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6605阅读:10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制手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制成预先使手指套向手掌侧弯曲的状态的缝制手套。
背景技术
例如,在滑雪用或摩托车用等的较厚的手套中,如图21所示,若预先使手指套204 向手掌侧(指肚侧)弯曲,则在握持滑雪杖或摩托车把手等时,手指的弯曲力很小即可,因此容易握把。另外,预先向手掌侧弯曲的手指套204主要是使从小指到食指共4个手指套向手掌侧弯曲,而有的手指套也使拇指套向手掌侧弯曲。另外,在图21所示的缝制手套中,为了使手指套(从小指到食指共4个手指套)204预先向手掌侧弯曲,如图22和图23所示,使用覆盖手指的左右侧面的拼条构件 205,205使各手指套204向手掌侧弯曲。S卩,如图22所示,各手指套(拇指套除外)204使用指肚侧构件212、指背侧构件 222、左右两片拼条构件205,将各构件212、222、205的宽度方向端缘彼此缝合起来,从而如图23所示那样缝制成袋状。其中,通过将裁断成弯曲形状的构件用作拼条构件205、205而使各手指套(拇指套除外)204如图21那样向手掌侧弯曲(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在图21所示的缝制手套中,从小指到食指的各手指套204分别预先向手掌侧弯曲,在使用拼条构件205、205的各手指套204中,如图23所示,在手指套204的全长上形成有将指肚侧构件212的左右端缘与拼条构件205、205的一端缘缝合而成的缝合部(缝线)L、L。该缝合部L、L是在使各构件212、205的端缘朝向内侧的状态下用线将各构件212、 205的端缘彼此缝合而成的,因此,弯曲阻力变大,且在手指套204内的指肚侧构件212的两侧分别形成凸筋部。这样,在图21 图23所示的缝制手套中,虽然可以通过使用拼条构件205、205来预先使手指套204向手掌侧弯曲,但是,由于在指肚侧构件212的两侧形成有缝合部L、L, 因此,在戴上该缝制手套握住物品(把手(grip))时指肚侧构件212两侧的缝合部L、L处于手指与物品(把手)之间而使使用者感到不舒服,且缝合部L、L成为弯曲阻力而成为导致各手指套204难以弯曲的主要原因。如上所述,在使用拼条构件205的情况下,能使手指套204弯曲较大是有限度的, 在为此而使拼条构件205的材质柔软且较薄而能使手指套204弯曲较大时,由于拼条构件 205柔软且较薄,因此拼条构件205不能够拉伸、歪曲、扭转而成为想要的立体形状。为此,如图24(a)所示,提出了如下那样做出指肚侧构件312的方案保留各手指的2个关节(第一关节(指尖侧的关节)和第二关节(指根侧的关节))所对应的位置的左右两侧缘的各一部分(0. 5mm Imm左右)而打孔形成大致椭圆孔315。S卩,图M (a)示出了展开指肚侧构件312的状态,在该指肚侧构件312上一体地裁断出手指的内面覆盖部313和位于该内面覆盖部313左右的手指的侧面覆盖部314、314。 从展开状态如图M(b)所示那样使指肚侧构件312沿宽度方向弯曲成U形,且将大致椭圆孔315、315的相面对的凹弧状端缘315a、3Mb彼此沿凹弧状端缘315a、3Mb相互缝合。另外,凹弧状端缘315a、3Mb分别在朝向手指套内折返的状态下将它们的前端部分彼此缝合起来。当如上述那样将大致椭圆孔315的凹弧状端缘315a、3Mb彼此缝合时,大致椭圆孔 315部分被拉拽,由此,指肚侧构件312在凹弧状端缘315a、3Mb的缝合部M、M处向手掌侧 (指肚侧)弯曲。而且,从图M(b)的状态如图24(c)所示那样将指肚侧构件312的左右端缘和指背侧构件322的左右端缘缝合起来(缝合部N、N),从而能缝制成手指套304的形状。另外, 各缝合部M、N是从各材质的里侧缝合的。分别利用现有的通常方法缝合手心侧构件和手背侧构件的其他部分和拇指套构件,从而缝制成图21所示的手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该具有图M所示的手指套304的缝制手套在指肚侧构件312的两侧未形成缝合部,因此,在戴上该缝制手套握住物品(把手)时,手指与物品之间没有缝合部,手指套304 的弯曲阻力减小而容易使手指套304弯曲。另外,缝合部M埋没于弯折的手指关节部分,因此不会感到不舒服。在图M所示的手指套304的情况下,考虑到操作性,有时是在大致椭圆孔315的左右部分将指肚侧构件312分为3个部分缝合,也有时是做成筒状编制物、重叠式凹凸编制物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实用新型授权公告第3122530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9-30216号公报图M所示的缝制手套的各手指套304的弯曲阻力减小而能够容易使各手指套304 弯曲,但是,存在无法使手指套304预先向手掌侧弯曲更大(更深)而无法容易地使手指弯曲更大的问题。为了应对该问题,考虑使图M的大致椭圆孔315的深度加大(加深)。但是,在加大(加深)了图M的大致椭圆孔315的深度的情况下,虽然能够预先使手指套304向手掌侧弯曲较大,但是,将大致椭圆孔315的凹弧状端缘315a、3Mb彼此缝合而成的缝合部M、M并不沿着手指的关节致使在手指关节与缝合部M、M之间产生较大的间隙,或难以用缝纫机缝制手指套304,在手指套304上产生歪曲、扭转。