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折叠收缩式太阳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7292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折叠收缩式太阳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汽车配套的附件产品领域,特别是一种车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金社会的汽车、特别是小轿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多,到了夏季,人们驾车外出泊车时,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荫凉处泊车,大多数情况下,只好任其曝晒,得到离开时,又只好猛开空调来降温。目前,在一些高档次酒店用餐时,由于有专门的保安看守,酒店会提供一种车用遮阳罩来防晒。这种遮阳罩,既没有防盗功能,也没有防风功能,且使用时是紧贴着车顶的,仅能反射一些阳光,对于热传导导致的热积聚,没有办法散发。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车用遮阳伞,如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200810009809. 5)公开的"全自动伸縮式汽车遮阳伞",其内容包括底板分为互联的底板左部、底板中部、底板右部,在底板中部的两侧装有侧板,在底板中部上装有动力驱动机构,动力驱动机构上装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装有索轮;在所述的两侧板上均装有主罩折叠伸縮机构,在主罩折叠伸縮机构之间装有主遮阳布,主罩折叠伸縮机构通过其拉索、侧板上的过渡轮与索轮相联;在底板中部的侧边上、靠近侧板处装有主罩支撑机构,主罩支撑机构通过罩撑杆与主罩折叠伸縮机构相联。该发明使用效果较好,操作方便,但其结构比较复杂,而且比较笨重。又如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03263246.0)公开的"一种汽车遮阳伞",它包括一设有伞面的上伞体,上伞体固接有一中心支撑杆,中心支撑杆的下部固接有一可折叠的伞架形底座,底座设有用于与汽车顶部相固定的吸附装置,吸附装置可为磁铁或吸盘。该发明的收折与打开十分方便快捷,特别是伞架形底座的可自动张合更使遮阳伞伸縮自如,具有轻便、小巧、美观、快捷的特点,达到了泊车时可快速地使车有遮阴效果的目的,但由于与日常所用的伞相似,其支撑点只有一个,因而,其稳定性欠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产品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折叠收縮后体积小,且遮阳效果较好的车用太阳伞。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发明一种车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包括带有支脚34的支架31和遮阳伞布16,还包括有遮阳伞布折叠收縮装置和由上夹板50、下夹板48以及支撑框52和固定螺杆22构成的固定装置以及防盗安装装置;上夹板50和下夹板48分别夹住遮阳伞布折叠收縮装置和支撑框52,并叠装于支架31上由固定螺杆22固定;防盗安装装置由左、右侧防盗安装带构成,分别装置在支架31的两端部。
在支撑框52的另一侧,还装置有一个遮阳伞布折叠收縮装置,形成前后两个遮阳伞布折叠收縮装置。 遮阳伞布折叠收縮装置由左滑筒21、左滑筒端盖26、左滑筒内挡圈18、右滑筒15、右滑筒端盖11、右滑筒内挡圈17、滑筒套23、滑套左端盖24、滑套右端盖13、上折叠外套管19、上折叠内套管20、下折叠外套管5、下折叠内套管39以及自动收縮装置和止回装置构
4
A、上折叠外套管19和下折叠内套管39的左端固定在止回装置的右侧,上折叠内 套管20和下折叠外套管5的右端固定在自动收縮装置的左侧,上折叠内套管20套装在上 折叠外套管19内,下折叠内套管39套装在下折叠外套管5内; B、左滑筒(21)的筒壁上开有轴向的出布口 44,左滑筒21的左端装于左滑筒端盖 26上的凹槽25中,其右端装置在左滑筒内挡圈18的凹槽中;右滑筒15的筒壁上也开有轴 向的出布口 44,右滑筒15的右端装于右滑筒端盖11上的凹槽12中,其左端装置在右滑筒 内挡圈17的凹槽中; C、滑筒套23的筒壁上也开有轴向的出布口 44,其另一侧筒壁的上下部位还分别
