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047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提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手提包技术区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在灾害时保护人的头部的头部保护机能的手提包。
背景技术
外出时,广泛使用手提包。如专利文献I所示,手提包在上部具有开口,通过该上部开口能够将物品收纳于内部,通过使用该手提包,能够轻松地收纳物品并携带,同时,在不搬运物品时,能够通过折叠而小型化。然而,近来,考虑到地震等灾害,倾向于准备安全帽。这是因为如果带上安全帽,在地震等灾害时能够保护使用者的头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授权实用新型第0315341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安全帽具有比人类的头部略大的大小,需要对应于其大小的保管场所。而且,在地震等灾害时,如果没有位于安全帽的保管场所附近,则不能及时利用安全帽。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实情而产生,其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手提包,除了能够进行物品的携带以外,不需要特别地确保保管场所,而且,能够及时并且确实地保护使用者的头部。(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达成上述技术课题,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涉及的实用新型)中,提供一种手提包,手提包主体由以下部分构成带状的底部;第I 一对对向壁部,从该底部的宽度方向两侧立起,相互对向;第2 —对对向壁部,从所述底部的延伸方向两侧立起,相互对向;在该手提包主体的上部形成出入开口,所述手提包构成为,所述手提包主体形成使用者的头部能够通过该手提包主体的出入开口而出入的大小,在所述手提包主体的底部,吸收冲击的冲击吸收板以在该底部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2 —对对向壁部中的至少一侧的对向壁部,设置能够从内部确认外部的外部确认窗和使所述手提包主体的内外通气的移动成为可能的通气孔,所述外部确认窗被设定为在使用者盖上所述手提包而该使用者的头部进入该手提包内时,配置于该使用者的视觉确认区域。作为该第一方面的优选方式,如第二方面以下的记载。(实用新型的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涉及的实用新型),外出时,利用携带手提包的手提包本来的特性,在地震等灾害发生时,能够立即盖上该手提包,由此,能够通过手提包主体底部的冲击吸收板保护该使用者的头部。此时,使用者不但能够通过通气孔呼吸,而且能够一边通过外部确认窗确认外部一边行动。因此,能够及时并且确实地保护使用者的头部。[0014]另一方面,在平常(无灾害时),当然也能够进行本来的物品的携带。在不使用该手提包时,能够紧凑地折叠而不妨碍地放置。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手提包,除了能够进行物品的携带以外,不需要特别地确保保管场所,而且,能够及时并且确实地保护使用者的头部。根据第二方面涉及的实用新型,由于在手提包主体的底部的内面侧保持冲击吸收板,所以,能够将冲击吸收板收纳于手提包主体内而不能从外部看见,同时,能够防止使用者将手提包主体盖上头部时,吸收板从手提包内落下,而不能通过该冲击吸收板进行使用者的头部的保护。根据第三方面涉及的实用新型,在第I 一对对向壁部,分别具备从手提包主体的出入开口向外侧突出的把手,在冲击吸收板上,在朝向手提包主体的开口侧的板面中形成多个槽,各槽横贯冲击吸收板的宽度方向整体而延伸,同时,在该冲击吸收板的延伸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从而,能够以各槽作为基准而使冲击吸收板沿着使用者的头部弯曲,能够有 效地保护使用者的头部以防落下物等。另外,与此相伴,作为冲击吸收板,能够使用硬质性较高的物质(能够沿着使用者的头部弯曲使用),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使用者的头部以防落下物等。此外,通过在盖上手提包主体的状态下把持把手而拉下手提包主体,能够容易地使冲击吸收板沿着使用者的头部弯曲,能够有效地利用手提包的把手。根据第四方面涉及的实用新型,在各把手上分别设置把手延长部,该把手延长部从该各把手延伸至底部的延伸方向两侧而连接于该底部,从而,通过在盖上手提包主体的状态下把持把手而拉下手提包主体,该力作为弯曲力而确实地传递至冲击吸收板,能够使冲击吸收板确实地沿着使用者的头部。根据第五方面涉及的实用新型,在底部的内底面上,以覆盖该内底面的方式配置保持材料,同时,底部和保持材料在该底部的宽度方向两侧部分结合,在底部和保持材料之间收纳冲击吸收板,从而,能够不使用粘接剂而将冲击吸收板保持于底部的内底面,通过冲击吸收板相对于底部的内底面的保持,能够防止冲击吸收板变得难以弯曲。根据第六方面涉及的实用新型,外部确认窗以及通气孔通过将第2 —对对向壁部中的至少一侧的对向壁部形成为筛状或者网眼状而构成,从而,能够将外部确认窗以及通气孔形成为简易的共通的构成(使至少一侧的对向壁部形成为筛状或者网眼状),能够容易地制造该手提包。根据第七方面涉及的实用新型,冲击吸收板形成为构成多个层的层叠构造,多个层以随着接近手提包的底部硬质度变高的方式设定,从而,作为保护使用者的头部以防落下物的冲击吸收板,能够提供优选的手提包。根据第八方面涉及的实用新型,冲击吸收板为朝向底部依次配置聚氨酯海绵、发泡聚苯乙烯、ABS树脂成形体的层叠构造,从而,作为冲击吸收板,能够具体地提供优选的手提包。