在如上述那样缝合部Μ、M并不沿着手指的关节或在手指套304上产生歪曲、扭转时,戴上该手套时缝合部M、 M碰到手指的关节的左右,或难以戴上该手套,另外,由于缝合部M、M并不沿着手指的关节, 因此,在使用(把持)该手套时,使用者会感到不舒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良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舒适地戴上使用且能够加大(加深)手指的弯曲的缝制手套。本发明是将覆盖手指的背面的指背侧构件和具有分别覆盖所述手指的内面和左右侧面的宽度的指肚侧构件缝制成手指套、且使所述手指套向手掌侧弯曲而成的缝制手套。将所述指肚侧构件在所述手指的关节所对应的位置分割成多个、例如3个分割指肚侧构件。在所述手指的左侧面所对应的左侧面覆盖部、所述手指的内面所对应的内面覆盖部和所述手指的右侧面所对应的右侧面覆盖部的范围,使所述各分割指肚侧构件的分割部端缘为凹状切入缘,该凹状切入缘使倾斜直线部缘与同所述手指的关节平行的所述内面覆盖部的直线部缘的左右相连。而且,沿所述切入缘使所述各分割指肚侧构件相互缝合,从而使含有所述指背侧构件的所述手指套整体向所述手掌侧弯曲。另外,本发明是将覆盖手指的背面的指背侧构件和具有分别覆盖所述手指的内面和左右侧面的宽度的指肚侧构件缝制成手指套且使所述手指套向手掌侧弯曲而成的缝制手套。在所述指肚侧构件的与所述手指的关节对应的位置,留有所述指肚侧构件的左右两侧缘的各一部分地在所述手指的左侧面所对应的左侧面覆盖部、所述手指的内面所对应的内面覆盖部和所述手指的右侧面所对应的右侧面覆盖部的范围设有孔,该孔的形状是将使倾斜直线部与同所述手指的关节平行的所述内面覆盖部的直线部的左右相连的曲线相对配置的形状。而且,将该孔的相对的对置缘彼此沿该对置缘相互缝合,从而使含有所述指背侧构件的所述手指套整体向所述手掌侧弯曲。采用本发明,通过使各分割指肚侧构件沿切入缘相互缝合而使含有指背侧构件的手指套整体向手掌侧弯曲,另外,使孔的相对的对置缘彼此沿该对置缘相互缝合而使含有指背侧构件的手指套整体向手掌侧弯曲,因此,能由左右的倾斜直线部缘或倾斜直线部的缘部使手指套的与手指的关节对应的部分的空间急剧增大,并且,能由直线部缘或直线部的缘部充分确保与手指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空间的广度(长度),从而,缝合部不会碰到手指的关节的左右而能舒适地戴上该缝制手套,在使用该缝制手套时,缝合部沿着手指的关节,手指的关节与缝合部之间的间隙变小,缝合部埋没于弯折的手指的关节的部分,因此,能舒适地使手指弯曲较大(较深)。


图1是从拇指套侧看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制手套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II - II放大剖视图。图3是图1的手指套的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1的手指套的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制手套所使用的手心侧构件和拇指套构件的俯视图。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制手套所使用的手背侧构件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制手套的切入缘的结构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制手套的手指套部分的缝制方法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制手套的分割指肚侧构件的缝制方法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手指的弯折过程和弯折状态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针脚和线数的说明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制手套的缝合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制手套的缝合的另一例子的说明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制手套的缝合的又一例子的说明图。图15是表示图12所示的缝合的作用的说明图。图1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缝制手套的手指套的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图1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缝制手套所使用的手心侧构件和手背侧构件的俯视图。图18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制手套的切入缘形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制手套的切入缘形状的另一变形例的说明图。