留有上定位凸条46和下定位凸条45 ;滑筒套23的左右端分别装置在滑套左端盖24和滑
套右端盖13的凹槽中;左滑筒21和右滑筒15由左右两端套装入滑筒套23中;D、固定于左滑筒端盖26中间的左阶梯轴29穿装于止回装置中间的内阶梯孔中,
固定于右滑筒端盖11中间的右阶梯轴8穿装于自动收縮装置中间的内阶梯孔中;E、遮阳伞布16的内端部呈凹形,其两端的布套筒60分别套装在上折叠外套管19
和下折叠外套管5上。 自动收縮装置由巻簧套筒14、巻簧10、巻簧套筒盖9和右阶梯轴8构成;巻簧10 装置在巻簧套筒14内,巻簧10的内端固定在右阶梯轴8上,外端固定在巻簧套筒14的内 孔壁上,巻簧套筒盖9装置在巻簧套筒14右端的止口中;右阶梯轴8的一端穿装在巻簧套 筒14的中心孔中,另一端与右滑筒端盖11的中间固定。 止回装置由棘轮27、棘爪手柄28、销钉58、扭簧59、左阶梯轴29以及定位碰珠56 和定位孔55构成;左滑筒端盖26上的凹槽25的部位上开有棘爪手柄缺口 57,棘爪手柄28 的中部由套装有扭簧59的销钉58铰装在左滑筒端盖26的端面上,该端面上还开有定位孔 55 ;棘轮27的中间开有阶梯孔,左阶梯轴29穿过该孔后与左滑筒端盖26的中间固定;棘 爪手柄28的上部为手柄,下部为棘爪54,在棘爪手柄28的下部靠左滑筒端盖26的端面一 侧,还装有定位碰珠56。 在遮阳伞布折叠收縮装置中还装有折叠推拉装置,该折叠推拉装置包括穿装在右 部支撑框47中的推拉管6和推拉杆30 ;推拉管6的右端穿出右滑筒端盖11,并与其固定联 接;推拉管6的管壁上由右至左部开有长条形槽口 51,该长条形槽口 51延伸至左部时沿圆 周方向转动,形成台阶状的推拉槽口 53 ;推拉杆30由左滑筒端盖26的左端进入,穿进推拉 管6中,推拉杆30的右端部设有与长条形槽口 51相配的推拉凸块49。
右侧防盗安装带2与左侧防盗安装带对称相同,其左侧防盗安装带由主带35、锁 紧带37、铰接带36和带钩38构成;主带35的上端铰装在支架31的左端部,另一端与锁紧 带37的上端铰接;锁紧带37的中部与铰接带36的一端铰接,铰接带36的另一端与带钩38 的上端铰接。 在支架31的右部下面,还装有带支脚的定位吸盘1。 在支架31下面的前后两侧,还装有可伸縮的伞布支撑装置。 在遮阳伞布16的内端部呈左高、右低的凹形,其内端部两边为布套筒60 ;外端部 两边分别装有伞布吸盘43。 本发明的车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采用折叠加回巻收縮的方式,摒弃了传统的伞
5骨架收縮方式和联杆折叠的收縮方式,因而,其折叠收縮后的伞的体积较小。使用时,只需 要将其置于车顶上,将左侧防盗安装带钩挂于车门上,拉出左滑筒端盖,并用推拉杆将右滑 筒端盖推出,此时,折叠的伞布被打开,就可进行前、后侧伞布的拉出并定位, 一个人绕车一 圈,即可将太阳伞全部打开,遮盖住整台车的顶面,所以,其操作比较简单,使用也比较方 便。此外,由于装置遮阳伞布折叠收縮装置的支架有一定的高度,加之其前后两侧还装置有 可伸縮的伞布支撑装置,因而,打开后的遮阳伞布与车顶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遮阳伞布所 吸附的热量可以由遮阳伞布与车顶之间的空气随着其流动而带走,因此,其遮阳效果较好。


附图1是本发明沿D—D轴线的主剖视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折叠拉开时沿D—D轴线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沿A—A轴线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沿C一C轴线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沿B—B轴线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6是本发明遮阳伞布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发明的T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8是本发明的P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9是本发明的H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IO是本发明的K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是定位吸盘,2是右侧防盗安装带,3是右侧前部伞布支撑架固定管,4是右 