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645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餐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餐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ー种餐盒。
背景技术
通常,餐盒包括盒体、盒盖和提手,种类极多。但是,使用时多需另外携带筷子、叉子等餐具,较为不便。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迸。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餐盒,它具有自身可以 收纳餐具,较为方便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餐盒包括盒体、盒盖和提手,所述盒盖包括下盖和上盖,下盖的上部设有下盖餐具腔;同时,盒体的边侧设有盒耳、下盖的边侧设有下盖耳、上盖的边侧设有上盖耳、提手的端部设有耳扣,且盒耳、下盖耳、上盖耳均和耳扣相配。所述上盖的下部设有上盖餐具腔。所述下盖的下部设有密封槽。所述盒体为折叠盒体。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1、自身可以收纳餐具,使用方便。本发明的餐盒的盒盖分为下盖和上盖,且下盖和上盖之间设有下盖餐具腔,优化后,下盖和上盖之间还设有上盖餐具腔。这样,下盖和上盖之间可以放置筷子、叉子等常见的餐具,便于使用者携帯,较为方便。2、较为卫生。下盖将餐具和盒体内部的食物分开,使餐具在使用之前不会和食物接触,较为卫生。3、便携性极強。盒体可以采取折叠的盒体。这样,将盒盖放置于下方,盒体折叠后放置于上方,之后将提手扣在盒体的上方,即可使餐盒的整体体积缩小,方便携帯。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ー步说明图I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上盖的下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下盖的下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折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盒体,11、盒耳;2、下盖,21、下盖耳,22、下盖餐具腔,23、密封槽;3、上盖,31、上盖耳,32、上盖餐具腔;4、提手,41、耳扣;5、餐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0016]实施例,见图I至图3所示餐盒,包括盒体I、盒盖和提手4。其中,盒盖包括下盖2和上盖3。显然,下盖2和上盖3贴合在一起。下盖2的上部设有下盖餐具腔22。这样,下盖餐具腔22内部可以放置筷子、叉子等餐具5,之后,将下盖2和上盖3贴紧即可将餐具
5进行携帯。同时,盒体I的两个相对边的边侧上分别设有I个盒耳11,下盖2的两个相对边的边侧上分别 设有I个下盖耳21,上盖3的两个相对边的边侧上分别设有I个上盖耳31,提手4的两个端部分别设有I个耳扣41,且盒耳11、下盖耳21、上盖耳31均和耳扣41相配。S卩,盒耳11、下盖耳21、上盖耳31贴紧后同时插入耳扣41中,从而将上盖3、下盖2、盒体I固定在一起,便于携带食物和餐具5。优化的,为了能够在下盖2和上盖3之间放入更多的餐具5,上盖3的下部设有上盖餐具腔32。继续优化,为了保持盒体I中食物的密封,下盖2的下部设有密封槽23。显然,盒体I的上边沿可以插入该密封槽23中。见图4所示盒体I可以为折叠盒体。折叠的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常见的方式。比如盒体I由若干个相互套在一起空腔组成,或盒体I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折叠的褶皱等。这样,将盒盖和折叠后的盒体I贴合并倒置,之后将提手4扣在上方,即可将餐盒的整体体积缩小。
权利要求1.餐盒,包括盒体(I)、盒盖和提手(4),其特征在干所述盒盖包括下盖(2)和上盖(3),下盖(2)的上部设有下盖餐具腔(22);同时,盒体(I)的边侧设有盒耳(11)、下盖(2)的边侧设有下盖耳(21)、上盖(3)的边侧设有上盖耳(31)、提手(4)的端部设有耳扣(41),且盒耳(11)、下盖耳(21)、上盖耳(31)均和耳扣(41)相配。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餐盒,其特征在干所述上盖(3)的下部设有上盖餐具腔(32)。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2)的下部设有密封槽(23)。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I)为折叠盒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餐盒,包括盒体、盒盖和提手,所述盒盖包括下盖和上盖,下盖的上部设有下盖餐具腔;同时,盒体的边侧设有盒耳、下盖的边侧设有下盖耳、上盖的边侧设有上盖耳、提手的端部设有耳扣,且盒耳、下盖耳、上盖耳均和耳扣相配。上盖的下部设有上盖餐具腔;下盖的下部设有密封槽;盒体为折叠盒体。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自身可以收纳餐具,使用方便,且方便携带。
文档编号A45C11/20GK202425793SQ201120577168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0日
发明者易松达 申请人:宁波市天基隆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