图I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手提包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将图I的手提包内里朝外的状态的说明图。[0027]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冲击吸收板的说明图。图4是说明盖上实施方式涉及的手提包而保护使用者的头部的状态的说明图。符号说明I手提包2手提包主体3 把手4手提包主体的底部 5第I 一对对向壁部 6第2—对对向壁部7出入开口8使用者8a 头部9把手延长部10保持布(保持材料)11收纳空间12冲击吸收板13 层14 层15 层16 槽16a 槽17外部确认窗18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I中,符号I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手提包。该手提包I具有手提包主体2和一对把手3。如图I、图2所示,手提包主体2由以下部分构成带状的底部4 ;第I 一对对向壁部5,从该底部4的宽度方向两侧立起,相互对向;第2 —对对向壁部6,从底部4的延伸方向两侧立起,相互对向。由此,在手提包主体2的上部形成出入开口 7,通过该出入开口 7,能够将物品收纳于手提包主体2内。该手提包主体2的出入开口 7形成人(人类、使用者)8的头部8a能够出入手提包主体2的内部的大小,在人8的头部8a通过出入开口 7进入手提包I内时,该手提包I的底部4由人8的头部8a支撑(也参照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手提包主体2形成为,第I 一对对向壁部5以及底部4由无纺织物形成,第2 —对对向壁部6由透明的材质例如乙烯树脂片(匕二一> '>一卜)形成。当然,作为第I、第2 —对对向壁部5、6以及底部4的材料,能够使用各种材料。如图I、图2所示,上述一对把手3在第I 一对对向壁部5的内面相互对向的状态下被分别安装。该各把手3例如使用布制的带材形成,为了能够用手把持,该各把手3被配置成从出入开口 7的上缘部向外方(上方)突出,而划分该上缘部和大致半圆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各把手3的两端侧,把手延长部9相对于各把手3的两端侧分别连续地设置。该一对的把手延长部9在安装于第I各对向壁部5的内面的状态下,一边从手提包主体2的上缘部侧向底部4延伸,一边在手提包主体2的底部4的延伸方向上相互分开,在该一对把手延长部9到达底部4时,该一对把手延长部9在安装于底部4内面的状态下,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与相对侧对向壁部5上的一对把手延长部9连接。在该情况下,为了将把手延长部9安装于第I 一对对向壁部5以及底部4,由于第I 一对对向壁部5以及底部4由无纺织物形成,所以可以利用缝制。如图2所示,在上述底部4的内底面上,设置作为保持材料的保持布10。保持布10被配置成覆盖底部4的内底面,该底部4和保持布10在该底部4的宽度方向两侧部分通过缝制而结合。由此,在底部4和保持布10之间形成带板状的收纳空间11,该收纳空间11的两端开口。如图f图3所示,在上述收纳空间11内收纳冲击吸收板12。冲击吸收板12具有底部4或者比其略小的大小以及形状而形成带板状,通过在收纳空间11内收纳该冲击吸收板12,手提包I的底部4维持平板状。冲击吸收板12相对于该收纳空间11的收纳如下进行,在成为将手提包主体2内里朝外(裏返)的状态(如图2所示的状态)之后,从收纳空间11的一侧的开口放入冲击吸收板12,之后,恢复到将手提包I表面朝外(表返)的状态(图I的状态)。由此,收纳空间11的两开口被第2 —对对向壁部6堵塞,限制冲击吸收板12从收纳空间11拔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冲击吸收板12形成以硬度不同的多个层13 15形成的层叠构造,该多个层13 15以随着接近手提包主体2的底部4硬质度变高的方式设定。具体而言,为了朝向底部4提高硬度,使用聚氨酯海绵作为层13,使用发泡聚苯乙烯作为层14,使用ABS树脂成形体作为层15。如图3所示,在该冲击吸收板12上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槽16。各槽16横贯冲击吸收板12的宽度方向(图3中,纸面垂直方向)整体而延伸,该各槽16在冲击吸收板12的延伸方向(图3中,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层14的厚壁方向两面上形成多个槽16( 16a、16b),其中,距离底部4较远一侧的面的各槽16a与距离底部4较近一侧的面的各槽16b相比,槽宽度、槽深度较大,该槽宽度随着远离底部4而变宽。如图I、图2所示,在上述第2 —对对向壁部6上,分别形成外部确认窗17以及通气孔18。外部确认窗17占据各对向壁部6中上下方向大致中央的下方侧部分的区域,该区域形在使用者8盖上手提包主体2而该使用者8的头部8a进入该手提包主体2内时,位于该使用者8的视觉确认区域。该外部确认窗17的区域形成为,利用构成该部分的材质(乙烯树脂片)的透明性,能够从内部视觉确认外部。因此,头部8a进入手提包主体2内的使用者8能够从外部确认窗17观察外部,能够一边维持该状态一边行动。通气孔18形成于各对向壁部6中上下方向大致中央的上方侧部分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孔18以多个小孔状的通气孔18而构成,该多个通气孔18在使用者8盖上手提包主体2而该使用者8的头部8a进入该手提包主体2内时,位于该使用者8的嘴边。由此,即使在将手提包主体2盖上头部8a的状态下,使用者8也能够进行呼吸。