侧前部伞布支撑架收縮管,5是下折叠外套管,6是推拉管,7是推拉管固定螺母,8是右阶梯 轴,9是巻簧套筒盖,10是巻簧,11是右滑筒端盖,12是凹槽,13是滑套右端盖,14是巻簧套 筒,15是右滑筒,16是遮阳伞布,17是右滑筒内挡圈,18是左滑筒内挡圈,19是上折叠外套 管,20是上折叠内套管,21是左滑筒,22是固定螺杆,23是滑筒套,24是滑套左端盖,25是 凹槽,26是左滑筒端盖,27是棘轮,28是棘爪手柄,29是左阶梯轴,30是推拉杆,31是支架, 32是左侧前部伞布支撑架收縮管,33是左侧前部伞布支撑架固定管,34是支脚,35是主带, 36是铰接带,37是锁紧带,38是带钩,39是下折叠内套管,40是右侧前部伞布支撑架下横 管,41是右侧前部伞布支撑架竖管,42是右侧前部伞布支撑架上横管,43是伞布吸盘,44是 出布口 , 45是下定位凸条,46是上定位凸条,47是右部支撑框,48是下夹板,49是推拉凸块, 50是上夹板,51是长条形槽口 , 52是支撑框,53是推拉槽口 , 54是棘爪,55是定位孔,56是 定位碰珠,57是棘爪手柄缺口 , 58是销钉,59是扭簧,60是布套筒,61是按扣。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由支架31、遮阳伞布折叠收縮装置、包括上夹板50、下夹板48以及支撑 框52和固定螺杆22的固定装置以及包括左、右防盗安装带的防盗安装装置构成。
支架31的上面为一平台,其下部带有四个支脚34 ;在其下面右侧中间,还装置有 带支脚的定位吸盘1 ;右侧前部伞布支撑架固定管3和左侧前部伞布支撑架固定管33分别装置在支架31下部右、左侧支脚34上,右侧前部伞布支撑架收縮管4和左侧前部伞布支 撑架收縮管32分别穿装在右侧前部伞布支撑架固定管3和左侧前部伞布支撑架固定管33 中,右侧前部伞布支撑架收縮管4和左侧前部伞布支撑架收縮管32的端部分别装置右侧前 部伞布支撑架竖管41和左侧前部伞布支撑架竖管(图中未画出),右侧前部伞布支撑架竖 管41和左侧前部伞布支撑架竖管的上、下部位又分别装置右侧前部伞布支撑架上横管42 和右侧前部伞布支撑架下横管40,构成可伸縮的前部伞布支撑装置;在支架31的左、右两 端部铰装对称相同的右侧防盗安装带2和左侧防盗安装带。 遮阳伞布折叠收縮装置包括折叠装置、自动收縮装置、止回装置和折叠推拉装置。
折叠装置由左滑筒21、左滑筒端盖26、左滑筒内挡圈18、右滑筒15、右滑筒端盖 11、右滑筒内挡圈17、滑筒套23、滑套左端盖24、滑套右端盖13、上折叠外套管19、上折叠内 套管20、下折叠外套管5、下折叠内套管39构成 A、上折叠外套管19和下折叠内套管39以及上折叠内套管20和下折叠外套管5 构成折叠内芯,上折叠外套管19和下折叠内套管39的左端固定在止回装置的右侧,上折叠 内套管20和下折叠外套管5的右端固定在自动收縮装置的左侧,上折叠内套管20套装在 上折叠外套管19内,下折叠内套管39套装在下折叠外套管5内;遮阳伞布16的内端部呈 左高、右低的凹形,其端部两边的布套筒60分别套装、并固定在上折叠外套管19和下折叠 外套管5上,形成伞布折叠内芯;上折叠外套管19、上折叠内套管20、下折叠外套管5和下 折叠内套管39的截面都呈"D"形。 B、左滑筒21和右滑筒15相同,为薄壁圆筒,两者的筒壁上均开有轴向的出布口
44 ;左滑筒21的左端装于左滑筒端盖26上的凹槽25中,其右端装置在左滑筒内挡圈18的 凹槽中;右滑筒15的右端装于右滑筒端盖11上的凹槽12中,其左端装置在右滑筒内挡圈 17的凹槽中;左阶梯轴29的左端穿出止回装置中间的内阶梯孔后,固定于左滑筒端盖26 中间;右阶梯轴8的右端穿出自动收縮装置中间的内阶梯孔后,固定于右滑筒端盖11的中 间;前述的伞布折叠内芯套装在左滑筒21和右滑筒15中,形成内滑筒组件。 C、滑筒套23的筒壁上同样也开有轴向的出布口 44,在该出布口 44的另一侧筒壁 的上下部位还分别留有与上夹板50和下夹板48定位配套的上定位凸条46和下定位凸条