图20是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摩托车用手套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21是从拇指套侧看现有的缝制手套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图22是图21所示的缝制手套的手指套部分所使用的手指套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3是图21的X XIII - X XIII放大剖视图。图M是表示以往的缝制手套的另一例子的手指套部分的缝制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制手套由手心侧构件1、手背侧构件2和拇指套构件3缝制而成。即,第一实施例的缝制手套由手背侧构件2、拇指套构件3和图5、图6 所示的手心侧构件1如图1所示那样缝制而成。它们(手心侧构件1、手背侧构件2和拇指套构件3)的材质主要是使用皮革或合成皮革。另外,本发明的缝制手套主要适用于滑雪用或摩托车用等比较厚且在使用时握持把手的手套,但也可以用于高尔夫用或棒球用等比较薄的手套。图5和图6表示手心侧构件1、手背侧构件2和拇指套构件3的裁断状态的俯视图。手心侧构件1分别裁断出手掌部11、食指用指肚侧构件12 (12A)、中指用指肚侧构件 12(12B)、无名指用指肚侧构件12(12C)和小指用指肚侧构件12(12D)。另外,手背侧构件2 在手掌部21 —体地裁断出从小指到食指共4个指背侧构件22。如图7所示的中指用指肚侧构件12(12B)那样,4个指肚侧构件12分别具有能覆盖手指的内面和手指左右各侧面的宽度。即,各指肚侧构件12是以在与手指的内面对应的内面覆盖部13的左右具有分别与手指左右侧面对应的侧面覆盖部14、14的宽度裁断而成的。而且,如图5和图7所示,4个指肚侧构件12在手指的关节(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所对应的位置分割成末指节用(比第一关节靠指尖侧的部分用)、中指节用(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之间的部分用)和基节用(比第二关节靠手掌侧的部分用)这3个分割指肚侧构件 12X、12Y、12Z。而且,各分割指肚侧构件12Χ、12Υ、12Ζ的分割部端缘,在与手指的左侧面对应的左侧面覆盖部14、与手指的内面对应的内面覆盖部13和与手指的右侧面对应的右侧面覆盖部14的范围做成凹状的切入缘Ife(Mb),该切入缘15a(15b)使与手指关节平行的内面覆盖部13的直线部缘15a2(Mb2)的左右同倾斜直线部缘15al、(15bl、1恥3)相连, 倾斜直线部缘15al、15bl彼此相对,直线部缘Ife2、15l32彼此相对,且倾斜直线部缘1如3、15b3彼此相对。即,各切入缘15a、15b由3条直线形成等腰梯形(底边开放)。另外,图5的各指肚侧构件12的内面覆盖部13、侧面覆盖部14、切入缘15a、15b、 倾斜直线部缘15al、lfe3、15bl、1恥3、直线部缘15a2、1恥2与图7的附图标记的标注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图5中的附图标记的标注。而且,如图10所示,从食指伸开的状态(图10(a))到食指弯折(图10(b))后、到食指再次伸开的状态(图10(c))时可知,第一关节部分弯曲到稍大于90度左右,第二关节部分弯曲到大于90度而达到120度左右,因此,对于各关节部分所对应的各切入缘15a、15b 的深度(高度)d而言,指根侧的切入缘15a、15b (第二关节部分)的深度d的总和(d3+d4) (参照图7)大于指尖侧的切入缘15a、15b (第一关节部分)的深度d的总和(dl+d2)(参照图7)。另外,在凹凸编织的情况下,对于相对的切入缘15a的深度(高度)d和切入缘1 的深度(高度)d而言,由于重叠时位于上侧(表侧)的分割指肚侧构件的切入缘的长度大于位于下侧(里侧)的分割指肚侧构件的切入缘的长度,因此,重叠于上侧的分割指肚侧构件的切入缘的深度d较大。即,例如图7所示,分割指肚侧构件12X的切入缘15a的深度dl 小于分割指肚侧构件12Y的切入缘1 的深度d2。另外,分割指肚侧构件12Y的切入缘1 的深度d3小于分割指肚侧构件12Z的切入缘15b的深度d4。另外,在内缝的情况下,相对的切入缘15a的深度d与切入缘15b的深度d相同。另外,由于根据高尔夫、滑雪、摩托车、自行车等的运动的不同而手指的动作不同, 因此,追随于目标运动的手指动作的弯曲能够在切入缘15a、Mb处施加到手指套4上,这由于指部与主体彼此独立而成为可能。该第一实施例的缝制手套是如图8 (a) (c)所示那样缝制手指套4部分而成的。首先,如图9(a)所示,如下述那样缝合图8(a)所示的展开状态的2个分割指肚侧构件12X、12Y,即,在末指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X的左侧的侧面覆盖部14的切入缘 15a(倾斜直线部15al)之上重叠中指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Y的左侧的侧面覆盖部14的切入缘15b (倾斜直线部缘15bl),沿着倾斜直线部缘15al、15bl例如以直线状将切入缘 15a、1 彼此相互缝合起来。接着,如图9(b)所示,在末指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X的内面覆盖部13的切入缘15a(直线部缘之上重叠中指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Y的内面覆盖部13的切入缘 15b (直线部缘1恥2),沿着直线部缘15a2、1恥2以直线状将切入缘15a、15b彼此相互缝合起来。然后,如图9(c)所示,在末指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X的右侧的侧面覆盖部14的切入缘15a(倾斜直线部缘之上重叠中指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Y的右侧的侧面覆盖部14的切入缘15b (倾斜直线部缘15b3),沿着倾斜直线部缘15a3、Mb3以直线状将切入缘15a、1 彼此相互缝合起来(凹凸编织;参照图3(a))。另外,图9(a) (c)的虚线Ll
