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项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54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组合项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变连接的组合项链,属于珠宝首饰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首饰在美化生活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作用。现有的首饰,如项链,吊坠等,一般为单一结构,一式一款,佩戴形式单一。如果需多种佩戴形式就需多种款式的首饰,这样使首饰的种类和数量加大,同时携带多种首饰会有许多麻烦,在给使用者增加费用支出的同时安全携带保存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此单一结构形式的首饰很难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一款多样的组合项链。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组合项链由项链体和吊坠构成。项链体由四节段链线和三个连接环、一个佩饰环组成。四节段链线分别称为链线一、链线二、链线三和链线四。三个连接环分别称为连接环A、连接环B和连接环C。其中链线一、二、三依次首尾相连成一字形;链线一与链线二通过佩饰环衔接,链线二与链线三通过连接环A衔接,链线四的一端在链线一与链线二衔接处与佩饰环连接。四节段链线连接后成“T”字样式的项链。链线一的起始端设有一个挂钩,在佩戴项链时使用。链线三的末端设置有连接环 B,链线四的末端设置连接环C。各连接环连同佩饰环在变换项链造型时使用。其中链线四末端的连接环C直径比链线三末端的连接环B直径大一个环宽;链线二、三衔接处的连接环 A的外直径大于链线四末端连接环C的内直径,当链线三从连接环C穿引而过时,连接环C 可以卡在连接环A处。悬挂于项链上的吊坠由A坠和B坠两部分组成。A坠为管柱形,B坠为球柱形,两坠侧壁均为栅栏式镂空结构。A、B坠的侧壁形状也可以是规则的多边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B坠外径与A坠内径相适应,B坠可以套置于A坠管腔内,构成一种AB组合的吊坠形式。A 坠和B坠可以套接为一体作一个项坠佩戴,也可以每次佩戴其一,或两个串接构成双坠形式。作为优化,A坠和B坠的表面可以镶嵌饰品,单面镶嵌或者双面镶嵌,饰品可以是宝石、钻石,也可以是其它美观材料。本实用新型在项链的链线设计中装置了不同尺寸的连接环,使“T”字形链线可以连成不同的形式;A坠与B坠侧壁的栅栏式镂空结构,可以使“T”字形链线的端头从栅栏间隔穿过。由于连接环A的外直径大于连接环C内直径,当这两个连接环卡在一起时,体积大于吊坠侧壁的孔径,吊坠便会停留于卡环处,用这种方法变换出多种位置的配搭形式。同时配以佩饰环的不同结构和形状变化,如曲线形、圆形、不规则图形以及星、月、花、鸟、鱼、虫等图案,达到组合项链一款多戴,功能百变的效果。[0009]本实用新型设计通过链线的特定连接环与吊坠的插接组合形成多款的项链佩戴形式,适用于多种服饰与公众场合,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项链与吊坠协调搭配、体现出项链、吊坠等首饰的装饰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项链与吊坠的功能互补提高了饰品的使用率,降低了使用者购置饰品的费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项链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项链的项链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项链吊坠主视图;图3A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项链吊坠组合后侧视图;图;3B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项链吊坠的B坠套入A坠组合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项链吊坠的A坠主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项链的B坠主视图图6A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项链配饰效果之一图;图6B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项链的配饰效果之二图;图6C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项链的配饰效果之三图;图6D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项链的配饰效果之四图;图6E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项链的配饰效果之五图;图6F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项链的配饰效果之六图;图6G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项链的配饰效果之七图。