[0062]在这样的手提包I中,通常,从出入开口 7放入物品,通过把持该手提包I的把手3,能够搬运手提包I和其内部的物品。在地震等灾害发生时,利用携带手提包I的特性,如图4所示,将该手提包I盖上头部8a,将把手3向下方拉动。由此,冲击吸收板12基于多个槽16,以沿着使用者8的头部8a的方式弯曲,该冲击吸收板12保护使用者8的头部8a以防落下物。此时,冲击吸收板12为了有效地保护使用者8的头部8a以防落下物,越朝向手提包主体2的底部4越形成硬质材料,同时,考虑多个槽16的位置,使得包含这样的硬质材料层的层叠构造的冲击吸收板12沿着使用者8的头部8a确实地弯曲,此外,照顾到拉动把手3的力传递至冲击吸收板12的延伸方向两侧,从而冲击吸收板12沿着使用者8的头部8a立即弯曲。另外,在不使用手提包I时,能够折叠而小型化。因此,能够手持携带,也能够放入·包内携带。此外,家庭中也不需要特别地确保保管场所。在以上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本实用新型中,包含如下方式。(I)将第2 —对对向壁部6的至少一侧的壁部构成为筛状或者网眼状,由此,构成外部确认窗17以及通气孔18。(2)关于冲击吸收板12相对于手提包主体2的底部4的安装,只要安装于底部4,其安装方法可以为任何方法,另外,其安装位置可以是底部4的内面侧也可以是外面侧。(3)利用难燃性部件(例如难燃性的布材)形成手提包主体2和把手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并不限于明确记载的,也暗含了实质优选的或者作为优点而表现的。
权利要求1.一种手提包,手提包主体由以下部分构成带状的底部;第I 一对对向壁部,从该底部的宽度方向两侧立起,相互对向;第2—对对向壁部,从所述底部的延伸方向两侧立起,相互对向;在该手提包主体的上部形成出入开口,所述手提包的特征在于 所述手提包主体形成使用者的头部能够通过该手提包主体的出入开口而出入的大小,在所述手提包主体的底部,吸收冲击的冲击吸收板以在该底部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第2 —对对向壁部中的至少一侧的对向壁部,设置能够从内部确认外部的外部确认窗和使所述手提包主体的内外通气的移动成为可能的通气孔, 所述外部确认窗被设定为在使用者盖上所述手提包而该使用者的头部进入该手提包内时,配置于该使用者的视觉确认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提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手提包主体的底部的内面侧保持所述冲击吸收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提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I 一对对向壁部,分别具备从所述手提包主体的出入开口向外侧突出的把手, 在所述冲击吸收板上,在朝向所述手提包主体的开口侧的板面中形成多个槽, 所述各槽横贯所述冲击吸收板的宽度方向整体而延伸,同时,在该冲击吸收板的延伸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提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把手上分别设置把手延长部,所述把手延长部从该各把手延伸至所述底部的延伸方向两侧而连接于该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提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部的内底面上,以覆盖该内底面的方式配置保持材料,同时,该底部和保持材料在该底部的宽度方向两侧部分结合, 在所述底部和所述保持材料之间收纳所述冲击吸收板。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提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确认窗以及所述通气孔通过将所述第2 —对对向壁部中的至少一侧的对向壁部形成为筛状或者网眼状而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提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击吸收板形成为构成多个层的层叠构造, 所述多个层以随着接近所述手提包的底部硬质度变高的方式设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提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击吸收板为朝向所述底部依次配置聚氨酯海绵、发泡聚苯乙烯、ABS树脂成形体的层叠构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提包,除了能够进行物品的携带以外,不需要特别地确保保管场所,而且,能够及时并且确实地保护使用者(8)的头部(8a)。外出时,利用携带手提包(1)的特性,在地震等灾害发生时,立即盖上该手提包,由此,能够通过手提包主体(2)底部(4)的冲击吸收板(12)保护该使用者(8)的头部(8a)。此时,使用者(8)能够通过通气孔(18)进行呼吸,并且能够通过外部确认窗(17)确认外部。另一方面,在平常,如从前一样,进行物品的携带,在不使用该手提包(1)时,能够紧凑地折叠。
文档编号A45C13/00GK202760402SQ20122034058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3日
发明者田中豊彦, 大崎秀哉, 镰田高生 申请人:株式会社诗得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