表示缝合线。同样,在中指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Y的左侧的侧面覆盖部14的切入缘15a (倾斜直线部缘15al)之上重叠基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Z的左侧的侧面覆盖部14的切入缘 15b (倾斜直线部缘15bl),沿着倾斜直线部缘15al、15bl将切入缘15a、1 彼此相互缝合起来。
接着,在中指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Y的内面覆盖部13的切入缘15a(直线部缘之上重叠基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Z的内面覆盖部13的切入缘15b (直线部缘 15b2),沿着直线部缘1^ι2、15 将切入缘15a、15b彼此相互缝合起来。然后,在中指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Y的右侧的侧面覆盖部14的切入缘15a (倾斜直线部缘之上重叠基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Z的右侧的侧面覆盖部14的切入缘 15b (倾斜直线部缘1恥3),沿着倾斜直线部缘lfe3、15b3将切入缘15a、15b彼此相互缝合起来(凹凸编织)。当如上述那样缝合分割指肚侧构件12X、12Y、12Z时,由于凹状的切入部分被拉近,因此,如图8(b)所示,指肚侧构件12在缝合部Μ2、Μ2处向手掌侧(指肚侧)弯曲。然后,从图8(b)的状态如图8(c)所示那样,通过将指肚侧构件12的左右各端缘与指背侧构件22的左右各端缘缝合起来(缝合部Ν2、Ν》而能缝制成手指套4的形状。另外,缝合部Ν2是从各材质的里侧缝合(内缝)。另外,手心侧构件和手背侧构件的其他部分以及拇指套构件分别用现有的通常方法缝合而缝制成缝制手套。如图2所示,该具有图8所示的手指套4的缝制手套没有在指肚侧构件12的两侧形成缝合部,因此,在戴上该缝制手套握住物品(把手)时在手指F与物品之间不存在缝合部,并且手指套4的弯曲阻力变小而容易使各手指套4弯曲,而且弯曲力很小即可。另外,能由左右的倾斜直线部缘15al、lfe3、15bl、Mb3使手指套4的与手指F的关节1 对应的部分的空间急剧增大,并且,能由直线部缘lfe2、15 充分确保与手指F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空间的广度(长度),从而,缝合部M2不会碰到手指F的关节1 的左右而能舒适地戴上该缝制手套,在使用该缝制手套时,缝合部M2沿着手指F的关节Fa, 从而手指F的关节1 与缝合部M2之间的间隙变小,缝合部M2埋没于弯折的手指F的关节 Fa的部分,因此,能舒适地使手指F弯曲较大(较深)。另外,在使用图M所示的椭圆的圆弧状的凹部制造预先使手指套向手掌侧弯曲的缝制手套(常态下即不受任何外力的状态下手指套向手掌侧弯曲的缝制手套)的情况下,当欲加大弯曲的程度时,必须加深椭圆的圆弧状凹部的深度。加深椭圆的圆弧状凹部的深度地形成将各指肚侧构件的各凹部互相缝合起来的缝制手套,戴上该缝制手套时,手指的关节部分与各凹部之间空出较大的间隙,有可能使使用者感到不舒服。另外,有时,即使想要将预先弯曲的手指套伸展成直线状也不能充分地伸展。对此,在本发明的缝制手套中,如图7等所示,各指肚侧构件的凹部形成为等腰梯形,将各指肚侧构件的等腰梯形的各凹部彼此相互缝合而形成了缝制手套。由此,被相互缝合起来的各指肚侧构件的等腰梯形的各凹部处的上底彼此的部位呈直线状。而且,在手指弯曲时,手指肚的关节部基本呈直线状。另外,在使用者戴上本发明的缝制手套的情况下,等腰梯形的上底与手指肚的关节部相对,等腰梯形的各斜边与手指侧部的关节部相对。这样,与现有的缝制手套的情况相比,相互缝合起来的各上底彼此的部位和手指弯曲时的手指肚的关节部的形态更为相互接近,因此,在使用者戴上本发明的缝制手套时, 能防止手指的关节部分与各凹部处的缝制部之间空出较大的间隙,能避免使用者感到不舒服。另外,在预先弯曲的手指套欲伸展成直线状时,手指套能够充分伸展。
