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7432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布鞋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布鞋,尤其涉及一种包括鞋底和脚垫的布鞋底结构。
背景技术
布鞋的结构包括鞋底和布质鞋帮,绝大部分的布鞋均有防湿要求,鞋底上一般设置有由防湿材料制成的防水层。而从舒适性的角度考 虑,鞋底上一般还需要设置弹性体。现有的布鞋底结构一般包括鞋底、弹性体和脚垫,鞋底是由防水材料制成的,弹性体是由泡沫制成的,脚垫是由绒布等布质材料制的,鞋底、弹性体和脚垫它们的尺寸和形状均一致,它们叠置在一起,外边缘重合,并和鞋帮边缘经过缝线缝制在一起,鞋底位于最底层,弹性体位于脚垫和鞋底之间。由于它们是叠置在一起,鞋底的厚度不可能被制得很厚,这种布鞋的防湿效果相对较差。而且在缝制过程中,缝线需要同时穿过鞋底、弹性体、脚垫和鞋帮,这使得在穿针时显得吃力,缝线在鞋底、弹性体和脚垫内的长度尺寸相对较大,需要拉紧缝线,否则会使这三层结构之间发生窜动,而影响到行走的舒适性。缝线坚固地束缚住弹性体,也会降低弹性体的弹性。另外,脚底相对较薄,脚底上的穿针孔也会影响到布鞋的防湿效果,湿汽会自针孔内进入到脚垫位置处,易使脚垫潮湿,会影响到布鞋的舒适性,需要经常对布鞋进行晒干,增加了麻烦。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布鞋底结构,它能有效提高布鞋的加工方便性,能改善布鞋的穿着舒适性。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布鞋底结构,包括鞋底和脚垫,鞋底和脚垫两者的外边缘形状相似,在鞋底的外缘内侧设有环状线槽,脚垫的外边缘伸入到线槽位置处,所述鞋底正面设有开口状容纳腔,容纳腔位于线槽的内侧,容纳腔和鞋底两者的外边缘形状相似,在容纳腔内设有鞋垫,鞋垫的侧面与容纳腔的内侧面相贴合。鞋底通过缝线与鞋帮相连接时,缝线位于线槽的位置处。鞋垫一般可以是泡沫材料制成的,也可以是由若干层布料层叠在一起而制成的,鞋垫位于线槽的内侧,缝线实现鞋帮与鞋底连接时,缝线不会穿过鞋垫,鞋垫自然搁置在容纳腔内,鞋垫的大小一般是与容纳腔的大小相等。作为优选,所述鞋垫的厚度与容纳腔的深度差介于-I毫米到+4毫米之间。鞋垫的厚度与容纳腔的深度差值在所述的范围内,方便了布鞋的加工。在布鞋使用过程中,鞋垫会因被长时间的踩踏而产生一定的变形,鞋垫的厚度会有所减小,该差值范围能够保证在鞋垫发生一定的变形后,而不会对布鞋的舒适性带来显著影响。作为优选,所述鞋垫的上表面突出容纳腔口部外侧。鞋垫的上表面略微突出到容纳腔的口部外侧,鞋垫的突出部分能够抵消鞋垫的厚度变小,布鞋在使用一定时间后,鞋垫的上表面能够基本保持与容纳腔的口部相平齐,保证了布鞋的舒适性。作为优选,在容纳腔的底面上设有与鞋垫底面相接触的、用于防止鞋垫窜动的防窜结构。该防窜结构的实质是增加容纳腔底面的粗糙度,使得布鞋被穿在脚上行走过程中鞋垫在容纳腔内具有良好的位置稳定性,保证了布鞋的舒适性。所述防窜结构位于鞋底脚跟位置处。防窜结构设于鞋底脚跟位置处,有助于简化容纳腔的底面结构,加之布鞋在使用过程中,鞋底脚跟部分承受的力最大,鞋垫在脚跟部分与防窜结构之间在行走过程中结合紧密,鞋垫在容纳腔内的位置稳定性好,而且能够简化防窜结构的设置。作为优选,所述鞋垫为中空的气囊结构,在脚垫内设置有按摩垫,按摩垫表面上设有若干小凸体,按摩垫的外缘位于线槽的内侧。气囊结构是指鞋垫由封闭的弹性材质料(如橡胶)制成的,鞋垫内部中空的,里面充满有空气。气囊结构的鞋垫与表面带有若干小凸体的按摩垫叠置在一起,且按摩垫的外缘位于线槽的内侧,缝线不会对按摩垫进行缝合,按摩垫在脚垫内具有一定的活动裕度。在按摩垫和气囊结构的脚垫共同作用下,可以对人体脚部提供一定的按摩作用。作为优选,在容纳腔底面上脚跟位置处设有沉坑,所述的防窜结构设于沉坑的底面上。鞋底脚跟位置处的厚度相对较厚,这便于在此处设置沉坑,防窜结构设置在沉坑底面上,也能提高布鞋在脚跟处的弹性,进一步提高了布鞋的舒适性。 作为优选,所述防窜结构是由若干交错连接在一起的隔条构成,这些隔条与鞋底一体成型,隔条的两端均与沉坑侧壁连为一体,隔条的上表面与所述容纳腔底面平齐;这些隔条在沉坑底面上形成网格状。这些隔条形成网格结构,使得防窜结构在布鞋使用过程中的牢固性好,而且这种结构的防窜结构本身也具有较好的弹性,从而有助于增加布鞋的穿着舒适性。作为优选,在脚垫的底面上设有竹叶层,竹叶层是由整张的竹叶构成的,竹叶层与脚垫缝制在一起。竹叶本身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设置有竹叶层也能增加鞋底的吸湿性,使得布鞋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感觉到脚垫上的湿气,提高了布鞋的舒适性。竹叶层由整张制竹叶制成,便于把竹叶与脚垫缝制在一起,且整张竹叶位于脚垫与鞋垫之间,竹叶也不易破碎。