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对冲保健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513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向对冲保健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健鞋,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对冲保健鞋。
背景技术
—双鞋子的诞生,在外行人看来或许是件简单的事,然而一双好的鞋子,它必须是能经得起千锤百炼的,鞋子在制造时的工序是马虎不得的,其结构设计更是重要的一部分。在一双鞋子的构造中,鞋子分为鞋面和鞋底,鞋底包括大底和内底,有时还包括中
。现如今人们设计了很多种类型的减震鞋或保健鞋,一些减震鞋的鞋底设置减震柱或者鞋垫设置减震柱,减震效果不明显,且减震点的分布未能科学合理地设计,减震效果有限,减震、保健作用太小,不能有效地全方位的减震、减震和抗疲劳。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对冲保健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向对冲保健鞋,包括大底和鞋垫,其中,所述鞋垫设置在所述大底上面,所述鞋垫的背面按照人体脚掌穴位分布设置第一减震柱,所述大底的正面根据所述鞋垫上的第一减震柱设置相对应的第二减震柱。进一步,所述鞋垫包括第一前掌减震部与第一脚后跟减震部,所述第一脚后跟减震部的减震柱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前掌减震部的减震柱。进一步,所述大底相对应于所述鞋垫设置第二前掌减震部与第二脚后跟减震部,所述第二脚后跟减震部的减震柱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前掌减震部的减震柱。进一步,所述鞋垫上的第一减震柱设置有大小不同的圆形镂空形状的第一凹槽。进一步,所述大底上的第二减震柱内设置与所述鞋垫上的第一减震柱内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凹槽。进一步,所述大底的正面根据所述鞋垫上的第一减震柱设置相对应的第二减震柱,所述第二减震柱中心挖空为空心孔,使所述鞋垫上的第一减震柱与所述大底上的第二减震柱对冲。进一步,所述大底的底面设置有透明窗口。进一步,所述大底的底面为设有凹槽的花纹底。进一步,所述大底采用高弹性橡胶材料,所述鞋垫采用高弹性PU材料。进一步,所述鞋垫的第一减震柱和所述大底的第二减震柱的高度大于2mm且小于8mm ο根据人体脚掌穴位分布,本实用新型设计减震柱的排布,更加有效地减震人体脚掌;本实用新型的鞋垫减震柱与大底减震柱相顶,且鞋垫减震柱与大底减震柱内设有对应的圆形镂空形状凹槽,相应凹槽内部形成空气回力,更好地缓冲压力,减震效果明显;大底背面还设置有透明窗口,展示其设计要领,并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本实用新型重量轻,结构简单,环保又节约,具有良好的缓冲、减震和抗疲劳作用。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剖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鞋垫的背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大底的正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大底的底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大底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2、3、4和5所示,在图1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双向对冲保健鞋,包括鞋垫I和大底2,所述鞋垫I设置在所述大底2上面,所述鞋垫I的背面按照人体脚掌穴位分布设置第一减震柱3,所述大底2的正面根据所述鞋垫I上的第一减震柱3设置相对应的第二减震柱4,所述第二减震柱4与所述第一减震柱3相顶,第二减震柱4可以支撑第一减震柱3,第一减震柱3与第二减震柱4相配合,可以增加缓冲,减轻压力,并可以达到按摩作用和减震作用。在图2中,双向对冲保健鞋的鞋垫I的背面包括第一前掌减震部5与第一脚后跟减震部6,第一前掌减震部5与第一脚后跟减震部6上都按照人体脚掌穴位分布设有第一减震柱3,根据行走时,人体所受的重力的不同,而设计第一前掌减震部5与第一脚后跟减震部6上减震柱高度不同,所述第一脚后跟减震部6上的减震柱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前掌减震部5上的减震柱,更好地减震,缓解行走的疲劳,有效地对人体脚掌进行按摩,在走路时,更加有效地进行按摩,使人不易疲劳,达到抗疲劳的作用;所述鞋垫I上的第一减震柱3中心设置大小不同的圆形镂空形状的第一凹槽9,所述鞋垫I的第一减震柱3的高度大于2_且小于8mm。在图3中,双向对冲保健鞋的大底2的正面相对应于所述鞋垫I背面上的第一前掌减震部5与第一脚后跟减震部6,设置第二前掌减震部7与第二脚后跟减震部8,第二前掌减震部7与第二脚后跟减震部8上都按照人体脚掌穴位分布设有第二减震柱4 ;如图1、图2、图3,所述第二前掌减震部7与第二脚后跟减震部8,与鞋垫I背面上的第一前掌减震部5与第一脚后跟减震部6相对应,为了更好地支撑鞋垫I,并进行缓冲压力,第二前掌减震部7与第二脚后跟减震部8上的第二减震柱4,与第一前掌减震部5与第一脚后跟减震部6上的第一减震柱3相顶,所述第一减震柱4支撑第一减震柱3 ;在此处还可以有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大底2的正面根据所述鞋垫I上的第一减震柱3设置相对应的第二减震柱4,所述第二减震柱4中心挖空为空心孔,使所述鞋垫I上的第一减震柱3能嵌入所述大底2上的第二减震柱4内。