45 ;滑筒套23的左右端分别装置在滑套左端盖24和滑套右端盖13的凹槽中;前述的内滑 筒组件套装在滑筒套23中,构成折叠装置。 自动收縮装置包括巻簧套筒14、巻簧10、巻簧套筒盖9和右阶梯轴8构成;巻簧10 装置在巻簧套筒14内,巻簧10的内端固定在右阶梯轴8上,外端固定在巻簧套筒14的内 孔壁上(也可将其穿出巻簧套筒14的筒壁,在巻簧套筒14的外壁上固定),巻簧套筒盖9 装置在巻簧套筒14右端的止口中,挡住右阶梯轴8的中间台阶,进行右阶梯轴8的轴向定 位;右阶梯轴8的左端穿装在巻簧套筒14左侧的的中心孔中,右端穿出巻簧套筒盖9后与 右滑筒端盖ll的中间固定。 止回装置包括棘轮27、棘爪手柄28、销钉58、扭簧59、左阶梯轴29以及定位碰珠 56 ;在左滑筒端盖26上的凹槽25的部位上开有棘爪手柄缺口 57,该棘爪手柄缺口 57的位 置与出布口 44的位置相反;棘爪手柄28分为三部分,其上部为手柄部位,中部为安装部位, 下部为棘爪54,整体呈"L"形,其上、中部为"L"形中的"I"部,下部则为"L"形的"一"部, 该"一"部向右凸出,卡住棘轮27进行止回;棘爪手柄28中部的安装部位由套装有扭簧59的销钉58铰装在左滑筒端盖26的端面上,扭簧59的一端固定在销钉58上,另一端卡在棘 爪手柄28的上部手柄部位,起复位作用;在棘爪手柄28的中下部位,靠左滑筒端盖26的端 面一侧,还装有定位碰珠56,与开在左滑筒端盖26右端面一侧的定位孔55配套,用于收伞 时定位;棘轮27的中间开有阶梯孔,左阶梯轴29穿过该孔后与左滑筒端盖26的中间固定。
折叠推拉装置包括推拉管6和推拉杆30 ;推拉管6穿装在右部支撑框47内空腔 中,其右端穿出右滑筒端盖ll,并与其固定联接(本实施例采用螺母7固定,也可采用其它 的固定联接方式);推拉管6的管壁上由右至左部开有长条形槽口 51,该长条形槽口 51延 伸至左部时沿圆周方向转动,形成台阶状的推拉槽口 53 ;推拉杆30由左滑筒端盖26的左 端进入,穿进推拉管6中,推拉杆30的右端部设有与长条形槽口 51相配的推拉凸块49。
在遮阳伞布16的外端部两边分别装有伞布吸盘43,中部两侧还分别装有按扣61。
右侧防盗安装带2与左侧防盗安装带对称相同,其左侧防盗安装带包括主带35、 锁紧带37、铰接带36和带钩38 ;主带35的上端铰装在支架31的左端部,另一端与锁紧带 37的上端铰接;锁紧带37的中部与铰接带36的一端铰接,铰接带36的另一端与下端带钩 的带钩38的上端铰接。主带35、锁紧带37、铰接带36和带钩38由金属带或金属柔性带或 其它高强度材料制作。 固定装置由上夹板50、下夹板48以及支撑框52和固定螺杆22构成,上夹板50和 下夹板48的前部内侧面,为与滑筒套23外壁相配的圆柱面状,并分别开有与上定位凸条46 和下定位凸条45相配的定位槽;支撑框52为矩形框架,其与相同的右部支撑框47本来可 以为同一个零部件,但由于作为同一个零部件时尺寸较长,既增加重量,又增加成本,因而, 将其断为两个尺寸较短的零部件(也可将上夹板50、下夹板48和支撑框52以及右部支撑 框47做成一体)。下夹板48装置在支架31上,遮阳伞布折叠收縮装置置于下夹板48上面 的前部(即附图3中的右边),其下定位凸条45卡住下夹板48上的定位槽,支撑框52和 右部支撑框47分别置于下夹板48上的左、右部位,上夹板50装置在遮阳伞布折叠收縮装 置和支撑框52和右部支撑框47的上面,上夹板50内侧面的定位槽卡套住上定位凸条46, 四根(也可六根或八根等)固定螺杆22依次穿装上夹板50、支撑框52(和右部支撑框47)、 下夹板48和支架31上面的平台后固定。 本实施例的车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适用于皮卡、双排座等单边车头的车辆和面 包车或旅行车等使用。 使用时,开伞动作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先将车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置于车顶的后部边缘,此时,使用人站在车的 右边,由于支架31有四根支脚34,因而,比较平稳,而且,由于在其右边还设有带支脚的定 位吸盘1,因此,此时,定位吸盘1将吸附在车顶上,进行第一次固定定位。
第二步捏住左侧防盗安装带中的锁紧带37的下端部作顺时针方向转动(见附 图1或2或4或7),此时,铰接带36和带钩38会向下落,延长了整条带的长度,这时,打开 右车门,将带钩38下部的钩部钩挂在车门内上边,再捏住左侧防盗安装带中的锁紧带37作 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铰接带36呈倒折状,縮短了整条带的长度,因而,支架31的右端被扣 紧,并形成自锁,完成第二次固定定位中的一半。 第三步用手捏住遮阳伞布16的外端部,向车前拉,让遮阳伞布16被从出布口 44 中拉出,在拉出的过程中,绕巻在上折叠外套管19、上折叠内套管20、下折叠外套管5和下折叠内套管39上的遮阳伞布16会带动上折叠外套管19、上折叠内套管20、下折叠外套管5 和下折叠内套管39以及自动收縮装置和止回装置绕左阶梯轴29和右阶梯轴8转动,在转 动的过程中,自动收縮装置中的巻簧IO被收紧,积蓄回复的弹力;同时,在整个使用中,右 滑筒端盖11、滑筒套23、滑套左端盖24、滑套右端盖13以及左滑筒端盖26都是处于不动的 状态。