作为优选,所述鞋底的底面上于脚撑和脚跟位置处分别设有与鞋底连为一体的、突出到鞋底底面外侧的防滑结构,防滑结构是由网格结构、若干块状内防滑块和外防滑块构成,网格结构位于内侧,外防滑块间隔排列在容纳腔底部的外缘处,内防滑块间隔排列在网格结构和外防滑块之间;在网格结构表面上沿鞋底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地设有若干弧形槽。设有所述的防滑结构,提高了布鞋使用过程中的防滑效果,提高了布鞋的使用安全性。防滑结构包括有网格结构,该网格结构连为一个整体,网格结构的使用牢固性好,能够有效保证布鞋的防滑效果。在网格结构上设置有弧形槽,进一步增加了网格结构的防滑效果。作为优选,在所述容纳腔口部外侧设有与容纳腔侧壁垂直的环状联接体,所述线槽形成在联接体的下表面上。环状联接体在鞋底上处于悬空状,联接体与鞋底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隔,湿汽不易从线孔处进入到鞋帮和脚垫边缘处,提高了布鞋的防湿效果。因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在进行布鞋加工时,只需要把鞋底边缘与脚垫边缘和鞋帮边缘缝合在一起,鞋垫不需要与它们缝制在一起,它们三者的厚度相对较小,在保证布鞋舒适性的情况下,对布鞋的加工显得轻便。鞋垫没有被缝线缝制在一起,这对缝线的松紧度要求低,布鞋使用过程中,鞋底结构各层之间不易出现松动现象,鞋底结构的稳定性好。鞋垫被设置在容纳腔内,且鞋垫的侧面与容纳腔的内侧面相贴合,鞋垫在容纳腔内的位置稳定性好。用于穿接缝线的线槽位于容纳腔口部外侧,缝线也处于容纳腔口部的外侧,加之鞋垫的侧面与容纳腔的内侧面相贴合,在缝线和鞋垫的共同作用下,容纳腔的形状稳定性好,鞋底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变形。鞋垫是自然地搁置在容纳腔内,布鞋在不被穿着时,鞋垫在厚度方向所受到的束缚小,这一方面便于鞋垫的复位,容纳腔的内部结构能够保持疏松,便于对布鞋进行晒干,另一方面在鞋垫弹性复位后,也能保证布鞋的穿着舒适性。可以通过往容纳腔内设置不同材质的鞋垫(布质或泡沫材质),使布鞋适应不同季节的穿着需求,鞋底的适用范围广。


图I是本布鞋底结构中鞋底的主视图。图2是沿图I中A-A方向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本布鞋底结构中脚垫的主视图。图4是本布鞋底结构中鞋垫的主视图。 图5本布鞋底结构在脚跟位置处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见图中,本布鞋底结构包括鞋底I、脚垫6和鞋垫7,它们三者外边缘的形状相似。在鞋底I上表面上设有容纳腔3,容纳腔3与鞋垫7两者的外边缘形状相似,且它们两者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尺寸分别相等,鞋垫7放入到容纳腔3内,鞋垫7放入到容纳腔3内后,鞋垫7的外侧面与容纳腔3的内侧面相贴合。在容纳腔3 口部设有与容纳腔3壁体连为一体环状联接体2,联接体2沿容纳腔3的整个外缘走向延伸。联接体2向着容纳腔3的口部外侧水平伸出,并垂直于容纳腔3的侧壁。联接体2在鞋底I上处于悬空状,它与鞋底I的底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在联接体2的下表面上设有环状线槽8,在成品布鞋上,线槽8底面上穿接有缝线。脚垫6的外缘一般是与联接体2的外缘重合,缝线把脚垫6与联接体2连接在一起。脚垫6的背面设有竹叶层12,该竹叶层12是由整张的高山竹叶制成的,竹叶层12与脚垫6缝制在一起。成品布鞋中,竹叶层12与鞋垫7的上表面相贴合。鞋垫7的厚度与容纳腔3的深度之间一般具有一定的要求,鞋垫7的厚度与容纳腔3的深度的差值一般是介于-I毫米到+4毫米之间。优选情况下,鞋垫7的上表面突出到容纳腔3的口部外侧,但鞋垫7的突出高度一般不超过4毫米。所述的鞋垫7可以为中空的气囊结构,它一般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中空的内部充有空气。在脚垫6内可设置有按摩垫(图中未示出),按摩垫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小凸体,小凸体的形状一般为球冠形。按摩垫的外缘形状与脚垫7外缘的形状相似,按摩垫的外缘位于线槽8的内侧,缝线不会对按摩垫进行缝制。按摩垫被设置在脚垫6内,在按摩垫的外侧蒙有一层布,该布为脚垫6的构成。按摩垫可以是由竹纤维编织而成的,从而使得按摩垫成为一种多孔结构,这有利于布鞋的透气性和防臭效果。在容纳腔3的底面上设置有与鞋垫7下表面相接触的防窜结构,该防窜结构用于限定住鞋垫7,以免行走过程中,鞋垫7会在容纳腔3内窜动。该防窜结构设置在鞋底I脚跟位置处,在容纳腔3底面上于脚跟的位置处设置有沉坑4,该防窜结构设置在沉坑4的底面上。防窜结构包括若干与鞋底I连为一体的隔条5,这些隔条5交错地连接在一起,隔条5的两端分别与沉坑4的侧壁相连接,这些隔条5在沉坑4内形成网格状,隔条5的上表面与容纳腔3的底面平齐。在鞋底I的底面设有防滑结构,防滑结构为两处,它们分别设置在鞋底I的脚跟和脚掌位置处。防滑结构与鞋底I连为一体,它们均突出到鞋底I的底面外侧。防滑结构包括网格结构11、若干块状的外防滑块9和内防滑块10,网格结构11位于防滑结构的内侧位置处,外防滑块9沿鞋底I的外缘走向间隔布置在容纳腔3底部的外缘处,内防滑块10间隔地排列在网格结构11和外防滑块9之间。该网格 结构11与上述若干交错连接在一起的隔条5所构成的防滑结构相似,只是该网格结构11中的网格尺寸要更小,形状更狭长。为增加防滑效果,在网格结构11的表面上并列地设有若干凹槽,这些凹槽沿鞋底I的长度方向延伸,凹槽的底面未及鞋底I的底面。本发明布鞋底结构是提供一种带有容纳腔3的鞋底1,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而在该容纳腔3内及容纳腔3的外侧叠置有不同材质和结构的脚垫6和鞋垫7,本布鞋结构适用范围广。