另外,各切入缘15a、15b由3条直线形成,各切入缘15a、15b为等腰梯形,因此,能以切入缘15a、1 的角为标记地使分割指肚侧构件12X、12Y、12Z的缘部重叠,并且,由于切入缘15a、15b的缝合部分为直线状,因此能够容易缝合切入缘15a、15b,能实现品质的均勻化,且能减少次品而提高成品率。接着,进一步说明分割指肚侧构件12X、12Y、12Z彼此的缝合方式。若从指肚侧看图3(a)所示的手指套4,则如图12所示,在末指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Χ之上重叠中指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Υ而构成重叠部K,含有该重叠部K的区域被线 S缝合成锯的齿那样的锯齿状。例如,图12(a)表示仅有位于指尖的重叠部K被线S缝合成锯的齿那样的锯齿状的情况,图12 (b)表示末指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X和重叠部K被线S缝合成锯的齿那样的锯齿状的情况,图12(c)表示重叠部K和中指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Y被线S缝合成锯的齿那样的锯齿状的情况,图12(d)表示末指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X、重叠部K和中指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Y被线S缝合成锯的齿那样的锯齿状的情况。另外,如图11所示,针脚数量不受限定,可以考虑缝制手套的用途等来确定。图11 (a)表示通过缝合线S而构成的平行运动机构的例如倾斜部分Sl的针脚为 2个的情况,图11(b)表示与图11(a)同样的情况时针脚为3个的情况,图11(c)表示与图 11(a)同样的情况时针脚为4个的情况。而且,优选线S的根数例如如图11 (d)所示那样不是仅使用1根线S而是使用2 根线S,由此,对含有被线S缝合起来的重叠部K的区域进行加强。图13是从手心侧看图3(b)所示的手指套4的图,在中指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Y 之上重叠末指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X而构成重叠部K,含有该重叠部K的区域被线S缝合成锯的齿那样的锯齿状。同样,例如,图13(a)表示仅有重叠部K被线S缝合成锯的齿那样的锯齿状的情况,图13 (b)表示末指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X和重叠部K被线S缝合成锯的齿那样的锯齿状的情况,图13(c)表示重叠部K和中指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Y被线S缝合成锯的齿那样的锯齿状的情况,图13(d)表示末指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X、重叠部K和中指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Y被线S缝合成锯的齿那样的锯齿状的情况。而且,图13的情况也同样是针脚数量不受限定(图11),可以考虑本发明的缝制手套的用途等来确定(图11(a) 图11(c))),优选缝合的线S的根数也例如为2根(图 11(d)))而对含有被线S缝合起来的重叠部K的区域进行加强。在如上述的图12(b)、图12(d)、图13(c)以及图13(d)那样进行缝合时,能防止位于上侧(表侧)的分割指肚侧构件12X、12Y的缘部卷起。图14是表示缝合方式的又一例子的图。若图12、图13所示的锯齿状的缝合方式为波浪型,则图14(a)为梯形型,图14(b) 为矩形型。若现有的缝合方式为仅有水平方向(以直线状沿着缘部的方向、与关节平行的方向)的直线部分的直线型,则图14(a)的梯形型构成了水平方向的直线部分Sll S13和相对于该直线部分Sll S13倾斜的倾斜部分S14 S17混合而成的混合型伸缩运动机构, 图14(b)的矩形型构成了水平方向的直线部分S18 S22和与该直线部分S18 S22垂直的垂直方向(与关节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直线部分S23 M8混合而成的混合型伸缩运动机构。接着,说明伸缩运动机构的作用。例如,如图3(a)所示,在末指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X之上重叠中指节用分割指肚侧构件12Y而形成重叠部K,如图12(a)所示,仅将该重叠部K缝合为锯齿状。由此,如图15所示,由缝合的线S的倾斜部分S1、S2、S3和倾斜部分S4、S5、S6构成伸缩运动机构,而且,分割指肚侧构件12X、12Y如以往一样为普通的布或皮,挠性较大, 因此重叠部K整体容易挠曲。而且,在将这样的缝制手套戴在手上的情况下,以构成伸缩运动机构的线S整体的两端的针脚为作用点a、b,从手的手指F作用图15的左右方向的外力fl、f2。于是,以线S的正中间的针脚P为中心c,伸缩运动机构的倾斜部分Si、S2、S3向右侧位移,倾斜部分S4、S5、S6向左侧位移。因此,相应于伸缩运动机构的倾斜部分Si、S2、S3和倾斜部分S4、S5、S6的动作, 容易挠曲的重叠部K的右侧部分ml和左侧部分m2也能向图15的左右方向位移。因而,在将缝制手套戴在手上的情况下,由于以适合于手的手指F的方式伸展和弯曲,因此,起到了使缝制手套容易适应手、且提高穿戴感(穿戴舒适性)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分割指肚侧构件12X、12Y、12Z彼此的另一缝合方式。图4所示的手套例如是使切入缘15a、15b彼此对齐地在分割指肚侧构件12X的表侧之上重叠分割指肚侧构件12Y的表侧,且使切入缘15a、Mb彼此沿切入缘15a、Mb缝合 (缝合部M3)(内缝)。而且,分割指肚侧构件12Y和分割指肚侧构件12Z也一样,使切入缘15a、Mb彼此对齐地在分割指肚侧构件12Y的表侧之上重叠分割指肚侧构件12Z的表侧,且使切入缘 15a、15b彼此沿切入缘15a、15b缝合(缝合部M3)(内缝)。