当拉到车的前边时,遮阳伞布16的内端部不再绕巻在上折叠外套管19和下折叠外 套管5上,此时,打开遮阳伞布16端部中间两侧相互扣合的按扣61,将两边的伞布吸盘43 吸附在车前边缘的两边,完成遮阳伞布16的拉出。 第四步抽出推拉杆30,让其端部的推拉凸块49顺着长条形槽口 51移动到台阶 状推拉槽口 53处时转动推拉杆30,让推拉凸块49抵在推拉槽口 53处,此时,将推拉杆30向 前推(即附图4中的右方),即可将右滑筒端盖11推出,由于右滑筒端盖11与右滑筒15、 自动收縮装置以及折叠装置中的上折叠内套管20和下折叠外套管5是联接的,因而,也顺 便将其推出,当右滑筒内挡圈17抵住滑套右端盖13时,由于滑套右端盖13的内孔直径小 于右滑筒内挡圈17的外圆直径,因而被挡住,此时,即已到位;接着,捏住左滑筒端盖26的 中部边缘,向后拉(即附图4中的左方),即可将左滑筒端盖26拉出,由于左滑筒端盖26 与左滑筒21、止回装置以及折叠装置中的上折叠外套管19和下折叠内套管39是联接的,因 而,也顺便将其拉出,当左滑筒内挡圈18抵住滑套左端盖24时,由于滑套左端盖24的内孔 直径小于左滑筒内挡圈18的外圆直径,因而被挡住,此时,即已到位,推拉杆30的左端正好 处于与滑筒端盖26左端较近距离位置(即原始状态位置)。这时,遮阳伞布16的内端被拉 开,不再折叠,完成遮阳伞布16的展开动作。 第五步将左侧前部伞布支撑架竖管(或右侧前部伞布支撑架竖管41)向前拉 (即附图3中的右向),让右侧前部伞布支撑架收縮管4和左侧前部伞布支撑架收縮管32 分别从右侧前部伞布支撑架固定管3和左侧前部伞布支撑架固定管33中拉出适当的长度。
第六步使用人转到车的左边,按上述相同的方法,将右侧防盗安装带2上的带钩 钩挂在左侧车门内上边,因而,支架31的左端被扣紧,并形成自锁,完成第二次固定定位中 的另一半。至此,遮阳伞已全部撑开,即可为车顶遮阳。 由于遮阳伞布16被拉出时,自动收縮装置中的巻簧IO被收紧,积蓄了回复的弹 力,此时,为了防止小孩乱捏伞布吸盘43时引起的自动收縮,止回装置中的棘爪54卡住了 棘轮27,从而,避免了遮阳伞布16的自动收縮。 此外,由于左侧防盗安装带中的带钩38和右侧防盗安装带2上的带钩都钩挂在左 侧车门内上边,并形成了自锁,当车门上锁后,其他人是很难将带钩取出的,因而,具有较好 的防盗功能。 当需要收伞行驶时,其动作过程与上述开伞动作大致相反。其步骤如下
收伞第一步打开右车门,松开锁紧带,取下带钩,拨动棘爪手柄28上部的手柄部 位,让其向下转动(即附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此时,棘爪手柄28下部的棘爪54会脱离 棘轮27,同时,随着棘爪手柄28的转动,装置在棘爪手柄28中下部位的定位碰珠56会转动 到定位孔55的位置,这时,定位碰珠56会弹出,卡在定位孔55中,从而使得棘爪手柄28下 部的棘爪54始终处于脱离棘轮27的松开状态; 收伞第二步将左侧前部伞布支撑架竖管(或右侧前部伞布支撑架竖管41)向后 推回,回复到初始状态;
收伞第三步用手将左滑筒端盖26向前推(S卩附图4中的右方),左滑筒端盖26 会顺带将止回装置和折叠装置中的上折叠外套管19和下折叠内套管39 —起推进,当左滑 筒内挡圈18与右滑筒内挡圈17相碰时,即已到位;接着,握住推拉杆30左端部,向身体方 向拉,即可将右滑筒端盖11拉回,由于右滑筒端盖11与右滑筒15、自动收縮装置以及折叠 装置中的上折叠内套管20和下折叠外套管5是联接的,因而,也顺便将其拉回,当右滑筒端 盖11的凹槽12抵住滑套右端盖13时,由于滑套右端盖13的内孔直径小于右滑筒端盖11 的凹槽12的外圆直径,因而被挡住,此时,即已到位;接着,转动推拉杆30,让其端部的推拉 凸块49离开推拉槽口 53,进入长条形槽口 51中,并将推拉杆30端部的推拉凸块49顺着 长条形槽口 51向前推到位(即附图4中的右方),此时,推拉杆30的右端已抵达推拉筒6 的右部,其左端正好处于与左滑筒端盖26左端较近距离位置(即原始状态位置),这时,遮 阳伞布16的内端部的中间已形成折叠状; 收伞第四步使用人转到车的前方,取下伞布吸盘43,将遮阳伞布16的外端部中 间部分折叠,并将中部两侧的按扣61相互扣合,再让遮阳伞布16在自动收縮装置中的巻簧 10的回复弹力作用下,被自动回巻于上折叠外套管19和下折叠外套管5上,此时,遮阳伞 布16的中间部分呈折叠绕巻状;当遮阳伞布16的外端部回复到出布口 44时,外端部的伞 布吸盘43挡在出布口 44,避免遮阳伞布16縮回右滑筒15和左滑筒21中。接着,拨动棘爪 手柄28上部的手柄部位,让其向上转动(即附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此时,装置在棘爪 手柄28中下部位的定位碰珠56会从定位孔55的位置转动出来,直到棘爪手柄28下部的 棘爪54卡住棘轮27,回复到初始状态。
