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痛症治疗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28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跟痛症治疗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跟痛症治疗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鞋,特别是一种用于跟痛症治疗用的治疗鞋。背景技术
跟痛症是以足跟部疼痛而命名的疾病,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 以疼痛及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常伴有跟骨结节部骨刺形成。本病多见于40 60岁的 中老年及肥胖之人。引起跟痛症的原因虽有多种,但主要的病因是跖腱膜或跟腱附着处 的慢性炎症。治疗跟痛症的要点主要在于,①减少疼痛利用药物的口服或者外用以减 少疼痛;②减少跟部受到撞击性冲击的活动;③改变受力足跟痛的程度与骨刺的大小 不成正比,而与骨刺的方向有关,所以垫高足跟改变应力方向对缓解症状防止复发有很 大帮助。基于上述治疗要点,目前的临床方法多是医生嘱咐患者足跟部垫厚软垫,但实 际操作中,足跟垫的高度、弹性情况并不好控制,影响了疗效。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疗效 肯定的跟痛症治疗鞋。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跟痛症治疗鞋,包括鞋面、鞋 底、鞋垫和鞋帮,其特征在于鞋底和鞋垫之间有前薄后厚的楔形空腔,内有气囊,气 囊的形状与所述空腔近似,气囊联通一个带阀门的微型气门嘴开口在鞋帮外侧。上述气囊有两个,上下层叠放,每一个气囊都联通一个单独的带阀门的微型气 门嘴开口在鞋帮外侧。上述鞋垫与足跟接触部位有一圆形或者椭圆形空洞。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1、使用方便,穿着,行走舒适;2、医生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初始调试,利用双气囊,可以自由的调整足跟垫 高度,适合不同情况需要;3、气囊不易漏气,保压时间长,可以随时进行充气;4、可以放置药包,增强治疗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鞋垫正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鞋面1、鞋底2、鞋垫3和鞋帮4,所述鞋底2和鞋垫3之间有前薄后厚的楔形空腔5,内有两个气囊61和62,上下层叠放,气囊61 和62的形状与所述空腔5近似,每一个气囊61、62联通一个单独的带阀门的微型气门嘴 71、72开口在鞋帮4外侧。如图2所示,所述鞋垫3与足跟接触部位有一圆形空洞8,所述空洞也可以是椭 圆形。使用时,根据病患情况,给上层气囊61内充气,如果高度仍不能缓解跟痛症 状,再给下层气囊62充气。将填放有中药的药包放置在鞋垫3上的空洞8内,依靠足跟 的压力,药包会陷入气囊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 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 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跟痛症治疗鞋,包括鞋面、鞋底、鞋垫和鞋帮,其特征在于鞋底和鞋垫之 间有前薄后厚的楔形空腔,内有气囊,气囊的形状与所述空腔近似,气囊联通一个带阀 门的微型气门嘴开口在鞋帮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痛症治疗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为两个上下层叠放,每 一个气囊都联通一个单独的带阀门的微型气门嘴开口在鞋帮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痛症治疗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垫与足跟接触部位有一圆 形或者椭圆形空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跟痛症治疗鞋,包括鞋面、鞋底、鞋垫和鞋帮,其特征在于鞋底和鞋垫之间有前薄后厚的楔形空腔,内有气囊,气囊的形状与所述空腔近似,气囊联通一个带阀门的微型气门嘴开口在鞋帮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方便、疗效肯定的特点。
文档编号A43B7/28GK201798106SQ20102056074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8日
发明者王 华 申请人:王 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