋转轴21、一固定在上旋转轴21下的皮带轮22、二对称设在皮带轮下的上旋转片23、一设在上旋转轴21内并配合培林25且不旋转的中心轴30(上端则设有中心棒夹头31)、一组固定在中心轴底端的上盘头40、一悬设在机板下的固定梁50、一设在固定梁上的下盘头60。其中,上盘头40是由定位板41、一固定在定位板末端的引导支架42及瓷眼49、一固定在定位板上的夹片组43、一设在定位板下的上轴心44、一使上轴心旋转的培林45、一串在上轴心的扩张弹簧46、一设在上轴心下并被弹簧顶抵的锥头47所组成;然而定位板41须藉螺丝48与中心轴30固定结合,而上轴心44正位于中心轴30的正下端且两者保持在同一轴心位置,又弹簧46是介在定位板41与下端锥头47之间,能使锥头47具有伸缩作用,同理,也能将上轴心44设计成具有伸缩作用。
下盘头60是由一培林座61、一穿梭在培林座中的下轴心62、二使下轴心旋转的培林63、一与下轴心固定结合的旋转板64、二支对称设在旋转板两侧的下旋转片65、一设在下轴心上端的锥头66及培林67,其中培林座61通过螺栓68而固定在固定梁50的缺槽51内,旋转板64是藉螺丝69固定在下轴心62的凸盘621上,另有一穿孔641(可参图4)与下轴心62由底部往上斜向延伸的导孔622配合,以设置上下二瓷眼601、602;又下轴心62是与上轴心44是呈上下对称又位在同一轴心位置上,并上下顶抵着中心线材80。
其次,在下盘头60的培林座61下或是固定梁50下可固定一组夹片组70,其由一固定支架71、一穿过固定支架的横轴杆72、二用于将横轴杆与固定支架固定结合的螺帽73、二片串在横轴杆上的夹片74、一螺设在横轴杆末端的调整螺帽75以及被调整螺帽顶抵且复压在夹片上的扩张弹簧76所组成,通过该组夹片组70可用于调整尼龙单丝91的送料张力。
在图3中揭示出尼龙单丝91与中心线81的输送过程,首先中心线81是由中心线材80引出后经引导支架42底端瓷眼421后再向上通过瓷眼49,再通过夹片组43调整送料张力后入于中心轴30内,然后垂直向上由夹头31上端导出并沿着中心棒34上升(可参图5);而尼龙单丝91是由尼龙线材(未揭示)引出后,经由夹片组70调整张力后再引入下轴心62底端的斜导孔622内,然后再穿过下旋转片65的瓷眼651而引导向上,又穿过上旋转片23的瓷眼231后再入于上旋转轴21的送料孔211内,送料孔的上下二端设有瓷眼212、213,所以尼龙单线91通过二瓷眼后再通过转盘26上的夹片组27调整而入至夹头31上端的螺旋杆32内(可参图5),而与中心线81在结合座33内成形为尼龙链齿(未揭示)。因此当主传动轴101的皮带轮102以齿形皮带103带动齿形皮带轮22旋转后,也会使上旋转片23跟着旋转,这时上旋转片23藉尼龙单丝91带动下旋转片65而产生同步旋转作用,但中心线材80并未旋转。
由于中心线材80有下轴心62顶端的锥头66顶抵支撑着,所以能使用比习式更多量的中心线材80,以减少中心线材在制程中的更换次数;又,中心轴30底端不需再悬吊着中心线材80,所以可大大减轻负荷;再者,上盘头40只有单边设计,即定位板41为长板形并只向单边延伸,而不再是习式圆盘造形,又定位板41末端的引导支架42为单一设置,不需再使用配重体,所以在移置中心线材80时比较不会受到引导支架42的影响,又通过锥头47或上轴心42的伸缩作用可便于中心线材80替换、定位,故使操作更为方便。
通过前述而使本实用新型符合新颖及进步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拉链成型机单丝及中心线引线装置,其包括一机板;一固设在机板上的上旋转座;一设在上旋转座内并配合培林的可旋转上旋转轴;一固定在上旋转轴下的皮带轮;二对称设在皮带轮下的上旋转片;一设在上旋转轴内并配合培林且不旋转的中心轴一组固定在中心轴底端的上盘头;一悬设在机板下的固定梁;及一设在固定梁上的下盘头;其特征在于上盘头具有一上轴心,上轴心下具有一被弹簧顶抵的锥头,该上轴心位在中心轴的下端且保持在同一轴心位置,又锥头顶抵在中心线材的中央轴上端;下盘头具有一下轴心,下轴心的上端具有锥头,该下轴心与前述上轴心是呈上下对称又位在同一轴心位置,锥头并顶抵在中心线材的中央轴底端,另下轴心配合着培林而轴设在培林座的中央,又有一旋转板与下轴心固定结合,此旋转板的两端具有对称的下旋转片,由于下轴心由底往上具有一斜导孔,所以可使尼龙单丝穿过斜导孔后,再通过下旋转片的瓷眼而向上导引至上旋转片的瓷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成型机单丝及中心线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下盘头的下轴心具有一凸盘以抵止在培林上,而旋转板是固定在凸盘上且呈长板形,又旋转板留有一穿孔来与下轴心的斜导孔配合,且穿孔中并设有瓷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成型机单丝及中心线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盘头的上轴心是固定在单向延伸的定位板下,而定位板又固定在中心轴下,此定位板的末端设有引导支架及瓷眼,而板上还固定有夹片组。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拉链成型机单丝及中心线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轴心串设扩张弹簧,弹簧并顶抵在定位板与下端锥头之间,以使锥头或上轴心具有伸缩作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成型机单丝及中心线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下盘头的培林座下或是固定梁下可固定一组夹片组,其由一固定支架、一穿过固定支架的横轴杆、二用于将横轴杆与固定支架固定结合的螺帽、二片串在横轴杆上的夹片、一螺设在横轴杆末端的调整螺帽以及被调整螺帽顶抵且复压在夹片上的扩张弹簧所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链成型机单丝及中心线引线装置,其包括上盘头具有一上轴心,而上轴心下具有一被弹簧顶抵的锥头,该上轴心位在中心轴的下端且保持在同一轴心位置,又锥头顶抵在中心线材的中央轴上端;下盘头也具有一下轴心,下轴心的上端具有锥头,该下轴心与前述上轴心呈上下对称又位在同一轴心位置,又锥头并顶抵在中心线材的中央轴底端,另下轴心配合着培林而轴设在培林座的中央,并有一旋转板与下轴心固定结合,此旋转板两端具有对称的下旋转片,又下轴心由底往上具有一斜导孔,可供尼龙单丝穿过斜导孔后,再通过下旋转片的瓷眼而向上导引至上旋转片的瓷眼;通过前述能减轻中心棒的负荷,并能以下轴心锥头支撑更多量的中心线材。
文档编号A44B19/42GK2548447SQ0223990
公开日2003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12日
发明者张志忠 申请人:张志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