收伞第五步使用人转到车的左边,打开车门,按照前述方法,取下带钩; 收伞第六步提起车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此时,定位吸盘1会在被提起时脱离车
顶,然后,将车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置于车箱中保存,即可驾车行驶了。如果使用者暂时不
想取下车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则可将上述步骤中的两侧带钩的取下步骤省略,这样以来,
车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被折叠收縮后,会继续留置、固定在车顶上。 如果将遮阳伞布折叠收縮装置装置于上夹板50和下夹板48的后部(即附图3 中的左边),其操作步骤与上述是相同的,但所站的方位是相反的,即此时,使用人开始使 用时是站在车的左边的。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改进而成,S卩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取消其中的 折叠推拉装置,此时,其开伞动作的第四步略有不同,即捏住右滑筒端盖ll的中部边缘, 向前拉(即附图4中的右方),即可将右滑筒端盖11拉出,由于右滑筒端盖11与右滑筒 15、自动收縮装置以及折叠装置中的上折叠内套管20和下折叠外套管5是联接的,因而,也 顺便将其拉出,当右滑筒内挡圈17抵住滑套右端盖13时,由于滑套右端盖13的内孔直径 小于右滑筒内挡圈17的外圆直径,因而被挡住,此时,即已到位;接着,使用人转到车的另 一侧,捏住左滑筒端盖26的中部边缘,向后拉(即附图4中的左方),即可将左滑筒端盖 26拉出,由于左滑筒端盖26与左滑筒21、止回装置以及折叠装置中的上折叠外套管19和 下折叠内套管39是联接的,因而,也顺便将其拉出,当左滑筒内挡圈18抵住滑套左端盖24 时,由于滑套左端盖24的内孔直径小于左滑筒内挡圈18的外圆直径,因而被挡住,此时,即 已到位。这时,遮阳伞布16的内端被拉开,不再折叠,完成遮阳伞布16的展开动作。同样,其收伞动作中的收伞第三步也略有不同,即用手将右滑筒端盖ll向后推(即附图4中的 左方),即可将右滑筒端盖11推回,由于右滑筒端盖11与右滑筒15、自动收縮装置以及折 叠装置中的上折叠内套管20和下折叠外套管5是联接的,因而,也顺便将其推回,当右滑筒 端盖11的凹槽12抵住滑套右端盖13时,由于滑套右端盖13的内孔直径小于右滑筒端盖 11的凹槽12的外圆直径,因而被挡住,此时,即已到位浪着,使用人转到车的另一边,用手 将左滑筒端盖26向前推(即附图4中的右方),左滑筒端盖26会顺带将止回装置和折叠 装置中的上折叠外套管19和下折叠内套管39 —起推进,当左滑筒内挡圈18与右滑筒内挡 圈17相碰时,即已到位;这时,遮阳伞布16的内端部的中间已形成折叠状。其它动作以及 其应用范围基本上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也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即在固定装置的后部,加装一个遮 阳伞布折叠收縮装置,形成前后对称的两个遮阳伞布折叠收縮装置,并在支架31下部的后 部也装置一个可伸縮的后部伞布支撑装置;此时,上夹板50和下夹板48的前后两边成为对 称体,左滑筒端盖26、滑套左端盖24、滑套右端盖13和右滑筒端盖11的前后两边也成为对 称体。 本实施例的车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适用于轿车和面包车或旅行车等使用。 本实施例的开伞使用步骤与实施例一的使用步骤略有不同 第一步至第六步基本相同,至第六步完成时,遮阳伞的前部已全部撑开; 第七步重复第三步,用手捏住车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的后部的遮阳伞布折叠收
縮装置的遮阳伞布的外端部,向车后拉,让遮阳伞布被从其出布口中拉出;当拉到车的后边
时,打开遮阳伞布端部中间两侧相互扣合的按扣,将两边的伞布吸盘吸附在车后边缘的两
边,完成后部遮阳伞布折叠收縮装置的遮阳伞布的拉出。 第八步重复第四步,使遮阳伞布的内端被拉开,不再折叠,完成遮阳伞布的展开 动作。 第九步重复第五步,将右侧后部伞布支撑架竖管向后拉出。至此,遮阳伞已全部 撑开,即可为车顶遮阳。
