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0002阅读:47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提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兜。
背景技术
现有的提兜包括可种款式的布兜和网兜,由于其兜面非常柔软,可以被折叠成很小的体 积,携带起来非常方便,因此,人们常常携带提兜出门采用购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但现有的 提兜由于兜面非常柔软,在向兜内装物品时,常常需要用一只手去撑丌兜口,如果所装的物 品较大,甚至需耍用双手去撑开兜口;而装有物品的提兜一旦被人松开,兜面又会在重力的 作用下迅速的下落,让兜内物品全部暴露出来,上述这些问题无疑会给使用现有提兜的人们 带来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放物品更加方便,兜面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提兜。
本实用新型的提兜,包括兜侧面、兜口和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兜底,所述兜侧面的上部沿 水平方向环绕地贴设有上软管环,所述兜底的周边环绕地贴设有下软管环,下软管环分别通 过若干个沿垂直方向贴附在兜侧面上的立软管与所述上软管环相通,上软管环或下软管环或 立软管的壁上设有充气嘴,充气嘴的进气端口设有塞堵,所述上软管环、所述下软管环和每 个所述立软管釆用不透气的布料或塑料薄膜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提兜,其中所述兜侧面包括外层面和内层面,外层面和内层面分别采用布 料制成,所述上软管环和每个所述立软管位于外层面和内层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提兜,其中所述上软管环和每个所述立软管分别采用热压粘接在所述外层 面的内表面上,所述下软管环采用热压粘接在所述兜底的周边。
本实用新型的提兜,其中所述充气嘴与所述塞堵之间采用连接带相连,所述兜侧面采用 连接绳连接有打气装置,打气装置的打气口与所述充气嘴相配合,所述上软管环、所述下软
管环和每个所述立软管的管壁厚度为0.05—0.2ram,上软管环、下软管环和每个立软管的直 径为5—15,。
本实用新型的提兜,其中所述立软管的数量为4一20个,4一20个立软管环绕所述兜侧 面均匀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提兜,其兜侧面的上部沿水平方向环绕地贴设有上软管环,兜底的周边环 绕地贴设有下软管环,下软管环分别通过若干个沿垂直方向贴附在兜侧面上的立软管与上软 管环相通,在使用时,可通过充气嘴对上软管环、立软管和下软管环充气,充气后的立软管 会将兜侧面支撑起来,下软管环会将兜底支撑开来,而兜口也会被上软管环支撑张开,不需 要用手支撑开兜口,取、放物品会更加方便。此外,贴附在兜侧面上的上软管环、立软管还本实用新型提兜的其他细节和特点可通过阅读下文结合附图详加描述的实施例便可清楚 明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提兜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的A—A截面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提兜,包括兜侧面l、兜口 2和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兜 底10,兜侧面1的上部沿水平方向环绕地贴设有上软管环3,兜底10的周边环绕地贴设有下 软管环4,下软管环4分别通过6个沿垂直方向贴附在兜侧面1上的立软管5与上软管环3 相通,6个立软管5环绕兜侧面1均匀布置,上软管环3或下软管环4或立软管5的壁上设 有充气嘴6,充气嘴6的进气端口设有塞堵7,充气嘴6与塞堵7之间采用连接带11相连, 上软管环3、下软管环4和每个立软管5采用不透气的布料或塑料薄膜制成。
上述兜侧面1包括外层面8和内层面9,外层面8和内层面9分别采用布料制成,上软 管环3和每个立软管5位于外层面8和内层面9之间。上软管环3和每个立软管5分别采用 热压粘接在外层面4的内表面上,下软管环4采用热压粘接在兜底10的周边。兜侧面1采用 连接绳13连接有打气装置12,打气装置12的打气口与充气嘴6相配合,上软管环3、下软 管环4和每个立软管5的管壁厚度为0.05—0.2mm,上软管环3、下软管环4和每个立软管5 的直径为5—15mm。在使用时,可利用打气装置12通过充气嘴6向上软管环3、下软管环4 和每个立软管5内充气,充气后的立软管5会将兜侧面1支撑起来,下软管环4会将兜底10 支撑开来,而兜口 2也会被上软管环3支撑张开。
上述立软管5的数量也可以为4个或8个或10个或12个或14个或15个或16个或18 个或20个,立软管5环绕兜侧面1均匀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提兜(该实施例没有附图),其兜侧面和兜底也可以是采用塑料绳编织制成 的网状面,上软管环3和每个立软管5分别采用热压粘接在兜侧面1的外表面上,下软管环 4采用热压粘接在兜底10的周边。其他的方面与如图1和图2所示的提兜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兜在使用时,可通过充气嘴6对上软管环3 、立软管5和下软管环4充气, 充气后的立软管5会将兜侧面1支撑起来,下软管环4会将兜底IO支撑开来,而兜口2也会 被上软管环3支撑张开,不需要用手支撑开兜口 2,取、放物品会更加方便。此外,上软管 环3 、立软管5和下软管环4还可以加强提兜的强度,并提高提兜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提兜,包括兜侧面(1)、兜口(2)和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兜底(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兜侧面(1)的上部沿水平方向环绕地贴设有上软管环(3),所述兜底(10)的周边环绕地贴设有下软管环(4),下软管环(4)分别通过若干个沿垂直方向贴附在兜侧面(1)上的立软管(5)与所述上软管环(3)相通,上软管环(3)或下软管环(4)或立软管(5)的壁上设有充气嘴(6),充气嘴(6)的进气端口设有塞堵(7),所述上软管环(3)、所述下软管环(4)和每个所述立软管(5)采用不透气的布料或塑料薄膜制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兜,其特征在于所述兜侧面(1)包括外层面(8)和内层面 (9),外层面(8)和内层面(9)分别采用布料制成,所述上软管环(3)和每个所述立软管 (5)位于外层面(8)和内层面(9)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软管环(3)和每个所述立软管(5) 分别采用热压粘接在所述外层面(4)的内表面上,所述下软管环(4)釆用热压粘接在所述 兜底(10)的周边。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兜,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嘴(6)与所述塞堵(7)之间采用 连接带(11)相连,所述兜侧面(1)采用连接绳(13)连接有打气装置(12),打气装置(12) 的打气口与所述充气嘴(6)相配合,所述上软管环(3)、所述下软管环(4)和每个所述立 软管(5)的管壁厚度为0. 05_0. 2mm,上软管环(3)、下软管环(4)和每个立软管(5)的 直径为5—15mm。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提兜,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软管(5)的数量为4 一20个,4一20个立软管(5)环绕所述兜侧面(1)均匀布置。
专利摘要一种提兜,包括兜侧面(1)、兜口(2)和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兜底(10),所述兜侧面(1)的上部沿水平方向环绕地贴设有上软管环(3),所述兜底(10)的周边环绕地贴设有下软管环(4),下软管环(4)分别通过若干个沿垂直方向贴附在兜侧面(1)上的立软管(5)与所述上软管环(3)相通,上软管环(3)或下软管环(4)或立软管(5)的壁上设有充气嘴(6),充气嘴(6)的进气端口设有塞堵(7),所述上软管环(3)、所述下软管环(4)和每个所述立软管(5)采用不透气的布料或塑料薄膜制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放物品更加方便,兜面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提兜。
文档编号A45C7/00GK201422518SQ200920107899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3日
发明者张满都拉吐 申请人:张满都拉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