另外,手心侧构件和手背侧构件的其他部分以及拇指套构件分别用现有的通常方法缝合而缝制成图4所示那样的缝制手套。而且,在图4的情况下,针脚数量也同样不受限定(图11),可以考虑本发明的缝制手套的用途等来确定(图11(a) 图11(c))),缝合的线S的根数也例优选如为2根(图 11(d)))而对含有被线S缝合的重叠部K的区域进行加强。另外,缝合方式可以是图12、图13所示的锯齿状的波浪型,也可以是图14(a)所示的梯形型,还可以是图14(b)所示的矩形型。如图17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缝制手套是通过使缝制前的手心侧构件112在宽度方向两端部稍微相连而一体地形成各手指的手心侧构件112(例如,食指的手心侧构件并不是被分割为多个(3个)构件,而是形成为1个构件),除此之外基本上是与第一实施例的缝制手套相同的结构,可与第一实施例的缝制手套基本同样地变形,起到与第一实施例的缝制手套基本相同的效果。另外,如图16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缝制手套是以手心侧构件101、手背侧构件102和省略图示的拇指套构件为基本构件缝制而成的。即,第二实施例的缝制手套是由图17所示的手心侧构件101、手背侧构件102和省略图示的拇指套构件缝制而成的。它们(手心侧构件101、手背侧构件102和拇指套构件)的材质主要是使用皮革或合成皮革。另外,本发明的缝制手套主要适用于滑雪用或摩托车用等比较厚且在使用时握持把手的手套,但也可以用于高尔夫用或棒球用等比较薄的手套。图17表示手心侧构件101和手背侧构件102的裁断状态的俯视图。手心侧构件 101被裁断为所谓的全型剪裁式(gurm cut type),并且,手心侧构件101 —体地裁断出手掌部111以及食指用和小指用的2个指肚侧构件112,且单独裁断出中指用和无名指用的2 个指肚侧构件112。另外,手背侧构件102 —体地裁断出手掌部121和从小指到食指共4个指背侧构件122。4个指肚侧构件112分别具有能覆盖手指的内面和左右各侧面的宽度。即,各指肚侧构件112是以在与手指内面对应的内面覆盖部113的左右具有分别与手指左右侧面对应的侧面覆盖部114、114的宽度裁断而成的。如图17所示,4个指肚侧构件112在各手指的与2个关节(第一关节(指尖侧关节)和第二关节(指根侧关节))对应的位置分别留有指肚侧构件112的左右两侧缘的各一部分(0. 5mm Imm左右)而在每个指肚侧构件112上的2个部位打孔形成六边形的孔 115、115。在该各孔115上分别形成相对的对置缘115a、1Mb。另外,各孔115是以留有指肚侧构件112的左右两侧缘的各一部分的状态形成的,因此,各指肚侧构件112作为一片构件而连续。即,各孔115不仅设在指肚侧构件112的内面覆盖部113上,而且还设到位于内面覆盖部113左右的各侧面覆盖部114、114。各孔115是为了使手指套在与手指关节对应的位置向手掌侧弯曲而设置的,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在4个各指肚侧构件112上的每一个指肚侧构件112的手指关节(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的位置的2个部位形成孔115。另外,在例如用于摩托车用的手套中,有时仅有小指和无名指这两个手指套向手掌侧(指肚侧)弯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仅在小指套和无名指套的各指肚侧构件上形成孔115。而且,在拇指套也向内侧弯曲的情况下,也在拇指套的指肚侧构件的与拇指关节对应的位置形成与孔115同样的孔。在各指肚侧构件112的各孔115上分别配置有相对的对置缘life、115b。而且,通过使孔115的对置缘115a、11 彼此沿着该对置缘115a、11 相互缝合起来而能如图16 所示那样使指肚侧构件112向指肚侧弯曲。另外,各孔115的深度(在手指长度方向的长度)由手指套的关节对应部分的弯曲程度确定,各孔115的深度越深,就越能使手指套的关节部分的弯曲较大。在所述对置缘llfe(115b)中,在手指的左侧面所对应的左侧面覆盖部114、手指的内面所对应的内面覆盖部113以及手指的右侧面对应的右侧面覆盖部114的范围,倾斜直线部缘11如1、11如3(11恥1、11恥;3)与同手指关节平行的内面覆盖部113的直线部缘 115a2(115b2)的左右相连,倾斜直线部缘llfel、11釙1彼此相对,直线部缘llfe2、11釙2彼此相对,且倾斜直线部缘Ilfe3、115b3彼此相对。即,对置缘115a、11 是由6条直线形成的六边形,且是将指尖侧的等腰梯形(底边开放)和指根侧的等腰梯形(底边开放)接合而成的六边形。而且,相对的对置缘115a、11 的深度(将倾斜直线部缘115al、115bl的接合部和倾斜直线部缘1 lfe3、115b3的接合部连接起来的直线与直线部缘1 lfe2、11恥2之间的间隔(长度))与内缝的情况相同。另外,在图17的各指肚侧构件112的构成对置缘115a、lMb的倾斜直线部缘 115al、115a3、115bl、115b3、直线部缘115a2U15b2中,没有标注附图标记的对置缘115a、115b与标注了附图标记的对置缘115a、lMb相同,因此省略标注附图标记。该第二实施例的缝制手套是由图17所示的手心侧构件101、手背侧构件102和省略图示的拇指套构件缝制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从小指到食指的各手指套104是如图 24(a) (c)那样缝制而成的。