当需要收伞行驶时,其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重复收伞第一步,打开右车门,松开锁紧带,取下带钩,分别拨动前、后部遮 阳伞布折叠收縮装置的棘爪手柄上部的手柄部位,让各自的定位碰珠卡在定位孔中,从而 使得各自棘爪手柄下部的棘爪始终处于脱离棘轮的松开状态; 第二 握住前部遮阳伞布折叠收縮装置中的推拉杆的左端部,向身体方向拉,即可 将其右滑筒端盖拉回到初始状态,接着,用手将其左滑筒端盖向前推(即使用人身体的前 方)回到初始状态;然后,转动推拉杆,并将其推回到初始状态。同理,可将后部遮阳伞布折 叠收縮装置中右滑筒端盖拉回到初始状态,而且将其左滑筒端盖向前推(即使用人身体 的前方)回到初始状态,并将推拉杆推回到初始状态。 第三将左侧前部伞布支撑架竖管(或右侧前部伞布支撑架竖管)向后推回,回复 到初始状态。 第四使用人转到车的前方,取下伞布吸盘,将遮阳伞布的外端部中间部分折叠, 并将中部两侧的按扣相互扣合,再让前部遮阳伞布折叠收縮装置的遮阳伞布在其自动收縮
11装置中的巻簧的回复弹力作用下,被自动回巻于上折叠外套管和下折叠外套管上,当遮阳 伞布的外端部回复到出布口时,外端部的伞布吸盘挡在出布口,避免遮阳伞布縮回右滑筒 和左滑筒中。
第五将右侧后部伞布支撑架竖管向前推回,回复到初始状态。 第六使用人转到车的后方,取下伞布吸盘,将遮阳伞布的外端部中间部分折叠, 并将中部两侧的按扣相互扣合,再让后部遮阳伞布折叠收縮装置的遮阳伞布同样被自动回 巻于其上折叠外套管和下折叠外套管上。然后,拨动各自棘爪手柄上部的手柄部位,让装置 在棘爪手柄中下部位的定位碰珠从定位孔的位置转动出来,直到棘爪手柄下部的棘爪卡住 棘轮,回复到初始状态。
第七使用人转到车的左边,打开车门,按照前述方法,取下带钩。 第八提起车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此时,定位吸盘会在被提起时脱离车顶,然后,
将车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置于车箱中保存,即可驾车行驶了 。如果使用者暂时不想取下车
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则可将上述步骤中的两侧带钩的取下步骤省略,这样以来,车用折叠
收縮式太阳伞被折叠收縮后,会继续留置、固定在车顶上。 如果使用人首先站在车的左边时使用,将车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置于车顶,此时, 使用人的身体正对着左滑筒端盖26,这时的操作步骤则与上述相同,但所站的方位相反。
权利要求
一种车用折叠收缩式太阳伞,包括带有支脚(34)的支架(31)和遮阳伞布(1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遮阳伞布折叠收缩装置和由上夹板(50)、下夹板(48)以及支撑框(52)和固定螺杆(22)构成的固定装置以及防盗安装装置;上夹板(50)和下夹板(48)分别夹住遮阳伞布折叠收缩装置和支撑框(52),并叠装于支架(31)上由固定螺杆(22)固定;防盗安装装置由左、右侧防盗安装带构成,分别装置在支架(31)的两端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其特征在于在支撑框(52)的另一侧,还装置有一个遮阳伞布折叠收縮装置,形成前后两个遮阳伞布折叠收縮装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其特征在于遮阳伞布折叠收縮装置由左滑筒(21)、左滑筒端盖(26)、左滑筒内挡圈(18)、右滑筒(15)、右滑筒端盖(11)、右滑筒内挡圈(17)、滑筒套(23)、滑套左端盖(24)、滑套右端盖(13)、上折叠外套管(19)、上折叠内套管(20)、下折叠外套管(5)、下折叠内套管(39)以及自动收縮装置和止回装置构成;A、 上折叠外套管(19)和下折叠内套管(39)的左端固定在止回装置的右侧,上折叠内套管(20)和下折叠外套管(5)的右端固定在自动收縮装置的左侧,上折叠内套管(20)套装在上折叠外套管(19)内,下折叠内套管(39)套装在下折叠外套管(5)内;B、 左滑筒(21)的筒壁上开有轴向的出布口 (44),左滑筒(21)的左端装于左滑筒端盖(26)上的凹槽(25)中,其右端装置在左滑筒内挡圈(18)的凹槽中;右滑筒(15)的筒壁上也开有轴向的出布口 (44),右滑筒(15)的右端装于右滑筒端盖(11)上的凹槽(12)中,其左端装置在右滑筒内挡圈(17)的凹槽中;C、 