权利要求
1.一种布鞋底结构,包括鞋底和脚垫,鞋底和脚垫两者的外边缘形状相似,在鞋底的外缘内侧设有环状线槽,脚垫的外边缘伸入到线槽位置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正面设有开口状容纳腔,容纳腔位于线槽的内侧,容纳腔和鞋底两者的外边缘形状相似,在容纳腔内设有鞋垫,鞋垫的侧面与容纳腔的内侧面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布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垫的厚度与容纳腔的深度差介于-I毫米到+4毫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垫的上表面突出容纳腔口部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布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容纳腔的底面上设有与鞋 垫底面相接触的、用于防止鞋垫窜动的防窜结构;该防窜结构位于鞋底脚跟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布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垫为中空的气囊结构,在脚垫内设置有按摩垫,按摩垫表面上设有若干小凸体,按摩垫的外缘位于所述线槽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布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容纳腔底面上脚跟位置处设有沉坑,所述的防窜结构设于沉坑的底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布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窜结构是由若干交错连接在一起的隔条构成,这些隔条与鞋底一体成型,隔条的两端均与沉坑侧壁连为一体,隔条的上表面与所述容纳腔底面平齐;这些隔条在沉坑底面上形成网格状。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布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脚垫的底面上设有竹叶层,竹叶层是由整张的竹叶构成的,竹叶层与脚垫缝制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布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的底面上于脚撑和脚跟位置处分别设有与鞋底连为一体的、突出到鞋底底面外侧的防滑结构,防滑结构是由网格结构、若干块状内防滑块和外防滑块构成,网格结构位于内侧,外防滑块间隔排列在容纳腔底部的外缘处,内防滑块间隔排列在网格结构和外防滑块之间;在网格结构表面上沿鞋底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地设有若干弧形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布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纳腔口部外侧设有与容纳腔侧壁垂直的环状联接体,所述线槽形成在联接体的下表面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布鞋底结构,其解决了现有布鞋底结构加工不便,穿着舒适性差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布鞋底结构,包括鞋底和脚垫,鞋底和脚垫两者的外边缘形状相似,在鞋底的外缘内侧设有环状线槽,脚垫的外边缘伸入到线槽位置处,所述鞋底正面设有开口状容纳腔,容纳腔位于线槽的内侧,容纳腔和鞋底两者的外边缘形状相似,在容纳腔内设有鞋垫,鞋垫的侧面与容纳腔的内侧面相贴合。
文档编号A43B13/40GK102726886SQ201110093019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4日
发明者许月清, 许训武 申请人:许月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