S卩,如图17示出了展开指肚侧构件112的状态,在该指肚侧构件112上一体地裁断出手指的内面覆盖部113和位于该内面覆盖部113左右的各侧面覆盖部114、114。从该展开状态如图M(b)那样将指肚侧构件112沿宽度方向弯曲为U字形且使各孔115的对置缘115a、11 彼此沿着该对置缘115a、11 相互缝合起来,或者在孔115部分处使各指肚侧构件112弯折而使对置缘IlfeUMb彼此重叠且使各孔115的对置缘IlfeUMb彼此沿着该对置缘115a、11 相互缝合起来(内缝)。这样,当缝合各孔115的对置缘115a、11 彼此时,由于孔115部分被拉近,因此, 指肚侧构件112在各对置缘115a、11 的缝合部M4、M4处向指肚侧弯曲。然后,从图M(b)的状态如图M(C)所示那样,通过将指肚侧构件112的左右各端缘与指背侧构件122的左右各端缘缝合起来而能缝制成手指套104的形状。另外,指肚侧构件112的左右各端缘与指背侧构件122的左右各端缘的缝合部N3是从各材质的例如里侧缝合的(也可以从表侧缝合)。另外,手心侧构件101和手背侧构件102的其他部分以及拇指套构件分别用现有的通常方法缝合成缝制手套。对拇指套的指关节对应位置也可以实施用于使指肚侧构件向指肚侧弯曲的与所述加工同样的加工(具有各对置缘IlfeUMb的孔 115)。如图2所示,由于该第2实施例的缝制手套没有在指肚侧构件112的两侧形成缝合部,因此,在戴上该缝制手套而握住物品(把手)时,在手指F与物品之间不存在缝合部, 并且手指套104的弯曲阻力变小而容易使各手指套104弯曲,而且弯曲力很小即可。另外,能由左右的倾斜直线部缘115al、115a3、115bl、115b3使手指套104的与手指F的关节!^对应的部分的空间急剧增大,并且,能由直线部缘115a2、115l32充分确保与手指F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空间的广度(长度),从而,缝合部M4不会碰到手指F的关节&的左右而能舒适地戴上该缝制手套,在使用该缝制手套时,缝合部M4沿着手指F的关节1 而减小手指F的关节1 与缝合部M4之间的间隙,缝合部M4埋没于弯折的手指F的关节1 的部分,因此,能舒适地使手指F弯曲较大(较深)。另外,各对置缘115a、11 由3条直线形成,或各对置缘115a、11 为等腰梯形, 因此,能以对置缘IlfeUMb的角为标记地使分割指肚侧构件12X、12Y、12Z的缘部重叠,并且,由于对置缘115a、11 的缝合部分为直线状,因此能够容易缝合对置缘life、115b,能实现品质的均勻化,且能减少次品而提高成品率。另外,在将指肚侧构件112的对置缘115a、lMb彼此缝合起来的情况下,由于对置缘115a、lMb能以上下重叠的平面状态缝合起来,因此,能简单容易地缝合对置缘115a、 11 彼此。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对置缘115a、lMb彼此的缝合方式如之前说明的那样可以是直线型、波浪型(锯齿型)、梯形型和矩形型中的任一种。另外,所有的指肚侧构件112可以是相对于手掌部111分离地设置,还可以在孔 115的左右部分如第一实施例那样地被分割。
图18是表示分割指肚侧构件的切入缘形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是在直线相交的部分设有圆弧状部(圆角)Rl的例子。即,等腰梯形的凹部的上底与斜边的交界并不是急剧弯折,而是隔着圆弧状部Rl平缓弯曲。这样,即使在切口缘设置圆弧状部Rl而使切口缘具有圆角,也能起到与由3条直线构成的切入缘的情况同样的作用和效果。另外,在图16和图 17的实施例中,也是即使在六边形的角具有圆角也能起到与直线的六边形的情况同样的作用和效果。图19是表示分割指肚侧构件的切入缘形状的另一变形例的说明图,是如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在直线部和/或倾斜直线部稍稍具有圆角L31 L36、L41 L46的例子。这样, 即使在直线部和/或倾斜直线部具有圆角L31 L36、L41 L46而将直线部和/或倾斜直线部做成椭圆的圆弧状,也能起到与由直线构成的切入缘的情况同样的作用和效果。另外, 在图16和图17的实施例中,也是即使在六边形的角具有圆角也能起到与直线的六边形的情况同样的作用和效果。在此,举例说明各圆角(圆弧状部位)L31 L36、L41 L46的组合。在分割指肚侧构件12X的凹部形状具有双点划线所示的圆角L34、L32、L36的情况下,优选使分割指肚侧构件12Y的凹部形状为双点划线所示的圆角L41、L45、L43。另一方面,在分割指肚侧构件12X的凹部形状具有双点划线所示的圆角L31、L35、L33的情况下,优选使分割指肚侧构件12Y的凹部形状为双点划线所示的圆角L44、L42、L46。S卩,优选适当改变凹部的形态,以使彼此弥补(彼此具有基本相同的曲率半径,且一方从凹部侧凹陷而另一方向凹部侧凸出,从而使各分割指肚侧构件12X、12Y的各凹部相卡合)。而且,在所述说明中,例如,在分割指肚侧构件12X中,如双点划线所示的圆角 L31、L33所示那样使分割指肚侧构件12X的各侧部的凹部的形态为凸状,如双点划线所示的圆角L35所示那样使分割指肚侧构件12X的腹部(中央部)的凹部的形态为凹状。但是,并不是如上述那样被限定,在分割指肚侧构件12X中,可以任意组合双点划线所示的圆角L31 L36来形成凹部,在分割指肚侧构件12Y中,为了弥补分割指肚侧构件12X的凹部的形状而可以任意组合双点划线所示的圆角L41 L46来形成凹部。