滑筒套(23)的筒壁上也开有轴向的出布口 (44),其另一侧筒壁的上下部位还分别留有上定位凸条(46)和下定位凸条(45);滑筒套(23)的左右端分别装置在滑套左端盖(24)和滑套右端盖(13)的凹槽中;左滑筒(21)和右滑筒(15)由左右两端套装入滑筒套(23)中;D、 固定于左滑筒端盖(26)中间的左阶梯轴(29)穿装于止回装置中间的内阶梯孔中,固定于右滑筒端盖(11)中间的右阶梯轴(8)穿装于自动收縮装置中间的内阶梯孔中;E、 遮阳伞布(16)的内端部呈凹形,其两端的布套筒(60)分别套装在上折叠外套管(19)和下折叠外套管(5)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其特征在于自动收縮装置由巻簧套筒(14)、巻簧(10)、巻簧套筒盖(9)和右阶梯轴(8)构成;巻簧(10)装置在巻簧套筒(14)内,巻簧(10)的内端固定在右阶梯轴(8)上,外端固定在巻簧套筒(14)的内孔壁上,巻簧套筒盖(9)装置在巻簧套筒(14)右端的止口中;右阶梯轴(8)的一端穿装在巻簧套筒(14)的中心孔中,另一端与右滑筒端盖(11)的中间固定。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其特征在于止回装置由棘轮(27)、棘爪手柄(2S)、销钉(5S)、扭簧(59)、左阶梯轴(29)以及定位碰珠(56)和定位孔(55)构成;左滑筒端盖(26)上的凹槽(25)的部位上开有棘爪手柄缺口 (57),棘爪手柄(28)的中部由套装有扭簧(59)的销钉(58)铰装在左滑筒端盖(26)的端面上,该端面上还开有定位孔(55);棘轮(27)的中间开有阶梯孔,左阶梯轴(29)穿过该孔后与左滑筒端盖(26)的中间固定;棘爪手柄(28)的上部为手柄,下部为棘爪(54),在棘爪手柄(28)的下部靠左滑筒端盖(26)的端面一侧,还装有定位碰珠(56)。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其特征在于在遮阳伞布折叠收縮装置中还装有折叠推拉装置,该折叠推拉装置包括穿装在右部支撑框(47)中的推拉管(6) 和推拉杆(30);推拉管(6)的右端穿出右滑筒端盖(ll),并与其固定联接;推拉管(6)的管 壁上由右至左部开有长条形槽口 (51),该长条形槽口 (51)延伸至左部时沿圆周方向转动, 形成台阶状的推拉槽口 (53);推拉杆(30)由左滑筒端盖(26)的左端进入,穿进推拉管(6) 中,推拉杆(30)的右端部设有与长条形槽口 (51)相配的推拉凸块(49)。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其特征在于右侧防盗安装带(2) 与左侧防盗安装带对称相同,其左侧防盗安装带由主带(35)、锁紧带(37)、铰接带(36)和 带钩(38)构成;主带(35)的上端铰装在支架(31)的左端部,另一端与锁紧带(37)的上端 铰接;锁紧带(37)的中部与铰接带(36)的一端铰接,铰接带(36)的另一端与带钩(38)的 上端铰接。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其特征在于在支架(31)的右部下 面,还装有带支脚的定位吸盘(1)。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其特征在于在支架(31)下面的前 后两侧,还装有可伸縮的伞布支撑装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用折叠收縮式太阳伞,其特征在于在遮阳伞布(16)的内端部呈左高、右低的凹形,其内端部两边为布套筒(60);外端部两边分别装有伞布吸盘(43)。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车用折叠收缩式太阳伞,涉及与汽车配套的附件产品领域,由支架31、遮阳伞布折叠收缩装置、包括上夹板50、下夹板48以及支撑框52和固定螺杆22的固定装置以及包括左、右防盗安装带的防盗安装装置构成,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折叠收缩后体积小,且遮阳效果较好等特点,适用于皮卡、双排座等单边车头的车辆和轿车、面包车或游行车等使用。
文档编号A45B25/14GK101773324SQ201010109738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7日
发明者周金元 申请人:周金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