图中,1-项链体 2-吊坠 11-挂钩 12-链线一 13-佩饰环14-链线二 15-连接环A 16-链线三 17-连接环B 18-链线四 19-连接环C 21-A坠 22-A坠环面镶嵌物25-B坠沈-B坠正面镶嵌物31-A、B组合吊坠35-吊坠侧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组合项链由项链体1和吊坠2构成,其中吊坠2悬挂在项链体1上。如图2所示,项链体1由链线一 12、链线二 14、链线三16、链线四18四节段链线以及一个佩饰环13、三个连接环15、17、19组成。其中,链线一 12、链线二 14、链线三16依次顺序连接成“一”字形。链线一 12起始端设有项链挂钩11,链线一 12末端通过佩饰环13 与链线二 14首端连接;链线二 14末端通过连接环A15与链线三16连接;链线三16末端设有连接环B17 ;链线四18 —端与佩饰环13相连,链线四18末端设有连接环C19。按以上连接形式,四节段链线组成“T”字式项链体。“T”字形项链的三个远心端头分别设置为,链线一 12的远心端头为挂钩11,链线三16的远心端头为连接环B17,链线四18的远心端头为连接环C19。其中连接环C19的直径比连接环B17的直径大一个环宽,连接环A15的外直径大于连接环C19内直径,以保证链线四18端头处连接环C19可以稳定的卡在一字形链条中的连接环A15处。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项链吊坠2的主视图,它是由A坠21与B坠25组合而成。 A坠21为扁平的环柱体,环柱的侧壁为栅栏式镂空结构;B坠25为球柱形,柱体侧壁为栅栏
4式镂空结构。B坠外径与A坠内径相适应,B坠可以置于A坠管腔内,构成一种AB组合的吊坠形式,如图3A和图:3B所示。A、B坠的形状也可以是规则的多边形或不规则多边形立体结构。A坠和B坠可以分别独立佩戴,如图6A、图6B所示。A、B坠的表面可镶饰品,可以单面镶嵌或者双面镶嵌,饰品可以是宝石或钻石,或其它美观材料。本实用新型通过不同直径的连接环将四条链线连接到一起,配合空心的柱体结构的吊坠形成多种不同的项链款式。例如图6A所示款式,其连接方法为首先将吊坠2穿到链线四18上,将连接环B穿过连接环C,使连接环C与连接环A交接,由于连接环A15与连接环C19有正负半个环宽的直径差,此时链线四18上的连接环C19不会向佩饰环13方向滑动,将项链的两端11、19提起时就形成了向下悬垂的效果,再配以吊坠,形成如图6A所示款式。图6B所示为形状变异为五角星形的A、B坠按上述如图6A所示款式连接后的效果。通过将吊坠一分为二,通过项链连接环大小的变化得到多种款式,如图6C、图6D、图6E、 图6F、图6G所示。以上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特征及优点,而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多种结构变化和改进。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项链,由项链和吊坠构成,吊坠悬挂在项链上,其特征是项链体由四节段链线和三个连接环、一个佩饰环组成;其中链线一、二、三依次首尾相连成一字形;链线一与链线二通过佩饰环衔接,链线二与链线三通过连接环A衔接,链线四的一端在链线一与链线二衔接处与佩饰环连接;四节段链线连接后成“T”字样式的项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项链,其特征是吊坠由A坠和B坠组成,A坠为管柱形, B坠为球柱形,侧壁均为栅栏式镂空结构,B坠外径与A坠内径相适应,B坠可以套塞于A坠管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项链,其特征是A坠和B坠的周壁形状是规则的多边形或不规则的多边立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项链,其特征是:A坠、B坠柱体侧壁是栅栏式镂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项链,其特征是:A坠、B坠的表面镶嵌饰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项链,其特征是镶嵌饰品的A坠或B坠是单面镶嵌或者双面镶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项链,其特征是:A坠或B镶嵌的饰品为宝石、钻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项链,其特征是“T”字形项链的三个远心端头分别设置为,链线一的远心端头为挂钩,链线三的远心端头为连接环B,链线四的远心端头为连接环 C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项链,其特征是连接环C的直径比连接环B的直径大一个环宽,连接环A的外直径大于连接环C内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变连接的组合项链,它由项链体和吊坠构成,其中项链体有四节段链线,通过佩饰环和连接环连接成“T”字样式的项链。“T”字样项链体三个远心端头分别设置连挂钩和接环。吊坠由A坠和B坠组成。A坠为管柱形,B坠为球柱形,侧壁均为栅栏式镂空结构,两坠可以套置。通过“T”字形链线的不同穿插连接,以及接入吊坠的不同组合,形成多种款式,功能百变的效果。
文档编号A44C11/00GK202112453SQ201120343319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4日
发明者高晓松 申请人:北京市千叶世纪珠宝首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