如上所述,在直线部和/或倾斜直线部具有圆角或在六边形的角上具有圆角的情况下,优选是,当对置缘的一方凹陷弯曲时,与该一方对置缘相对的另一方对置缘也形成凹陷弯曲的形状,当对置缘的一方突出弯曲时,与该一方对置缘相对的另一方对置缘也形成突出弯曲的形状。图20是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摩托车用的缝制手套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为了对杆状物进行操作等而在需要使手指弯曲较大(较深)的无名指用和小指用的手指套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的部分应用本发明,另外,在不需要为了对杆状物进行操作等而使手指弯曲较大(较深)的食指用和中指用的手指套的第二关节的部分应用本发明。这样,根据手指的弯曲范围,确定应用本发明的部分,从而能做出很好用的缝制手套。工业实用性本发明应用于为了容易把持滑雪杖、摩托车把手、高尔夫球杆、棒球棒等而预先使手指套向手心侧弯曲的缝制手套,特别是,在将缝制手套戴在手上时通过使缝制手套以适合手指的方式伸展而使缝制手套容易适应手、提高穿戴舒适性的情况下是非常有用的。附图标记说明
1,101手心侧构件;2,102手背侧构件;3拇指套构件;4,104手指套;11,111手掌部;12,112指肚侧构件;12A 12D,指肚侧构件;12X 12Z,分割指肚侧构件;13,113内面覆盖部;14,114侧面覆盖部;1 ,15b切入缘;15al,15a3倾斜直线部缘;15a2,Mb2直线部缘;15bl, 15b3倾斜直线部缘;21,121手掌部;22,122指背侧构件;115孔;115a, 115b对置缘;115al,115a3倾斜直线部缘;115a2,115 直线部缘;115bl,115b3倾斜直线部缘;F手指Pa关节。
权利要求
1.一种缝制手套,其是将覆盖手指的背面的指背侧构件和具有分别覆盖所述手指的内面和左右侧面的宽度的指肚侧构件缝制成手指套、且使所述手指套向手掌侧弯曲而成的缝制手套,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指肚侧构件在所述手指的关节所对应的位置分割成多个分割指肚侧构件;在所述手指的左侧面所对应的左侧面覆盖部、所述手指的内面所对应的内面覆盖部和所述手指的右侧面所对应的右侧面覆盖部的范围,使该各分割指肚侧构件的分割部端缘为凹状切入缘,该凹状切入缘使倾斜直线部缘与同所述手指的关节平行的所述内面覆盖部的直线部缘的左右相连;使所述各分割指肚侧构件沿所述切入缘相互缝合,从而使含有所述指背侧构件的所述手指套整体向所述手掌侧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切入缘由3条直线形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切入缘形成等腰梯形。
4.一种缝制手套,其是将覆盖手指的背面的指背侧构件和具有分别覆盖所述手指的内面和左右侧面的宽度的指肚侧构件缝制成手指套、且使所述手指套向手掌侧弯曲而成的缝制手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指肚侧构件的与所述手指的关节对应的位置,留有所述指肚侧构件的左右两侧缘的各一部分地在所述手指的左侧面所对应的左侧面覆盖部、所述手指的内面所对应的内面覆盖部和所述手指的右侧面所对应的右侧面覆盖部的范围设有孔,该孔的形状是将使倾斜直线部与同所述手指的关节平行的所述内面覆盖部的直线部的左右相连的曲线相对配置的形状;将该孔的相对的对置缘彼此沿该对置缘相互缝合,从而使含有所述指背侧构件的所述手指套整体向所述手掌侧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制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是由6条直线形成的六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制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孔为将指尖侧的等腰梯形与指根侧的等腰梯形接合而成的六边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舒适地戴上使用且能够加大(加深)手指的弯曲的缝制手套。该缝制手套是将覆盖手指的背面的指背侧构件和具有分别覆盖手指的手掌面和左右侧面的宽度的指肚侧构件缝制成手指套、且使手指套向手掌侧弯曲而成的缝制手套;在手指的关节所对应的位置将指肚侧构件(12)分割成多个分割指肚侧构件(12X、12Y、12Z);在手指的左侧面、手指的手掌面和手指的右侧面的范围,使该分割指肚侧构件(12X、12Y、12Z)的分割部端缘为使倾斜直线部缘(15a1,15a3,15b1,15b3)与手指的关节所对应的手指的手掌面的直线部缘(15a2,15b2)的左右相连的切入缘(15a,15b);沿切入缘(15a,15b)将分割指肚侧构件(12X、12Y、12Z)相互缝合起来,从而使包括指背侧构件的手指套整体向手掌侧弯曲。
文档编号A41D19/00GK102316755SQ20108000136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2日
发明者松冈纮二 申请人:松冈手套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