在大底2上设置第二前掌减震部7与第二脚后跟减震部8上的减震柱高度也不同,第二脚后跟减震部8上的减震柱的高度高于第二前掌减震部7上的减震柱的高度,所述大底2上的第二减震柱4设置与所述鞋垫I上的第一减震柱3内第一凹槽9相对应的大小不同的圆形镂空形状的第二凹槽10,第一凹槽9和第二凹槽10相对应,形成一空间,可以形成空气回流,产生空气回力,缓冲压力,进行有效减震,达到良好的减震作用;所述大底2的第二脚后跟减震部8,视情况而定,可以设置减震柱4,也可以不设置减震柱4,不设置减震柱4时,鞋垫I背面上的第一减震柱3直接贴在大底2的正面上。在图4和图5中,双向对冲保健鞋的大底2底面的脚后跟部位设置有透明窗口 12,展示其设计要领,并且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所述大底2的底面为设有凹槽10,也可以进行缓冲压力;所述大底2的底面还设有花纹11,大底2的底面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具有线条美和流畅美,让人看得舒服,赏心悦目。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向对冲保健鞋,包括大底和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垫设置在所述大底上面,所述鞋垫的背面按照人体脚掌穴位分布设置第一减震柱,所述大底的正面根据所述鞋垫上的第一减震柱设置相对应的第二减震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对冲保健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垫包括第一前掌减震部与第一脚后跟减震部,所述第一脚后跟减震部的减震柱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前掌减震部的减震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对冲保健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相对应于所述鞋垫设置第二前掌减震部与第二脚后跟减震部,所述第二脚后跟减震部的减震柱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前掌减震部的减震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对冲保健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垫上的第一减震柱设置有大小不同的圆形镂空形状的第一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对冲保健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上的第二减震柱内设置与所述鞋垫上的第一减震柱内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对冲保健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的正面根据所述鞋垫上的第一减震柱设置相对应的第二减震柱,所述第二减震柱中心挖空为空心孔,使所述鞋垫上的第一减震柱与所述大底上的第二减震柱对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对冲保健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的底面设置有透明窗P。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对冲保健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的底面为设有凹槽的花纹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对冲保健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采用高弹性橡胶材料,所述鞋垫采用高弹性PU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向对冲保健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垫的第一减震柱和所述大底的第二减震柱的高度大于2_且小于8_。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向对冲保健鞋,包括大底和鞋垫,其中,所述鞋垫设置在所述大底上面,所述鞋垫的背面按照人体脚掌穴位分布设置第一减震柱,所述大底的正面根据所述鞋垫上的第一减震柱设置相对应的第二减震柱。根据人体脚掌穴位分布,本实用新型设计减震柱的排布,更加有效地减震人体脚掌;本实用新型的鞋垫减震柱与大底减震柱相冲,且鞋垫减震柱与大底减震柱内设有对应的圆形镂空形状凹槽,相应凹槽内部形成空气回力,更好地缓冲压力,减震效果明显;大底背面还设置有透明窗口,展示其设计要领,并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本实用新型重量轻,结构简单,环保又节约,具有良好的缓冲、减震和抗疲劳作用。
文档编号A43B13/20GK203040876SQ201320005589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7日
发明者刘宗表 申请人:龙浩天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